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基于短跑项目学生加速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文章对决定短跑加速能力的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途径与策略。认为坡度训练法、追逐跑训练法、跳跃训练法、上肢协调训练法对于提高短跑加速能力有很大帮助,从而提高短跑的成绩。
关键词 短跑 加速能力 途径 策略
学生的加速能力在短距离跑中有很重要地位,对短跑的运动成绩有重要影响,也已经得到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认可和重视。对于中学生来讲,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属于业余性的,平时学习任务繁重,训练周期较短,如何在较短的周期内提高学生运动员短跑的加速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通过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加速能力,提高短跑成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决定短跑加速能力的要素
(一)加速跑技术
短跑的加速跑划分为起跑后加速跑和途中跑加速跑两个阶段,其中起跑后加速跑技术对运动员的加速距离、最高速度、维持最大速度的能力及终点冲刺能力都会产生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是短跑最为重要的技术。
(二)加速跑节奏
在短跑运动中,全程节奏对短跑成绩有很重要的作用,短跑运动中随着加速跑的距离和时间的延长,以及加速跑的过程中技术和速度变化的复杂性,使得短跑加速跑的节奏在全程跑节奏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学生最大速度的发挥、加速距离的长短以及短跑成绩的好坏,必须引起教练员的足够的重视。
(三)最大速度
最大速度是决定短跑成绩最为关键的因素。短跑成绩取决于运动员在整个赛程的何时、何处,达到何种程度的最大速度,最大速度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加速能力的好坏,最大速度值越大,达到最大速度的加速度越大,加速能力也就越好。
二、提高途径与策略
(一)坡度训练法
要想发展速度,必须依靠速度跑,在教学或者训练中,可以寻找一些固定的坡度和台阶,来进行定时定距离的坡度训练。如选择一个坡度为0—15度斜坡进行80m距离的定时跑,或选择一个三十级台阶的定时跑练习,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不同的训练水平,来完成相应的次数和组数,水平较高的学生练习的组数可以少点,水平较差的学生练习的组数可以相应的多点,这种区别对待的训练方法,学生积极性较高,不但能接受而且完成得较好,效果最佳。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教师要尽量能地做到科学又合理地安排,训练中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这种大强度的练习中的身体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随时调节坡度跑的时间和距离,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在训练中,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来发挥学生训练的拼劲,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
(二)追逐跑训练法
追逐跑作为训练手段之一,符合短跑运动的生理特点,是一种提高短跑加速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训练中,可以让两名学生或多名学生为一组,根据每个学生的平时短跑成绩确定不同的起跑线,跑的距离可以根据学生的训练水平和教练员的训练目的定为60m、80m、l00m、150m等不同距离。安排运动员之间跑的差距时,要求同组运动员尽最大努力跑到终点后能几乎同时达到,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跑距也可以由同组运动员互相商讨后确定。跑输了的运动员可以给予适当惩罚,如罚俯卧撑、五级蛙跳或加跑一次等。这种你追我赶既能提高运动员的兴趣和减少运动员的疲劳,又能加快步频,有利提高运动员跑的能力。二者之间共同提高,绝不会有得一方面而失另一方面的感觉。这种训练方法教练员在训练前一定要严格要求运动员讲明练习规则,决不能出现推、拉等安全的现象,确保追逐跑训练的安全性方可进行。
(三)跳跃训练法
在短破训练中,多进行跳跃练习可以有效地发展下肢力量和提高爆发力,同时也促进踝关节和脚趾的力量,可以有效地达到增大步幅和提高步频的目的,是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训练方法。在训练中,可以根据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和要求,如在坡上进行单腿跳,后蹬跑多级跳,收腹跳,蛙跳等训练,在台阶上进行交叉跳,单腿、双腿向上蹦跳等,不管安排在坡上还是在台阶训练,教练员必须考虑安全第一,因为坡度上的跳跃训练,难度较大,教练员在跳跃的次数与组数要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合理安排。选择坡上或台阶的训练时,台阶的高度与难度要根据运动员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强调学生在练习中的上、下肢协调配合,注意运动量的循序渐进,合理的练习密度及练习强度,防止运动员过度疲劳而产生的作用或受伤。
(四)上肢协调训练法
要获得更有效的加速能力,在短跑时学生就必须更有效地发挥摆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调性,因为跑是人体全身参与的运动,短跑技术更注重在高速运动中整体运动环节的协调配合,注重摆动效果,强调上下肢摆动与配合。所以教练员在准备部分时要多加强摆臂的练习。如:双臂同时绕环练习。要求练习时两臂向上、向后绕环时用力,向下、向前时随惯性自然放松摆臂;双臂交替绕环练习。要求一臂前绕用力而异侧臂后绕时则随惯性放松摆动,两臂交替的用力与放松。原地由慢到快,快速有节奏摆臂练习,要求运动员主动快速摆臂。原地耸肩与沉肩练习。让运动员体会肌肉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感觉,只有做到更科学、主动地摆臂,才能调动身躯和大腿的力量,获得更大的冲力,提高了运动速度。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加速能力的决定因素主要体现在加速跑技术、加速跑的节奏和最大速度,在激烈的短跑运动中,加速能力在短距离跑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决定短距离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学生和教练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加速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辅助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加速度的能力,以便在激烈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几点建议
对于短距离跑加速能力的教学与训练,笔者有这样几点建议:首先在训练中要注意强度,在训练中特别注意队员的心率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了速度训练课的效果。其次,在训练中注意运动量的循序渐进,防止运动员过度疲劳造成受伤。最后,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提高兴奋度,减轻疲劳,可以采取激励机制或游戏的方式,以提高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清.短跑加速度训练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
[2] 李广文.100米运动员加速能力判断标准及其决定因素[J].运动.2011.1.
摘 要 基于短跑项目学生加速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文章对决定短跑加速能力的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途径与策略。认为坡度训练法、追逐跑训练法、跳跃训练法、上肢协调训练法对于提高短跑加速能力有很大帮助,从而提高短跑的成绩。
关键词 短跑 加速能力 途径 策略
学生的加速能力在短距离跑中有很重要地位,对短跑的运动成绩有重要影响,也已经得到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认可和重视。对于中学生来讲,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属于业余性的,平时学习任务繁重,训练周期较短,如何在较短的周期内提高学生运动员短跑的加速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通过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加速能力,提高短跑成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决定短跑加速能力的要素
(一)加速跑技术
短跑的加速跑划分为起跑后加速跑和途中跑加速跑两个阶段,其中起跑后加速跑技术对运动员的加速距离、最高速度、维持最大速度的能力及终点冲刺能力都会产生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是短跑最为重要的技术。
(二)加速跑节奏
在短跑运动中,全程节奏对短跑成绩有很重要的作用,短跑运动中随着加速跑的距离和时间的延长,以及加速跑的过程中技术和速度变化的复杂性,使得短跑加速跑的节奏在全程跑节奏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学生最大速度的发挥、加速距离的长短以及短跑成绩的好坏,必须引起教练员的足够的重视。
(三)最大速度
最大速度是决定短跑成绩最为关键的因素。短跑成绩取决于运动员在整个赛程的何时、何处,达到何种程度的最大速度,最大速度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加速能力的好坏,最大速度值越大,达到最大速度的加速度越大,加速能力也就越好。
二、提高途径与策略
(一)坡度训练法
要想发展速度,必须依靠速度跑,在教学或者训练中,可以寻找一些固定的坡度和台阶,来进行定时定距离的坡度训练。如选择一个坡度为0—15度斜坡进行80m距离的定时跑,或选择一个三十级台阶的定时跑练习,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不同的训练水平,来完成相应的次数和组数,水平较高的学生练习的组数可以少点,水平较差的学生练习的组数可以相应的多点,这种区别对待的训练方法,学生积极性较高,不但能接受而且完成得较好,效果最佳。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教师要尽量能地做到科学又合理地安排,训练中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这种大强度的练习中的身体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随时调节坡度跑的时间和距离,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在训练中,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来发挥学生训练的拼劲,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
(二)追逐跑训练法
追逐跑作为训练手段之一,符合短跑运动的生理特点,是一种提高短跑加速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训练中,可以让两名学生或多名学生为一组,根据每个学生的平时短跑成绩确定不同的起跑线,跑的距离可以根据学生的训练水平和教练员的训练目的定为60m、80m、l00m、150m等不同距离。安排运动员之间跑的差距时,要求同组运动员尽最大努力跑到终点后能几乎同时达到,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跑距也可以由同组运动员互相商讨后确定。跑输了的运动员可以给予适当惩罚,如罚俯卧撑、五级蛙跳或加跑一次等。这种你追我赶既能提高运动员的兴趣和减少运动员的疲劳,又能加快步频,有利提高运动员跑的能力。二者之间共同提高,绝不会有得一方面而失另一方面的感觉。这种训练方法教练员在训练前一定要严格要求运动员讲明练习规则,决不能出现推、拉等安全的现象,确保追逐跑训练的安全性方可进行。
(三)跳跃训练法
在短破训练中,多进行跳跃练习可以有效地发展下肢力量和提高爆发力,同时也促进踝关节和脚趾的力量,可以有效地达到增大步幅和提高步频的目的,是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训练方法。在训练中,可以根据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和要求,如在坡上进行单腿跳,后蹬跑多级跳,收腹跳,蛙跳等训练,在台阶上进行交叉跳,单腿、双腿向上蹦跳等,不管安排在坡上还是在台阶训练,教练员必须考虑安全第一,因为坡度上的跳跃训练,难度较大,教练员在跳跃的次数与组数要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合理安排。选择坡上或台阶的训练时,台阶的高度与难度要根据运动员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强调学生在练习中的上、下肢协调配合,注意运动量的循序渐进,合理的练习密度及练习强度,防止运动员过度疲劳而产生的作用或受伤。
(四)上肢协调训练法
要获得更有效的加速能力,在短跑时学生就必须更有效地发挥摆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调性,因为跑是人体全身参与的运动,短跑技术更注重在高速运动中整体运动环节的协调配合,注重摆动效果,强调上下肢摆动与配合。所以教练员在准备部分时要多加强摆臂的练习。如:双臂同时绕环练习。要求练习时两臂向上、向后绕环时用力,向下、向前时随惯性自然放松摆臂;双臂交替绕环练习。要求一臂前绕用力而异侧臂后绕时则随惯性放松摆动,两臂交替的用力与放松。原地由慢到快,快速有节奏摆臂练习,要求运动员主动快速摆臂。原地耸肩与沉肩练习。让运动员体会肌肉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感觉,只有做到更科学、主动地摆臂,才能调动身躯和大腿的力量,获得更大的冲力,提高了运动速度。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加速能力的决定因素主要体现在加速跑技术、加速跑的节奏和最大速度,在激烈的短跑运动中,加速能力在短距离跑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决定短距离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学生和教练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加速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辅助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加速度的能力,以便在激烈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几点建议
对于短距离跑加速能力的教学与训练,笔者有这样几点建议:首先在训练中要注意强度,在训练中特别注意队员的心率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了速度训练课的效果。其次,在训练中注意运动量的循序渐进,防止运动员过度疲劳造成受伤。最后,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提高兴奋度,减轻疲劳,可以采取激励机制或游戏的方式,以提高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清.短跑加速度训练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
[2] 李广文.100米运动员加速能力判断标准及其决定因素[J].运动.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