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新课改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进行开放型、互动型教学,主张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初中语文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思维导图教学法的有效应用为切入点,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思维导图
阅读能力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人际交往以及工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老师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策略,实施有价值的阅读,是抓好阅读质量、提升初中生生阅读水平的重要环节。在初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引进思维导图法,对初中生提高阅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一、课前制作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在整理文章主要内容、梳理人物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清晰地展示文章结构,强化阅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的能力,引导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完成相关阅读任务。初中阶段,学生阅读量增大,学习任务加重,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能够节省阅读时间,并在较短的时间掌握文本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笔者要求学生进行阅读预习,并制作思维导图总结文本内容。为了降低难度,笔者提供了关键词“山”“水”“济南”“对比”“冬天”等,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进行补充、细化。学生在绘制过程中,认真填写相关内容,如围绕“对比”这一关键词延伸的内容为:“热带”——日光毒“伦敦——看不到日光”“北平——刮风”“济南——温暖、宝地”。通过课前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准确的清楚地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正确的把握了文章的写作结构,从而为课堂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上展示思维导图,理清阅读思路
课前绘制思维导图进行预习,课堂上则要充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深入探究。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分的交流、讨论空间,引导其运用思维導图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这一课时,笔者先展示了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导图,提出一些针对性的点评,引导学生对各自的思维导图进行简单的调整,而后出示笔者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进行对比,看一看自己是否将主要内容都已经绘制在图中。在交流、讨论环节,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文章的主题、找出文章的的两条线索,再找出藤野先生的性格以及四个典型事例。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负责一个分支,最后在进行汇总,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通过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大家各司其职、合作探究,并积极进行交流与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还有助于增强其学习自信,因为自主学习获得的成果往往更具意义。此外,思维导图可以简单、清晰的理清文章思路,降低了阅读的难度,避免学生产生抵触、烦躁的心理,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后细化思维导图,形成知识体系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复习,能够提高学生记忆的持久性,有效巩固所学知识。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一种简单、便捷的阅读笔记,运用其进行课后复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复习质量。在思维导图中,学生可以运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重点内容,这样在复习便会有所侧重,而且思维导图涵盖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以及整体结构,学生通过阅读各个分支的内容就能快速回忆起文章中的一些细节。例如,在复习文言文时,教师应强调文言文阅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与难题,并据此进行这些问题与难题的归纳与总结。此外,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体系图,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图中蕴含的知识点与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如针对于每一册书中的所有文言文可以绘制一个思维导图,将其通假字、实词、古今异义字作为各个分支,这样在整体学习后,关于这一册书的文言文知识点就能较为全面的整理出来,学生在复习时就可以进行系统的复习。此外,在进行课外阅读中遇到相关内容也可以进行填充,随着知识体系的完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学习能力等。总之,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存在较多问题,未能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教育价值。因此,广大一线教育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加大关于思维导图应用策略的研究,不断完善这一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红波.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探究与应用[J]. 课外语文, 2019(4):98-99.
[2]庄萍萍.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驿路梨花》为例[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8(11).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思维导图
阅读能力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人际交往以及工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老师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策略,实施有价值的阅读,是抓好阅读质量、提升初中生生阅读水平的重要环节。在初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引进思维导图法,对初中生提高阅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一、课前制作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在整理文章主要内容、梳理人物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清晰地展示文章结构,强化阅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的能力,引导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完成相关阅读任务。初中阶段,学生阅读量增大,学习任务加重,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能够节省阅读时间,并在较短的时间掌握文本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笔者要求学生进行阅读预习,并制作思维导图总结文本内容。为了降低难度,笔者提供了关键词“山”“水”“济南”“对比”“冬天”等,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进行补充、细化。学生在绘制过程中,认真填写相关内容,如围绕“对比”这一关键词延伸的内容为:“热带”——日光毒“伦敦——看不到日光”“北平——刮风”“济南——温暖、宝地”。通过课前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准确的清楚地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正确的把握了文章的写作结构,从而为课堂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上展示思维导图,理清阅读思路
课前绘制思维导图进行预习,课堂上则要充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深入探究。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分的交流、讨论空间,引导其运用思维導图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这一课时,笔者先展示了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导图,提出一些针对性的点评,引导学生对各自的思维导图进行简单的调整,而后出示笔者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进行对比,看一看自己是否将主要内容都已经绘制在图中。在交流、讨论环节,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文章的主题、找出文章的的两条线索,再找出藤野先生的性格以及四个典型事例。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负责一个分支,最后在进行汇总,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通过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大家各司其职、合作探究,并积极进行交流与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还有助于增强其学习自信,因为自主学习获得的成果往往更具意义。此外,思维导图可以简单、清晰的理清文章思路,降低了阅读的难度,避免学生产生抵触、烦躁的心理,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后细化思维导图,形成知识体系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复习,能够提高学生记忆的持久性,有效巩固所学知识。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一种简单、便捷的阅读笔记,运用其进行课后复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复习质量。在思维导图中,学生可以运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重点内容,这样在复习便会有所侧重,而且思维导图涵盖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以及整体结构,学生通过阅读各个分支的内容就能快速回忆起文章中的一些细节。例如,在复习文言文时,教师应强调文言文阅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与难题,并据此进行这些问题与难题的归纳与总结。此外,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体系图,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图中蕴含的知识点与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如针对于每一册书中的所有文言文可以绘制一个思维导图,将其通假字、实词、古今异义字作为各个分支,这样在整体学习后,关于这一册书的文言文知识点就能较为全面的整理出来,学生在复习时就可以进行系统的复习。此外,在进行课外阅读中遇到相关内容也可以进行填充,随着知识体系的完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学习能力等。总之,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存在较多问题,未能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教育价值。因此,广大一线教育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加大关于思维导图应用策略的研究,不断完善这一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红波.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探究与应用[J]. 课外语文, 2019(4):98-99.
[2]庄萍萍.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驿路梨花》为例[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