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过16天奥运、12天残奥会,北京,中国,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安保考验。
7年的精心准备终于让北京交给世界一份满意的答卷。对于横山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付敏明来说,作为陕西省榆林市惟一一名赴京参与奥运安保工作的警察,内心里充满了平时常常能想到但未必能真正体味到其中蕴味的名词—责任、使命……诸多崇高的词语让他更加深刻地领会了临行前县、市有关领导对他“不辱使命”的嘱托。
细心,源于责任
从相对落后的基层县城横山县一步跨入北京,付敏明的心头没有任何的兴奋,而更多的是沉甸甸的压力。被分到海淀派出所后,他除了再次学习《奥运期间社会突发事件处理手册》、《奥运安保工作问答》等常规文件外,马上了解辖区内各个重要场馆和要害部位的情况。在与记者座谈时,他能随口就说出自己执勤服务的奥运会乒乓球场馆的具体情况:“场馆周边的安保线路全长1646米,快走一圈要15分钟;观众安检大棚是12×15米,5道安检门;大门到机动车道34米,最多能停放2辆公交车,每一个台阶高25厘米……”
奥运会期间,北京有90多个场馆,110余家签约酒店、700多公里长的线路型赛事、2000余场次的大型活动,万人入住的运动员村……点多、线长、量大、面广,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必须首先拿出奥运场馆安保工作同一规范的工作方案,即拿出一把“安保尺子”!
奥运会筹办之初,民警面对的是尚未成形的场馆,摆在面前的只有一张张图纸。90多个场馆,20多个大项、280多个小项的比赛任务,敏感程度不同,指挥体系不同、参与的志愿者不同……奥运安保团队的民警们查阅了大量有关建筑规划的书籍,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甚至高校的图书馆;他们搜集了以往奥运场馆的安保方案和突发事件案例,奥组委、公安部、电视台,往返无数遍;和国际同行交流取经,向国际大型活动安保学习,咨询国外同行的电话打了数百个,索求资料的邮件发了千余封……以往奥运会能搜集到的资料堆成了小山。在海量的信息中总结经验,找寻规律。对于付敏明来说,这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被阳光晒得脸色发黑的陕北汉子憨笑着说:“可不能大意,咱丢不起那人啊”。
我理解他内心的感受。在百年一遇的奥运盛会上承载着全榆林市350多万人对平安奥运的渴望在一线执勤,岂敢有半点马虎。从进入一线到离开北京,付敏明的体重下降了好几斤。
纪律,高于一切
中秋节的时候,在京的横山籍老乡请付敏明参加一个聚会,一是向他表示祝贺,同时也是老乡一起过个节热闹热闹。深处异乡的游子们很看重乡情。性情豪爽的陕北人平时聚在一起都会以酒助兴,何况是独在异乡的中秋佳节之际。可付敏明却滴酒不沾,他说“这是纪律。今天是休假,但残奥会还没结束,随时都可能有任务”。尽管在场的有些还是付敏明从警前的学生,他也只能以茶代酒。
付敏明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从警前曾做过几年的中学英语老师。这次能有机会进北京参与奥运安保也主要是因为他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在一次执勤的过程中,几名加拿大游客在人民大学附近向付敏明打听去最近的中国银行网点。虽然他也是外地来京刚不久,但凭着准备的充分,他很快就向游客说明了最近的中国银行的地点和路线。游客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惊讶地说:“没想到中国警察也能讲英语”。像这样的解答,付敏明说多得都快记不清了。
转变,来自感受
9月17日,北京2008年残奥会落下帷幕。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写就了一段奥林匹克中国传奇。与此同时,“平安奥运”的承诺也最终成为现实。从8月8日奥运会开幕到残奥会闭幕,北京未发生恐怖和爆炸事故,警情连续40多天处于良好等级,创4年来良好等级持续时间最长纪录,60个重点地区实现“零发案”。
未发生暴力恐怖事件,未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未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面对这场堪称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安保任务,“三个未发生”,让我们在“平安奥运”的另一个赛场,在全球的“聚光灯”下,也当之无愧拿到金牌。
在世界给中国打上满分的同时,海淀公安分局也给付敏明发了奖状,他被评为优秀工作者。
在圆满完成任务后快要离开北京的时候,他给我打来了电话,我从他的口气里听出了他想要回家的感觉。他的爱人因为工作调动的事他一直都没时间去管,自己工作上的业务也有许多事等着他去处理。他也知道,他的同事们在自己的家乡也日夜不敢放松,守护着奥运的平安。
我们聊了很多,他说这次在奥运一线参与安保工作让他收获很多,最大的感受是两个字—“转变”。他认为中国警察在完成奥运安保任务时,变化不仅仅是外表,更重要的是观念,从“人群社会管制”转变到“提供安全服务”。这种变化对他来说是全新的。是颠覆性的。要在公共安全领域谋求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形成共同的安全观。尤其是他作为基层警察,感觉和北京警察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差距。
安全是政府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产品,然而这个公共产品的供给,往往是公权力与个人权利直接对话的敏感地带。如何既保障公共安全,又维护个人权利,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政府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安保措施的实质不是管理和控制,而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唯其如此,措施才可能更人性化,也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和配合,在公共安全领域形成共识,最终保障公共安全。
实际上,在北京奥运期间,多数公众在面对因为安保措施给自己带来的不便时,表现出了理解和宽容,用自己的行动为平安奥运加分。曾任雅典奥运会安保总指挥的尼古拉斯说,中国公众中有一种我们很羡慕的“责任感”,很多人认为自己有责任支持安保工作。
可以看出,作为警察的付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人,这一次的经历已足以让他回味良久,恐怕也将成为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记忆。
付敏明,1970年5月出生,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现为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在2008年夏天北京奥运会期间被抽调到北京参加安保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海淀区公安局的表彰、奖励。
7年的精心准备终于让北京交给世界一份满意的答卷。对于横山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付敏明来说,作为陕西省榆林市惟一一名赴京参与奥运安保工作的警察,内心里充满了平时常常能想到但未必能真正体味到其中蕴味的名词—责任、使命……诸多崇高的词语让他更加深刻地领会了临行前县、市有关领导对他“不辱使命”的嘱托。
细心,源于责任
从相对落后的基层县城横山县一步跨入北京,付敏明的心头没有任何的兴奋,而更多的是沉甸甸的压力。被分到海淀派出所后,他除了再次学习《奥运期间社会突发事件处理手册》、《奥运安保工作问答》等常规文件外,马上了解辖区内各个重要场馆和要害部位的情况。在与记者座谈时,他能随口就说出自己执勤服务的奥运会乒乓球场馆的具体情况:“场馆周边的安保线路全长1646米,快走一圈要15分钟;观众安检大棚是12×15米,5道安检门;大门到机动车道34米,最多能停放2辆公交车,每一个台阶高25厘米……”
奥运会期间,北京有90多个场馆,110余家签约酒店、700多公里长的线路型赛事、2000余场次的大型活动,万人入住的运动员村……点多、线长、量大、面广,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必须首先拿出奥运场馆安保工作同一规范的工作方案,即拿出一把“安保尺子”!
奥运会筹办之初,民警面对的是尚未成形的场馆,摆在面前的只有一张张图纸。90多个场馆,20多个大项、280多个小项的比赛任务,敏感程度不同,指挥体系不同、参与的志愿者不同……奥运安保团队的民警们查阅了大量有关建筑规划的书籍,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甚至高校的图书馆;他们搜集了以往奥运场馆的安保方案和突发事件案例,奥组委、公安部、电视台,往返无数遍;和国际同行交流取经,向国际大型活动安保学习,咨询国外同行的电话打了数百个,索求资料的邮件发了千余封……以往奥运会能搜集到的资料堆成了小山。在海量的信息中总结经验,找寻规律。对于付敏明来说,这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被阳光晒得脸色发黑的陕北汉子憨笑着说:“可不能大意,咱丢不起那人啊”。
我理解他内心的感受。在百年一遇的奥运盛会上承载着全榆林市350多万人对平安奥运的渴望在一线执勤,岂敢有半点马虎。从进入一线到离开北京,付敏明的体重下降了好几斤。
纪律,高于一切
中秋节的时候,在京的横山籍老乡请付敏明参加一个聚会,一是向他表示祝贺,同时也是老乡一起过个节热闹热闹。深处异乡的游子们很看重乡情。性情豪爽的陕北人平时聚在一起都会以酒助兴,何况是独在异乡的中秋佳节之际。可付敏明却滴酒不沾,他说“这是纪律。今天是休假,但残奥会还没结束,随时都可能有任务”。尽管在场的有些还是付敏明从警前的学生,他也只能以茶代酒。
付敏明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从警前曾做过几年的中学英语老师。这次能有机会进北京参与奥运安保也主要是因为他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在一次执勤的过程中,几名加拿大游客在人民大学附近向付敏明打听去最近的中国银行网点。虽然他也是外地来京刚不久,但凭着准备的充分,他很快就向游客说明了最近的中国银行的地点和路线。游客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惊讶地说:“没想到中国警察也能讲英语”。像这样的解答,付敏明说多得都快记不清了。
转变,来自感受
9月17日,北京2008年残奥会落下帷幕。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写就了一段奥林匹克中国传奇。与此同时,“平安奥运”的承诺也最终成为现实。从8月8日奥运会开幕到残奥会闭幕,北京未发生恐怖和爆炸事故,警情连续40多天处于良好等级,创4年来良好等级持续时间最长纪录,60个重点地区实现“零发案”。
未发生暴力恐怖事件,未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未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面对这场堪称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安保任务,“三个未发生”,让我们在“平安奥运”的另一个赛场,在全球的“聚光灯”下,也当之无愧拿到金牌。
在世界给中国打上满分的同时,海淀公安分局也给付敏明发了奖状,他被评为优秀工作者。
在圆满完成任务后快要离开北京的时候,他给我打来了电话,我从他的口气里听出了他想要回家的感觉。他的爱人因为工作调动的事他一直都没时间去管,自己工作上的业务也有许多事等着他去处理。他也知道,他的同事们在自己的家乡也日夜不敢放松,守护着奥运的平安。
我们聊了很多,他说这次在奥运一线参与安保工作让他收获很多,最大的感受是两个字—“转变”。他认为中国警察在完成奥运安保任务时,变化不仅仅是外表,更重要的是观念,从“人群社会管制”转变到“提供安全服务”。这种变化对他来说是全新的。是颠覆性的。要在公共安全领域谋求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形成共同的安全观。尤其是他作为基层警察,感觉和北京警察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差距。
安全是政府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产品,然而这个公共产品的供给,往往是公权力与个人权利直接对话的敏感地带。如何既保障公共安全,又维护个人权利,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政府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安保措施的实质不是管理和控制,而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唯其如此,措施才可能更人性化,也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和配合,在公共安全领域形成共识,最终保障公共安全。
实际上,在北京奥运期间,多数公众在面对因为安保措施给自己带来的不便时,表现出了理解和宽容,用自己的行动为平安奥运加分。曾任雅典奥运会安保总指挥的尼古拉斯说,中国公众中有一种我们很羡慕的“责任感”,很多人认为自己有责任支持安保工作。
可以看出,作为警察的付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人,这一次的经历已足以让他回味良久,恐怕也将成为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记忆。
付敏明,1970年5月出生,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现为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在2008年夏天北京奥运会期间被抽调到北京参加安保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海淀区公安局的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