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塑教学因其材料易得、工具简单、技法掌握难度低、符合儿童天性而备受学生欢迎。在近些年来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我通过课内外的泥塑教学尝试,发现几何形体分解组合训练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泥塑教学方法,通过有步骤、有计划的系列课程练习,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客观世界的结构组成,在泥塑教学中培养想象、分析、创新等能力,并对进一步的素描、几何课程的学习影响深远。
泥塑是一种以黏土、彩泥为主要材料,以雕、塑为主要手段的立体造型艺术,这门课程可以训练小学生手指小肌肉群的灵活性,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创造思维、立体造型能力。目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正式把泥塑作为教学内容列入其中。
泥塑主要的技巧有揉、捏、搓、团、压等,相对绘画来说,泥塑的技能技巧要显得更简单直观,并且泥塑材料随处可得。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玩泥巴,用“泥”塑型既符合儿童的天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立体造型能力,所以这是一门深受广大小学生喜爱的课程。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想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与创造力,就要因材施教,尊重他们的审美个性。正如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莫里斯说过:“如果人的潜力和人的差别得到尊重,自我创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在泥塑创作的实际指导上,可以以实践为契机,带动孩子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尽量让他们主动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感受,积累创作素材。课堂上,孩子们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塑造各种立体造型上,在轻松学习中增进空间感知觉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发展,最终升华了创造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很大发展。
怎样更好地开展泥塑教学?怎样在泥塑教学中更大程度地发掘小学生的各项能力?我在连续几年的小学泥塑课程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无论低学段还是高学段的小学生对几何形体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对几何形体分解组合有不同的体会,一般的学生从幼儿阶段就有拼摆积木的经验,这就为儿童认识几何形体奠定了基础。我尝试着以几何形体的分解组合训练为切入点进行泥塑教学,发现效果较好。
在小学低年级的泥塑教学中,如果按照既定的美术教材让学生进行泥塑学习,往往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很多学生不熟悉泥材和工具以及制作方面的一些技巧,完成的泥塑作品往往是简单的模仿而缺乏个性。所以,在学生首次接触泥材的第一课,我就启发学生利用各种简单的揉、壓、切等方法制作球形、方形、圆柱等基本几何形体,通过简单地操作熟悉工具材料,然后要求他们进行随意性组合,例如各种不同的球形可以组合成毛毛虫、几种不同的房型可以摆成房屋等。接下来,我设置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课程系类,训练学生熟练运用几何形体,如《各种各样的房屋系列课程》《生活和学习用品系列课程》等。这些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都是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熟悉景物,学生每天都能接触感知,他们在制作泥塑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回忆、再现、重组创作出有个性的泥塑作品。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材料掌握能力和使用工具的经验,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中高学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在泥塑教学中可以适当提高创作要求,例如在开展和低学段学生同系列课程时,这一阶段的学生作品可以表现得更精细和准确复杂。同时,增设《几何造型的人脸》《有趣的动物》《我喜欢的飞行器》等等。例如在《几何造型的人脸》系列课程中,我启发学生先把人脸的外形和五官进行几何形概括,然后进行组合,眼睛可以概括成圆形、三角形、方形、五角形等等任意的几何形,还可以把简单的几何形进行分解,组合成复杂的形状,人的脸型可以根据长、方、胖、瘦、正、侧等方面概括成各种不同几何形。这样的分解组合训练为学生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他们的作品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在这一系列的训练课程中还可以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形式,极大地发掘了技能训练课程潜力。而在《我喜欢的飞行器》系列课程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这一课题的随意创造性,让学生在体现“飞行器”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任意塑造形体,并随意装饰作品,不曾“存在”的物体更能体现出小学生的想象力,作品千奇百怪,发挥了孩子们的幻想天性。正如学者吴克杨在他的《创造之秘》一书中阐述道:“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泥塑课程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还拓展和深化了学生对形体结构的认识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它不仅直观再现了三维空间,而且对学生想象空间的构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不仅只是单纯的艺术单科的学习,更是多学科的相互影响渗透、密切关联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实践,培养了手眼协调能力,通过和同学一起制作、讨论培养了共同协助的合作能力。
学生的个性、年龄阶段、性别的不同也会导致他们对不同系列的泥塑课程产生不同的兴趣。例如男同学偏爱机械、动物、抽象方面的泥塑创作,而女同学则偏爱花草、卡通形象、生活用品等方面的泥塑创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泥塑创作课程的内容设置和训练方法上有所侧重和区别对待,积极发扬学生的长处,从而让学生始终保持对泥塑课的浓厚兴趣。
在长期的几何形体组合式的泥塑学习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物体的结构和结构的概括。而素描课程的基础就是几何形体写生,通过认识几何形体进而认识理解物象的结构,这些知识的理解对高年级阶段的素描教学和其他空间想象类学科影响深远。
中国作为世界陶瓷的发源地,曾经长期深远地影响着世界陶瓷技艺的发展。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泥塑课程教学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应该创造条件,强化泥塑课程教学。对学生泥塑技巧的训练既可以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同时对发扬和传承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也具有深远意义。
(责编
泥塑是一种以黏土、彩泥为主要材料,以雕、塑为主要手段的立体造型艺术,这门课程可以训练小学生手指小肌肉群的灵活性,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创造思维、立体造型能力。目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正式把泥塑作为教学内容列入其中。
泥塑主要的技巧有揉、捏、搓、团、压等,相对绘画来说,泥塑的技能技巧要显得更简单直观,并且泥塑材料随处可得。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玩泥巴,用“泥”塑型既符合儿童的天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立体造型能力,所以这是一门深受广大小学生喜爱的课程。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想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与创造力,就要因材施教,尊重他们的审美个性。正如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莫里斯说过:“如果人的潜力和人的差别得到尊重,自我创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在泥塑创作的实际指导上,可以以实践为契机,带动孩子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尽量让他们主动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感受,积累创作素材。课堂上,孩子们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塑造各种立体造型上,在轻松学习中增进空间感知觉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发展,最终升华了创造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很大发展。
怎样更好地开展泥塑教学?怎样在泥塑教学中更大程度地发掘小学生的各项能力?我在连续几年的小学泥塑课程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无论低学段还是高学段的小学生对几何形体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对几何形体分解组合有不同的体会,一般的学生从幼儿阶段就有拼摆积木的经验,这就为儿童认识几何形体奠定了基础。我尝试着以几何形体的分解组合训练为切入点进行泥塑教学,发现效果较好。
在小学低年级的泥塑教学中,如果按照既定的美术教材让学生进行泥塑学习,往往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很多学生不熟悉泥材和工具以及制作方面的一些技巧,完成的泥塑作品往往是简单的模仿而缺乏个性。所以,在学生首次接触泥材的第一课,我就启发学生利用各种简单的揉、壓、切等方法制作球形、方形、圆柱等基本几何形体,通过简单地操作熟悉工具材料,然后要求他们进行随意性组合,例如各种不同的球形可以组合成毛毛虫、几种不同的房型可以摆成房屋等。接下来,我设置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课程系类,训练学生熟练运用几何形体,如《各种各样的房屋系列课程》《生活和学习用品系列课程》等。这些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都是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熟悉景物,学生每天都能接触感知,他们在制作泥塑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回忆、再现、重组创作出有个性的泥塑作品。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材料掌握能力和使用工具的经验,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中高学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在泥塑教学中可以适当提高创作要求,例如在开展和低学段学生同系列课程时,这一阶段的学生作品可以表现得更精细和准确复杂。同时,增设《几何造型的人脸》《有趣的动物》《我喜欢的飞行器》等等。例如在《几何造型的人脸》系列课程中,我启发学生先把人脸的外形和五官进行几何形概括,然后进行组合,眼睛可以概括成圆形、三角形、方形、五角形等等任意的几何形,还可以把简单的几何形进行分解,组合成复杂的形状,人的脸型可以根据长、方、胖、瘦、正、侧等方面概括成各种不同几何形。这样的分解组合训练为学生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他们的作品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在这一系列的训练课程中还可以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形式,极大地发掘了技能训练课程潜力。而在《我喜欢的飞行器》系列课程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这一课题的随意创造性,让学生在体现“飞行器”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任意塑造形体,并随意装饰作品,不曾“存在”的物体更能体现出小学生的想象力,作品千奇百怪,发挥了孩子们的幻想天性。正如学者吴克杨在他的《创造之秘》一书中阐述道:“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泥塑课程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还拓展和深化了学生对形体结构的认识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它不仅直观再现了三维空间,而且对学生想象空间的构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不仅只是单纯的艺术单科的学习,更是多学科的相互影响渗透、密切关联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实践,培养了手眼协调能力,通过和同学一起制作、讨论培养了共同协助的合作能力。
学生的个性、年龄阶段、性别的不同也会导致他们对不同系列的泥塑课程产生不同的兴趣。例如男同学偏爱机械、动物、抽象方面的泥塑创作,而女同学则偏爱花草、卡通形象、生活用品等方面的泥塑创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泥塑创作课程的内容设置和训练方法上有所侧重和区别对待,积极发扬学生的长处,从而让学生始终保持对泥塑课的浓厚兴趣。
在长期的几何形体组合式的泥塑学习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物体的结构和结构的概括。而素描课程的基础就是几何形体写生,通过认识几何形体进而认识理解物象的结构,这些知识的理解对高年级阶段的素描教学和其他空间想象类学科影响深远。
中国作为世界陶瓷的发源地,曾经长期深远地影响着世界陶瓷技艺的发展。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泥塑课程教学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应该创造条件,强化泥塑课程教学。对学生泥塑技巧的训练既可以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同时对发扬和传承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也具有深远意义。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