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心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 :中草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ojiaren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灯心草Juncus effusus是灯心草科灯心草属植物,以其干燥茎髓或全草入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灯心草主要含有9,10-二氢菲类、菲类、菲类二聚体类、芘类、甘油酯类、黄酮类、三萜类及甾体类等成分,具有镇静、抗癌、抗炎、抑菌、抗氧化、抑藻等生物活性,临床上常用于各类炎症、带状疱疹、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胃肠道症状的治疗.通过文献检索,对近4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类、分析和总结,综述了灯心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槐角Sophorae Fructus中槐角苷、芦丁、染料木苷含量,并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建立槐角有效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槐角药材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在检测波长为260 nm,体积流量为0.6 mL/min,甲醇-乙腈-0.07%磷酸水(12∶20∶68)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共有峰并筛选差异性成分.结果 10个不同产地槐角样品的指纹图谱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被破坏及软骨下骨重塑为主要病理改变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疼痛与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及社会产生巨大的医疗负担.至今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Wnt信号转导的活化与KOA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而当前对Wnt信号通路的研究侧重于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激活或抑制蛋白的表达.近年来,利用中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治疗KOA的机制被大量研究.综述近年来
白背三七Gynura divaricate是一种民间广泛使用的药食两用植物,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血和止痛的功效.目前从白背三七中发现了70余种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苯丙素类、萜类、甾体类、脑苷脂类等成分.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资料,对白背三七化学成分及代表性成分质谱裂解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白背三七化学成分结构解析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颅内动脉血管因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扩张,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IA逐渐发展乃至破裂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严重的精神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细胞损伤的继发反应关系密切,同时该过程还受炎症反应影响而加重.提出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阻断动脉瘤发生发展过程的中下游环节,从而阻止或延缓IA的发生发展,降低破裂风险的潜在干预策略;自噬与凋亡二者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有协同作用,此过程可能为治疗IA的潜在机制.
目的 分析当归Angelica sinensis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等主要有效成分在其根部的积累规律和转化机制.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当归根部中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和藁本内酯等8种苯酞类挥发油成分的含量,结合体外转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 阿魏酸和阿魏酸松柏酯含量从苗期到根膨大期沿着相同的方向不断增加,而从根膨大期到收获期分别逐渐降低和升高,朝2个相反的方向变化,提示在当归体内可能存在阿魏酸和松柏醇转化为阿魏酸松柏酯的过程.藁本内酯和5种转化产物含量总体随生长期呈现上升趋势,尤其从根膨大期到成药
经典名方是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经典载体,系统开发经典名方既是对中医药精华的守正创新,也是我国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长足动力.目前,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技术指导原则鼓励开展研制经典名方,但经典名方研发中的剂量换算、本草考证、炮制方法及制剂工艺等关键环节仍面临诸多难点与挑战.针对经典名方开发存在的共性关键问题,从剂量换算、本草考证、炮制工艺、制剂工艺、已上市品种二次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并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意见,旨在为系统、高效开展经典名方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了解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连续制造的质量考虑指导原则》,结合片剂连续制造、中药智能制造的研究进展以及智能制造相关的方法进展,探索中药智能制造的分级研究思路.建议中药智能制造从3个层次进行研究:(1)中药智能制造的总体研究,从中药智能制造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角度考虑其质量控制的注意事项.如生产过程的关注点、控制策略、工艺验证、扩大生产规模(如适用)、将已有生产工艺桥接到智能制造(如适用).(2)中药智能制造的共性技术方法研究,如过程分析
巴豆Crotonis Fructus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也是大毒中药,误用容易造成极大危害.巴豆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包括挥发油、二萜、有机酸、蛋白质、生物碱、甾醇以及微量元素等成分.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逐渐深入,巴豆在抑菌、抗癌等方面显示出特殊疗效,其新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也不断被发现.在对巴豆资源、化学成分和主要药理活性总结的基础之上,结合质量标志物概念,从巴豆化学成分与其特异性、可测性和中药毒效性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ker,Q-Marker)的预测分析,建议进一步聚焦
中药逐渐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但还存在一些质量检测方面的问题,阻碍了中药的进一步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推广出来的一种新分析技术,在中药制造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用于制药领域的过程分析和鉴定.从申请量趋势、专利技术构成、申请人类型、当前法律状态、转让情况等角度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制造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情况,梳理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在线检测和质量控制、中药鉴定中的研究与应用,以及近红外检测装置的申请状况,为国内创新主体的专利布局提供借鉴.
目的 多层螺旋CT与经颅超声在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选择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到医院就诊脑梗死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与经颅超声扫描.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对不同部位血管狭窄的检出率、对不同狭窄程度血管检出率.结果 经颅超声检测诊断的准确性高于多层螺旋CT检测(P0.05);经颅超声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经颅超声对中重度狭窄动脉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结论 经颅超声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