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画好中国画需要做好两件事,即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师古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观摩前人作品,目的是了解和学习前人的思想和绘画表现技法.历代画家都创造了极其丰富的表现技法与范例,以便后人很快了解历代绘画的发展过程,更好地掌握中国画的不同表现技法,心摹手追,思通冥合,尽快踏入中国画大门,提升认知能力与表现能力.
荆浩,在唐末五代社会急剧动荡、战乱频发、生灵涂炭、士大夫怀才不遇的窘境下弃儒向禅,避居家山,究天地之道,穷造化之理,潜心山水画创作、研究,并进行理论总结,创立了全景式山水新模式,留下了《笔法记》这一里程碑式的山水画理论著作.荆浩形成了独特的画风,彰显了融合古今、兼收并蓄、寄情家山、求真创新的文化禀赋.这位五代时期的中原画家以自己的卓越成就、可贵的探索和实践,为人们探寻中原画风的真髓提供了难得的镜鉴.
“彭城画派”艺术家往往通过艺术形象来传情达意,其艺术作品大多描绘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地域景观,通过对这些形象的细致塑造,创造具有中国气派的审美品格,同时展现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国家形象.
苏轼不仅是一位大文豪,还是著名的书法家.苏轼之所以在书法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敢于创新的美学思想是分不开的.通过分析禅宗、道家和儒家三个不同的思想学派对苏轼书法美学思想的影响及其具体表现,分析了苏轼在书法美学思想上从“尚法”到“尚意”的突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