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年毕业季。当毕业生们以各种“疯狂”的方式“致”完青春后,终究都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长,我该怎么走?
从学校的象牙塔迈向社会的万花筒,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何去何从,的确让人感到迷茫。相信不少人内心有过这样的挣扎:是遵循内心的想法选择自己喜爱的事业,还是屈从于现实,选择一条世俗的“成功之路”?
这种选择的烦恼,似乎是青年心中永恒的话题。上世纪80年代,潘晓在那篇著名的《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一文中,就对自己发出这样的质疑:“对人生的看透,使我成了一个双重性格的人。一方面我谴责这个庸俗的现实;另外一方面,我又随波逐流。”
对于这种选择,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妙喻:山涧的小溪中,各种东西应付水流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大体有三类:第一类是树叶、草根、落花等等,它们完全是跟着水流走的;第二类是大一些的东西如石块、树根等等,无论水流多么湍急,它们丝毫不动;第三类是涧床深处,有许多鱼,它们头部一律向着上游顶着,游动的方向恰恰和水流的方向相反,好像争着往上游游去——它们是潮流中的挣扎者。
生活中,人们应对世俗的潮流,大概也可以分为这几派。迫于现实跟随着水流而走的,永远是大多数。但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敢于打破流俗的束缚,为了心中的理想与信仰锐意进取,创造了无数奇迹。
1924年,19岁的赵一曼有感于自己受困于“男尊女卑”的“铁围城”中,于是发誓冲破牢笼,“挺身起来,实行解放,自去读书”,最终在共产党组织的帮助下,踏上革命征程,成长为让日伪惊叹的“红枪白马女政委”。像赵一曼这样的人,就如同山涧里的鱼,遇到方向不太对劲的“潮流”时,知道竭力挣扎,勇于逆流而上,不被卷入漩涡。
其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当为这种选择而纠结痛苦时,不妨遵循自己的内心,带着梦想逆流而上。这个“逆流挣扎”的过程虽然可能艰辛而漫长,但实现或者接近梦想的每一个瞬间,都会让你欢喜。
从学校的象牙塔迈向社会的万花筒,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何去何从,的确让人感到迷茫。相信不少人内心有过这样的挣扎:是遵循内心的想法选择自己喜爱的事业,还是屈从于现实,选择一条世俗的“成功之路”?
这种选择的烦恼,似乎是青年心中永恒的话题。上世纪80年代,潘晓在那篇著名的《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一文中,就对自己发出这样的质疑:“对人生的看透,使我成了一个双重性格的人。一方面我谴责这个庸俗的现实;另外一方面,我又随波逐流。”
对于这种选择,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妙喻:山涧的小溪中,各种东西应付水流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大体有三类:第一类是树叶、草根、落花等等,它们完全是跟着水流走的;第二类是大一些的东西如石块、树根等等,无论水流多么湍急,它们丝毫不动;第三类是涧床深处,有许多鱼,它们头部一律向着上游顶着,游动的方向恰恰和水流的方向相反,好像争着往上游游去——它们是潮流中的挣扎者。
生活中,人们应对世俗的潮流,大概也可以分为这几派。迫于现实跟随着水流而走的,永远是大多数。但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敢于打破流俗的束缚,为了心中的理想与信仰锐意进取,创造了无数奇迹。
1924年,19岁的赵一曼有感于自己受困于“男尊女卑”的“铁围城”中,于是发誓冲破牢笼,“挺身起来,实行解放,自去读书”,最终在共产党组织的帮助下,踏上革命征程,成长为让日伪惊叹的“红枪白马女政委”。像赵一曼这样的人,就如同山涧里的鱼,遇到方向不太对劲的“潮流”时,知道竭力挣扎,勇于逆流而上,不被卷入漩涡。
其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当为这种选择而纠结痛苦时,不妨遵循自己的内心,带着梦想逆流而上。这个“逆流挣扎”的过程虽然可能艰辛而漫长,但实现或者接近梦想的每一个瞬间,都会让你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