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上肢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应用进展

来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ck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后早期、合理的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残率,但仍有50%-6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损害[1].非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是一种新兴的中枢干预技术,可以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2].将NIBS与外周性干预按照一定的模式相结合,可促进大脑功能重塑[3],然而,不同的结合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不同[4].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和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基础神经科学和临床应用中最常用的NIBS技术[5-7].由于tDCS不会诱发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诱发癫痫发作的风险小,临床应用上比TMS更安全[8],且tDCS携带更加方便,近年来的临床应用受到关注.本文仅就tDCS联合上肢康复治疗技术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康复中的国内外应用做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线粒体膜电位(△Ψm)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MIRI)和电针预处理组(EA),每组20只.Sham组、MIRI组均采用自制鼠衣捆绑,固定于自制鼠台7天,1次/天,20min/次,第8天,Sham组开胸暴露心脏50min后、MIRI组开胸缺血20min再灌注30min后取材.EA组,电针预处理“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关元”7天,1次/天,20min/次,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