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8月24日,58年前曾以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传世之作感动了几代中国人的著名军旅作家魏巍因肝癌不治,与世长辞,举国含悲。8月30日上午,魏巍的追悼会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在吊唁的人群中,有一位身材不高、面容憔悴的五六十岁的男人:从形象身份来看,他不像是魏老的家人和亲属;从着装打扮来看,他又不像是魏老的同事与文学界同人。他是什么人呢?
他,就是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当中写到的志愿军英雄隋金山的儿子——隋凤喜。
隋金山,你就是我从未“谋面”的英雄父亲吗
隋凤喜15岁那年的一天,老师领着上中学二年级的他和同学们朗读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如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们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读到“隋金山”这三个字时,隋凤喜心里一惊:这不是父亲的名字吗?难道自己早亡的父亲是这样的英雄?是不是重名呢?他向老师说了自己的疑惑。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到县民政局询问,终于得到了证实:作家魏巍写的隋金山确实是自己死去的父亲,自己确实是英雄隋金山唯一的后代!
隋金山的原籍是吉林省蛟河县(现为市)横道河子漂河川。自幼父母早逝,寄居在爷爷家。“九·一八”事变后不久,爷爷就在新站镇被日本鬼子扔进狼狗圈,被狼狗活活咬死了,不久奶奶也含恨死去。国恨家仇,在隋金山的心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一天傍晚,隋金山在山中打柴,碰巧遇到一个迷路的日本兵,他悄悄地隐到大树后,双手握紧柴刀,并故意发出响声引诱日本兵。待日本兵探头探脑地刚一靠近,隋金山猛地从树后闪出,乘其不备,奋力举起柴刀,几下子就劈死了这个日本兵。
1946年12月,隋金山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在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五团一营当战士。他先后参加了解放四平、长春的战斗,在战斗中英勇杀敌,不怕牺牲。东北解放后,隋金山随军南下,多次立功受奖。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时任排长的隋金山带领战友们奉命向中朝边境集结。部队在九台驻扎时,隋金山写信给妻子陈桂芝,要她带上从未见过面的儿子隋凤喜来部队。然而,当陈桂芝刚刚准备好路费尚未动身时,又收到隋金山的第二封信,告诉她部队马上就开拔,不要来了。此后陆续有隋金山的立功喜报寄回家乡。1950年底的一天,部队派人送来了隋金山最后的“军功章”——烈属证!陈桂芝虽大字不识一个,可她却知道“烈属”的含义,她知道她的丈夫再也回不来了!
隋凤喜在魏巍的作品和档案中详细地了解了父亲牺牲的经过:1950年11月25日,隋金山所在的三连接到切断松骨峰下军隅里(朝鲜城市名)敌军退路的命令。敌人为了夺路逃命,动用了30多架飞机在空中盘旋扫射,投燃烧弹;同时在地面用10辆坦克和一个集团军的兵力连续几次凶猛冲锋。三连阵地上的土都被打翻过来了,飞机投掷的汽油燃烧弹把阵地都烧红了,但三连的勇士们仍寸步不让,高喊着口号……这场激烈的战斗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开始肉搏战……隋金山等十几位志愿军战士全部壮烈地牺牲在阵地上,用鲜血和宝贵的生命赢得了时间和胜利。在掩埋烈士们遗体时人们发现,隋金山的嘴里还含着被咬下来的敌人的半个滴血的耳朵。他牺牲时年仅26岁。
隋凤喜,你的命运为何如此坎坷
隋凤喜6岁时,母亲改嫁张姓。继父对小凤喜不好,常常在吃穿上克扣他,还经常打骂他。8岁时小凤喜就不得不干农活,凌晨两三点钟就起床。1964年他进蛟河县四中读书,后因“文革”辍学。1969年1月,22岁的隋凤喜终于参了军,在辽宁锦州叶柏寿镇守卫大桥。就在他准备在部队大展身手的时候,不幸却向他偷偷袭来:1970年夏季他突然患了肺结核,高烧40摄氏度,持续不退,在部队医院住了半年。后来又复发两次,不得不在1973年5月因病转业,到蛟河县煤建石油公司油库做保卫工作。
1975年5月他和在一家福利厂工作的女工于桂兰结婚,一年后就有了儿子隋义。1976年秋天,隋凤喜的肺结核病又一次复发,经医院检查肺叶已穿孔成洞,被送到吉林市结核病医院住院治疗两年多。出院后,身体仍然虚弱的他因无法胜任保卫工作,被调到了物资局下属的燃料公司当收发员,每月仅能拿42.5元工资,加上每月买药和偿还住院欠下的医药费已所剩无几,当时妻子的工资还不到28元。1984年,妻子下岗,一分钱也拿不到了。这更令隋凤喜一家陷入困境。
夜里,望着天空数不尽的星星,隋凤喜再一次翻开了那本他一直珍藏的初二语文课本——上面有魏巍的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那里有自己一生都无法见到的英雄父亲!过去,每当遇到挫折的时候,他都看上一遍,似乎浑身就充满了力量,眼前就闪现了希望之光!而现在他觉得自己已接近崩溃了,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他哆哆嗦嗦地打开那瓶偷偷买来的刺鼻的“敌敌畏”时,他猛地想到了自己没有实现的心愿:见魏老一面!以他当时的条件,到北京见魏老几乎不可能。可是在临死之前给魏老写一封信,向他表示一下自己对他的感谢,向他叙说一下自己这一生的辛酸和坎坷,却是可能的。当天晚上,他和着泪水把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和对魏老的思念之情写进了信里,足足写了八九页。
魏老,您的关怀和鼓励升华了我的精神境界
1984年5月30日,正在收发室值班的隋凤喜突然接到一封北京的来信,信封上署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政治部”的字样,后面是一个大大的“魏”字——是魏老的信!隋凤喜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两手哆嗦地拆开了来信:
隋凤喜同志:
5月10日的来信收到,很高兴。听你说你是隋金山烈士的后代,更高兴。知你遭遇不很顺利,生活也颇为困难。你过去参加人民解放军,转业后做了几年工作,这都是为人民出力,是有价值的、光荣的,望你不要感到委屈和伤怀。尤其是你是烈士的后代,更要以先烈为榜样。但是,你的困难,我认为是应当解决的……
我将你的证明和信,附上我的信寄给你父原来的部队,由他们设法和吉林交涉解决。你心里放宽一些,不要忧愁、悲伤……
读着魏老的来信,隋凤喜的心里一时像打翻了五味瓶,自责、内疚和悔恨一齐涌上了心头,魏老在信里热情的鼓励、恳切的希望和叮嘱简直像一记重锤,锤在他的心上:隋凤喜啊隋凤喜,你从小到大都在努力追随父亲的足迹,多少挫折和困难都走过来了。和父亲当年相比,今天的困难算个什么?还值得你去寻死喝药?更不该给魏老添麻烦啊!
当天晚上,他就给魏老回了信,表达了自己和妻子对他的感谢,表示尽量不给组织上添麻烦,自己想办法走出困境。但热情的魏巍老人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烈士后代,就将隋凤喜的困难情况通过隋金山原来所在部队转给了地方政府,希望给予解决。魏老还几次写信给部队及地方政府,请求帮助解决隋凤喜妻子的工作问题。尽管最后因故未成,但后来隋凤喜的医疗费、住房等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就这样,一个普通的烈士后代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建立起了频繁的书信联系和亲密友情。隋凤喜家里有了什么新的事情,都要向魏老去信汇报。包括对当前形势,对当今社会问题,隋凤喜有不懂的地方也去信询问,魏老则回信解答。两个人俨然一对父子,几乎无话不谈。隋凤喜最钦佩的就是魏老刚正不阿的品行和正直高尚的人格。
他,就是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当中写到的志愿军英雄隋金山的儿子——隋凤喜。
隋金山,你就是我从未“谋面”的英雄父亲吗
隋凤喜15岁那年的一天,老师领着上中学二年级的他和同学们朗读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如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们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读到“隋金山”这三个字时,隋凤喜心里一惊:这不是父亲的名字吗?难道自己早亡的父亲是这样的英雄?是不是重名呢?他向老师说了自己的疑惑。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到县民政局询问,终于得到了证实:作家魏巍写的隋金山确实是自己死去的父亲,自己确实是英雄隋金山唯一的后代!
隋金山的原籍是吉林省蛟河县(现为市)横道河子漂河川。自幼父母早逝,寄居在爷爷家。“九·一八”事变后不久,爷爷就在新站镇被日本鬼子扔进狼狗圈,被狼狗活活咬死了,不久奶奶也含恨死去。国恨家仇,在隋金山的心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一天傍晚,隋金山在山中打柴,碰巧遇到一个迷路的日本兵,他悄悄地隐到大树后,双手握紧柴刀,并故意发出响声引诱日本兵。待日本兵探头探脑地刚一靠近,隋金山猛地从树后闪出,乘其不备,奋力举起柴刀,几下子就劈死了这个日本兵。
1946年12月,隋金山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在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五团一营当战士。他先后参加了解放四平、长春的战斗,在战斗中英勇杀敌,不怕牺牲。东北解放后,隋金山随军南下,多次立功受奖。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时任排长的隋金山带领战友们奉命向中朝边境集结。部队在九台驻扎时,隋金山写信给妻子陈桂芝,要她带上从未见过面的儿子隋凤喜来部队。然而,当陈桂芝刚刚准备好路费尚未动身时,又收到隋金山的第二封信,告诉她部队马上就开拔,不要来了。此后陆续有隋金山的立功喜报寄回家乡。1950年底的一天,部队派人送来了隋金山最后的“军功章”——烈属证!陈桂芝虽大字不识一个,可她却知道“烈属”的含义,她知道她的丈夫再也回不来了!
隋凤喜在魏巍的作品和档案中详细地了解了父亲牺牲的经过:1950年11月25日,隋金山所在的三连接到切断松骨峰下军隅里(朝鲜城市名)敌军退路的命令。敌人为了夺路逃命,动用了30多架飞机在空中盘旋扫射,投燃烧弹;同时在地面用10辆坦克和一个集团军的兵力连续几次凶猛冲锋。三连阵地上的土都被打翻过来了,飞机投掷的汽油燃烧弹把阵地都烧红了,但三连的勇士们仍寸步不让,高喊着口号……这场激烈的战斗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开始肉搏战……隋金山等十几位志愿军战士全部壮烈地牺牲在阵地上,用鲜血和宝贵的生命赢得了时间和胜利。在掩埋烈士们遗体时人们发现,隋金山的嘴里还含着被咬下来的敌人的半个滴血的耳朵。他牺牲时年仅26岁。
隋凤喜,你的命运为何如此坎坷
隋凤喜6岁时,母亲改嫁张姓。继父对小凤喜不好,常常在吃穿上克扣他,还经常打骂他。8岁时小凤喜就不得不干农活,凌晨两三点钟就起床。1964年他进蛟河县四中读书,后因“文革”辍学。1969年1月,22岁的隋凤喜终于参了军,在辽宁锦州叶柏寿镇守卫大桥。就在他准备在部队大展身手的时候,不幸却向他偷偷袭来:1970年夏季他突然患了肺结核,高烧40摄氏度,持续不退,在部队医院住了半年。后来又复发两次,不得不在1973年5月因病转业,到蛟河县煤建石油公司油库做保卫工作。
1975年5月他和在一家福利厂工作的女工于桂兰结婚,一年后就有了儿子隋义。1976年秋天,隋凤喜的肺结核病又一次复发,经医院检查肺叶已穿孔成洞,被送到吉林市结核病医院住院治疗两年多。出院后,身体仍然虚弱的他因无法胜任保卫工作,被调到了物资局下属的燃料公司当收发员,每月仅能拿42.5元工资,加上每月买药和偿还住院欠下的医药费已所剩无几,当时妻子的工资还不到28元。1984年,妻子下岗,一分钱也拿不到了。这更令隋凤喜一家陷入困境。
夜里,望着天空数不尽的星星,隋凤喜再一次翻开了那本他一直珍藏的初二语文课本——上面有魏巍的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那里有自己一生都无法见到的英雄父亲!过去,每当遇到挫折的时候,他都看上一遍,似乎浑身就充满了力量,眼前就闪现了希望之光!而现在他觉得自己已接近崩溃了,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他哆哆嗦嗦地打开那瓶偷偷买来的刺鼻的“敌敌畏”时,他猛地想到了自己没有实现的心愿:见魏老一面!以他当时的条件,到北京见魏老几乎不可能。可是在临死之前给魏老写一封信,向他表示一下自己对他的感谢,向他叙说一下自己这一生的辛酸和坎坷,却是可能的。当天晚上,他和着泪水把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和对魏老的思念之情写进了信里,足足写了八九页。
魏老,您的关怀和鼓励升华了我的精神境界
1984年5月30日,正在收发室值班的隋凤喜突然接到一封北京的来信,信封上署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政治部”的字样,后面是一个大大的“魏”字——是魏老的信!隋凤喜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两手哆嗦地拆开了来信:
隋凤喜同志:
5月10日的来信收到,很高兴。听你说你是隋金山烈士的后代,更高兴。知你遭遇不很顺利,生活也颇为困难。你过去参加人民解放军,转业后做了几年工作,这都是为人民出力,是有价值的、光荣的,望你不要感到委屈和伤怀。尤其是你是烈士的后代,更要以先烈为榜样。但是,你的困难,我认为是应当解决的……
我将你的证明和信,附上我的信寄给你父原来的部队,由他们设法和吉林交涉解决。你心里放宽一些,不要忧愁、悲伤……
读着魏老的来信,隋凤喜的心里一时像打翻了五味瓶,自责、内疚和悔恨一齐涌上了心头,魏老在信里热情的鼓励、恳切的希望和叮嘱简直像一记重锤,锤在他的心上:隋凤喜啊隋凤喜,你从小到大都在努力追随父亲的足迹,多少挫折和困难都走过来了。和父亲当年相比,今天的困难算个什么?还值得你去寻死喝药?更不该给魏老添麻烦啊!
当天晚上,他就给魏老回了信,表达了自己和妻子对他的感谢,表示尽量不给组织上添麻烦,自己想办法走出困境。但热情的魏巍老人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烈士后代,就将隋凤喜的困难情况通过隋金山原来所在部队转给了地方政府,希望给予解决。魏老还几次写信给部队及地方政府,请求帮助解决隋凤喜妻子的工作问题。尽管最后因故未成,但后来隋凤喜的医疗费、住房等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就这样,一个普通的烈士后代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建立起了频繁的书信联系和亲密友情。隋凤喜家里有了什么新的事情,都要向魏老去信汇报。包括对当前形势,对当今社会问题,隋凤喜有不懂的地方也去信询问,魏老则回信解答。两个人俨然一对父子,几乎无话不谈。隋凤喜最钦佩的就是魏老刚正不阿的品行和正直高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