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学生;群体效应;不良心理;矫治
〔中图分类号〕 G4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7—0029—01
群体效应在企业管理学中指的是“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在实践中,一些具有不良心理的学生,往往信任自己周围的同伴,在学校日常班级管理中,若教师利用这种特点,借助学生群体的力量,来完成一些不宜由班主任出面或者比班主任出面效果更好的工作,对学生的不良心理进行矫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借助群体效应,克服学生的孤僻心理
现代社会中,单亲孩子比较多。单亲家庭孩子普遍缺乏关爱,导致他们行为孤僻,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再加上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上的困难便会一个接着一个。对这类学生,应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生活上多给一些关爱,赢得他们的信任,并且让其他同学主动接近他们,和他们一块玩,让他们感到同学的关爱。如陈某是初三年级的男生,父母是个体工商户,每天忙于生计,对孩子管教少。这就导致了该生学习习惯不好,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反映迟钝,和同学的交往也是恶作剧多,真诚交流少,性格孤僻。于是针对他的问题,让他扮演老师角色,批改他人作业,以改正他的缺点。让学习好的同学有意接近他,给他一些学习上的帮助。就一般农村家庭而言,对孩子的学习普遍疏于具体指导,时间长了,就会在孩子心中产生孤独感。问题一产生,往往较严重。陈某做题粗心大意,显然这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更是孤僻心理在学习中的反映。让他扮演教师角色,在指正别人的同时,无意中提高了自己,再加上教师让学习好的同学有意接近他,让他在心理素质上有所改善,进而达到改变学习方法的目的。
借助群体效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这是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在群体活动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活语文。比如在教《林海》一课时,首先组织学生进行预习,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有目的收集资料;组织讨论交流,介绍相关资料等前期活动。在正式开始学习后,请缺乏自信而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做游戏,让他扮演导游的角色,介绍大兴安岭,抓住“岭、林、花”等景物的特点,引导“游人”感悟,游览大兴安岭;“游人”质疑,读义,感悟内容。由于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因缺乏自信而不能积极参与课堂实践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方式“逼”他们进入角色,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树立学生自信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依托学校的活动和家庭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群体活动,克服学习困难。如,在学校举办法制报告会,请警察讲案例,让服刑人员以身说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从而增强法制观念,树立自信心。
借助群体效应,解决学生的焦躁心理
初中生由于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与责任意识,普遍都有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但心理承压能力有限,遇到挫折便会焦躁不安,甚至觉得抬不起头,对自己失去信心。对这类心理问题,优秀学生群体产生的作用是教师无法取代的。如中学生吴某,上课无心听讲,作业潦草不堪。但半个月后,她竟然恢复了学习认真、书写整齐的特点,后来学习委员无意中泄露了“天机”:她发现吴某学习不认真后,主动找吴某玩。吴某告诉她,自己在检测中把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答错了,觉得太丢人了!于是上课不敢看老师,做作业时老写不整齐。在学习委员的带动下,吴某慢慢改变了。优秀生对心理不良倾向学生的这种自我调节其实在班集体中无处不在,教师对这样的学生要善于引导和培养,让群体效应在学生不良心理矫治中不仅仅表现在个别案例上,而且形成一种气候,在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学生身上都能起到作用。
编辑:陈富祥
〔中图分类号〕 G4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7—0029—01
群体效应在企业管理学中指的是“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在实践中,一些具有不良心理的学生,往往信任自己周围的同伴,在学校日常班级管理中,若教师利用这种特点,借助学生群体的力量,来完成一些不宜由班主任出面或者比班主任出面效果更好的工作,对学生的不良心理进行矫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借助群体效应,克服学生的孤僻心理
现代社会中,单亲孩子比较多。单亲家庭孩子普遍缺乏关爱,导致他们行为孤僻,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再加上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上的困难便会一个接着一个。对这类学生,应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生活上多给一些关爱,赢得他们的信任,并且让其他同学主动接近他们,和他们一块玩,让他们感到同学的关爱。如陈某是初三年级的男生,父母是个体工商户,每天忙于生计,对孩子管教少。这就导致了该生学习习惯不好,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反映迟钝,和同学的交往也是恶作剧多,真诚交流少,性格孤僻。于是针对他的问题,让他扮演老师角色,批改他人作业,以改正他的缺点。让学习好的同学有意接近他,给他一些学习上的帮助。就一般农村家庭而言,对孩子的学习普遍疏于具体指导,时间长了,就会在孩子心中产生孤独感。问题一产生,往往较严重。陈某做题粗心大意,显然这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更是孤僻心理在学习中的反映。让他扮演教师角色,在指正别人的同时,无意中提高了自己,再加上教师让学习好的同学有意接近他,让他在心理素质上有所改善,进而达到改变学习方法的目的。
借助群体效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这是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在群体活动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活语文。比如在教《林海》一课时,首先组织学生进行预习,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有目的收集资料;组织讨论交流,介绍相关资料等前期活动。在正式开始学习后,请缺乏自信而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做游戏,让他扮演导游的角色,介绍大兴安岭,抓住“岭、林、花”等景物的特点,引导“游人”感悟,游览大兴安岭;“游人”质疑,读义,感悟内容。由于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因缺乏自信而不能积极参与课堂实践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方式“逼”他们进入角色,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树立学生自信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依托学校的活动和家庭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群体活动,克服学习困难。如,在学校举办法制报告会,请警察讲案例,让服刑人员以身说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从而增强法制观念,树立自信心。
借助群体效应,解决学生的焦躁心理
初中生由于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与责任意识,普遍都有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但心理承压能力有限,遇到挫折便会焦躁不安,甚至觉得抬不起头,对自己失去信心。对这类心理问题,优秀学生群体产生的作用是教师无法取代的。如中学生吴某,上课无心听讲,作业潦草不堪。但半个月后,她竟然恢复了学习认真、书写整齐的特点,后来学习委员无意中泄露了“天机”:她发现吴某学习不认真后,主动找吴某玩。吴某告诉她,自己在检测中把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答错了,觉得太丢人了!于是上课不敢看老师,做作业时老写不整齐。在学习委员的带动下,吴某慢慢改变了。优秀生对心理不良倾向学生的这种自我调节其实在班集体中无处不在,教师对这样的学生要善于引导和培养,让群体效应在学生不良心理矫治中不仅仅表现在个别案例上,而且形成一种气候,在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学生身上都能起到作用。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