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学校又有一批学生分配实习了,让老师们颇感担心。以往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工作两三年后就会在岗位上展露头角,而一部分学生却被辞退的情况,这种差距正体现了职业素质的重要。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一般包括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等。在这诸多因素中,除了必备的“一技之长”外,更重要的是责任心、自信心、进取心、集体荣誉感及团体精神、健康的心理素质等。但部分毕业生相对滞后的就业观念、较差的就业能力、脆弱的就业心理、空虚的目标追求、匮乏的诚信意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能适应工作环境胜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院校的学生实际上处于职业准备阶段,具有学生和职业者的双重身份,但他们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没有充分的认识,对所选专业未必有较全面的了解,所以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学校应该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明确人生的发展方向。
在入学教育时,安排专业带头人集中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确保学生了解专业建设的历史,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师资队伍状况、课程设置,以及学习方法和重点、人才需求及就业情况,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增强职业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改革传统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引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教学模式,更多地采用小组讨论、现场体验、活动实践等方法。在课余活动中,可以通过报告、问卷调查和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尽早建立就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并根据发展情况逐步调整和完善预设的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向着既定目标积极准备,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储备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修炼学生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不在于说了多少,而在于做了多少。从训练日常行为习惯抓起,帮助学生养成讲礼貌、守公德、守法、守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严抓生活纪律和课堂纪律,要求每位学生从小处做起,按照各项规范来要求自己。通过仿真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确、道德意识,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集体中养成团队精神,具备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敬业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公正意识、奉献意识,为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重视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刚进入学校时,学习的专业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专业对于学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必须先让学生找到自己和专业的“关系”。可以通过参观企业创设具体的情境,迅速让他们进入状态,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岗位设置、职员形象等,进而切身感受自己将要投身的领域的重要性,培养从事专业学习的自豪感。同时,尝试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以环境启迪人的认识,规范人的行为。这种教学方式带给学生的体验,有助于其职业情感的形成。
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重视职业实践活动
学生的实践活动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在校内学习期间应把握实践性原则,创设和模拟工作环境,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职业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我。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讲座、校园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多开展与各专业紧密相关的学生社团,如网络协会、家电维修小组等。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既能得到交流,又能提高专业技能,为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必要的实践基础。校外实践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劳动锻炼和便民服务,增加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现代企业,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品牌形象、对员工的要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这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有很大帮助。
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良好的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优秀的职员,甚至优秀的企业家,优秀的毕业生又可以带动一群学生的成长。学校应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渗透职业素养的教育,形成良性发展的氛围。这正是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必要措施,也是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切身利益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隋莲、韩青艺,山东省青岛市技师学院;
徐建强,山东青岛商务学院)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一般包括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等。在这诸多因素中,除了必备的“一技之长”外,更重要的是责任心、自信心、进取心、集体荣誉感及团体精神、健康的心理素质等。但部分毕业生相对滞后的就业观念、较差的就业能力、脆弱的就业心理、空虚的目标追求、匮乏的诚信意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能适应工作环境胜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院校的学生实际上处于职业准备阶段,具有学生和职业者的双重身份,但他们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没有充分的认识,对所选专业未必有较全面的了解,所以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学校应该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明确人生的发展方向。
在入学教育时,安排专业带头人集中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确保学生了解专业建设的历史,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师资队伍状况、课程设置,以及学习方法和重点、人才需求及就业情况,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增强职业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改革传统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引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教学模式,更多地采用小组讨论、现场体验、活动实践等方法。在课余活动中,可以通过报告、问卷调查和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尽早建立就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并根据发展情况逐步调整和完善预设的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向着既定目标积极准备,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储备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修炼学生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不在于说了多少,而在于做了多少。从训练日常行为习惯抓起,帮助学生养成讲礼貌、守公德、守法、守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严抓生活纪律和课堂纪律,要求每位学生从小处做起,按照各项规范来要求自己。通过仿真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确、道德意识,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集体中养成团队精神,具备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敬业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公正意识、奉献意识,为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重视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刚进入学校时,学习的专业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专业对于学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必须先让学生找到自己和专业的“关系”。可以通过参观企业创设具体的情境,迅速让他们进入状态,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岗位设置、职员形象等,进而切身感受自己将要投身的领域的重要性,培养从事专业学习的自豪感。同时,尝试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以环境启迪人的认识,规范人的行为。这种教学方式带给学生的体验,有助于其职业情感的形成。
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重视职业实践活动
学生的实践活动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在校内学习期间应把握实践性原则,创设和模拟工作环境,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职业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我。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讲座、校园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多开展与各专业紧密相关的学生社团,如网络协会、家电维修小组等。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既能得到交流,又能提高专业技能,为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必要的实践基础。校外实践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劳动锻炼和便民服务,增加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现代企业,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品牌形象、对员工的要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这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有很大帮助。
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良好的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优秀的职员,甚至优秀的企业家,优秀的毕业生又可以带动一群学生的成长。学校应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渗透职业素养的教育,形成良性发展的氛围。这正是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必要措施,也是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切身利益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隋莲、韩青艺,山东省青岛市技师学院;
徐建强,山东青岛商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