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人们对殡仪馆的认识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觉得这个行业晦气,对殡葬工更是有看法,认为他们赚死人的钱,甚至常有“殡葬工待遇高,属暴利行业”的新闻见诸报端,将原本默默无闻的殡葬工推向风口浪尖。
现在,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个特殊的行业,尤其是遗体美容师,然而在所谓“暴利”的背后,从事遗体美容工作的女性却少之又少。
一位女大学生选择了做遗体美容师,她叫李佳,23岁,从事遗体整容6个月,参与了多达2000余起遗体整容,其中单独完成的就有上千余具遗体。目前,李佳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一名女大学生遗体整容师。
怀念亲人,选择殡仪专业
1984年5月,李佳出生在吉林省东风县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她从小就是街坊邻居眼中的“假小子”,平时爱看科幻书籍和武侠影视剧。
由于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李佳从小和姥姥生活在一起。与那些在家受宠的孩子相比,李佳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姥姥身体不好,她像大人一般照顾姥姥的饮食起居;邻居女孩受到男孩子的欺负,她会路见不平一声吼。李佳没有让姥姥失望,从小学到初中,她一直是班上的学习尖子。
就在李佳上初三时,姥姥突然患病去世,李佳第一次感受到失去亲人的痛苦。出殡那天,李佳哭喊着要看姥姥最后一面,当她看见姥姥变形、惨白的脸时,吓得停止了哭泣——慈眉善目的姥姥死后的脸庞是那样可怕。即使长大懂事后,李佳也觉得一生坎坷的姥姥不应该带着那副面容离去,应该让姥姥的面容美丽些,滋润些。
姥姥辞世的悲痛一度让李佳难以解脱,成绩每况愈下。老师和父母多次苦心劝导,李佳仍思念着姥姥。一天晚上,李佳早早上床休息,睡梦中她和姥姥依偎在一起,姥姥语重心长地教导她要专心学习,提高成绩。梦醒时,李佳坐在床上抽泣,从那以后,她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成绩直线上升。
一晃到了高三毕业前夕,学校把各个大学的招生简章发给学生,让大家自主选择。看着其他同学都冲着各大名校选择热门专业时,李佳有些拿不定主意。李佳决定选冷门,以备今后好找工作。
在林林总总的招生信息中,北方一所大学招收殡葬专业的学生,当“殡葬”一词映入眼帘时,李佳心动了,她想起了姥姥去世时那张惨白的脸。李佳向大学咨询这个专业,对方回复说,殡葬是少数几所大学新开设的专业,可以预言这是今后一个时期的热门专业。就这样,李佳在第一志愿栏中填写下了“黑龙江鸡西大学民政事务与现代殡葬技术专业”。
李佳是家里的独生女,她的这个决定不仅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就连最好的朋友也对她选择这个“恐怖的行业”感到万分不解。在非议甚至责骂面前,李佳固执地表示:“我的专业我做主。”
两个月后,李佳如愿考取大学。前往学校报到的那天,没有亲人和朋友欢送,李佳一路和父亲无语。辗转到了学校,父亲依然在问:“你真的确定读这个专业吗,要不要找人说情换个专业?”李佳倔强地坚持自己的选择。
父亲失望地离开了学校,李佳没敢回望父亲,她怕父亲难过,也怕自己会哭。
娇柔女孩,描绘另类美丽
李佳就读的专业只有一个班,一共26名学生,其中女生11名,但其他10位女同学因为恐惧面对尸体,不久以后全部选择了“转行”。
没有亲人的鼓励,李佳自己努力学习这门非常“恐惧”的专业。第一次在学校里看资料片,片子中车祸现场那些血肉模糊的尸体让李佳当天中午咽不下饭。开学一段时间后,学校没有安排学生们直接接触尸体的机会,李佳的心里反而有些忐忑。
大一时,李佳的老家有人去世,她本来有机会去给尸体美容,但一来她不愿意让熟人知晓自己所学的专业,二来让她单独面对尸体,她还是有些害怕。事后,李佳也觉得选择这个行业确实很“恐怖”,而且传出去说不定会让家乡父老对自己避而远之,生怕沾上晦气。
2006年6月,即将毕业的李佳开始为工作犯愁,虽然殡葬行业的大学生不多,但要找到好工作也不容易。通过网络,李佳得知成都殡仪馆处理尸体防腐美容的技术位居全国一流,她报着试一试的心理与林建清副馆长取得联系,希望能到那里实习。得知李佳是“科班”出身的女大学生,林馆长当即表示愿意提供实习条件。
当年8月,李佳第一次来到成都。虽然在学校对殡葬知识有了不少的了解,当真正来到殡仪馆,李佳还是对这里阴森的气氛感到毛骨悚然,更让她感到尴尬的是这里是清一色的男生。得知李佳前来实习,他们都睁大眼睛问:“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怎么跑来做这个?”
实习是找好工作的重要一环,容不得半点闪失。按照所学的专业,李佳进入防腐部,实习遗体化妆。李佳开始进行真正的遗体美容,开始“直面”火化机、冷藏室、骨灰楼……那天上午,李佳在馆里真真切切地看到一位因车祸遇难的中年女士的遗体,尸体刚被收殓组抬进殡仪馆时面目狰狞,在遗体美容师的精细化妆下,中年女士的面容变得安然而又慈祥。那一刻,李佳虽然感觉到冷气森森,背脊阵阵发凉,但也终于明白了老师所讲的学习这一专业的意义所在。
零距离接触尸体是一面真正的考验。几天后,李佳和同事走进冰冻美容室,看到一具具遗体摆在面前,她竭力稳住自己的情绪,虽然手没有发抖,汗水却不知不觉湿透了两层工作服。偏巧这时,同事出去接一个紧急电话,李佳一个人呆在那里感到很惊恐,总担心会发生什么事,每隔几十秒她都会扭头看外面,好在同事很快返回。整个化妆过程只有几分钟,但是结束时,李佳觉得整个人已经虚脱,她用热水洗了又洗,总觉得自己身体上还残留着一股怪味。
回到宿舍,李佳蒙着被子失声大哭,这时她才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太草率,她甚至觉得这是对她当初冲动行为的惩罚。哭干了眼泪,李佳想到了放弃,但她又想不出放弃的充足理由。李佳想起一位好友以前劝告自己放弃这项专业,她现在最想听听好友有什么新的意见,但是刚拨完号码她又悄然放下电话,想当初朋友阻止自己从事殡葬工作时她曾放言“断绝关系”,现在还好意思找人家倾诉打退堂鼓吗?
就在李佳心情灰暗到极点时,远在吉林的男友打来电话,他心贴心地给予了安慰,鼓励她重新振作起来。
随后的日子,李佳打开冰棺给遗体美容时,她都会按照同事们传授的经验先深呼吸几次,给自己壮胆。对于一个刚入门的女孩来说,李佳不知道接下来会遇见什么样的脸……每当遇见变形的脸时,她心里还是害怕,汗毛倒立。
最让李佳难以忍受的是下班后的寂寞和害怕,李佳住的是单位集体宿舍,她不仅上厕所时提心吊胆生怕突然有人从背后拍自己的肩膀,就连上楼时铁梯发出的回声都让她感觉像有什么东西跟在自己后面,令她毛骨悚然。特别是晚上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白天的工作情形下意识地在脑海里回放,李佳吓得用被子把 头蒙起来,哆哆嗦嗦地给朋友打电话,但她从不给父母打电话诉苦,她不想让父母为自己担心。
好在李佳很快就走出了心理阴影,她坚持让自己参与每天全部的遗体美容工作,最多的一天她从早到晚地站着参与了41起整容术。凭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李佳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赏识。鉴于李佳的出色表现,成都殡仪馆把李佳聘为正式职员。
2007年春节前,李佳正式到成都殡仪馆报到上班,这次她可不是一个人回来的,男朋友放弃在吉林的生活随同她来到成都,十分支持她的事业。
有了爱情的滋润,李佳进入工作角色更快了,仅仅几个月她就成为殡仪馆防腐部的骨干。一旦进入工作状态,李佳会忘记自己是女生,不管多难多累的活她都抢着干,让身边的男生刮目相看。
一回到家里,李佳就觉得身子骨像散了架一样疼痛。一天,李佳为男友做饭,打开冰箱,李佳一阵恶心,呕吐不止,半晌说不出话来。原来,冰箱和冰棺有点像,都是冰冷的抽屉,里面是硬邦邦的肉体……从那以后,细心的男友默默地接过了做饭烧菜的家务,并且变着法子逗李佳开心,让她忘记白天的工作。
饱受非议,事业坚持到底
送到殡仪馆来的遗体,有暴病的、车祸的、被害的、自杀的、血肉模糊的……这都需要遗体美容师化妆。
李佳记得,第一次单独面对的遗体是一位意外去世的女孩,一朵刚刚绽放的鲜花突然凋零,至今让她印象深刻。那个时候,李佳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人们都应该好好地把握现在,把握今天,开朗自信地生活啊。
李佳先用酒精清洗遗体面部,接着小心翼翼地给女孩梳理头发,上底粉,涂胭脂,描眉,涂口红,擦油,然后找来一大堆鲜花铺在女孩身体两侧挡住伤口。领导拍着李佳的肩膀称赞:“小李,好样的,你已经走出了心理上的阴霾。”
李佳有着同龄女孩子一样的爱美之心,喜欢逛街,可她很少买衣服。因为长期给遗体美容,李佳从不给自己化妆,她喜欢自己素面朝天的自然色。虽然李佳的衣服以黑白色为主,但她的床上用品全是彩色:床单是粉红色,被套是大红色,枕套是深绿、浅绿相间……
与现场感受的心理震撼相比,李佳觉得更大的压力来自于朋友和亲属。由于社会偏见,使得从事殡葬行业的职工很难以正常的心态面对生活,尤其在成都这样一个对传统文化习俗比较重视的地域。
一次,李佳应邀参加朋友聚会,入席时一位女生打听她的工作,李佳老老实实地说“殡仪馆”。原来准备亲近李佳的那些人迅速移开了身体,显得又惊又怕。李佳说:“从事殡葬业的职工一辈子也接不到几张婚礼请柬,即便接到了,我们也都自觉地不参加。”
因工作需要,殡仪馆工作人员有时要与一些单位接洽,当得知他们的身份后,对方伸出的手往往会顺势做出欢迎状,但绝不和他们沾边。因此,为避免尴尬,殡葬职工绝不主动与人握手。因为这些原因,殡仪馆人员在外面和人打交道时,一般只说自己是民政局的,从不敢透露真实身份。
“外界的不理解实属正常,因为殡葬行业在中国起步较晚。”谈到自己的职业取向,李佳说,“在人们最悲伤的时候,尽我最大的能力安慰他们,帮助他们,看见他们离开时不那么悲伤了,甚至面带微笑,我也挺高兴。不管在哪个行业,只要问心无愧地做好了,一样会得到社会的承认,一样会有成就感。”
2007年3月,殡葬服务中心接到一具老人的遗体。李佳小心翼翼地解开裹尸布,当死者变形的脸和胳膊逐渐露出的时候,姥姥离世的情形定格在李佳脑海里,她顿时觉得眼角发痒,有种想哭的冲动。这时,静谧的整容室传来死者家属的啜泣声,职业经验告诉李佳,不能在这时候“制造”悲恸气氛。李佳竭力稳住自己的情绪,开始给死者美容,用热毛巾清洗、敷压遗体,使皮肤尽量恢复原来的光泽,再用棉纱垫起变形的遗体,使死者的躯体重现原貌。十分钟后,整容完成了,当死者家属看到躺在花丛中仿佛沉睡一般,面带“微笑”的亲人时,连声向李佳致谢。
从那以后,不少死者家属点名要李佳提供服务。有时下班回家,李佳会突然接到加班的电话,她二话不说连忙往单位赶。李佳自豪地说:“单位需要你,群众离不开你,这就是工作的最高境界。”
就在李佳专心投入工作时,舆论将殡葬业职工推向风口浪尖。一位名叫“泡泡”的网友发帖称:“我是广州殡仪馆一名员工,进殡仪馆工作没几年,转正之后的年收入还不错,现在一年大概可以拿到18万元左右,还不包括节日发的补贴等等。”此消息一出,引起网友们的激烈辩论和猜测。
针对不少人的质疑,李佳苦笑着说:“这种工作不是所有人都做得了的。试想,每天你的工作就是接触别人都畏忌,觉得肮脏的工作,特别是面对那些意外事故中满地的残肢或是已经烧得像块黑炭的遗体,有多少人能承受得了呢?”以李佳为例,现在平均每天她都会为20-30具遗体美容。说到自己的待遇,李佳说:“殡仪馆是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的工资也就2000元左右。”
由于从事的行业特殊,殡葬业职工的婚姻大事很成问题。李佳很幸运,遇到了不远千里追随她的男友,而且十分支持她的工作,她说“起初妈妈还很担心我嫁不出去呢”,戏谑的口吻中有种淡淡的伤感。
如今,李佳已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原先对她持有非议和偏见的家人和朋友转而开始理解和支持她。在这样的氛围中,李佳感念当初的选择,更加坚定了将遗体美容工作进行到底的信念。
编后记:
据成都殡葬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殡仪行业想要招聘人员在以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根本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殡葬行业逐渐得到理解,不少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竞相应聘到都市殡仪馆。据了解,殡葬行业由冷转热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稳定,且待遇较好。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专业的遗体美容师只有百余位,其中男性占据绝大多数,女大学生从事遗体美容师的人员不到10%。据悉,目前仅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有专业的女性遗体美容师。
编辑 魏光
现在,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个特殊的行业,尤其是遗体美容师,然而在所谓“暴利”的背后,从事遗体美容工作的女性却少之又少。
一位女大学生选择了做遗体美容师,她叫李佳,23岁,从事遗体整容6个月,参与了多达2000余起遗体整容,其中单独完成的就有上千余具遗体。目前,李佳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一名女大学生遗体整容师。
怀念亲人,选择殡仪专业
1984年5月,李佳出生在吉林省东风县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她从小就是街坊邻居眼中的“假小子”,平时爱看科幻书籍和武侠影视剧。
由于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李佳从小和姥姥生活在一起。与那些在家受宠的孩子相比,李佳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姥姥身体不好,她像大人一般照顾姥姥的饮食起居;邻居女孩受到男孩子的欺负,她会路见不平一声吼。李佳没有让姥姥失望,从小学到初中,她一直是班上的学习尖子。
就在李佳上初三时,姥姥突然患病去世,李佳第一次感受到失去亲人的痛苦。出殡那天,李佳哭喊着要看姥姥最后一面,当她看见姥姥变形、惨白的脸时,吓得停止了哭泣——慈眉善目的姥姥死后的脸庞是那样可怕。即使长大懂事后,李佳也觉得一生坎坷的姥姥不应该带着那副面容离去,应该让姥姥的面容美丽些,滋润些。
姥姥辞世的悲痛一度让李佳难以解脱,成绩每况愈下。老师和父母多次苦心劝导,李佳仍思念着姥姥。一天晚上,李佳早早上床休息,睡梦中她和姥姥依偎在一起,姥姥语重心长地教导她要专心学习,提高成绩。梦醒时,李佳坐在床上抽泣,从那以后,她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成绩直线上升。
一晃到了高三毕业前夕,学校把各个大学的招生简章发给学生,让大家自主选择。看着其他同学都冲着各大名校选择热门专业时,李佳有些拿不定主意。李佳决定选冷门,以备今后好找工作。
在林林总总的招生信息中,北方一所大学招收殡葬专业的学生,当“殡葬”一词映入眼帘时,李佳心动了,她想起了姥姥去世时那张惨白的脸。李佳向大学咨询这个专业,对方回复说,殡葬是少数几所大学新开设的专业,可以预言这是今后一个时期的热门专业。就这样,李佳在第一志愿栏中填写下了“黑龙江鸡西大学民政事务与现代殡葬技术专业”。
李佳是家里的独生女,她的这个决定不仅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就连最好的朋友也对她选择这个“恐怖的行业”感到万分不解。在非议甚至责骂面前,李佳固执地表示:“我的专业我做主。”
两个月后,李佳如愿考取大学。前往学校报到的那天,没有亲人和朋友欢送,李佳一路和父亲无语。辗转到了学校,父亲依然在问:“你真的确定读这个专业吗,要不要找人说情换个专业?”李佳倔强地坚持自己的选择。
父亲失望地离开了学校,李佳没敢回望父亲,她怕父亲难过,也怕自己会哭。
娇柔女孩,描绘另类美丽
李佳就读的专业只有一个班,一共26名学生,其中女生11名,但其他10位女同学因为恐惧面对尸体,不久以后全部选择了“转行”。
没有亲人的鼓励,李佳自己努力学习这门非常“恐惧”的专业。第一次在学校里看资料片,片子中车祸现场那些血肉模糊的尸体让李佳当天中午咽不下饭。开学一段时间后,学校没有安排学生们直接接触尸体的机会,李佳的心里反而有些忐忑。
大一时,李佳的老家有人去世,她本来有机会去给尸体美容,但一来她不愿意让熟人知晓自己所学的专业,二来让她单独面对尸体,她还是有些害怕。事后,李佳也觉得选择这个行业确实很“恐怖”,而且传出去说不定会让家乡父老对自己避而远之,生怕沾上晦气。
2006年6月,即将毕业的李佳开始为工作犯愁,虽然殡葬行业的大学生不多,但要找到好工作也不容易。通过网络,李佳得知成都殡仪馆处理尸体防腐美容的技术位居全国一流,她报着试一试的心理与林建清副馆长取得联系,希望能到那里实习。得知李佳是“科班”出身的女大学生,林馆长当即表示愿意提供实习条件。
当年8月,李佳第一次来到成都。虽然在学校对殡葬知识有了不少的了解,当真正来到殡仪馆,李佳还是对这里阴森的气氛感到毛骨悚然,更让她感到尴尬的是这里是清一色的男生。得知李佳前来实习,他们都睁大眼睛问:“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怎么跑来做这个?”
实习是找好工作的重要一环,容不得半点闪失。按照所学的专业,李佳进入防腐部,实习遗体化妆。李佳开始进行真正的遗体美容,开始“直面”火化机、冷藏室、骨灰楼……那天上午,李佳在馆里真真切切地看到一位因车祸遇难的中年女士的遗体,尸体刚被收殓组抬进殡仪馆时面目狰狞,在遗体美容师的精细化妆下,中年女士的面容变得安然而又慈祥。那一刻,李佳虽然感觉到冷气森森,背脊阵阵发凉,但也终于明白了老师所讲的学习这一专业的意义所在。
零距离接触尸体是一面真正的考验。几天后,李佳和同事走进冰冻美容室,看到一具具遗体摆在面前,她竭力稳住自己的情绪,虽然手没有发抖,汗水却不知不觉湿透了两层工作服。偏巧这时,同事出去接一个紧急电话,李佳一个人呆在那里感到很惊恐,总担心会发生什么事,每隔几十秒她都会扭头看外面,好在同事很快返回。整个化妆过程只有几分钟,但是结束时,李佳觉得整个人已经虚脱,她用热水洗了又洗,总觉得自己身体上还残留着一股怪味。
回到宿舍,李佳蒙着被子失声大哭,这时她才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太草率,她甚至觉得这是对她当初冲动行为的惩罚。哭干了眼泪,李佳想到了放弃,但她又想不出放弃的充足理由。李佳想起一位好友以前劝告自己放弃这项专业,她现在最想听听好友有什么新的意见,但是刚拨完号码她又悄然放下电话,想当初朋友阻止自己从事殡葬工作时她曾放言“断绝关系”,现在还好意思找人家倾诉打退堂鼓吗?
就在李佳心情灰暗到极点时,远在吉林的男友打来电话,他心贴心地给予了安慰,鼓励她重新振作起来。
随后的日子,李佳打开冰棺给遗体美容时,她都会按照同事们传授的经验先深呼吸几次,给自己壮胆。对于一个刚入门的女孩来说,李佳不知道接下来会遇见什么样的脸……每当遇见变形的脸时,她心里还是害怕,汗毛倒立。
最让李佳难以忍受的是下班后的寂寞和害怕,李佳住的是单位集体宿舍,她不仅上厕所时提心吊胆生怕突然有人从背后拍自己的肩膀,就连上楼时铁梯发出的回声都让她感觉像有什么东西跟在自己后面,令她毛骨悚然。特别是晚上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白天的工作情形下意识地在脑海里回放,李佳吓得用被子把 头蒙起来,哆哆嗦嗦地给朋友打电话,但她从不给父母打电话诉苦,她不想让父母为自己担心。
好在李佳很快就走出了心理阴影,她坚持让自己参与每天全部的遗体美容工作,最多的一天她从早到晚地站着参与了41起整容术。凭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李佳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赏识。鉴于李佳的出色表现,成都殡仪馆把李佳聘为正式职员。
2007年春节前,李佳正式到成都殡仪馆报到上班,这次她可不是一个人回来的,男朋友放弃在吉林的生活随同她来到成都,十分支持她的事业。
有了爱情的滋润,李佳进入工作角色更快了,仅仅几个月她就成为殡仪馆防腐部的骨干。一旦进入工作状态,李佳会忘记自己是女生,不管多难多累的活她都抢着干,让身边的男生刮目相看。
一回到家里,李佳就觉得身子骨像散了架一样疼痛。一天,李佳为男友做饭,打开冰箱,李佳一阵恶心,呕吐不止,半晌说不出话来。原来,冰箱和冰棺有点像,都是冰冷的抽屉,里面是硬邦邦的肉体……从那以后,细心的男友默默地接过了做饭烧菜的家务,并且变着法子逗李佳开心,让她忘记白天的工作。
饱受非议,事业坚持到底
送到殡仪馆来的遗体,有暴病的、车祸的、被害的、自杀的、血肉模糊的……这都需要遗体美容师化妆。
李佳记得,第一次单独面对的遗体是一位意外去世的女孩,一朵刚刚绽放的鲜花突然凋零,至今让她印象深刻。那个时候,李佳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人们都应该好好地把握现在,把握今天,开朗自信地生活啊。
李佳先用酒精清洗遗体面部,接着小心翼翼地给女孩梳理头发,上底粉,涂胭脂,描眉,涂口红,擦油,然后找来一大堆鲜花铺在女孩身体两侧挡住伤口。领导拍着李佳的肩膀称赞:“小李,好样的,你已经走出了心理上的阴霾。”
李佳有着同龄女孩子一样的爱美之心,喜欢逛街,可她很少买衣服。因为长期给遗体美容,李佳从不给自己化妆,她喜欢自己素面朝天的自然色。虽然李佳的衣服以黑白色为主,但她的床上用品全是彩色:床单是粉红色,被套是大红色,枕套是深绿、浅绿相间……
与现场感受的心理震撼相比,李佳觉得更大的压力来自于朋友和亲属。由于社会偏见,使得从事殡葬行业的职工很难以正常的心态面对生活,尤其在成都这样一个对传统文化习俗比较重视的地域。
一次,李佳应邀参加朋友聚会,入席时一位女生打听她的工作,李佳老老实实地说“殡仪馆”。原来准备亲近李佳的那些人迅速移开了身体,显得又惊又怕。李佳说:“从事殡葬业的职工一辈子也接不到几张婚礼请柬,即便接到了,我们也都自觉地不参加。”
因工作需要,殡仪馆工作人员有时要与一些单位接洽,当得知他们的身份后,对方伸出的手往往会顺势做出欢迎状,但绝不和他们沾边。因此,为避免尴尬,殡葬职工绝不主动与人握手。因为这些原因,殡仪馆人员在外面和人打交道时,一般只说自己是民政局的,从不敢透露真实身份。
“外界的不理解实属正常,因为殡葬行业在中国起步较晚。”谈到自己的职业取向,李佳说,“在人们最悲伤的时候,尽我最大的能力安慰他们,帮助他们,看见他们离开时不那么悲伤了,甚至面带微笑,我也挺高兴。不管在哪个行业,只要问心无愧地做好了,一样会得到社会的承认,一样会有成就感。”
2007年3月,殡葬服务中心接到一具老人的遗体。李佳小心翼翼地解开裹尸布,当死者变形的脸和胳膊逐渐露出的时候,姥姥离世的情形定格在李佳脑海里,她顿时觉得眼角发痒,有种想哭的冲动。这时,静谧的整容室传来死者家属的啜泣声,职业经验告诉李佳,不能在这时候“制造”悲恸气氛。李佳竭力稳住自己的情绪,开始给死者美容,用热毛巾清洗、敷压遗体,使皮肤尽量恢复原来的光泽,再用棉纱垫起变形的遗体,使死者的躯体重现原貌。十分钟后,整容完成了,当死者家属看到躺在花丛中仿佛沉睡一般,面带“微笑”的亲人时,连声向李佳致谢。
从那以后,不少死者家属点名要李佳提供服务。有时下班回家,李佳会突然接到加班的电话,她二话不说连忙往单位赶。李佳自豪地说:“单位需要你,群众离不开你,这就是工作的最高境界。”
就在李佳专心投入工作时,舆论将殡葬业职工推向风口浪尖。一位名叫“泡泡”的网友发帖称:“我是广州殡仪馆一名员工,进殡仪馆工作没几年,转正之后的年收入还不错,现在一年大概可以拿到18万元左右,还不包括节日发的补贴等等。”此消息一出,引起网友们的激烈辩论和猜测。
针对不少人的质疑,李佳苦笑着说:“这种工作不是所有人都做得了的。试想,每天你的工作就是接触别人都畏忌,觉得肮脏的工作,特别是面对那些意外事故中满地的残肢或是已经烧得像块黑炭的遗体,有多少人能承受得了呢?”以李佳为例,现在平均每天她都会为20-30具遗体美容。说到自己的待遇,李佳说:“殡仪馆是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的工资也就2000元左右。”
由于从事的行业特殊,殡葬业职工的婚姻大事很成问题。李佳很幸运,遇到了不远千里追随她的男友,而且十分支持她的工作,她说“起初妈妈还很担心我嫁不出去呢”,戏谑的口吻中有种淡淡的伤感。
如今,李佳已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原先对她持有非议和偏见的家人和朋友转而开始理解和支持她。在这样的氛围中,李佳感念当初的选择,更加坚定了将遗体美容工作进行到底的信念。
编后记:
据成都殡葬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殡仪行业想要招聘人员在以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根本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殡葬行业逐渐得到理解,不少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竞相应聘到都市殡仪馆。据了解,殡葬行业由冷转热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稳定,且待遇较好。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专业的遗体美容师只有百余位,其中男性占据绝大多数,女大学生从事遗体美容师的人员不到10%。据悉,目前仅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有专业的女性遗体美容师。
编辑 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