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认识量角器,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北师大版第七册课本第26页的内容,第27页的“认一认”、“试一试”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2.认识量角器,并理解1°角的含义。
3.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难点:理解1°角的意义。
教具准备
量角器、题单、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
量角器、任意的一个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引入课题
1.回忆我们都认识了哪些角?(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
2.幻灯呈现:
看一看,∠A、∠B哪个大?大多少?
(1)估计哪个角大
(2)用自己准备的角度量
(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不同大小的角,学生自己想办法测量题单上的∠A、∠B的大小。)
3.反馈度量情况
(学生产生矛盾,不同的标准测量出∠A、∠B的大小也不同,怎么办?)
4.结论:我们在测量角时也必须统一标准,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先估测角的大小,在实际的用自己准备的角量一量,让学生引出矛盾,体现出统一度量标准的必要性。]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师:测量线段的长短用长度单位,比如厘米、米……测量面积的大小用面积单位,比如平方厘米、平方米……那度量角的大小呢?也需要有一个单位。
2.人们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课件演示并板书)
3.师:我们再仔细来看一看1〇的角。
(课件展示放大的1度的角。)
师:谁来说说1度是怎么规定的?
师:当一个角里包含了几个这样的1〇,这个角就是几度。
4.课件出示周角:这是我们所学的什么角?它是多少度呢?那平角呢?
板书:周角=360° 平角=180° 直角=90°
5.既然我们认识了度量角的单位,那我们要借助什么工具来度量一个角是多少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量角器,也叫半圆仪。
6.同学们观察量角器你都发现了什么?
7.从量角器上找到这么多的东西,那它们到底叫什么名字呢?我们一起看看。(一边说让学生拿着自己的量角器找一找)
① 中心点
② 零刻度线(左零刻度线、右零刻度线),
③ 内刻度、外刻度
师:圆的中心那个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经过中心点有一条直直的线,因为这条线指向0刻度,所以叫作零刻度线。还有两圈读数。在内圈的叫内刻度,外圈的叫外刻度。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圈读数是怎样排列的?
8.在量角器上找到1°角,说说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有几个这样的1°?
9.认识了量角器,那如何来量角呢?
(1)出示∠A,课件演示量角的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老师是如何量角的?
师提问:1.中心点和角的什么重合?
2.零刻度线和角的什么重合?
3.你认为角A是多少度?
分组交流,师巡视,汇报三个问题的答案
(2)总结量角的方法:点与点重合 边与边重合
10.我们知道量角的过程和步骤,那看看这个角到底是多少度?(学生回答两个度数)
11.探究到底是多少度?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
(1)先判断角的范围
(2)小结:对准右零刻度线就可以看量角器的内刻度,对准左零刻度线就看外刻度
[设计意图:课中知识点较多,而新知识又较抽象、枯燥。以往大多是教师讲,学生看的形式。这节课上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操作中积累感性认识,逐步形成较为熟练的测量技能。我把静态的量角器动态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才能从中看出蕴含的规律。我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说说发现了什么,并且用课件动态的展示学生的发现,把一个量角器扩大化,让每一个学生看得更清楚,认得更清楚。在测量角的大小时,电脑演示出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角,媒体上量角器的移动使学生清晰地了解量角时如何放置量角器,如何看刻度。课件的演示效果较好,而且节省时间,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缩短学生自主探究后表述的时间,观察和比较能力得到了发展。在教学中,注重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操作验证而得出结论。]
12.练习:比较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看一看这个角到底是多少度?为什么?
学生反馈量角的步骤及判断角的大小的理由。
[设计意图: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读出量角器上的角的度数并能说出读角的过程确实很难,量角器上的刻度线比较复杂,特别是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容易搞错,所以在这里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自己探究出何时看内圈刻度,何时看外圈刻度。在课件里我们安排了一组对称的角来让学生搞清什么时候该看外圈刻度,什么时候该看内圈刻度。让学生先小组说,再同桌说、个体说,用不同形式说看角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看量角器上角的度数。]
三、巩固练习
1.运用刚才学的知识测量∠A、∠B的大小,说一说∠A、∠B谁大?大多少?
2.出示三组判断题。
3.出示题单(2),测量题单上5个角的度数。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下说一说量角的过程及判断理由。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题单上有很多不同位置的角,不同题目、不同的难易程度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充分量,充分说是怎样量的。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小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认识量角器,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北师大版第七册课本第26页的内容,第27页的“认一认”、“试一试”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2.认识量角器,并理解1°角的含义。
3.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难点:理解1°角的意义。
教具准备
量角器、题单、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
量角器、任意的一个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引入课题
1.回忆我们都认识了哪些角?(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
2.幻灯呈现:
看一看,∠A、∠B哪个大?大多少?
(1)估计哪个角大
(2)用自己准备的角度量
(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不同大小的角,学生自己想办法测量题单上的∠A、∠B的大小。)
3.反馈度量情况
(学生产生矛盾,不同的标准测量出∠A、∠B的大小也不同,怎么办?)
4.结论:我们在测量角时也必须统一标准,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先估测角的大小,在实际的用自己准备的角量一量,让学生引出矛盾,体现出统一度量标准的必要性。]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师:测量线段的长短用长度单位,比如厘米、米……测量面积的大小用面积单位,比如平方厘米、平方米……那度量角的大小呢?也需要有一个单位。
2.人们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课件演示并板书)
3.师:我们再仔细来看一看1〇的角。
(课件展示放大的1度的角。)
师:谁来说说1度是怎么规定的?
师:当一个角里包含了几个这样的1〇,这个角就是几度。
4.课件出示周角:这是我们所学的什么角?它是多少度呢?那平角呢?
板书:周角=360° 平角=180° 直角=90°
5.既然我们认识了度量角的单位,那我们要借助什么工具来度量一个角是多少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量角器,也叫半圆仪。
6.同学们观察量角器你都发现了什么?
7.从量角器上找到这么多的东西,那它们到底叫什么名字呢?我们一起看看。(一边说让学生拿着自己的量角器找一找)
① 中心点
② 零刻度线(左零刻度线、右零刻度线),
③ 内刻度、外刻度
师:圆的中心那个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经过中心点有一条直直的线,因为这条线指向0刻度,所以叫作零刻度线。还有两圈读数。在内圈的叫内刻度,外圈的叫外刻度。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圈读数是怎样排列的?
8.在量角器上找到1°角,说说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有几个这样的1°?
9.认识了量角器,那如何来量角呢?
(1)出示∠A,课件演示量角的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老师是如何量角的?
师提问:1.中心点和角的什么重合?
2.零刻度线和角的什么重合?
3.你认为角A是多少度?
分组交流,师巡视,汇报三个问题的答案
(2)总结量角的方法:点与点重合 边与边重合
10.我们知道量角的过程和步骤,那看看这个角到底是多少度?(学生回答两个度数)
11.探究到底是多少度?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
(1)先判断角的范围
(2)小结:对准右零刻度线就可以看量角器的内刻度,对准左零刻度线就看外刻度
[设计意图:课中知识点较多,而新知识又较抽象、枯燥。以往大多是教师讲,学生看的形式。这节课上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操作中积累感性认识,逐步形成较为熟练的测量技能。我把静态的量角器动态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才能从中看出蕴含的规律。我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说说发现了什么,并且用课件动态的展示学生的发现,把一个量角器扩大化,让每一个学生看得更清楚,认得更清楚。在测量角的大小时,电脑演示出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角,媒体上量角器的移动使学生清晰地了解量角时如何放置量角器,如何看刻度。课件的演示效果较好,而且节省时间,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缩短学生自主探究后表述的时间,观察和比较能力得到了发展。在教学中,注重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操作验证而得出结论。]
12.练习:比较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看一看这个角到底是多少度?为什么?
学生反馈量角的步骤及判断角的大小的理由。
[设计意图: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读出量角器上的角的度数并能说出读角的过程确实很难,量角器上的刻度线比较复杂,特别是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容易搞错,所以在这里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自己探究出何时看内圈刻度,何时看外圈刻度。在课件里我们安排了一组对称的角来让学生搞清什么时候该看外圈刻度,什么时候该看内圈刻度。让学生先小组说,再同桌说、个体说,用不同形式说看角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看量角器上角的度数。]
三、巩固练习
1.运用刚才学的知识测量∠A、∠B的大小,说一说∠A、∠B谁大?大多少?
2.出示三组判断题。
3.出示题单(2),测量题单上5个角的度数。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下说一说量角的过程及判断理由。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题单上有很多不同位置的角,不同题目、不同的难易程度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充分量,充分说是怎样量的。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小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