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传承与发展研究

来源 :体育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or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体育发展方面的传承与创新为例,探讨如何将中华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等内容和形式,借助高职院校的平台,加以继承和发扬。从而保证我国优秀传统体育得以延续和弘扬。
  关键词:传统体育;高职院校;民族文化
  与现代体育运动相比,我国很多优秀且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逐渐被忽视、被丢失。要知道,没有传统体育便没有现代体育的发展,传统体育所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为现代体育发展奠定基础,它还是中国人文精神、文化的本质体现。如舞龙舞狮运动,盛行在两广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这一独特的体育形式所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象征着中国人奋斗不息、蒸蒸向上的精神面貌。然而,在现代科技文明发展的冲击下,这种体育项目已经逐渐被淡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其传承和发展前景堪忧。作为高职院校,有能力也有责任来承担起中华传统优秀体育继承和发扬的责任。
  传统体育运动,一直以来都被国家所重视,它关系着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延续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被继承和发扬。作为高职院校,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这一方面,一直以来都本着“传统继承 创新弘扬”的精神开展体育工作。
  一、重传承  实施了传统体育项目进课堂教学改革
  从思想观念上,我院充分意识到目前的体育课程更多的是以西方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项目为主,而很多具有我们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却被拒之门外,因此,想要达到传承目的,必须引入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及文化,并开展课堂教学。
  优秀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就具有很浓厚的土著文化特性,蕴含着原生态、民族性特征,极具趣味、健身的功能。大多传统体育项目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兴盛于民间,很多练习者会练习,会玩,但不会传授。如彩带龙、舞龙、抖空竹等需要专业技能的传统体育项目,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演示指导,学生想窥探其中奥妙便十分困难。因此,若想将传承与发展实施下去,高职院校必须邀请“民间高手”到校授课。我院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解决师资问题:把民间相关项目的“高手”作为专家请进来对我们的任课教师、学生骨干进行技能培训;利用社会各层面传统项目培训的机会把我们的任课教师、学生骨干送出去学习。课程设置上,在我校一年级基础体育教学中增加了跳绳内容,二年级选项教学中开设了长拳、太极拳、棍术、健身气功、健身腰鼓、健身秧歌、空竹、农民体育、广场舞共计9门课程。课程教学中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在授課方式上,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接受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教师可以采用慕课、微课等方式开展教学,通过视频讲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记忆印象都将大大加深。
  二、重发展  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目前,国家所倡导的全民健身的观念深深的影响着高职院校体育发展。我院深刻意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意识教育,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和自豪感。这些思想上的力量从何而来?我国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及文化便是答案之一。因此,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高职院下责无旁贷。
  例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体育工作发展中,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体育,不仅从文化上加强学生知识教育,还从行动上对学生予以提高。每年10月,我院组织召开以传统体育项目为特色的趣味运动会,就是从精神上继承,形式上创新而开展的一次锻炼学生团结互助、奋勇拼搏精神的一次传统体育运动盛会。运动会开始之前,院领导从传统体育精神传承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做了思想动员工作,启发学生要尊重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更要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责任。
  此外,我院还将继续发扬传承与发展精神,利用院内资源开展各类丰富的传统体育活动。将传统体育与竞赛工作相结合,每年可开展或者参加农民体育项目、健身气功、舞龙舞狮等比赛。让大学生清醒的认识到中华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体育项目需要他们去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扬。
  三、展技艺  参与相关赛事,为项目推广“争光添彩”
  我们派出教师观摩江苏省农民体育节;我们组建运动队代表江苏参加全国农民趣味健身交流活动获金牌一枚、铜牌二枚,第五、第八名各一项;我们还组建健身秧歌队参加全省比赛。
  四、结语
  中华优秀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全国高校的努力,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民族体育项目、体育文化、体育精神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青年学生的传承作用不可替代,以高校学生为教育主体,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一条必选之路。
  参考文献:
  [1]徐世高、陈艳红.中华体育传统项目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8.11.02.
  [2]付浩兰.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教育科学,2018.11.05.
  [3]王有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活态传承研究[J].体育科技,2017.05.20.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选取武汉市洪山区部分市民随机抽样调查,对武汉市洪山区市民健身的基本情况、健身的特征现状、健身场地设施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洪山区市民健身基本情况是年龄集中在20-49岁,以高学历男性为主,职业涉及广。市民健身的特征现状:市民通过较高强度的球类和相对低强度的散步慢跑来达到健身的效果;市民健身场地设施现状:市民对社区健身设施满意不高,为此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并
期刊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适合小学低年级段学生,利用学生热衷于模仿、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由于该方法能将一些相对枯燥的体育教学内容置于某种有意义且趣味化的情境中,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练习热情,所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本文将从一节立定跳远课的情境设置、情境过程、情境教学后的效果与同行一起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情境教学  一、情境设置  在课的
期刊
摘要:在这个普及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体育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高职体育的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改变,体育教师要以素质拓展训练为主、社团活动为辅,因此,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培养学生在体育上的兴趣,最终能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社团活动;高职
期刊
摘要: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常规教学内容和方法。新颖、富有想象力的游戏能够在体育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也可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本文将以小学体育教学为例,对游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游戏;小学体育;教学  一、体育游戏、体育教学概述  体育游戏是以体育教学为基础的,其目标是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学习成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与学生兴趣爱好的不断转变,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重要转变。其中,快乐体育作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僵化、呆板、乏味的教学方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体育游戏教学,可有效的提升高中生参与体育课堂的兴趣,让快乐充盈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情境创设;快乐;高中;体育教学  传统的体育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下,体育学科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让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总是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锻炼学习,缺乏自主意识。这样的体育教学方法下,学生失去主动性,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运动习惯难以养成。对此,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自主”为导向,构建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本文将以《跑与游戏》
期刊
摘要:新的時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教育要以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方兴未艾,德育教育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如何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德育说教,让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并以实际行动贯彻之,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也是当下教育事业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
期刊
摘要:体育游戏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通过参与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增强团队合作的能力,并能在游戏中体会乐趣,学会坚韧、拼搏、团结协作以及关爱他人。由此民间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应运而生。而今重语数轻体艺课,重分数轻健康的现象根深蒂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补习班已成为一种家常便饭,不去反而心里不踏实,过早地习惯性的承受学习压力。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学习压力  经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唐山市大众滑雪场滑雪指导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唐山市滑雪场指导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唐山市滑雪指导员中男性比例较高,指导员年轻化,业绩压力大,滑雪指导员无证从业的情况比较严重,指导员自身滑行水平普遍偏低,短期培训上岗的指导员占主体,退役运动员、滑雪专业的大学生在唐山市指导员队伍中所占比重偏低。  关键词:滑雪指导员;年轻化;短期培训  一、
期刊
摘要:大课间是小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组织形式。大课间体育运动对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丰富小学生校园生活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这个寸土尺金的时代,对于广州老城区的小场地学校来说,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受到场地限制而带来诸多困难。器材少、场地小等成为大课间活动的最大障碍,而要想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也不现实。因此,从这类“麻雀”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