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瞬间的红色收藏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tso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岛艺术中心主任任国雄先生是我的邻居。一天他告诉我,说他有位山东专事“红色收藏”的朋友,很意外地收藏到一幅超大尺寸的绒绣,是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中的重点展品——“八亿人民的心愿”。那位收藏家了解到,这幅绒绣出自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画稿创作设计者是夏葆元,合作者严国基和张子虎。于是请任先生帮助寻找作品的当事人,想探究当时这幅绒绣问世的经过及背后的故事。
  今年六月,由任先生安排,“红色收藏”家王光胜先生专程从山东东营来到上海,与夏葆元和笔者及绒绣大师许凤英一起见了面,大家因这“红色收藏”有缘相会感到很高兴。当王先生在酒店的餐厅里展开这件时过30多年,已经泛旧的绒绣时,我们如同见到久别的老朋友,非常亲切,十分激动,久远的记忆从脑海深处慢慢浮现。
  夏葆元当时任职于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他是这幅绒绣画稿的主创人。另一位合作者严国基是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不幸在旅美期间英年早逝。在撰写这篇回忆文章时,葆元客气,也忙,让我代笔。我记性不好,只能零碎地记下一些印象。
  话要从1976年说起。我记得,那年是龙年。按习俗,龙年该是“吉利之年”,但恰恰相反,1976年是中国天灾与人祸频繁交错之年。10月6日,以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力挽狂澜,一举粉碎“四人帮”,代表了八亿人民的心愿。
  拨乱反正,百废待兴,工艺美术行业也是一样。为澄清是非,重整旗鼓,决定由国家轻工部、外贸部、商业部联合举办“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地点是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时间从1978年2月22日至5月28日。
  上海工艺美术行业自然是这次展览会的积极参与者,还专门成立展品征集办公室,由胡铁生局长亲自挂帅,办公室设在工艺美术研究所。我当时也被抽调进办公室工作,重点联系织绣行业。
  绒绣是上海的一大特色,有着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理应挑大,为全国展览奉献高品质的展品。好的绒绣首先得有好的稿子,经多次研究商讨,根据当时的形势,确定以“八亿人民的心愿”作为选题,创作一幅绒绣稿子。
  众所周知,夏葆元是美校的高材生,当时的名气和画技不在陈逸飞之下,毕业后“被”分配在工艺美术研究所当艺术指导。这次,“八亿人民的心愿”的创作设计,也就非他莫属。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葆元邀请他的同学严国基加盟。那时,国基在上海中国画院工作,人物造型能力也相当了得。我纯属搭顺风车,一则我是办公室派出的联系人,再则我对葆元的画艺心仪已久,很想能零距离地向他学习,也就主动请缨,成了合作者。
  葆元功底深,出手快,没多久创作稿就出来了。画面中的32个工、农、兵、学、商、知识分子和身着各色少数民族服饰的群众,载歌载舞,表达八亿人民的拥护和敬意之情。论绘画技巧不成问题,关键是五位新当选的中央领导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如何排位是个敏感问题。展品征集办公室也吃不准,拿不定主意,就让葆元带着画稿到了北京,找到中央美院靳尚谊老师,想让他把把关。靳老师刚画了一幅描绘毛主席亲自选定华国锋为接班人的油画“你办事,我放心”,也许他在北京信息多,政策水平也要高一些。结果,也没得到靳老师的明确答复。
  就这样,大家壮着胆,按原定画稿放大绘制。由于画幅尺寸大,记得画架就支在研究所三楼灯彩组的大房间里。两个多月的紧张工作,顺利收笔,大家对画面效果都表示满意。
  离送展的最后期限,已没多少时间留给绒绣的加工制作。研究所尽可能地调集了精兵强将,还从基层绒绣厂搬来援兵,分早晚两班,夜以继日地赶制。十几个绣工同时上阵,一幅油画稿子,被剪开十几若干块同时对照使用就在所难免。若用现在的商业眼光来看,如此糟践一件美术精品,简直不可思议,但在当时,这又是那么稀松平常、理所当然的一件小事。
  画稿完成后,国基与我便各奔东西。绣制的全过程,由葆元一路陪伴。有原创者在一旁监制,绒绣还原油画的精准度就有了可靠保证。当然,要达到绣制的高水平,决定因素还是参加绣制工作的全体能工巧匠们,用她们的聪明和才智、心血和汗水,千针万线、千辛万苦铸就了这幅值得传世的优秀作品。绒绣尺寸为380×200cm,用绒线15余斤。绣制者不乏包括已不在人世的绒绣大师高婉玉、张梅君、刘佩珍以及她们的众多学生。
  绒绣一完成,被分解的油画原作就片甲不留,不复存在。作为油画的替身,这件绒绣就成了世间的唯一。1978年,我作为上海的随展人员,有幸陪同中央领导在中国美术馆对这件展品瞥上最后一眼以后,转瞬之间三十多年过去了。
  岁月荒荒,沧海桑田,绒绣“八亿人民的心愿”在日后,几乎与国家的命运共沉浮,期间的颠沛流离也许收藏家能告诉我们另一篇故事。绒绣几经磨难,死里逃生,最终由好心的有识之士将它精心收藏,保存下这段特殊的“红色记忆”。我们无法了解复杂而变化莫测的历史演变,但这毕竟留下了那段惊心动魄、载入浩瀚史册的历史瞬间,以及艺术文化烟云的痕迹。
其他文献
摘 要: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汉译英翻译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对原文意境解读不够深刻,译作枯燥晦涩,体现不出原作意境。本文以翻译李清照词为例,浅析在汉译英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翻译方法再现原作意境,使读者如亲临其“境”,充分反映源语文化的特征,充分表达原文的真实意义。  关键词:清照词;汉译英;意境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存在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本质是意
摘 要:《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富于浪漫性的一部,體现了莎士比亚早期戏剧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奇异的幻想着力描绘、营造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世界,使整部剧作具有一种轻快、优美、和谐的基调,试从语言表达以及主题思想两方面来赏析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关键词:《仲夏夜之梦》;浪漫主义;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喜剧。它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最具有浪漫主义色
面对人生困境,苏轼在《赤壁赋》里为自己解剖痛苦而觅得一方良药,儒道思想在苏轼的脑海里猛烈碰撞,最后,老庄哲学占了上风,痛苦也解脱了。  在文章的第一段里描写了泛舟赤壁时的所见之景,流露的是平和的心态和欲道成仙的儒道混合思想。儒家的入世情怀使他难以摆脱被贬黄州的无奈,苏轼又想借道家的无为思想来解脱被贬流放的痛苦,所以作者在第二段里借酒当歌,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全球化的形成、全球化时代文学的特征和21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的选择,作了前瞻性的思考,对诸如电子文化的崛起、技术美学的发展、文学写作和文学接受的全球化、文学观念的泛化、文学批评的智能化和媒体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全球化;电子文化;技术美学;观念泛化;智能化  20世纪已经成为过去,我们进入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在20世纪,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外国文学研
摘 要:《潇湘奇观图》是北宋著名书画家米友仁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米氏父子豐富、发展和壮大了以董源为首的南方山水画派,成为南方派的后起之秀。《潇湘奇观图》是米氏云山风格的典型之作,画中的山水迷蒙隐现,云雾汹涌兴没,树木似含青烟,给人以晴欲雨、雨欲霁,云山烟雾泮合之感。“米氏云山”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尤其是米氏父子大胆革新精神,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为中国山水画增加了辉煌的一页。本文将以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但简而言之,也不外乎赋、比、兴,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本文将选取《鹤舞水乡诗词集》中的部分诗词分析表现手法中的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  一、《鹤舞水乡诗词集》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杨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