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重视学生运动的自觉能动性,使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体育教育使学生终身受益。科学培养跨世纪人才,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21世纪教育发展必然的要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体育教学
作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它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大指导意义。高等教育自身存在着如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高等教育还要站在更高的层面,适应现代化建设,体现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就是以人为本,确立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1.诱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堂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成功是诱发内部动力的最强烈的因素,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体育教学应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满足他们成功的需要,激发动机,提高兴趣,切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同时,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才能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2.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知识的奇特就在于:谁真正渴求它,谁就往往能够得到它”(杰弗里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空,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能养成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地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3.教师的体育活动设计应科学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如:高年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文化学科的压力,相比之下,体育课的压力就小得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注重教学设计使学生从中获得参与的满足感,能将文化课的压力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学生运动的乐园,多创设一些适宜的情境和氛围,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他们就会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二、有效实施“阳光体育”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提出“阳光体育”的总体目标是健康水平的提高,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校园阳光体育”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理特点以及素质状况、发展要求和体质健康的突出问题,设置可量化、可测定的细致的方法及步骤,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校园阳光体育”的内容选取,应体现“时代性、持续性和针对性”原则,在运动素材的价值论证和活动效果评估方面,做到量材选用、甄别价值和科学选取,使学生从喜欢到习惯,再到自觉参与。在内容决定形式的前提条件下,“校园阳光体育”的活动形式选择,应根据不同的目标任务和活动内容,紧密结合诸如早操、下午体育活动和体育课、运动会和高校联赛等有效的活动模式,才有利于巩固活动内容和实现主题目标。另外,还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师资队伍的力量制定出有效的实施方案,保证实施的力度和完成的情况。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高校体育必须在学生走出学校之前,使学生由较强的以比赛、健美获得体育成绩的锻炼目的,转向以健康、阳光运动为主的目的上来,这样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终身体育是学生步入社会后所面临的一个贯穿一生的自发自主的教育过程。它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与职业特点,根据自己处于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根据自己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等客观条件,选择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和闲暇娱乐的需要,其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等方面都具有自发自主的特点。基于这一特点,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的体育教育应该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经过对体育课进行精心的设计,引导和培养学生在运动中产生对体育的兴趣,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体育教学
作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它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大指导意义。高等教育自身存在着如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高等教育还要站在更高的层面,适应现代化建设,体现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就是以人为本,确立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1.诱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堂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成功是诱发内部动力的最强烈的因素,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体育教学应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满足他们成功的需要,激发动机,提高兴趣,切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同时,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才能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2.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知识的奇特就在于:谁真正渴求它,谁就往往能够得到它”(杰弗里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空,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能养成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地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3.教师的体育活动设计应科学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如:高年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文化学科的压力,相比之下,体育课的压力就小得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注重教学设计使学生从中获得参与的满足感,能将文化课的压力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学生运动的乐园,多创设一些适宜的情境和氛围,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他们就会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二、有效实施“阳光体育”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提出“阳光体育”的总体目标是健康水平的提高,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校园阳光体育”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理特点以及素质状况、发展要求和体质健康的突出问题,设置可量化、可测定的细致的方法及步骤,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校园阳光体育”的内容选取,应体现“时代性、持续性和针对性”原则,在运动素材的价值论证和活动效果评估方面,做到量材选用、甄别价值和科学选取,使学生从喜欢到习惯,再到自觉参与。在内容决定形式的前提条件下,“校园阳光体育”的活动形式选择,应根据不同的目标任务和活动内容,紧密结合诸如早操、下午体育活动和体育课、运动会和高校联赛等有效的活动模式,才有利于巩固活动内容和实现主题目标。另外,还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师资队伍的力量制定出有效的实施方案,保证实施的力度和完成的情况。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高校体育必须在学生走出学校之前,使学生由较强的以比赛、健美获得体育成绩的锻炼目的,转向以健康、阳光运动为主的目的上来,这样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终身体育是学生步入社会后所面临的一个贯穿一生的自发自主的教育过程。它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与职业特点,根据自己处于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根据自己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等客观条件,选择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和闲暇娱乐的需要,其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等方面都具有自发自主的特点。基于这一特点,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的体育教育应该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经过对体育课进行精心的设计,引导和培养学生在运动中产生对体育的兴趣,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