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综合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综合能力就包括“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要求。环顾我们目前的科学课,虽然很多科学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以致于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在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活动,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呢?这是很多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
科学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组成的,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合作学习中,个体与个体、小组与小组的学习互动交往形式在课堂中随处可见。在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几乎每一节课都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中, 也出现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状况。比如教师宣布合作开始后,小组成员还是乱哄哄无所适从。有的争抢材料,乱搞一通;有的不会合作,分工不够明确,不能取长补短,缺少互相合作,小组长带领的不力,汇报员缺乏合作意识;有的交流比较简单,不够条理性,好学生成了唱独角戏,差学生清闲无事,小组内互相指责,小组间互相攻击,甚至故意找茬,经常弄得课堂上乱糟糟的,师生之间关系欠和谐气氛。这样,表面看一节课下来,课堂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的有效探究不够,深度思考不足。更由于合作效益差,常常使教学目标难以完成,重难点未能突破,教师劳心劳力,学生毫无收获。
一、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1、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学生小组合作不主动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发现教室里鸦雀无声。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使合作流于形式。
2、学生层次不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3、分组活动时间有限,学生合作不充分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往往是学生才开始合作的几分钟,刚进入状态,或是个别小组先完成了,教师就急着让各小组汇报成果,然后匆匆结束进入下一环节,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
4、角色分工不到位,各组成员分工不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少考虑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而且,成员内分工不到位,各人担当的角色比较固定,往往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代表发言,而忽视了表达能力较差学生的锻炼机会。合作学习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好的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5、教师思维固定化,扼杀学生思想火花
在实际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充当了不恰当的角色。教师不是一个引导者而成了控制者。教师只是在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了的教学框架里赶。这样教师就缺乏一种根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灵活处理的能力,很多时候教师反而成了学生思想火花的扼杀者。
6、教师评价不全面
有的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
二、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对小组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小组的成功也只有所有成员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时才能获得,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形成 “人人为我学,我为人人學”的思想。使每个学生树立起团队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团队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
2、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不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可以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要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达到发展的目标,这就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各小组的组员的积极性,形成组与组之间明争暗赛的气氛。
3、设计有趣的合作性活动
科学课堂教学是探究活动的过程,设计出新颖有趣的合作性活动,使学生真正能动起来,在玩中学,学中悟,让科学教学课堂活起来,使学生乐于合作。
4、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并利用形式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的进行。
合作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合作学习成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重要突破和补充,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中。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教师应该合理运用,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科学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组成的,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合作学习中,个体与个体、小组与小组的学习互动交往形式在课堂中随处可见。在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几乎每一节课都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中, 也出现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状况。比如教师宣布合作开始后,小组成员还是乱哄哄无所适从。有的争抢材料,乱搞一通;有的不会合作,分工不够明确,不能取长补短,缺少互相合作,小组长带领的不力,汇报员缺乏合作意识;有的交流比较简单,不够条理性,好学生成了唱独角戏,差学生清闲无事,小组内互相指责,小组间互相攻击,甚至故意找茬,经常弄得课堂上乱糟糟的,师生之间关系欠和谐气氛。这样,表面看一节课下来,课堂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的有效探究不够,深度思考不足。更由于合作效益差,常常使教学目标难以完成,重难点未能突破,教师劳心劳力,学生毫无收获。
一、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1、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学生小组合作不主动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发现教室里鸦雀无声。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使合作流于形式。
2、学生层次不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3、分组活动时间有限,学生合作不充分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往往是学生才开始合作的几分钟,刚进入状态,或是个别小组先完成了,教师就急着让各小组汇报成果,然后匆匆结束进入下一环节,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
4、角色分工不到位,各组成员分工不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少考虑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而且,成员内分工不到位,各人担当的角色比较固定,往往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代表发言,而忽视了表达能力较差学生的锻炼机会。合作学习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好的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5、教师思维固定化,扼杀学生思想火花
在实际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充当了不恰当的角色。教师不是一个引导者而成了控制者。教师只是在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了的教学框架里赶。这样教师就缺乏一种根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灵活处理的能力,很多时候教师反而成了学生思想火花的扼杀者。
6、教师评价不全面
有的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
二、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对小组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小组的成功也只有所有成员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时才能获得,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形成 “人人为我学,我为人人學”的思想。使每个学生树立起团队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团队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
2、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不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可以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要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达到发展的目标,这就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各小组的组员的积极性,形成组与组之间明争暗赛的气氛。
3、设计有趣的合作性活动
科学课堂教学是探究活动的过程,设计出新颖有趣的合作性活动,使学生真正能动起来,在玩中学,学中悟,让科学教学课堂活起来,使学生乐于合作。
4、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并利用形式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的进行。
合作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合作学习成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重要突破和补充,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中。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教师应该合理运用,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