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性新闻的理念与实践

来源 :教育传媒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uowei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以山东“合村并居”的有关报道为例,分析了建设性新闻的核心理念,重点阐释作为一种新的报道方式的建设性新闻在实践上的有益尝试:积极回应现实问题的行动导向、多元声音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导向和追求公共利益的公众导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建设性新闻;合村并居;实践报道
  “建设性新闻”(Constructive Journalism)亦称“解困新闻”(Solution-based  Journalism)或“和平新闻”(Peace Journalism),其概念最初由丹麦学者海格拉斯于2008年提出。随后丹麦媒体人凯瑟琳·吉伦斯泰德从积极心理学入手,主张记者应采用建设性的新闻标准,减少新闻报道中的愤怒和偏见,给人以希望和力量。作为一种新的报道方式,建设性新闻已逐渐为欧美新闻界所接受。2017年我国学者晏青正式将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并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不过,目前有关建设性新闻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学术界,存在“理念超前于实践的知行脱节问题”。①但是,近期有关山东“合村并居”的新闻报道却迈出了建设性新闻实践的第一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让人看到了建设性新闻在中国的发展空间。
  一、建设性新闻的核心理念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流量”新闻、“爆款”新闻不断地冲击着新闻伦理底线,引起公众的担忧和思考:新媒体时代,新闻业该何去何从?作为一种应对方案,建设性新闻由此进入公众视野。“专业媒体被人们赋予了一种积极的社会期许,建设性新闻作为一种整合性的报道既有效抵抗了新闻碎片化和娱乐化,又利于社会整合,从而得到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广。”②
  关于何为建设性新闻,中外学者有不同的认知。2016年,荷兰温德斯海姆应用科学大学新闻系提出了建设性新闻应具备的六大要素 :解决特定问题、以未来为导向、包容性与多样性、公民赋权、提供新闻语境、协同创新。凯瑟琳·吉伦斯泰德将之概括为公众导向、方案导向、未来导向、行动导向。我国学者唐绪军则认为:“建设性新闻就是在新媒体时代立足于公共生活的一种新闻实践或新闻理念,聚焦于解决社会问题,强调在报道社会问题时,要致力于寻求并建立一套可以付诸行动的解决方案,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③还有国内学者认为:“积极向上、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报道和多元包容、面向未来的视野,是建设性新闻这一理念的立足之本。”④
  二、建设性新闻在山东“合村并居”报道实践中的有益尝试
  不管是欧美学者还是中国学者,对建设性新闻都抱有强烈的期待,即希望建设性新闻从理论走向实践,真正解决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推进社会进步。正如常江、田浩所言:“对社会问题的充分挖掘和建设性解决,是建设性新闻理念最基本的生产逻辑。”⑤2020年山东“合村并居”的急遽推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学者、媒体、政府、民众等纷纷参与,共同沟通对话,使其暂停,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新闻报道在实践中践行了建设性新闻的核心理念,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积极回应现实问题的行动导向
  随着现代化、城镇化的推进,我国村落的数量急剧减少。有数据显示,自1997年开始的20年里,我国行政村的总数由90.6万个锐减至55.4万个。“合村并居”是村落快速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新闻报道总是倾向于时效性强、热点效应、有冲突性的事件,再加上由于国家行政力量的主导,农村改造、“合村并居”都以“合法化”的面目出现,持续了近30年的“合村并居”并未成为新闻热点和全国性舆论事件。
  2020年的山东“合村并居”缘何引起争议并成为舆论焦点?可以说与建设性新闻新的报道方式及理念有很大关系。争议最早源于2020年5月6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召集专家举办的“山东省村庄布局专项规划论证会”。5月12日,著名乡村治理研究学者贺雪峰在《观察者网》发表了《合村并居,何必拆农民房子?》一文,分析了山东德州在“合村并居”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此前,乡村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圈且带有很强的理论化色彩。但是,这一次大众传媒开始介入这一事件,传统纸媒《中国新闻周刊》和《南方都市报》率先发声,分别以“争议旋涡中的山东‘合村并居’”与“‘合村并居’需要将尊重农民意愿放在首位”为题进行报道。随后,网络媒体也开始关注这一事件,如6月17日澎湃新闻网刊发《山东官方回应合村并居争议:没大拆大建,纠正偏差,不搞一刀切》一文,齐鲁网、凤凰网、腾讯网、搜狐网以及新浪微博、人民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等纷纷转载,把这场运动推向舆论风暴的中心。
  然而,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在山东“合村并居”报道上没有抢时间、抢热点,表现出少有的和谐一致性,共同致力于问题的解决。如山东莱芜刘家村第一批被拆的农户刘彬,补偿不够置换楼房,滨州袁家村的袁珍面临越拆越穷的变故。无数村民由安静甚至富裕的生活陷入贫困,记者感同身受。建设性新闻的引入,讓新闻报道不仅“告诉受众发生了什么”,更要让受众思考“应该怎么办”。在“合村并居”的报道中,新闻记者秉持积极直面现实问题的行动导向,为长期被忽略的农民群体发声,及时反映他们的诉求。2020年“合村并居”的新闻报道立足公共利益,正面回应问题,推动新闻作为一种建设性的力量参与到农村运动和乡村治理进程中,可以说是对以往“看客”式新闻报道的一种突破。
  (二)多元声音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导向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三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于是“合村并居”应运而生,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引发了不少争议。然而,单纯的争议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合村并居”建设性新闻报道的核心要素。关于这场运动的新闻报道打破了既往学术界、新闻界、政府三方各自为政的局面,产生了多元声音的碰撞,协商对话、汇集智慧,呈现出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导向。
  建设性新闻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包容与多元。“合村并居”的建设性新闻报道抛弃了传统报道的官员—村民、拆迁者—受害者的二元对立模式,集中精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共同作用下,学者针对“合村并居”问题提出了专业而又中肯的意见,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6月18日,齐鲁网以“山东官方回应合村并居争论:不搞一刀切”为题报道了对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厅长李琥的专访。李琥在回应学者、新闻界关注问题的同时,表示将听取他们的建议,并表态农村社区建设村民同意率必须达到95%以上才能实施,不搞强迫命令“一刀切”。6月26日,人民网发文《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决不把民心工程搞成民怨工程》,省委书记刘家义强调条件成熟的积极推进,条件不成熟的不能急于求成,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搬不搬、建不建群众说了算。7月21日《南方都市报》刊发文章《李干杰任山东省长,赴鲁3月步履不停,谈农村社区建设群众说了算》,省长李干杰重申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不能急于求成。总之,在学者、记者、政府官员的对话沟通中,2020年“合村并居”政策迎来新调整,坚持“4拆3不拆”原则,山东暂停“合村并居”。此前“合村并居”一路“高歌猛进”,导致问题丛生,2020年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建设性新闻报道,汇集了学界精英、新闻媒体、政府官员的多元声音,积极面对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达成共识,推动了事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追求公共利益的公众导向
  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是乡土社会,梁漱溟也认为,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中国文化的根就在乡村。因此,乡村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在当下现代化、城镇化的大潮中,如何妥善处理乡村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关涉到中华文化的延续问题,也和每一个人休戚相关。就这一意义而言,山东“合村并居”所引发的强烈社会反响可以称为我国民众的共同关切。
  综观这次媒体有关山东“合村并居”的报道,可以说它们很好地回应了社会各方的关切,既有对“合村并居”过程中漠视农民利益的相关批判性报道,又有对相关专家学者对“合村并居”引发乡村及其文化延续问题的思考,还有政府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及相关措施等等,其最终目的是促使问题的解决,追求最大公约数的公共利益,体现了鲜明的公众导向。在这次“合村并居”的报道中,建设性新闻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提升了新闻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在维护公众利益方面彰显了自己的地位和责任担当。
  三、思考与启示
  近几年来自媒体、短视频蓬勃发展,新闻娱乐化、碎片化对传统媒体形成了较大冲击,导致成本较高的调查采访新闻不断萎缩,大批专业记者离职,新闻业也陷入危机中。从这次“合村并居”的建设性新闻报道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媒体并非完全被边缘化,对社会事件也并非束手无策,关键看秉持什么样的新闻理念,是否主动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中去。而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形式,建设性新闻“将积极心理学的技术应用到新闻过程和生产中,努力创造富有成效参与性的报道,同时也忠于新闻的核心功能”。⑥
  应当看到,在复杂的媒体格局以及算法推荐的技术驱动下,建设性新闻的出现不失为新闻业突破行业危机的一次契机,新闻业需要在“在报道理念、报道方式、议题选择等方面作出新改变,强化问题意识,促使民众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当中,集思广益寻找解决方案,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⑦我们有理由相信,建设性新闻未来会为新闻业开辟一片崭新的领域。
  注释:
  ①⑤常江、田浩:《建设性新闻生产实践体系:以介入性取代客观性》,《中国出版》2020年第8期。
  ②许加彪、成倩:《建设性新闻的产制语境、理论含蕴与学理旨归》,《中国编辑》2020年第6期。
  ③谭丽:《战“疫”中的建設性新闻》,《新闻研究导刊》2020年第8期。
  ④史安斌、王沛楠:《建设性新闻:历史溯源、理念演进与全球实践》,《新闻记者》2019年第9期。
  ⑥白红义、张恬:《作为“创新”的建设性新闻:一个新兴议题的缘起与建构》,《中国出版》2020年第8期。
  ⑦成倩:《建设性新闻的历史脉络、理论内涵与学理价值》,《青年记者》2020年第18期。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近年来,在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教育领域,有“诗意栖居之地”的校园文学,已崭露头角,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与实践的热点课题,犹如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摇曳生姿。校园文学横跨“文学”和“教育”两个领域,具有独特的隐性教育功能,对提高学生的潜能素养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价值,正如教育家蔡元培所言:“文学兼及智育和美育两者,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担负着通过审美教育塑造新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人生之功用。”  校园文
期刊
学校管理是门大学问,有其规律性;学校管理又是门艺术,具有创造性。如何遵循规律,讲求艺术,实施有效的学校管理,是每位校长每天都在思考和亲历的问题。我在十多年来的学校管理工作实践中,有诸多体验,现在,就感悟深的地方谈一点粗浅认识。   刚柔相济带队伍  有人讲:有一名好校长就会有一所好学校。这样的提法只强调了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全面。还应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才行。好队伍的形成过程需要用刚柔并济的
期刊
“蝴蝶,夹翅而飞,然也。”从古至今,蝴蝶一直以其优雅、轻盈、从容之美为人们欣赏,历代咏诵,被誉为“会飞的花朵”。如今,身处“十八蝴蝶”发源地的高镇小学,从蝴蝶的身上汲取教育灵感,破茧创新,走出一条优雅教育的“蝶变”之路。  “蝶变”背后的理念升级  高镇小学隶属东城街道,临近溪心桥旁,近年来,借助城区东扩的春风,这所新崛起的市直属小学日渐受到关注。  早在2008年,学校师生结合永康本土文化,带头
期刊
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大家都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只有通过打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逐步积淀校园读书文化,引导小学生及早进入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面对和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根据教科院《培养读书习惯,提高素质品味》总课题组的要求,学校教师着重在读书习惯培养机制方面进行探索。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无
期刊
时下,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兴起的一些“有效教学”模式,如“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等,普遍存在着过度操作化、忽视教学生成性与境遇性的偏向,追求知识维度的教学进展与应付考试的质量效率等系列问题。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对倡导生成性思维主导下的教书育人的教学,是一种有价值的参考。  反转课堂与生成性教学的概念  “反转课堂”概念 “反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被称作“翻转教学”(
期刊
奉化市自2006年整合教研、科研、师训部门,实行“三教合一”教师教育体制的探索,“研训一体”的模式已逐渐成熟并成为工作常态。  确立“三教合一”的教师培训理念  2011年,学校提出了以“训”为“本”(立足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研”促“训”(用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以“教”带“训”(以教学研究的实际需求改进教师培训)、以“训”助“教”(用培训的理论助推教学研究,用培
期刊
2020年年初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为了尽快堵住疫情有可能大规模蔓延的漏洞,党中央高瞻远瞩,做出艰难决定: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  武汉封城,目的是外防输出、内防扩散。离开武汉的水、陆、空通道封闭,为的是保武汉以外全国其他地方的安全。武汉市内暂停全部公共交通,除抗疫和保城市基本运转外,最大限度地停工、停产,目的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