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倡导先把育人放在教育的首位,其次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的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父母或者长辈都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从学生出生到牙牙学语,再到上学,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的养成,处事的方式都深受家庭的影响。可以说每个学生的身上都可以看到每个家庭的缩影。下面针对家庭教育对学生品德及其德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探究。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生品德 德育 作用及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正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看起来是两码事,其实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家长不可能将学生完全丢给教师不管,学校的教育也需要家长参与进来,更多的配合。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此外,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品格以及思想道德的养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教育的大背景下,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应试性考试的必然要求。而且家庭的思想家庭成员的行为都在学生的身上得以呈现,影响着学生的性格的形成及习惯品质的养成。因此,家庭要重视学生的家庭教育,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促进学生美好品质的养成。
一、分析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是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实行不够到位。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就是子女同父母的关系了。由此可见,父母承担着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角色。然而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家长平时都要工作,因此面对学生难免会有缺少陪以及家庭教育不到位等各种问题。二是家长很难做到身体力行,在家庭教育这方面,对于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但与此同时,只有空理论道理是没有用的,家长更多的需要身体力行,才能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让家庭教育起到真正的效果。
二、探究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品德及其德育的影响
在学生上初中阶段以前,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是占有主导地位的。因为在小学之前,家长与学生的接触还是相当多的,因此家庭在潜移默化的生活中影响着学生。并且在此之前,学生对于这个世界缺乏一定的认知,学生的品德思想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品德以及德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三、探究如何利用家庭教育促进学生品德与德育的发展
3.1将家庭教育与课程开展相结合
在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一般采取寄宿式住校方式。这缩短了学生与家庭的相处时间,学生的品德与思想的教育更多的由教师学校担负起来。但这并不代表着家长可以放手。教育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也要担负起责任。而且在教学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互促进的。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以及促进德育工作的进行,家长也要更多的参与进来。实现家庭与学校的完美结合。而且在道德与品质方面,为提高学生素质,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开展也是初中教学的必须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个契合点,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与规则同行》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课程与学生平时的生活联系起来。本课时有三部分重点内容,分别是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这都是生活中比较日常的例子,教师在讲解有关内容时,就可以将这些与学生的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举例父母或者是平时父母教育学生的一些例子。这样不但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深刻,也推动了课程的学习。尊重他人,守信用本就是作人的良好品德,通过课堂与家庭教育举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德育的开展。
3.2家庭多参与陪伴学生,注重身体力行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思想观念的影响与具体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于学校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于学生思想的教育。针对于家庭层面,家长不但要深化学生的思想意识,还应该与学生一起,共同实践。让思想在生活中得以实践。
比如教师在进行八年级上册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学《心系公共利益》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我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共同完成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作业。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能够有更深的感悟。同时也有利于家庭教育的更好开展,促进学生美好品德的形成。
[结束语]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品德的形成都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家长对于家庭教育应当引起重视。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把育人放在首位。由此可见,学生品德与德育教育开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生的心智都不够成熟也比较冲动。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教学教育的重要內容。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初中教育采用的是寄宿制的学校。但是也需要家庭教育的推动与促进。教师要以此为契机,来推动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针对于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教师要更多的采取策略,在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同时与家庭教育结合,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推动德育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胡亚文. 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及优化路径[J]. 智库时代,2019,(18):278-279.
[1]李月宝. 家校协同视角下初中学生品德教育实施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20,(08):46-47.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生品德 德育 作用及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正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看起来是两码事,其实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家长不可能将学生完全丢给教师不管,学校的教育也需要家长参与进来,更多的配合。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此外,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品格以及思想道德的养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教育的大背景下,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应试性考试的必然要求。而且家庭的思想家庭成员的行为都在学生的身上得以呈现,影响着学生的性格的形成及习惯品质的养成。因此,家庭要重视学生的家庭教育,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促进学生美好品质的养成。
一、分析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是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实行不够到位。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就是子女同父母的关系了。由此可见,父母承担着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角色。然而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家长平时都要工作,因此面对学生难免会有缺少陪以及家庭教育不到位等各种问题。二是家长很难做到身体力行,在家庭教育这方面,对于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但与此同时,只有空理论道理是没有用的,家长更多的需要身体力行,才能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让家庭教育起到真正的效果。
二、探究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品德及其德育的影响
在学生上初中阶段以前,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是占有主导地位的。因为在小学之前,家长与学生的接触还是相当多的,因此家庭在潜移默化的生活中影响着学生。并且在此之前,学生对于这个世界缺乏一定的认知,学生的品德思想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品德以及德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三、探究如何利用家庭教育促进学生品德与德育的发展
3.1将家庭教育与课程开展相结合
在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一般采取寄宿式住校方式。这缩短了学生与家庭的相处时间,学生的品德与思想的教育更多的由教师学校担负起来。但这并不代表着家长可以放手。教育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也要担负起责任。而且在教学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互促进的。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以及促进德育工作的进行,家长也要更多的参与进来。实现家庭与学校的完美结合。而且在道德与品质方面,为提高学生素质,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开展也是初中教学的必须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个契合点,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与规则同行》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课程与学生平时的生活联系起来。本课时有三部分重点内容,分别是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这都是生活中比较日常的例子,教师在讲解有关内容时,就可以将这些与学生的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举例父母或者是平时父母教育学生的一些例子。这样不但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深刻,也推动了课程的学习。尊重他人,守信用本就是作人的良好品德,通过课堂与家庭教育举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德育的开展。
3.2家庭多参与陪伴学生,注重身体力行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思想观念的影响与具体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于学校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于学生思想的教育。针对于家庭层面,家长不但要深化学生的思想意识,还应该与学生一起,共同实践。让思想在生活中得以实践。
比如教师在进行八年级上册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学《心系公共利益》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我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共同完成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作业。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能够有更深的感悟。同时也有利于家庭教育的更好开展,促进学生美好品德的形成。
[结束语]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品德的形成都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家长对于家庭教育应当引起重视。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把育人放在首位。由此可见,学生品德与德育教育开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生的心智都不够成熟也比较冲动。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教学教育的重要內容。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初中教育采用的是寄宿制的学校。但是也需要家庭教育的推动与促进。教师要以此为契机,来推动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针对于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教师要更多的采取策略,在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同时与家庭教育结合,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推动德育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胡亚文. 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及优化路径[J]. 智库时代,2019,(18):278-279.
[1]李月宝. 家校协同视角下初中学生品德教育实施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20,(0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