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的前世故事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无人驾驶的飞机是现代战争的标志之一,但远程控制的航空武器其实已经存在了一个世纪。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无人机是怎么样从一个飞行炸弹,变成今天的空中明星。
  携带炸弹的飞行气球
  无人飞机,在我们现在看来是特别酷炫的高科技产物,但其实它也不是一日建成。它最初可能就是一个飞行炸弹,后来才慢慢经历了从靶机到无人侦察机的华丽蜕变。所以,下面的第一架无人机的故事,可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浪漫。
  1849年,奥地利想轰炸它的欧洲近邻——意大利的威尼斯,虽然相隔不远,但在没有飞机的年代,还是很难实施大量轰炸行动。怎么办呢?
  聪明的奥地利人想了一个绝招,干嘛不用一个载有炸弹的气球呢?奥地利人在气球上绑上了炸弹,这些气球装有很长的铜线,当大量的气球炸弹飘向威尼斯时,操作员就在另一头牵扯铜线来远程引爆炸弹。这就是无人飞机产生的最早雏形。
  但这些气球炸弹不是十分灵敏。原因很明显,气流的方向会影响气球的方向,所以这些气球会四处飘,甚至飘回它们的起点——奥地利境内。不过,有意思的是,差不多100年后的二战期间,日本也用到了气球炸弹,不过这回要精确多了。这些氢气球上载有1枚150千克常规炸弹和2枚小型燃烧弹,顺着高层大气急流到达美洲大陆上空。在二战期间,据说共计有约9000个这样的气球炸弹在6个月内投放出去。
  “凯特灵虫”
  气球炸弹终究会受到太多不可控的天气情况的影响,所以研究者们还需要寻找到更具科技含量的无人驾驶技术。1918年10月,美国发射了首枚飞行炸弹,那是一架翼展长4米、名为“凯特灵虫”的小型双翼飞机。这架飞机用陀螺仪让自己稳定,使用压力传感器让飞机处于一定的高度,操作员们能够通过跟踪螺旋桨旋转数,计算出它航行了多久,并且会事先设定好预计的旋转数。例如,当引擎达到预定转数后,螺旋桨就自动停止运行,机翼翻转,飞机直线下落坠毁,炸弹爆炸。不过,不要小看这些导弹的“简易”始祖,它那时的飞行距离已经达到了120千米,可承载85千克的炸药。
  但是,这些“空中鱼雷”仍然很不成熟,它们只能直线行驶,很难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打击。当时,美国一共生产了 45 架“凯特灵虫”,却从没有在实战中应用过,因为参谋部认为这种飞机给盟友部队造成了威胁,其危险不亚于敌军轰炸。
  无线电波操纵的飞机
  人类的创新似乎从来不会停止,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无人飞机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次,操作员们只用手持着操纵杆,就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操纵飞机。这又是怎么办到的呢?
  原来,这些飞机上装有一个无线电接收器,操纵杆里装着一个发送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器,这样,操作员们就可以通过遥控发动机,转动飞机的方向盘或管理飞行控制按钮。
  不过,因为信号没法在几英里外顺利传输,所以,操作员们必须驾着另外一架飞机,紧紧跟在无人机后面。
  这样的无人机弊端很明显。首先,无线电会受到许多干扰,使信号连接不连贯;其次,操作员们呆在后面一架飞机中,很难近距离观察到无人机的状况,这使得人们实际上很难去操作无人机。更糟糕的是,飞行员乘坐的飞机体形庞大,在战争中,无疑是个很明显的攻击靶子,一不小心就会被直接击落。
  拥有这么多弊端的无人机当然也让各国很头疼。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德国专注于研发导弹时,大多数国家纷纷效仿,果断放弃了研发无人机。由于无人机失宠,美国军方也终止了他们的研究,许多研发信息被锁进了保密柜。
  无人机的广阔前景
  不过,几十年后,坐了很久冷板登的无人机开始受到各国的重视。想象一下,倘若战端开启,大规模坦克部队汹涌袭来,炮兵部队首先需要高效的侦查方式。这类任务对于由飞行员操纵的普通飞机来说非常危险,所以,催生了战术无人机(也被称为“无人侦察机”)。无人机真正投入作战始于越南战争,美军出动3435架次无人机进行侦察,其中2873次安全返回,收到明显成效。
  今天的无人驾驶飞机可以说非常精确,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引入,许多功能得到了彻底革新。而且,正如我们看到的,无人驾驶飞机已经不再只是作为军用功能的侦察机和靶机,它更多地用在了民用方面,比如航拍、农业植保、测绘等等。所以,虽然这个刚开始是作为炸弹使用的无人机,到最后还是造福了人类。
其他文献
【案例1】温某,女,39岁。5年前开始敏感多疑,认为有童男童女到她家捣乱,影响她的生活。起初,家人觉得她有迷信思想,未引起重视。可近半年来,温某病症加重,怀疑丈夫要谋害她,不仅起诉离婚,还多次报警。出门时,她总感觉有陌生人在跟踪她,于是被丈夫送入医院。  然而,温某13岁的儿子却不认为母亲有病,坚决要求母亲出院。温某的弟弟虽然不确定姐姐是否有病,但也不同意姐姐住院。  【案例2】古某,男,28岁。
飞艇,似乎已经埋没在时间里,成为历史发明之一。但今年,它们可能会返回到我们的天空中。  1937年5月6日,德国兴登堡号飞艇试图停靠在美国新泽西州的系留塔(停留装置)时,突然猛烈起火。着火之后,245米长的飞艇向地面俯冲,仅仅34秒就被烧毁,最终化成一堆灰烬。  这次事故夺去了36人的生命,严重动摇了公众对飞艇安全的信任,让人们遗忘了在事故发生的几个月前,兴登堡号曾拥有一段短暂的黄金时代——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