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质朴 抚慰人心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f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商务、传媒文化的兴盛,网络上相继出现了“咆哮体”“淘宝体”“校内体”“丹丹体”“琼瑶体”“HOLD体”等语体形式,但是最近出现的“TVB体”和其他语体不太一样,它不是一夜之间爆红,而是从1983年的《霍元甲》到现在的香港TVB经典作品在大陆的热播,在观众心中逐渐凝聚成一种影响力,在微博文化的助推之下,成为当今网络走红语体之一。
  据报道,TVB体的产生源于一女生在网上发帖求安慰:“我找不到男朋友,大家可不可以用TVB的语气安慰我一下?”这个帖子激发网友掀起了一轮回忆和梳理TVB剧中的常用台词的热潮。在网友的回帖之中,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很多港剧都有相同或类似的台词。回忆相关电视剧片段,会发现就连演员的表情和语气都是类似的,这是因为TVB剧是由香港无线电视台投资拍摄,但是香港无线电视台的编剧屈指可数,个人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特色在各剧中基本相同,因此出现大量台词重复或者类似的情况。但是这些爆红的TVB体用语,是广粤系观众生活中就常用的习惯语,并非TVB编剧们的创造发明。港剧迷统计了TVB剧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台词,位列前十位的是:
  (1)做人呢,最要紧的就是开心。
  (2)发生这种事呢,大家都不想的。
  (3)最重要的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开开心心。
  (4)呐,不要说我没有提醒你啊。
  (5)感情的事是不能强求的。
  (6)最近发生了这么多事,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7)有没有搞错啊?
  (8)东西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
  (9)你知不知道大家都很关心你啊?
  (10)饿不饿啊,我去帮你煮碗面。
  之后,网友又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将这些出现率最高的十句TVB经典台词按逻辑关系进行组织,不仅行文流畅,极具TVB的风格,而且非常幽默、睿智,具有很强的娱乐效果和慰藉功能,于是最原始版的TVB体诞生了:“呐,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的。最重要的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开开心心!感情的事呢,是不能强求的。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做人呢,最要紧的就是开开心心。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由于微博的广泛传播,加上TVB剧深厚的群众基础,TVB体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此后,网友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发表了形形色色的TVB体微博,调侃生活,抚慰人心,极具创意。我们来看以下几个例子:
  (1)工作篇(司机版)
  做司机呢,最要紧的就是安全。呐,不要说你没有看见警察。发生事故呢,大家都不想的。东西可以乱吃,车不可以乱开。车堵了这么久,我想一个人静一静。堵车这种事是不能强求的。车,你走,你走,你走啊!(http://t.qq.com/p/t/20153123827960)
  (2)学习篇
  呐,开学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最后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呢,是不能强求的;考试考了我们没有复习的知识点,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勉强的,我们已经尽力了;吉人自有天相,如果不开心就哭出来吧,哭出来会舒服点;你肚子饿不饿啊?我煮碗面给你吃。(http://61.129.65.46/bbs/showtoplc-1241.aspx)
  (3)生活篇
  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的。地沟油的事呢,我们也是被逼的。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做人最要紧的就是开心。饿不饿,我用地沟油给你煮碗面……(http://bulo.hjenglish.com/u/3114140/diary/78968/)
  此外,还有娱乐篇、体育篇等。通过上面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网友用简单朴素的TVB体,极其幽默地调侃了当今社会生活,如“生活篇”中的“地沟油”,反讽意味特别浓。
  虽然TVB的高频率台词如白水一样,平淡无味,但是平淡朴素的语言中暗含着生活中基本的道理,经过网友极具逻辑性的加工和改造,TVB体语体特别俏皮、生动,能尽兴地调侃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着实让网友大大幽默了一把,有的具有强烈的情感慰藉功能,能达到抚慰人心的效果。例如,刘翔在韩国田径世锦赛中由于受到罗伯斯干扰而与金牌失之交臂,广大网友用TVB体来安慰刘翔,极具疗伤功效:
  呐,跨栏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破世界纪录得金牌这种事呢,是不能强求的。我们练田径的光练下肢力量了,结果今天比赛最后让古巴人拿三头肌搅黄了。发生这种事呢,大家都不想的嘛。呐,肚子饿不饿呢?回家吃火锅。(http://ent.ifeng.com/idolnews/mainland/detail-2011-08/31/8813382-0.shtml)
  总之,随着港剧近几十年的连续热播,其台词细水长流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在微博的助推下,TVB体幽默、睿智、质朴的风格深入人心,希望其慰藉人心的功能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生活更新鲜更有创意。
其他文献
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今天只是一个点、一个站而已。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比今人强的伟人多的是。比如冯渊老师在《仰望星空从仰望伟人开始》一书中给我们介绍的杜牧、李商隐、苏轼、萧红、胡适以及国外的莫泊桑、普希金、契诃夫、屠格涅夫、川端康成和王尔德等。  这些名字闪现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但我们或由于接受知识的急功近利和考试指挥棒的高压,或由于知识面的褊狭,忽略了他们,因此没有细细品味他们丰富而不可复制的
上班那年,学校领导让我带九年级毕业班。一天晚自习后,我刚准备休息,响起了怯生生的敲门声。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拘谨的男生。我让他进屋,问有什么事。男生嗫嚅地开了口: “老师,我想问您借笔钱。”  “多少?”“五千。”我以为听错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一张口就是五千。接着,听他的叙述,我才知道,这个叫李磊的学生,母亲过世的早,他的父亲现在肾脏上长瘤子,躺在床上等钱动手术。为了安慰他,我说: “你先回去
我认为,孩子的学习就像捉虱子,一开始就得抓紧,那些小毛病见一个捉一个,成效就会不错。否则,如果有等和拖的思想和态度,那么,时间一长,难度加大,人就会丧失战胜困难的信心、耐心和恒心,所谓虱子多了不觉痒了。  错别字是学童常见的“虱子”,我认为应及时找出来并消灭掉。开始,女儿每次做完作业后,我就把错别字找出来,然后让她纠正,每次作业我都把最后检查环节盯紧,孩子的每次作业也因为“无误”而被老师表扬,老师
当下许多人都在关注、探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但在古代,高效课堂的论题从来就不是论题。古人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就是让学生经由一段相当时间的背诵积累,再由教师点拨或自己感悟将积累融会贯通,最终自然达成言之有物的完篇写作。这是一个长时间南读到写的序列。这个过程犹如蜜蜂酿蜜,先要遍采百花,方能生产甘甜。现今的语文教学自然不能再同到古代去,语文教师也不可能变成私塾先生。今天,我们以45分钟
回想去年参加的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观摩活动,面对精选出来的10多位选手的精彩展示与观摩教师如潮的掌声,我在欢欣鼓舞之余也感觉到一丝隐忧。他们的课堂教学中不乏先进的理念、精当的设计、过人的技巧和顺滑的流程,但在这些优点的背后,却普遍存在着对话精神失落、对话流于形式等问题。课堂对话双方常常是“在场不相遇”或“相遇两惘然”。  一、师生与文本对话的切合性问题  在阅读教学课中,师生对话的基点是教学文本。教师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成绩巨大  自清末开始的中国语文改革运动,设计一套科学适用的拼音方案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1892年,福建人卢戆章提出“切音新字”,这是我国学者创造的第一个拼音方案,开启了切音字运动时代。1913年的读音统一会审订国音,制订了注音字母,这是我国由政府公布的第一个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方案。这套方案在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诞生前,对于帮助识字和统一国家通用语言有过很大的贡献。
“古来圣贤皆寂寞。”圣贤说话写书,无非是想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读了,免不了也要想一想。至于理解得周全不周全,那就不得而知了。如果也附和几句,虽然谈不上就合了圣贤的意,但也绝非冒犯。  比如孔子。《论语》劈头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圣人知道我们健忘,开宗明义,让我们长些记性。往下看,无非是教我们怎么聪明起来。那么,教的效果怎么样?且看他的得意弟子颜回是怎么说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
一、教学创意    我国古典诗词在宋玉时代就确立了悲秋的母题,且成为一种传统,一般人很少有意识地去打破这个多少有点封闭、凝固的套路。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突出了国力衰弱下塞外之秋的景象,虽然外在意象悲凉,但他的内心却始终怀着“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豪情壮志,那一份对边境紧张局势、边土存亡与否的敏锐感受,包裹在词人捍卫国土的决心与怀乡思家的真情至性之中,使得《渔家傲秋思》悲而不凉,突破了宋初之词的婉约
提及讲故事,轻之者觉得这没有什么智慧含量,属于小儿科,似乎可以不学而能。鄙薄讲故事,中国古代文论表现得很充分,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对当时已经颇为盛行的志人、志怪小说——实际上就是清雅、奇幻的故事,竟然不置一词;《四库全书》有“诗文评”类,却没有收录故事色彩浓郁的小说、戏剧,更别说小说评、戏剧评了。  重之者又觉得讲故事的学问很大,奥妙很多,一味偏向理性的彰显。于是,要么理性、教化的色彩浓郁,“
在中国传统语言和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朗读,可以把文字的蕴涵准确地表达出来,把静态的语句变得立体而富有生命,从而激发听众兴趣,引起情绪上的共鸣。但在实际朗读中,能做到这点可不容易。除了需要朗读者普通话标准,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外,还要能读得抑扬顿挫,引人入胜。这就需要学会运用节奏这个朗读技巧。  大家都知道音乐讲究节奏。音符的交错,或快或慢、或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