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西二旗的科技文化产业园中,记者见到了智加科技CEO刘万千。在他一场会议与另一场会议的间隙,完成了这次对话。关于智加科技成立短短两年便与多家一线车企达成合作,刘万千谈到了技术和方向。关于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的发展,刘万千进一步展示了完整的产业现状和未来趋势。
身处第一梯队 但仍需突破
电脑报:就全国范围来说,目前智加的自动驾驶技术处在怎样的水平?
刘万千:我们很尊重行业内的所有同行,整体来说大家也都是处在一个水平线上的。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说我们是在第一梯队的,具体体现在落地的过程中,一些硬指标是其他公司没有的。首先,研究自动驾驶技术,大型卡车的难度是高于小汽车的。
其次,所有做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展示的视频中,只有我们是一直把镜头放到仪表盘上的,速度和难度的真实性都是很明显的。最后,在实际的演示过程中,我们是较早做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驾驶座不坐人的。
电脑报:那如果与国外自动驾驶企业相比呢?
刘万千:从技术方案、落地场景来说,我们可以说是不分伯仲的。但美国政策更加开放,所以他们的车队积累了更多的测试里程,这也是我们需要继续追赶的部分。
高精地图测绘资质将成稀缺资源
电脑报:北京、硅谷、苏州三处办公室分别的职能是什么呢?
刘万千:首先,北京和硅谷都是人工智能的人才中心。我们的落地场景在北京,所以在北京设置了业务中心。需要我们去完成场景化的落地,并且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服务。而硅谷可以聚集行业最前沿的人才和信息,加速技术研发工作。苏州是与政府合作达成业务落地,开展测试,以及汽车产业的聚集地,这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总的来说,三处办公室主要是根据人才布局来决定的。对智加来说都十分重要,分工不同,但相辅相成吧。
电脑报:您认为自动驾驶汽车想要实现落地应用,还有哪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万千:实际的测试中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突破。例如定位,港口和桥吊有一些遮挡处,会影响定位的精准度,从而影响了自动驾驶汽车的运行。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地图,我们国家对测绘管控严格。所以自动驾驶企业需要与拥有这些资质的企业达成合作关系,中国一共有十几家这类公司,其中有一部分已经被BAT收购了。从长久的发展来看,拥有高精地图测绘资质的公司很有可能成为自动驾驶企业的稀缺资源,所以尽快找到合作对象也是比较急切的需求。
电脑报:作为火热的人工智能企业,智加科技接下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刘万千:我们现在的合作伙伴有两类:车厂和应用场景端。汽车是个百年的企业,我们要做的是为车厂赋能。随后,我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有限的车型中,满足所有的应用。
同时,接下来的一两年中,我们会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更多地进行仓对仓的实地运输,覆盖华东、华北、华南地区。
五年后可以期待上路和量产
电脑报:对于自动驾驶领域目前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如安全问题、数据隐私、黑客隐患),您是如何看待的?
劉万千:这是一个矛和盾的问题。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自动驾驶的确是存在这些安全问题。就像当初互联网的出现,也带来了同样的困扰。但对于这部分问题,我们在确保基本功能不会干扰的情况下,会采用拒绝远程操控的方式来隔绝。
而另一类,数据安全的保护是值得我们所有行业人士重视的。这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伦理问题,我们更倾向于给用户选择权,因为我们需要一定体量的数据,而不需要所有的数据。
电脑报:你认为我们离自动驾驶真正量产和上路已经非常近了吗?
刘万千:我的看法比较保守,因为这个问题都要归结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就目前来说,尤其是我们所研发的L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还没有相关规定的牌照许可制度。
而小轿车虽然理论上出恶性事故的风险会小一些,但场景主要是城市道路,情况比较复杂。总体来说,我认为五年后我们是可以期待的。
身处第一梯队 但仍需突破
电脑报:就全国范围来说,目前智加的自动驾驶技术处在怎样的水平?
刘万千:我们很尊重行业内的所有同行,整体来说大家也都是处在一个水平线上的。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说我们是在第一梯队的,具体体现在落地的过程中,一些硬指标是其他公司没有的。首先,研究自动驾驶技术,大型卡车的难度是高于小汽车的。
其次,所有做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展示的视频中,只有我们是一直把镜头放到仪表盘上的,速度和难度的真实性都是很明显的。最后,在实际的演示过程中,我们是较早做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驾驶座不坐人的。
电脑报:那如果与国外自动驾驶企业相比呢?
刘万千:从技术方案、落地场景来说,我们可以说是不分伯仲的。但美国政策更加开放,所以他们的车队积累了更多的测试里程,这也是我们需要继续追赶的部分。
高精地图测绘资质将成稀缺资源
电脑报:北京、硅谷、苏州三处办公室分别的职能是什么呢?
刘万千:首先,北京和硅谷都是人工智能的人才中心。我们的落地场景在北京,所以在北京设置了业务中心。需要我们去完成场景化的落地,并且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服务。而硅谷可以聚集行业最前沿的人才和信息,加速技术研发工作。苏州是与政府合作达成业务落地,开展测试,以及汽车产业的聚集地,这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总的来说,三处办公室主要是根据人才布局来决定的。对智加来说都十分重要,分工不同,但相辅相成吧。
电脑报:您认为自动驾驶汽车想要实现落地应用,还有哪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万千:实际的测试中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突破。例如定位,港口和桥吊有一些遮挡处,会影响定位的精准度,从而影响了自动驾驶汽车的运行。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地图,我们国家对测绘管控严格。所以自动驾驶企业需要与拥有这些资质的企业达成合作关系,中国一共有十几家这类公司,其中有一部分已经被BAT收购了。从长久的发展来看,拥有高精地图测绘资质的公司很有可能成为自动驾驶企业的稀缺资源,所以尽快找到合作对象也是比较急切的需求。
电脑报:作为火热的人工智能企业,智加科技接下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刘万千:我们现在的合作伙伴有两类:车厂和应用场景端。汽车是个百年的企业,我们要做的是为车厂赋能。随后,我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有限的车型中,满足所有的应用。
同时,接下来的一两年中,我们会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更多地进行仓对仓的实地运输,覆盖华东、华北、华南地区。
五年后可以期待上路和量产
电脑报:对于自动驾驶领域目前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如安全问题、数据隐私、黑客隐患),您是如何看待的?
劉万千:这是一个矛和盾的问题。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自动驾驶的确是存在这些安全问题。就像当初互联网的出现,也带来了同样的困扰。但对于这部分问题,我们在确保基本功能不会干扰的情况下,会采用拒绝远程操控的方式来隔绝。
而另一类,数据安全的保护是值得我们所有行业人士重视的。这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伦理问题,我们更倾向于给用户选择权,因为我们需要一定体量的数据,而不需要所有的数据。
电脑报:你认为我们离自动驾驶真正量产和上路已经非常近了吗?
刘万千:我的看法比较保守,因为这个问题都要归结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就目前来说,尤其是我们所研发的L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还没有相关规定的牌照许可制度。
而小轿车虽然理论上出恶性事故的风险会小一些,但场景主要是城市道路,情况比较复杂。总体来说,我认为五年后我们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