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虽然高中英语课文涉及面广,但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英语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丰富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实现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重要转变,有助于学生在语言吸收上的 “潜移默化”;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提高其综合语言素养。
2. 巧设问题,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思维
阅读的重要技能需通过问题的设计和解答来实现对其的考查。在课外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要以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为切入点,并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把问题建立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阅读兴趣之上;问题设计要以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充分训练和拓展思维为目标;问题设计要引领学生内化阅读材料,更多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理解和文化内涵。
3.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The last lesson中的问题设计与反思
3.1课前问题——激发阅读兴趣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查找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基于小说的阅读策略及都德小说《The last lesson》背景,课前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两个问题,要求学生利用网络等工具查找相关信息,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了解作者生平、小说背景及写作特征,为进一步阅读做好充分准备。① Please search for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writer and Franco-Prussian War. ② What are the basic elements of a novel?
课前设计的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利用网络等资源获取所需知识,并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加工、整合信息,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2读中问题——激活思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信息和欣赏语言之美
在阅读阶段,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中描写环境和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情感变化和性格特征,增加学生与文本接触的机会,促进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和对语言的欣赏,提升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思维含量。① In what kind of situation was the last lesson given? ② What kind of person is the teacher? ③ How did Little Franz feel before and during the class?
阅读过程并非简单的信息传递和读者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读者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停地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教师需围绕有价值的可以生发的关键点进行提问。学生作答时需参阅文本内容,并结合已有的认知和经历,对文本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应用。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同时也能感悟到语言的魅力。
3.3 读后问题——提供更大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文本读后阶段,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需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对文本话题进行拓展。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结合逻辑和情感得出综合性的结论。基于本篇小说结尾的特殊性,学生并不能知道主人公Little Franz和M. Hamel在最后一课之后的发展情况,但这又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以,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What will happen after the last lesson? Try to continue writing about what Little Franz or M. Hamel will do after class.
4.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根据文本特征,以优质问题为明线,设计阶梯式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暗线,用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和欣赏语言;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为主线,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总之,问题的设计应更有效地体现教育因材施教本质,尽可能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发表见解和提高语言能力的机会和可能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虽然高中英语课文涉及面广,但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英语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丰富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实现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重要转变,有助于学生在语言吸收上的 “潜移默化”;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提高其综合语言素养。
2. 巧设问题,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思维
阅读的重要技能需通过问题的设计和解答来实现对其的考查。在课外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要以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为切入点,并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把问题建立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阅读兴趣之上;问题设计要以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充分训练和拓展思维为目标;问题设计要引领学生内化阅读材料,更多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理解和文化内涵。
3.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The last lesson中的问题设计与反思
3.1课前问题——激发阅读兴趣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查找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基于小说的阅读策略及都德小说《The last lesson》背景,课前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两个问题,要求学生利用网络等工具查找相关信息,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了解作者生平、小说背景及写作特征,为进一步阅读做好充分准备。① Please search for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writer and Franco-Prussian War. ② What are the basic elements of a novel?
课前设计的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利用网络等资源获取所需知识,并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加工、整合信息,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2读中问题——激活思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信息和欣赏语言之美
在阅读阶段,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中描写环境和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情感变化和性格特征,增加学生与文本接触的机会,促进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和对语言的欣赏,提升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思维含量。① In what kind of situation was the last lesson given? ② What kind of person is the teacher? ③ How did Little Franz feel before and during the class?
阅读过程并非简单的信息传递和读者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读者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停地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教师需围绕有价值的可以生发的关键点进行提问。学生作答时需参阅文本内容,并结合已有的认知和经历,对文本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应用。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同时也能感悟到语言的魅力。
3.3 读后问题——提供更大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文本读后阶段,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需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对文本话题进行拓展。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结合逻辑和情感得出综合性的结论。基于本篇小说结尾的特殊性,学生并不能知道主人公Little Franz和M. Hamel在最后一课之后的发展情况,但这又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以,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What will happen after the last lesson? Try to continue writing about what Little Franz or M. Hamel will do after class.
4.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根据文本特征,以优质问题为明线,设计阶梯式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暗线,用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和欣赏语言;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为主线,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总之,问题的设计应更有效地体现教育因材施教本质,尽可能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发表见解和提高语言能力的机会和可能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