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聚焦村镇建设和村镇的城镇化问题,具体论述了村镇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比较关键的问题,以及村镇建设中涉及到的城镇化问题,以期可以为村镇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村镇建设;补偿
中图分类号:TU268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村镇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制约、阻碍,村镇建设工作往往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城镇化问题就是一个比较难以处理妥善的问题,因此,分析村镇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非常有现实意义。
二、村镇建设与管理现状
1、忽视百姓原有生活方式,一律要求限时集中居住。一些地方为了完成集中居住的上级要求,无视有些特殊居民多年形成的居住方式,一律要求拆迁移居,给这些老百姓带来困扰。例如,某地渔村,多年来这些人习惯了大多数时间在渔船上生活,陆地居住意愿和要求很低,且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风俗习惯。但是,当地政府仍然要求他们集中居住于政府修建好的房子内。
2、忽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规律,仓促上马,强制推进。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城镇,一些地区无视经济发展规律,在自身经济发展尚未达到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的各项条件下,高速推进城镇化建设,某地甚至提出一些让农民入驻集中居住区的时间节点,指标层层下达,进度层层推进,排位靠后的乡镇党委书记,就地免职,将建设美好新城镇的工作转化为政绩工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时间仓促,难免出现一些百姓并不满意的情绪。事实上很多地区一些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是不到位的。
3、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人不足
对于村镇的建设,存在着公用设施不配套的现象,缺少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医疗卫生设施。还有部分基础设施滞后,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村镇建设的要求,许多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一部分设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或者是使用效率不高。水电、医疗、交通、文化等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城镇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大部分村镇的基础设施仅有供水管网、汽车停靠点、乡镇道路等等。而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微乎其微,环境隐患大,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村镇建设城镇化发展的管理对策
1、要因地制宜,集约发展
根据我国目前村镇建设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集约发展。目前村镇很多地方实际情况不统一,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此,村镇建设要根据每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对村镇建设进行完善,要科学计划的设计建设方式,在建设过程中禁止临近村子攀比现象,重点发展规模较大的地区,要以区域带动中心来管理各个村庄,以形成村镇建设新格局。
2、要特别关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困难群众
建议在每个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中,政府应当开列困难群众名单。对于这些家庭确有困难的群众,应当在拆迁补偿、集中居住点入驻条件门槛限制上降低要求和标准,提供尽可能周到的服务和关心。只有让他们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才有保障。
3、要关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后续发展问题
城市、城市,首先要有市,然后才有城。因此,在城镇化建设的后期,要首先找准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和灵魂问题——产业支撑和核心竞争力,否则城镇就是一个空壳,难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4、完善城镇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城镇建设机制
对城镇建设中的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等相关法律条例进行查漏补缺,对陈旧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并实施新时期的管理规章制度,保证规章制度规划合理,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应有的管理体制支持。此外,循序渐进探索城镇建设中融入进来的农民生活情况,以人为本制定城镇建设中的各项管理条例。
关于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1、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夯实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
在我国工业化前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是农业贡献工业和城市,导致几十年来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严重不足。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已经势在必行。近几年农业自然灾害的频发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年西南地区的大旱,再一次暴露了我们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欠账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2004年至2010年,中共中央连续七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并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这既需要投入切实到位,也需要我们在建设中要结合当地现有的基础设施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对基础设施进行科学改造和完善,使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
要有效解决农业人口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这是民生之本
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造成现有劳动力素质不能很好满足城镇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出现了“需求人才短缺与现有劳动力过剩”的现象。这就要在城镇化进程中,除了贯彻落实好已经实行的户籍制度改革外,还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就业平台;还要充分发挥本地的教育和科研优势,整合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
要着力破解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制约因素,提高农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土地分散经营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极大限制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普遍推广和应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资金短缺是制约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又一因素。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对于资金短缺问题,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已经提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但也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市场,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打造品牌农业,实现农产品的高效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
要协调做好三产之间的发展,为城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但产业的发展要以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为前提,发展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产业,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发展。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特点,要对现有的乡镇企业进行积极引导,通过合并重组,鼓励科技创新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升级改造,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申请规划工业产业集中区,形成产業集聚群,同时也要制定相关政策,发展优质的服务业,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做到产业之间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要积极做好农村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社会问题,切实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
农村家庭现在已经到了独生子女的时代,空巢老人现象将在城乡普遍存在,农村老龄化现象使农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健全和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迫在眉睫,要解决和落实好城乡政策的衔接工作,保障城乡人员能够有保障的流动,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借鉴国内外解决人口老龄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在农村城镇进行试点,尽早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村镇建设作为我国基层建设的一个重点工作,必须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事情上,在处理村镇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时,要秉承公正、效率的原则,确保村镇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蔡丽凤.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城建档案,2012(08).
[2]陈松梅.村镇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3(08).
[3]段炜,高立新.关于我国村镇建设的几点思考[J],门窗,2013(04).
[3]仪慧琳、马婧婧.国外村镇建设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党政干部学刊,2011(8)
【关键词】村镇建设;补偿
中图分类号:TU268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村镇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制约、阻碍,村镇建设工作往往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城镇化问题就是一个比较难以处理妥善的问题,因此,分析村镇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非常有现实意义。
二、村镇建设与管理现状
1、忽视百姓原有生活方式,一律要求限时集中居住。一些地方为了完成集中居住的上级要求,无视有些特殊居民多年形成的居住方式,一律要求拆迁移居,给这些老百姓带来困扰。例如,某地渔村,多年来这些人习惯了大多数时间在渔船上生活,陆地居住意愿和要求很低,且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风俗习惯。但是,当地政府仍然要求他们集中居住于政府修建好的房子内。
2、忽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规律,仓促上马,强制推进。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城镇,一些地区无视经济发展规律,在自身经济发展尚未达到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的各项条件下,高速推进城镇化建设,某地甚至提出一些让农民入驻集中居住区的时间节点,指标层层下达,进度层层推进,排位靠后的乡镇党委书记,就地免职,将建设美好新城镇的工作转化为政绩工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时间仓促,难免出现一些百姓并不满意的情绪。事实上很多地区一些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是不到位的。
3、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人不足
对于村镇的建设,存在着公用设施不配套的现象,缺少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医疗卫生设施。还有部分基础设施滞后,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村镇建设的要求,许多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一部分设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或者是使用效率不高。水电、医疗、交通、文化等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城镇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大部分村镇的基础设施仅有供水管网、汽车停靠点、乡镇道路等等。而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微乎其微,环境隐患大,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村镇建设城镇化发展的管理对策
1、要因地制宜,集约发展
根据我国目前村镇建设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集约发展。目前村镇很多地方实际情况不统一,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此,村镇建设要根据每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对村镇建设进行完善,要科学计划的设计建设方式,在建设过程中禁止临近村子攀比现象,重点发展规模较大的地区,要以区域带动中心来管理各个村庄,以形成村镇建设新格局。
2、要特别关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困难群众
建议在每个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中,政府应当开列困难群众名单。对于这些家庭确有困难的群众,应当在拆迁补偿、集中居住点入驻条件门槛限制上降低要求和标准,提供尽可能周到的服务和关心。只有让他们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才有保障。
3、要关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后续发展问题
城市、城市,首先要有市,然后才有城。因此,在城镇化建设的后期,要首先找准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和灵魂问题——产业支撑和核心竞争力,否则城镇就是一个空壳,难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4、完善城镇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城镇建设机制
对城镇建设中的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等相关法律条例进行查漏补缺,对陈旧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并实施新时期的管理规章制度,保证规章制度规划合理,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应有的管理体制支持。此外,循序渐进探索城镇建设中融入进来的农民生活情况,以人为本制定城镇建设中的各项管理条例。
关于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1、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夯实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
在我国工业化前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是农业贡献工业和城市,导致几十年来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严重不足。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已经势在必行。近几年农业自然灾害的频发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年西南地区的大旱,再一次暴露了我们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欠账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2004年至2010年,中共中央连续七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并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这既需要投入切实到位,也需要我们在建设中要结合当地现有的基础设施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对基础设施进行科学改造和完善,使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
要有效解决农业人口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这是民生之本
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造成现有劳动力素质不能很好满足城镇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出现了“需求人才短缺与现有劳动力过剩”的现象。这就要在城镇化进程中,除了贯彻落实好已经实行的户籍制度改革外,还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就业平台;还要充分发挥本地的教育和科研优势,整合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
要着力破解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制约因素,提高农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土地分散经营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极大限制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普遍推广和应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资金短缺是制约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又一因素。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对于资金短缺问题,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已经提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但也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市场,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打造品牌农业,实现农产品的高效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
要协调做好三产之间的发展,为城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但产业的发展要以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为前提,发展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产业,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发展。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特点,要对现有的乡镇企业进行积极引导,通过合并重组,鼓励科技创新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升级改造,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申请规划工业产业集中区,形成产業集聚群,同时也要制定相关政策,发展优质的服务业,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做到产业之间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要积极做好农村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社会问题,切实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
农村家庭现在已经到了独生子女的时代,空巢老人现象将在城乡普遍存在,农村老龄化现象使农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健全和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迫在眉睫,要解决和落实好城乡政策的衔接工作,保障城乡人员能够有保障的流动,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借鉴国内外解决人口老龄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在农村城镇进行试点,尽早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村镇建设作为我国基层建设的一个重点工作,必须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事情上,在处理村镇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时,要秉承公正、效率的原则,确保村镇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蔡丽凤.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城建档案,2012(08).
[2]陈松梅.村镇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3(08).
[3]段炜,高立新.关于我国村镇建设的几点思考[J],门窗,2013(04).
[3]仪慧琳、马婧婧.国外村镇建设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党政干部学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