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外生枝”也精彩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仲永》的第二课时,我预设了一个问题:方仲永的悲剧是谁造成的?以期让学生思考悲剧背后的问题。探讨时学生的思维“节外生枝”,让课堂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一、节外生一枝——挖出社会根源
  
  学生很容易就从文中找出了答案:“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我欲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于是问道:“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善于从关键词句中找答案:“利其然也”,可见贪图名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可见没有远见,不懂子女教育。我小结:“仲永的父亲是一个贪图名利、没有远见、不懂教育的人。”但马上我就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光彩的父亲形象。不光彩的父亲?这真让我难过和疑惑,天下哪有父亲不爱子女不想让子女成才的?这样说是不是把学生引入了歧途?但我的小结几乎引起了所有学生的共鸣,我无语。
  尴尬之时,科代表举手了,他擅长思辨,激动地问:“我们对仲永父亲的评价公平吗?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有不望子成龙的父亲?”科代表语气中满是义愤和坚定。这一问让课堂一下子静下来了。现在我才明白,这是极具思辨性和思维深度的一问,这一问引出了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究竟是谁造成了仲永的悲剧?我期待有学生问出这一问题。短暂的平静之后,一个喜欢穷根究底的学生问道:“老师,为什么偏偏仲永的父亲是一个贪图名利、没有远见、不懂教育的人呢?”学生纷纷附和,看来这是一个共同的疑问。我提示大家从原文中找答案。学生马上找到“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这一句,理由是“世隶耕”就表明方仲永家世代种田,没有受教育的传统,就不知道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所以仲永的父亲就会“不使学”。学生的思维深入而严密,表达明确又清楚。我暗暗感激科代表“节外生枝”的一问,这一问让学生体验到了“思维探险”的乐趣。我推波助澜问道:“为什么偏偏仲永家世代种田呢?”而且刻意强调了“偏偏”和“世代”。这一问有点深,我提示:“受教育是需要钱的,而仲永家只是种田的,所以——”一学生迫不及待:“我明白了,种田收入少,收入少就没钱读书;不读书就只有种田,种田就又没钱读书,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们都深以为然,我接道:“这就像一个泥潭,你怎么挣扎都没用,只会越陷越深。这就是社会根源,表面上是仲永之父造成了悲剧,而实际上是社会造成的。”当我正为精彩课堂和学生的优秀思维而高兴时,意外又发生了。
  
  二、节外生两枝——归责于王安石父子
  
  “老师,我觉得这个社会真冷漠。”一学生感慨道。学生们都很意外地看着她。我示意她说下去,她说:“同乡同县的人都知道仲永的天赋,并且都请他作诗,那为什么就没有人愿意资助仲永,好好培养呢?如果有一个人这样做,就不会有方仲永的悲剧了。”当时我很震惊,她的发言是我没想到的,思维已经达到了相当深度。学生们将她的思维又拓宽了,马上有下列精彩言论:
  “那些人分明是嫉妒仲永的天赋,所以才会坐视不管甚至暗自庆幸。”
  “那些达官贵人也不是真的欣赏仲永的才华,而是附庸风雅而已。”
  “仲永仅仅是达官贵人的一个玩物,唉!”
  班长似乎作了一个总结:“仲永是不幸的,是被嫉妒的对象,更是一个玩物,更不幸的是仲永父子对此完全不知。”
  精彩纷呈的发言,让我“耳”不暇接,我似乎看到智慧之花在课堂上争奇斗艳。
  我想这节课可以在精彩中结束了,但一个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学生急切地问道:“王安石父子不也是方仲永悲剧的见证者吗?为什么王安石父子没有资助方仲永呢?王安石父子是不是也很冷漠?”我愣住了,全班也愣住了。这是振聋发聩的一问,是极具创造精神的一问,是兼具思维深度和思维广度的一问,是真正“节外生枝”的一问!因为这个问题能锻炼所有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并且是学生在锻炼学生啊!我不由自主地鼓掌,学生们不解地望着我,我大声说:“请为这个精彩的问题鼓掌!”于是课堂上掌声雷动,但学生还是不甚明白。
  我请这个学生讲解。他得意地说:“我们可以从第二段知道。”于是我请这个学生将这一段读了一遍。马上就有很多学生举手了,争先恐后地想发言,我特意把机会留给一个平时几乎不发言的女学生。
  她答道:“因为王安石明道年间回家见到方仲永,并且知道仲永的才能‘不能称前时之闻’,这时王安石应该提醒方仲永。”
  科代表边翻资料边质疑:“王安石出生于1021年,明道年间,他才十一二岁,自己都是一个孩子,怎么知道去提醒方仲永呢?”
  科代表的话还未说完,这个学生就接过话:“那王安石的父亲可以提醒啊,因为他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士大夫(课前我介绍过王安石父子)。不仅可以提醒,还可以资助呢。所以王安石的父亲对方仲永的悲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因激动,脸都泛红了。
  她刚坐下,她的同桌又补充道:“王安石也有责任,因为七年以后,他从扬州回来又问过方仲永的情况,知道方仲永完全成为普通人……”话还未完,有学生质疑,意思是方仲永都二十岁了,接受教育还有用吗?立刻有学生反驳道:“现在还有老年大学呢,二十岁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反驳得很有道理,学生们一致认为王安石也是仲永悲剧的制造者。此时,我都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我只需要做一个忠实的听众,一个如坐春风的幸福的听众。
  一个简单的预设问题,竟在课堂中生成了这么多精彩又有深度的问题。这种问题的生成过程,集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学生自己生成的问题的价值所在。所以,我认为,我们不必太在乎问题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是由学生问的还是由教师问的,只要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都是好问题。
其他文献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语言表达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检测:(1)语言简明、连贯、得体;(2)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3)选用、仿用、变换句式;(4)运用修辞。学生在这种题型上得分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失误分析  1.审题偏差。学生在做语言表达题时,要认清题目的类型,了解题目的内容,领会题目的要求,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度。但有一些学生在做题时,草率行事,没细看题目的要求和限制就匆匆下笔,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尝试 教育观念    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扬新,培养出新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应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
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中常犯一些读音错误和连读、重读、节奏等发音技巧方面的错误。本文试图分析这些错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意在帮助学生消除语音学习障碍,迅速提高英语语音水
语文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有《游恒山记》(选自《徐霞客游记》)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时日色澄丽,俯瞰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句中的“坠”没有注释,不少老师把它理解为“坠落”,笔者以为这种理解不妥。  “坠”确实可解释为“坠落”。《尔雅·释诂》:“坠,落也。”《说文解字》:“坠,陊也。”“陊,落也。”《广韵》:“坠,落也。”但是,我们以为此句中的“坠”是“下垂”“垂挂”之义,理由如下: 
河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心是校A级重点学科,是河南师大规模最大、招收研究生最多的学科点之一,也是河南省唯一培养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科点。
仿拟是一种传统的汉语修辞方式,它是人们根据交际需要,故意模仿某些众所周知的词语、句子以及诗文、篇章来创造临时的新词语、句子、篇章的修辞手法。它能使语言风趣、诙谐、幽默。形式上可分为仿词、仿语、仿句、仿调,内容上可分为音仿、反仿、类仿。  传统仿拟手法仿造的新词新语,离开上下文语言环境就不能再使用,所仿的词具有临时性。但是校园仿拟语大部分是学生自己创造的口语,它既有的语言形式多为名句名篇、成语俗语、
老师:量词有时不能省略。学生:请举个例子。
面对网络语言的冲击,语文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下面,笔者略陈管见。    一、达观而不乐观    我们对学生喜用网络语言的现象应采取达观的态度。第一,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现象。既然有那么多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聊天、钓鱼、求刺激,那么就至少要在网络小语境中有所反映。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确立,觉得一些网络语言新鲜、好玩儿,因而使用是可以理解的。第二,在城市,中学生网民不少
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营销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营销学》实践型教学,使学生懂得做一个优秀的营销人员的具体要求。市场营销学
[摘要]随着高中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中学习,这在数学教学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普通高中一堂数学课《抛物线的复习》进行说课,展示了普通高中扩招后如何对学生进行教学。   [关键词]说课 抛物線 复习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圆锥曲线分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三个部分,三部分在圆锥曲线中的地位相同。学生学习了椭圆、双曲线后,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并且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