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hb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精髓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教育过程中,着重研究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其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对他们进行创新教育的基石。那么,究竟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就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上课时老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可通过谈话激趣、板书激趣、多媒体辅助激趣,可让学生讨论生趣、实践体趣、提问诱趣等。如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同时考虑到趣味性,让学生从看似平常的提问中感到新奇,从而产生兴趣,积极地去探索、去讨论、去观察、去发现、去创新。
  教师应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形式。因为“先学后教”立足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上要充分留给学生一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潜能。从质疑到问题再到创新,这正是事务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要耐心地给予解答,保护好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才能使疑问和创造联系起来。
  二、在尝试猜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可见,猜想是点燃创新意识的火花,是创新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定理、法则、公式只是一个方面,而对定理、法则、公式的归纳、猜想、发现的过程恰恰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基本模式,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多数是以不明顯的方式隐含在数学知识和解题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分析教材去揭示、提炼、概括。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着意挖掘那些适合归纳、猜想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猜想和发现能力。也就是说,不是把新知识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对猜出的结果进行验证,尝试科学家发现此结论过程的艰辛和喜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及学生实际设计出不同的问题,还要考虑设计出的问题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多设计一些发散式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中,可利用条件开放型题或结论开放型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充分利用一题多解题、一题多变题,启发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多设计一些探究式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突出标志主要是有独特的见解、新颖的解题方法,对公式、定理、规律、公理的不同运用等。而这些创造性思维的产生都不同程度地源于教师的探究式问题的引导。例如在习题教学中可经常设计一些探究性例题,要求学生探索出不同的解法。只要我们精心设计探究式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观察,尝试探索,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一定会得到培养。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知识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学完几何第二册后,给学生设计这样一道问题:学校后面池塘南北两岸的宽度无法直接测出,现在我们间接测,你能设计出那些测量方法呢?学生积极思考后,便纷纷回答,有的用三角形相似,有的用三角形全等,有的用三角形中位线,有的用勾股定理,有的用矩形……方法多种多样,独特、新颖皆创新。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势在必行,只有抓住契机,不失时机,坚持不懈地把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当中,才能为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一、新视听艺术的美育作用  “美育”即用美来培育人。中国是一个富有美育传统的文明古国,在她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美育都以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内容、方法、途径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和文明创造。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诗人和诗篇,都是美育的素材,创造了中国古文明和灿烂的古文化,如: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清之小说,都是具有突出的时代感,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如今,文化娱乐形式多元化,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