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言语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在县民中的七年里,我不仅深深感受到为人师的艰辛和压力,更多的还是艰辛压力背后那无法释怀的平凡和奉献。有一幅对联时时鞭策着我:百无聊赖何为教,一事无成怎做授。新时代教师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在我看来,两字回答足矣,那便是“师德”。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同之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在概括教师的职责时,把“传道”放在“受业”之前,意在突出“传道”乃是为师者之首任。
一、师德的重要作用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哪来呢?教师的培养是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培养学生时,最主要的手段便是“言传身教”。所谓“身教”,就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身高尚的道德素养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美化学生的心灵,造就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由于他们正处于“偶像崇拜”期,故对教师的所作所为会有意无意地进行模仿。如果教师道德修养欠佳,则将或使学生因失望而陷入道德迷惘,或使学生因盲目效仿而趋于道德堕落。反之,如果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则将使学生在敬佩中受到熏陶,在模仿中提高修养。
众所周知,成千上万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构成整个社会公德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学生正是在学校里形成了基本道德观之后再走向社会的。而每个人,尤其是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至少将在学校里接受九年教育,有相当一部分还要读高中,上大学。因此,全社会的人,其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深深地留有教师品行的烙印,受到过教师的直接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得不承认:师德是社会的主题。事实胜于雄辩,我们无论是从名人的回忆录中,还是在凡人的闲谈中,凡涉及教师的,大多印象最深的便是教师的人品。读鲁迅的《藤野先生》与魏巍的《我的老师》,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教师那正直的人品,那对职业的忠诚,对弱者的同情与对学生的关爱,正是学生终生难舍的珍宝。同时,教师的影响绝不限于自己所教的学生,也不限于自己所处的学校,而是涵盖着全社会。中国向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孔夫子被尊为“万世师表”,足以证明教师的影响是跨越时空的。今日的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之所以享有较高的威望,并非因为教师有权有钱有势(事实上这些往往是教师不具备的),而是因为教师的才学与人品。相反,许多教师常常埋怨:教师所得并不多,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却十分苛刻。其实,这种怨言大可不必。人们之所以对教师提出苛刻的要求,那是因为他们在无意中把教师当成了自己的“偶像”,从内心深处,他们认为教师应是十全十美的人,他们希望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纯洁无暇。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正是把对社会道德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尤其是当人们看到了许多腐败现象,感觉到一部分人的道德沦丧之后,他们殷切地希望教师能守住道德防线。这是人心向善的表现,是人们对教师最大的信赖。因此当教师做了不该做的事,别人提醒“你是教师”时,我们千万别忙着以“教师也是人”来自辩。教师当然也是人,可教师在人心目中的地位,决非一般的人,而是身为表率的人。人们给了教师这样的地位,教师就有义务承担起这样的职责。
既然师德在形成社会公德、改变社会道德取向上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素质教育重点的今天,师德的内涵又有哪些新的内容呢?记得有一位同行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对新时期的师德观做了这样的阐述:“要求教师把热爱学生视为师德的核心;把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成才视为师德的精髓;把无私、博大、真诚育人视为师德的标准,把严爱结合,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视为师德的尺度;把铸造教师高尚人格视为师德的灵魂;把保持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年轻的心态,良好的心里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开朗的个性,豁达的胸怀等视为教师的职业形象。”由此可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加强师德修养的必然所在。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师德修养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主要的接触对象就是教师,有时甚至超过了父母,教师的形象常常有意无意地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种影响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教师自身的行为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应该注重哪些基本素质呢?
1.优良的道德品质
为人师表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优良道德品质的直接体现。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不错的,在学生的眼里,教师就是知识、智慧,是理想人格的化身。所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必须具备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传身教的优良道德品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学生只有看到优秀的品质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才会信服、仿效,才会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多的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关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虽然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是这种爱,有时比母爱更高尚,更理智,更无私。这种爱能开启学生的心扉,使学生乐于接爱教育、主动承担责任。2007届中考成绩刚公布,我接到几位家长的电话,感谢我对他们孩子三年来的关爱和教育。电话打了几十分钟,似乎有道不完的感激之情与惜别之情,因为新学期我又要迎来一年级新生,不能继续教他们的孩子了。听完电话,我很激动,我觉得这是我对学生的爱换来了家长对我工作的支持与肯定。回想多年来,我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把爱奉献给每个学生,我用心血换来了学生的信任与爱戴。他们舍不得我,我更舍不得他们,每每看到他们的留影,我都会想起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3年,那是我调到县民中的第二年。我所带的班级有位男生,名叫麻其中,家境贫寒,父母双双出外打工。在学校一次学生例行体检中他发现自己验血结果是阳性,一时不知所措,担心自己患了什么癌症,再加上贫困的家庭很难寻医买药,情绪低落几天后,他留下纸条离校回家。我赶紧与班里数学科马老师交流,我们都觉得该生虽内向,但懂事、达理,学习成绩中游。我们一致决定到他家“作客”,两人的耐心疏导还是动摇不了他,最后只能以抱带拉“强行”其上车返校,一路上我们仍不厌其烦地向其提出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援助,直到回校后,他情绪方稍有所好转。在他身上我不仅倾注了师爱,还有兄长的爱和家的温暖。之后,我就仔细观察他,帮助他一点点地克服困难,用耐心和爱心感化他,此后他听讲更认真。也许艰难的家庭,使得他早早地就懂事了。初三阶段我常鼓励他好好学习,保持乐观,学会坚强和勇敢,用一颗爱心感化他,使他很快地进入勤奋的学习状态。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西民族高中,2006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东科技大学。
2.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
肩负培养新一代人重任的教师,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只有建立起自己的最佳知识结构体系,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具备合理的现代知识结构,才能理解现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的专业知识,即一个称职的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授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运用。教育工作是一顶十分复杂的实践活动,有其特殊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各方面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虽然不可能成为全才,但至少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做一块善于吸收、善于学习的“海绵”。只有这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以自己博学的才识,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在学生中产生更佳的教育效果。
3.良好的心理素质
新时代的教师,竞争激烈,工作时间长、强度高、任务重,这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刻而敏锐的观察力、有效而牢固的记忆力、灵敏而准确的思维力、丰富而活泼的想象力、丰富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广泛的爱好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工作中保持昂扬振奋的精神,才能以欢快健康的心情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才能不仅向学生培养智能方面起主导作用,而且在人格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疏导上起引导作用。
由于时代的发展,家长越来越缺少时间管教子女,这样许多原本应该由父母承担的教育工作变成由教师承担。激烈的学习竞争、找工作竞争及多变的社会现状,会使学生在精神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行为上随时都会出现复杂而意想不到的情况和棘手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要冷静,无论是爱、恨、喜、怒,都应有分寸、有控制,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心理平衡。任何过分、不加节制的冲动对学生的教都育都会产生不良后果。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善于用自己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教师情绪能直接影响学生情绪,学生情绪又会反作用于教师。教师情绪控制得好,可以提高用脑能力,自身的潜力也将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教师要重视道德素质修养,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为人处世的榜样。这种人格力量的辐射,会使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对其一生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这样功德无量的事业,虽然要求我们付出得比常人更多,但却是值得我们用自己的一生为之奋斗的。
一、师德的重要作用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哪来呢?教师的培养是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培养学生时,最主要的手段便是“言传身教”。所谓“身教”,就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身高尚的道德素养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美化学生的心灵,造就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由于他们正处于“偶像崇拜”期,故对教师的所作所为会有意无意地进行模仿。如果教师道德修养欠佳,则将或使学生因失望而陷入道德迷惘,或使学生因盲目效仿而趋于道德堕落。反之,如果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则将使学生在敬佩中受到熏陶,在模仿中提高修养。
众所周知,成千上万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构成整个社会公德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学生正是在学校里形成了基本道德观之后再走向社会的。而每个人,尤其是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至少将在学校里接受九年教育,有相当一部分还要读高中,上大学。因此,全社会的人,其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深深地留有教师品行的烙印,受到过教师的直接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得不承认:师德是社会的主题。事实胜于雄辩,我们无论是从名人的回忆录中,还是在凡人的闲谈中,凡涉及教师的,大多印象最深的便是教师的人品。读鲁迅的《藤野先生》与魏巍的《我的老师》,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教师那正直的人品,那对职业的忠诚,对弱者的同情与对学生的关爱,正是学生终生难舍的珍宝。同时,教师的影响绝不限于自己所教的学生,也不限于自己所处的学校,而是涵盖着全社会。中国向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孔夫子被尊为“万世师表”,足以证明教师的影响是跨越时空的。今日的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之所以享有较高的威望,并非因为教师有权有钱有势(事实上这些往往是教师不具备的),而是因为教师的才学与人品。相反,许多教师常常埋怨:教师所得并不多,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却十分苛刻。其实,这种怨言大可不必。人们之所以对教师提出苛刻的要求,那是因为他们在无意中把教师当成了自己的“偶像”,从内心深处,他们认为教师应是十全十美的人,他们希望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纯洁无暇。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正是把对社会道德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尤其是当人们看到了许多腐败现象,感觉到一部分人的道德沦丧之后,他们殷切地希望教师能守住道德防线。这是人心向善的表现,是人们对教师最大的信赖。因此当教师做了不该做的事,别人提醒“你是教师”时,我们千万别忙着以“教师也是人”来自辩。教师当然也是人,可教师在人心目中的地位,决非一般的人,而是身为表率的人。人们给了教师这样的地位,教师就有义务承担起这样的职责。
既然师德在形成社会公德、改变社会道德取向上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素质教育重点的今天,师德的内涵又有哪些新的内容呢?记得有一位同行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对新时期的师德观做了这样的阐述:“要求教师把热爱学生视为师德的核心;把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成才视为师德的精髓;把无私、博大、真诚育人视为师德的标准,把严爱结合,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视为师德的尺度;把铸造教师高尚人格视为师德的灵魂;把保持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年轻的心态,良好的心里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开朗的个性,豁达的胸怀等视为教师的职业形象。”由此可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加强师德修养的必然所在。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师德修养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主要的接触对象就是教师,有时甚至超过了父母,教师的形象常常有意无意地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种影响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教师自身的行为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应该注重哪些基本素质呢?
1.优良的道德品质
为人师表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优良道德品质的直接体现。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不错的,在学生的眼里,教师就是知识、智慧,是理想人格的化身。所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必须具备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传身教的优良道德品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学生只有看到优秀的品质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才会信服、仿效,才会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多的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关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虽然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是这种爱,有时比母爱更高尚,更理智,更无私。这种爱能开启学生的心扉,使学生乐于接爱教育、主动承担责任。2007届中考成绩刚公布,我接到几位家长的电话,感谢我对他们孩子三年来的关爱和教育。电话打了几十分钟,似乎有道不完的感激之情与惜别之情,因为新学期我又要迎来一年级新生,不能继续教他们的孩子了。听完电话,我很激动,我觉得这是我对学生的爱换来了家长对我工作的支持与肯定。回想多年来,我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把爱奉献给每个学生,我用心血换来了学生的信任与爱戴。他们舍不得我,我更舍不得他们,每每看到他们的留影,我都会想起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3年,那是我调到县民中的第二年。我所带的班级有位男生,名叫麻其中,家境贫寒,父母双双出外打工。在学校一次学生例行体检中他发现自己验血结果是阳性,一时不知所措,担心自己患了什么癌症,再加上贫困的家庭很难寻医买药,情绪低落几天后,他留下纸条离校回家。我赶紧与班里数学科马老师交流,我们都觉得该生虽内向,但懂事、达理,学习成绩中游。我们一致决定到他家“作客”,两人的耐心疏导还是动摇不了他,最后只能以抱带拉“强行”其上车返校,一路上我们仍不厌其烦地向其提出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援助,直到回校后,他情绪方稍有所好转。在他身上我不仅倾注了师爱,还有兄长的爱和家的温暖。之后,我就仔细观察他,帮助他一点点地克服困难,用耐心和爱心感化他,此后他听讲更认真。也许艰难的家庭,使得他早早地就懂事了。初三阶段我常鼓励他好好学习,保持乐观,学会坚强和勇敢,用一颗爱心感化他,使他很快地进入勤奋的学习状态。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西民族高中,2006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东科技大学。
2.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
肩负培养新一代人重任的教师,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只有建立起自己的最佳知识结构体系,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具备合理的现代知识结构,才能理解现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的专业知识,即一个称职的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授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运用。教育工作是一顶十分复杂的实践活动,有其特殊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各方面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虽然不可能成为全才,但至少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做一块善于吸收、善于学习的“海绵”。只有这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以自己博学的才识,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在学生中产生更佳的教育效果。
3.良好的心理素质
新时代的教师,竞争激烈,工作时间长、强度高、任务重,这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刻而敏锐的观察力、有效而牢固的记忆力、灵敏而准确的思维力、丰富而活泼的想象力、丰富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广泛的爱好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工作中保持昂扬振奋的精神,才能以欢快健康的心情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才能不仅向学生培养智能方面起主导作用,而且在人格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疏导上起引导作用。
由于时代的发展,家长越来越缺少时间管教子女,这样许多原本应该由父母承担的教育工作变成由教师承担。激烈的学习竞争、找工作竞争及多变的社会现状,会使学生在精神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行为上随时都会出现复杂而意想不到的情况和棘手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要冷静,无论是爱、恨、喜、怒,都应有分寸、有控制,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心理平衡。任何过分、不加节制的冲动对学生的教都育都会产生不良后果。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善于用自己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教师情绪能直接影响学生情绪,学生情绪又会反作用于教师。教师情绪控制得好,可以提高用脑能力,自身的潜力也将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教师要重视道德素质修养,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为人处世的榜样。这种人格力量的辐射,会使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对其一生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这样功德无量的事业,虽然要求我们付出得比常人更多,但却是值得我们用自己的一生为之奋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