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越来越重视低碳的问题。需要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保证每个环节和步骤都能够融入低碳设计的概念,保证建筑的施工可以对各项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利用。相关的建筑设计的专业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加具有实用性的建筑。本文主要针对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1、低碳建筑理念概述
  对于低碳建筑这一理念,学界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更没有一系列的参考数值来界定是否达到这一理念的标准。综合低碳生活这一理念进行分析,所谓的低碳建筑理念无非就是一种追求绿色生活,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以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为主要目的一种新型建筑方式。低碳建筑设计主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和新型的绿色材料来打造更加低能耗的绿色建筑,实现了对能源的优化、整合。现如今低碳建筑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推崇,其主要原因是这一理念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旨在为人们打造一个更加健康宜居生活环境。同时,这一发展理念是当前大环境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实现建筑行业乃至整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优势分析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这与它的巨大优势是分不开的。通过和传统的建筑设计进行比较,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更有利于形成新型的建筑美学,实现节能环保、降低能耗,致力于为人们打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环境,以下主要从这三点分析了低碳建筑的设计优势。
  2.1利于形成新型的建筑美学
  传统的建筑模式较为单一,很多建筑除了具备南北地区性的差异以外大都千城一面,没有自身的特色可言,而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由于秉承了节能理念,更多体现的是对自然、对区域环境的尊重,在低碳建筑的设计中,掀起了一股新型建筑美学的热潮,低碳概念下的建筑更加凸显了本地的文化特色,在实现建筑基本功能的同时带给人们更多舒适的体验,不但满足人们基本的建筑需求,还实现了与区域环境更加相得益彰。
  2.2节能环保、降低能耗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一个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节能环保,大大降低了能耗。据相关统计显示,传统的建筑行业其建造和使用对于能源的消耗比例高达50%,而且还会产生高于三成的环境废弃污染物,而低碳建筑设计的能耗量会比传统建筑降低近80%,在一些先進的国家,甚至已经提出了零能耗、零污染、零排放的建筑设计理念,由此可见,我国在低碳建筑的设计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3打造更加宜居建筑
  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设计,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对于一些自然资源和绿色材料的充分利用,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的同时更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从传统建筑向低碳建筑的转型上体现了建筑企业更加关注绿色建筑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在建筑行业与时俱进的前进脚步中旨在为人们打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建筑群体,为人们创造一个更为安逸的生活环境。
  3、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3.1重视对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
  工作人员应重视对绿色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以确保满足低碳建筑设计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最多的资源就是建筑材料,特别是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材料的消耗量也大大提高。因此,必须重视对绿色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在满足建筑工程对材料需求的同时,降低对能源的消耗,体现出建筑工程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遵循以下要求:严格控制建筑材料质量与性能,尽量选用具有清洁性的材料,降低建筑材料使用过程中对人们的不良危害;严格把握建筑材料属性,将绿色建筑材料作为应用首选,并依据建筑材料的具体使用部位来合理选择,确保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并确保所选绿色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充分利用新型绿色材料,确保建筑工程满足绿色设计要求;应重点考虑绿色建筑材料的来源地点,应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避免增加建筑材料的运输成本,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建筑工程的区域文化特点。
  3.2优化建筑设计
  工作人员应重视对建筑设计进行优化,提高建筑设计的可行性,为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应严格控制以下要点:立足于建筑当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全面了解后,再进行建筑设计。比如在选择建筑墙体材料时,工作人员就必须充分了解当地实际气候,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舒适度,同时也能够实现对材料的充分利用,减少不必要消耗;严格把握建筑类型的选择与方位设计,而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掌握当地风向变化规律,并以此来确定建筑工程的方位与走向,合理确定通风口与阳台位置,并充分利用风能与太阳能等,满足建筑工程使用性能要求。
  3.3合理运用绿色元素
  工作人员应重视对绿色元素的合理运用,确保低碳概念的落实效果。绿色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建筑宏观设计方面中的应用。工作人员应尽量选择那些能够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绿色元素,进而确保建筑工程在实际应用时能够与周边环境和谐发展,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平衡造成破坏,确保建筑工程的低碳性;在建筑微观设计方面中的应用。工作人员应在建筑细节充分应用绿色植物等来实现对建筑工程的美化与点缀,确保建筑工程的绿化效果,缓解温室效应对建筑工程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
  3.4充分应用清洁能源
  工作人员应充分应用清洁能源来替代对传统能源的使用。随着能源紧缺现象的逐渐加剧,各行各业都开始重视对清洁能源的研发与应用。而就建筑行业而言也是如此,通过充分应用清洁能源,不仅能够降低建筑工程对传统能源的耗用,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能源耗用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进而实现对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确保建筑工程的低碳性。因此,工作人员应重视对太阳能、风能与地热能等能源资源的充分利用,满足建筑工程使用性能要求。
  3.5建筑保温、隔热的设计
  围护结构的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因此在围护结构的设计上更应该遵循低碳概念,这也是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重要体现之一。外墙是组成围护结构的重要部分,做好外墙的保温、隔热是实现低碳建筑的重要内容。在对外墙材料的选用上,应当以节能、低碳为主要出发点,尽量选用保温隔热砂浆,因为很多建筑采用的保温隔热板造成了墙壁空鼓。通过对外墙保温隔热层的设计有效减少了人们对空调的使用频率,节省了电能,同时减少了空调使用中气体排放对空气的污染,更有助于实现节能环保。图1为建筑外墙保温隔热板示范图。
  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环保理念的深化已逐渐受到各领域的重视。在建筑设计中,低碳设计不仅可以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还可以营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采用低碳建筑设计,长远利益是不影响性能的前提,是减少环境破坏和过度消耗能源,造福子孙后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的各个领域都将朝着低碳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小森.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建筑知识,2017(12).
  [2]张峥.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建筑设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19).
其他文献
期刊
经济全球化时代,服务业开放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主要途径.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近日共同主办的2018全球服务贸易大会上,专家
期刊
珠海市委办公室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提高效能” (简称“转提”)活动,创新办公室运行机制,努力提升“三服务”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办公室的影响力.rn一、
督查调研是提高以谋辅政实效的有效途径.发挥督查调研作用,当好参谋助手,是新形势下党委督查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近年来,青岛市委督查室本着“保证数量、提高质量、增加分量
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的创新,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构建学习型校园;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针对性与创造性;提高学校师资队伍在教学与科研方
【摘要】整个工业厂房结构设计和工程运行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提高该部分工程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不仅能有效保障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还能提高厂房质量,增强其综合性能,预防质量缺陷出现,为工业生产创造良好条件。但在设计过程中,一些单位忽视采取有效的控制和完善方法,未能严格遵循相应的工作流程,制约其综合性能提升,为此,今后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工业厂房;钢筋混凝土;框架
【摘要】近年来,人们在物质文化和精神领域追求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环境和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应采用绿色施工理念,确保建筑设计在节约材料的同时具有高质量。此外,在施工管理中贯彻绿色环保的施工理念,确保生态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同时,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当然,在实施绿色设计规划的过程中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通常对GDP的
《“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今后一段时间做好市场监管工作的基本指南。《规划》实施以来,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在化解消费纠纷、加强消费教育引导、履行社会监督责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进一步营造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对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作出积极贡献。  一、全力打造安全放心市场消费环境,市场消费环境持续向好  (一)创新融合消费维
期刊
近年来,辽宁省丹东市在开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积极探索利用本地旅游资源、温泉资源、养老设施等适于人类居住的优势条件,把发展候鸟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