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培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也是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语感的培养必须从“大语文”的角度入手,在言语实践中提高。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通过诵读、精读和自由阅读完成这一系统训练。
  【关键词】语感 言语实践 阅读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叶圣陶先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和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更是指出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感的培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要重视“语感的培养”,这里包含着几个意思:一是对语言的品味,脱离作品的感性形象,它不是对词语、句子作纯科学的语法意义上的分析而是看遣词在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方面起了什么作用,即重在词句的艺术审美功能,是“语言效果”,而非语法功能。二是语言片断不能脱离作品整体,即语言运用的具体环境。汉语作为一种非形态语言,语义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所以对词句的理解应该放在上下文中进行,而不是抽出来做孤立的分析。其三,语感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依靠长期反复的阅读积累,经过接触大量活泼的语言现象,才能逐渐形成语感。换句话说,语感的培养是“有意积累,无意得之。”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不知不觉间实现质的飞跃,这大概就是通常所说的“感悟”了。
  关于语感培养的途径,我主要从阅读中培养语感作了探讨。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一位专家说:“阅读能力,就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就是理解,换言之,要能读懂。”叶圣陶先生说的使学生“自能读书”,就是强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他对读懂的含义解释说,一是要能理解文章内容,二是要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就阅读教学来说还有一条,就是学生必须能够从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来体会书面语言的运用。读懂并不错,问题是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读懂。《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期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他们机械地割裂开来。这里说的是重点,自然还有其它能力。课标还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当然还应当有语感,朗读、默读、背诵以及速读等能力等。理解能力是独立阅读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从“大语文”的角度入手,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和较多的言语实践经验。表现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便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训练。其中,阅读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阅读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加他们的生活积累和最重要的途径;而学生在阅读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又非常严重。因此,从认识的角度,从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对“怎样培养良好的语感”这一问题,我这样回答:以阅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课我是按这种操作过程进行的:首先,用朗读的方式齐声阅读,在朗读前,教师不作任何指导说明。读后,立即让学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文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并由此引开,进行讨论。这时,针对实际情况并依据预先的设计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从而导入第二步。第二个步骤是精读,以默读的方式进行。对于高年级的同学来说,应以默读为主要的阅读形式,这样有利于思维集中于对文章的领悟。精读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语文知识以及相关背景知识,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部分,对课文进行分析、概括、比较、揣摩、咀嚼、寻求并掌握知识规律。在精读的过程中,对文章细微处的把握最为重要。在细微的地方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同时又引发联想,进行比较,便可以使学生对文章有理发上的认识,这也正是学生经验积累的关键过程。在精读中,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无疑是使学生的阅读训练走向规范化的保证,而且,教师的启发诱导,读后的总结,正是给学生以总结积累经验的钥匙。
  熟读精思之后,还有一个体味消化的过程,这就是第三步:自由阅读。自由阅读,即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性认识之后又跳出来,重新回到感性上去。由于学生已经有了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那么,再次阅读,学生只要碰上关键性的字词句便可即刻领悟文章的审美主题,并且,往往还有新的发现。最后一步是回味,也叫做复习。这一步的操作,由学生在课后完成。通过回味,人家要说的意思如在眼前,人家要写(说)的话如在耳边,人家那种风格的句子自己张口似乎就能说出来。“使其意若出于吾心,使其言若出于吾口”,这就是融会贯通了。
  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系统工程。抓住了培养语感,才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才能走出应试教学的怪圈。
  作者单位:江苏响水县二中。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汉语正在向着日益丰富、简便、精密、灵活的方向发展。在汉语修辞的星空中,有一种特别的修辞现象尚未被人们所重视,我们应该提出来进行研究和运用。  请看下列例句:  (1)戏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刺绣博物馆……纷纷建成。寒山寺的钟声悠扬,虎丘塔的雄姿牢固,唐伯虎的新坟落成,苏州又回来了,苏州更加苏州(王蒙《苏州赋》)!  (2)比劳模还劳模(电视剧《走进冬季》台词)。  例句(1),
据英国《卫报》2014年7月3日报道,英国政府的高等教育改革政策致使大学的招生形势两极分化,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领域引入了多项竞争的政策,包括:2011年发布的高等教育白皮书《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2012年开始实施的提高本科阶段学费政策、2013年宣布并将于2015年实施的取消本科招生限额政策。这些政策使实力强劲的高校获得了更多竞争优势,而实力处于中下游的大学则倍感压力,不得不在学校定位和招生
据新西兰教育部網站2017年6月29日消息,从2017年7月3日起,学校在与教职员、家长以及当地的幼教中心协商后,可全面采用“集体入学”(cohort entry)政策。  “集体入学”指儿童在最接近自己5岁生日的某个学期初统一入学。这意味着,根据生日所在的学期,一些儿童可在距5岁还有8周时入学,另一些儿童可在5岁8周时入学。而此前的教育政策则规定儿童在5至6岁入学,可以合理延迟但不能提前。  “
编者按: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始建于1933年,是苏联时期独联体国家顶尖经济类高校之一。学校的前身是白俄罗斯国立国民经济学院,苏联解体后更名为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是白俄罗斯目前唯一的、大型的、配套设施齐全的经济类高校。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非常重视与世界著名学院之间的学术交流与联系,特别是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牛津大学、奥地利经济大学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双方定期开展互换学生、交流科学思想与学术动
【摘 要】本文结合《沁园春·长沙》的例子,提出了一种把揭示文章写作成因、过程与阅读规律结合起来的语文教学思路。  【关键词】写作成因 创作过程 阅读规律  语文课文教学常常侧重于阅读这一层面。有人认为,阅读量提上去了,语文素养,包括学生的写作素养自然就提高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我们接触到的学生群体虽然达到了一定的阅读量,但写作水平仍往往不尽如人意。  记得读大学时,一位同学揭秘自己作文得高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如若讲究留白艺术,定能给学生留下深层思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思接千载,心游万仞,活泼灵动之中思维自然发展,能力定能提高。留白的方式,可设一点悬念,可作一些填补,要一定量的阅读,要多一些延伸。  【关键词】教学 留白 悬念 填补 阅读 延伸    国画讲究留白艺术,于是无画处皆成妙境,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书法讲究留白艺术,于是枯笔处亦有意趣,疏密相间,布局得当;音乐讲究留白艺术,
根据法国国民教育部官网2017年7月18日消息,2017学年秋季学期将于9月4日开学,届时约有1/3的公立幼儿园和小学的上学时间将从4天半变成4天。  6月28日官方公布的一项法令为这一新措施提供了政策支持。该措施旨在为学校提供更高的灵活度,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学校可以自主选择维持4天半的上学时间或将上学时间缩短为4天。  全法31.8%的小学选择了每周上学4天,涉及28.7%的小学生。  各个
【摘 要】自主阅读是学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质疑、探究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首先是激发兴趣,然后提出以下方法:摘录提要法、心得体会法、问题探究法、讨论研究法。  【关键词】语文能力 自主 阅读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素养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的阅读,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据《埃及每日新闻》网站报道,2016年5月24日,第11届发展、教育与培训信息通信技术国际会议(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CT for Development, Education
【摘 要】鹧鸪鸣声极似“行不得也哥哥”,迁客骚人用以抒发悲情,而辛弃疾别开生面,借鹧鸪抒写其幽幽民族魂,拳拳报国心。  【关键词】鹧鸪 意象 报国心     鹧鸪是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飞禽,形似母鸡,头如鹌鹑,背腹部有黑白两色相杂,脚黄色。其鸣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成为迁客骚人歌咏的对象。  鹧鸪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具有多种意象。如:①抒写离愁别绪。佳人执郎之手,泪眼相看,泣声如咽:哥哥,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