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景泰蓝是人间器具之最美,那么漆器则是素雅与雍容的完美结合。
中国漆艺之都——成都是我国漆器制作中心之一,与历史的辉煌相比而言,如今的成都漆器未免显得多了一分不落俗套的冷清,“成都漆器”蒙上了闪耀着光芒的历史灰尘,成都漆器文化三区成都- 郫县- 广汉仍然是雕漆填彩漆器的重要产地。
成都漆器以朱红色为主色调偏多,漆盒显华贵,多以黑色为底色, 漆盒上面留着描金红牡丹,雅致不失尊贵,俗话说“成都漆器三千年”,成都人追求安宁淳朴心境与浓淡结合的美的典范以漆器这样一种独特的格调呈现给了世人,与此同时成都漆器制作工艺仍然能够流传至今,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东汉以后至唐宋时期,漆器工艺在民间流传开来,金银镶嵌的漆器制作越发细致。现位于成都市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四川省博物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藏品中也存有较为典型的漆器,其中的漆器藏品基本是江南物件,成都典型漆器却是为数不多。博物馆内的雕花漆盒虽然没有描金绘彩的彩雕色彩浓郁,但别有一番味道。
“雕”顾名思义,雕刻。雕刻是全部雕漆工艺中最生动、最精彩、最复杂、最为人叫绝的工艺阶段,也是雕漆工艺品区别与其他工艺品的最重要的标志。按雕刻先后顺序, 可以分为刺、起、片、铲、勾、锦纹及甲叶、龙鳞、房座、菊花瓣等过程。如此细致、复杂的雕刻,少则几个月,一般情况甚至需要半年乃至两三年才能完成,日久见人心,好东西亦是如此,经过时间的打磨,才会越发散发出悠久的韵味。
博物馆内现存清代的剔红雕漆盒典雅干净,其圆形的盒子,木胎带着自然成熟的味道,历史的穿堂风从漆色的器物里拂过,定格眼前的那一刻,有种人与物超越时空的交流。纯色朱红的盒身沉淀了艺术家独到的眼光、创造力和审美。仔细凝视剔红雕漆盒身上雕刻得栩栩如生的牡丹花,常常会恍惚间误认为它就是天生而如此。密集的牡丹花并不繁杂,它错落有致地静静“盛开”,你甚至可以看到叶子上寸寸纹络和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每一寸空隙都留得恰到好处,随性, 不刻意。它不似梨花木那般,可以聚集世间所有的赞叹,但它却可以沉静地停留在赞叹之侧,找到属于漆器世界独有的安宁。都说洛阳牡丹甚好,然而这剔红雕漆盒上刻画的牡丹却难以考证了,它产于清代但产地不明, 犹如难寻故乡的游子,徘徊纷扰世间,终不知故乡何处。也许这花来自成都,成都牡丹没有洛阳牡丹那般庞大,小巧精致,却显示出古灵精怪的气质,成都漆器三千年,流传至今,其中不乏这类灵巧俏皮的小物件,赢得世人垂爱。
明清时期,成都漆器的技艺繁多精湛,以雕嵌填彩、雕填影花和雕锡丝光为主,极其富有成都特有的地域风情。填彩用的彩漆则是天然生漆加矿物颜料炼制而成,雕漆艺人常常念叨“无漆不成器”,成都雕漆技艺对用漆考究非常,天然的生漆原料源自优质漆树,雕漆需通过特有的工艺熬制而成,熬制工艺自然是费时费力,足以见得漆在漆器中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那么什么是剔红呢?“剔红”只是成都漆器诸多种类的其中一种,漆器艺人在器物胎型上涂几十层朱色大漆,待干后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 因此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雕漆工匠说剔红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 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 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慢慢雕刻花纹,它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
清代雕花漆盒之美,美在于它的风度,复杂不繁杂,精致不做作。漆器需要设计胎样和花纹, 木胎反复制作打磨、推光、揩清, 直至漆盒光亮如水,漆器的艺术性恰似画卷,把着色均匀的漆盒和精巧细致的工艺毫无保留地呈献给世间人。清代能工巧匠众多并代代相传,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漆艺在民间有了新的一番繁荣。
时至今日,口口相传的技艺传授方式让我们这一代人离漆器越来越远,这门古老的漆艺“人去艺绝,行将断代”,漆艺在三千年时间的洗涤中带着闪光的灰尘出现在青年人的视野中,它带着历史变迁的伤痕,静默于时间的流逝。
如今,漆器制作大部分工艺、工序已经脱离了纯手工,然而用机器制作的化学涂料刷绘涂抹而成漆器,于许多热爱漆器的人而言,毫无真诚可言。我曾经问过成都宽窄巷子漆重门的店家他们的货源来自哪里,漆器是否是纯手工,店家总是笑而不语拒绝回答,他站在漆器店内一边看橱窗外行人如流水,一边嘱咐顾客不能拍照,不能触碰店内的漆器,毕竟这里并不是供市民免费参观的博物馆。店内漆器颇多,大多为动物状的漆器, 虎龙象鸡等略带金色,正红色的花瓶和茶具让人目不暇接。店主说,大多顾客都是为了婚嫁来置办漆器,雕漆花瓶的瓶身刻着浓浓的双喜,那一抹红色才能称得出人生的喜庆之气。
山水悠然,抖动的乌篷船在红红紫紫的云彩里,湖水明净,渔夫的船桨晃荡,似有清风袭来, 微渺如烟,这些景色都缩略在成都的水榭楼台, 它成了剪影,落在木格子的窗框里,落在光彩的漆盒上。漆盒的主人是谁?是正在阁楼梳妆的富家小姐?亦或是落魄的王公贵族?但王公贵族往往不喜太素气的漆盒。成都漆器,神秘不言。山川秀美的全景,就在纯色的漆盒上, 被框入了木格子的楼台框景之中。成都漆器的浑厚气息似乎能够抓住人每一寸神经末梢,她似乎是穿锦缎绣花鞋的女子,一步一步走向没有光的地方,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如此冷清, 却这样有味。
中国漆艺之都——成都是我国漆器制作中心之一,与历史的辉煌相比而言,如今的成都漆器未免显得多了一分不落俗套的冷清,“成都漆器”蒙上了闪耀着光芒的历史灰尘,成都漆器文化三区成都- 郫县- 广汉仍然是雕漆填彩漆器的重要产地。
成都漆器以朱红色为主色调偏多,漆盒显华贵,多以黑色为底色, 漆盒上面留着描金红牡丹,雅致不失尊贵,俗话说“成都漆器三千年”,成都人追求安宁淳朴心境与浓淡结合的美的典范以漆器这样一种独特的格调呈现给了世人,与此同时成都漆器制作工艺仍然能够流传至今,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东汉以后至唐宋时期,漆器工艺在民间流传开来,金银镶嵌的漆器制作越发细致。现位于成都市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四川省博物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藏品中也存有较为典型的漆器,其中的漆器藏品基本是江南物件,成都典型漆器却是为数不多。博物馆内的雕花漆盒虽然没有描金绘彩的彩雕色彩浓郁,但别有一番味道。
“雕”顾名思义,雕刻。雕刻是全部雕漆工艺中最生动、最精彩、最复杂、最为人叫绝的工艺阶段,也是雕漆工艺品区别与其他工艺品的最重要的标志。按雕刻先后顺序, 可以分为刺、起、片、铲、勾、锦纹及甲叶、龙鳞、房座、菊花瓣等过程。如此细致、复杂的雕刻,少则几个月,一般情况甚至需要半年乃至两三年才能完成,日久见人心,好东西亦是如此,经过时间的打磨,才会越发散发出悠久的韵味。
博物馆内现存清代的剔红雕漆盒典雅干净,其圆形的盒子,木胎带着自然成熟的味道,历史的穿堂风从漆色的器物里拂过,定格眼前的那一刻,有种人与物超越时空的交流。纯色朱红的盒身沉淀了艺术家独到的眼光、创造力和审美。仔细凝视剔红雕漆盒身上雕刻得栩栩如生的牡丹花,常常会恍惚间误认为它就是天生而如此。密集的牡丹花并不繁杂,它错落有致地静静“盛开”,你甚至可以看到叶子上寸寸纹络和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每一寸空隙都留得恰到好处,随性, 不刻意。它不似梨花木那般,可以聚集世间所有的赞叹,但它却可以沉静地停留在赞叹之侧,找到属于漆器世界独有的安宁。都说洛阳牡丹甚好,然而这剔红雕漆盒上刻画的牡丹却难以考证了,它产于清代但产地不明, 犹如难寻故乡的游子,徘徊纷扰世间,终不知故乡何处。也许这花来自成都,成都牡丹没有洛阳牡丹那般庞大,小巧精致,却显示出古灵精怪的气质,成都漆器三千年,流传至今,其中不乏这类灵巧俏皮的小物件,赢得世人垂爱。
明清时期,成都漆器的技艺繁多精湛,以雕嵌填彩、雕填影花和雕锡丝光为主,极其富有成都特有的地域风情。填彩用的彩漆则是天然生漆加矿物颜料炼制而成,雕漆艺人常常念叨“无漆不成器”,成都雕漆技艺对用漆考究非常,天然的生漆原料源自优质漆树,雕漆需通过特有的工艺熬制而成,熬制工艺自然是费时费力,足以见得漆在漆器中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那么什么是剔红呢?“剔红”只是成都漆器诸多种类的其中一种,漆器艺人在器物胎型上涂几十层朱色大漆,待干后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 因此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雕漆工匠说剔红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 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 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慢慢雕刻花纹,它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
清代雕花漆盒之美,美在于它的风度,复杂不繁杂,精致不做作。漆器需要设计胎样和花纹, 木胎反复制作打磨、推光、揩清, 直至漆盒光亮如水,漆器的艺术性恰似画卷,把着色均匀的漆盒和精巧细致的工艺毫无保留地呈献给世间人。清代能工巧匠众多并代代相传,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漆艺在民间有了新的一番繁荣。
时至今日,口口相传的技艺传授方式让我们这一代人离漆器越来越远,这门古老的漆艺“人去艺绝,行将断代”,漆艺在三千年时间的洗涤中带着闪光的灰尘出现在青年人的视野中,它带着历史变迁的伤痕,静默于时间的流逝。
如今,漆器制作大部分工艺、工序已经脱离了纯手工,然而用机器制作的化学涂料刷绘涂抹而成漆器,于许多热爱漆器的人而言,毫无真诚可言。我曾经问过成都宽窄巷子漆重门的店家他们的货源来自哪里,漆器是否是纯手工,店家总是笑而不语拒绝回答,他站在漆器店内一边看橱窗外行人如流水,一边嘱咐顾客不能拍照,不能触碰店内的漆器,毕竟这里并不是供市民免费参观的博物馆。店内漆器颇多,大多为动物状的漆器, 虎龙象鸡等略带金色,正红色的花瓶和茶具让人目不暇接。店主说,大多顾客都是为了婚嫁来置办漆器,雕漆花瓶的瓶身刻着浓浓的双喜,那一抹红色才能称得出人生的喜庆之气。
山水悠然,抖动的乌篷船在红红紫紫的云彩里,湖水明净,渔夫的船桨晃荡,似有清风袭来, 微渺如烟,这些景色都缩略在成都的水榭楼台, 它成了剪影,落在木格子的窗框里,落在光彩的漆盒上。漆盒的主人是谁?是正在阁楼梳妆的富家小姐?亦或是落魄的王公贵族?但王公贵族往往不喜太素气的漆盒。成都漆器,神秘不言。山川秀美的全景,就在纯色的漆盒上, 被框入了木格子的楼台框景之中。成都漆器的浑厚气息似乎能够抓住人每一寸神经末梢,她似乎是穿锦缎绣花鞋的女子,一步一步走向没有光的地方,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如此冷清, 却这样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