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选择讨论的问题,灵活采用多样的讨论形式,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提高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控能力,有利于激活课堂,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小组讨论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恰当选择小组讨论的问题
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所谓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就是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通过讨论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讨论的问题可以是课堂生成的问题,可以是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预设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预设的问题。例如,笔者在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时,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预设问题:我国的分配制度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基本经济制度有什么关系?(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通过探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突破教学重难点。另一个是针对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围绕公平和效率问题,设计了一场小辩论:正方观点:效率重要;反方观点:公平重要。学生通过辩论,正确理解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突破了这一难点问题。
每节课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以1~2个为宜,最多不超过3个,否则很难完成,也会影响到小组讨论的效果。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讨论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小组讨论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探究带来的快乐、小组合作带来的愉悦。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讨论形式。
讨论的形式要多样化,包括同桌间的讨论、小组内的讨论、组组间的讨论、全班讨论、师生讨论等,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恰当选择讨论形式,以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如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安排同桌间的讨论或小组内讨论。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可先给予一定的提示,安排小组内讨论,若有困难,再扩大到组组间的讨论或全班共同讨论,大胆放开课堂,让学生跨组交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可以自由走动交流,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成为课堂的一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问题,应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三、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要按照学生自愿组合、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活动。要注意轮换小组代表,注意学生自发交流展示与教师临时指定交流展示人员相結合。其他同学观察展示、思考正误,注意质疑、矫正。
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小组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教师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指导,正确地对学习小组进行激励和评价。
1.加强对小组合作技巧的指导
在小组合作前,教师应确定小组成员构成及规模,成员应按“AABBCC”模式构成,每组优、中、差生各2人,小组规模以6人为宜,最多不能超过8人。小组讨论中教师要让组长明确各组具体任务,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在下一步交流互动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并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到各个小组的讨论中去,在倾听的同时给予他们一些讲解;小组汇报展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当中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
2.对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正确的评价
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亲切的微笑,为了学生的发言而领头鼓掌,都会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老师是欣赏自己的,同学是佩服自己的。对表现好的、进步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对学生的优点大加推荐;对暂时落后的学生则和他们一起寻找原因,鼓励其克服困难,奋起直追,让他们在赞扬声中获得快乐,在反思中得以促进。正确适当的激励和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高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控能力
新课改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提高了。新课改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探究、展示,让学生充分活动、享受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我们面对的学生的素质、水平、自控能力不可能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课堂的调控能力。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各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监控,通过语言、眼神和动作对表现不好的同学给予提醒,对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鼓励,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小组讨论的具体情况,充分把握学情,以便对小组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点拨、矫正,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一、恰当选择小组讨论的问题
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所谓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就是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通过讨论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讨论的问题可以是课堂生成的问题,可以是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预设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预设的问题。例如,笔者在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时,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预设问题:我国的分配制度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基本经济制度有什么关系?(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通过探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突破教学重难点。另一个是针对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围绕公平和效率问题,设计了一场小辩论:正方观点:效率重要;反方观点:公平重要。学生通过辩论,正确理解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突破了这一难点问题。
每节课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以1~2个为宜,最多不超过3个,否则很难完成,也会影响到小组讨论的效果。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讨论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小组讨论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探究带来的快乐、小组合作带来的愉悦。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讨论形式。
讨论的形式要多样化,包括同桌间的讨论、小组内的讨论、组组间的讨论、全班讨论、师生讨论等,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恰当选择讨论形式,以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如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安排同桌间的讨论或小组内讨论。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可先给予一定的提示,安排小组内讨论,若有困难,再扩大到组组间的讨论或全班共同讨论,大胆放开课堂,让学生跨组交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可以自由走动交流,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成为课堂的一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问题,应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三、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要按照学生自愿组合、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活动。要注意轮换小组代表,注意学生自发交流展示与教师临时指定交流展示人员相結合。其他同学观察展示、思考正误,注意质疑、矫正。
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小组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教师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指导,正确地对学习小组进行激励和评价。
1.加强对小组合作技巧的指导
在小组合作前,教师应确定小组成员构成及规模,成员应按“AABBCC”模式构成,每组优、中、差生各2人,小组规模以6人为宜,最多不能超过8人。小组讨论中教师要让组长明确各组具体任务,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在下一步交流互动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并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到各个小组的讨论中去,在倾听的同时给予他们一些讲解;小组汇报展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当中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
2.对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正确的评价
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亲切的微笑,为了学生的发言而领头鼓掌,都会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老师是欣赏自己的,同学是佩服自己的。对表现好的、进步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对学生的优点大加推荐;对暂时落后的学生则和他们一起寻找原因,鼓励其克服困难,奋起直追,让他们在赞扬声中获得快乐,在反思中得以促进。正确适当的激励和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高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控能力
新课改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提高了。新课改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探究、展示,让学生充分活动、享受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我们面对的学生的素质、水平、自控能力不可能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课堂的调控能力。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各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监控,通过语言、眼神和动作对表现不好的同学给予提醒,对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鼓励,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小组讨论的具体情况,充分把握学情,以便对小组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点拨、矫正,增强教学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