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五四运动的三种思路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r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源自学人的主动性,文人靠一个个大脑、一支支笔、几本刊物,引入西方现代民主思想,摧毁桎梏国人心灵的枷锁,进而改造国民性,实现中国的现代化。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吴虞等人反对的对象基本一致,初步采取的方式也基本一致。但目标的相同并不能弥合观念本来的不同,新文化诸人的思想认知、价值体系、学术观念和理想抱负本来就不一样。出发点一致,并不能确保共同走向终点;敌人相同,并不代表真的志同道合。观点因人而异、因学术而异、因时空而异、因理念而异。
  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成就、价值、意义以及真正的领导者成为讨论的终点,直到现在也没有终止。各种阐释中,留美华人学者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采取的三种分类方法,基本被学界继承,只是此与彼略有差异。

马克思主义者说——


  1949年以来,中国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正统阐释始终以毛泽东的论述为准,将五四运动划分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分界线和中国共产党政治生命的起点。重视五四运动的政治意义,由阶级分析的方法入手,进而探究其文化意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特点,也是高校思政课的核心理念。
  陈独秀、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还未成立时,就注重五四运动的政治意义,将其看作是新文化运动在政治层面的自然影响,但开始时并没有宣示这是由十月革命激发,仅将其笼统地看作是人类解放的一部分。等到真正接受从苏维埃俄国传进来的马克思主义后,陈李等人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阐释新文化运动,尤其针对文学改良运动。
  胡适一生以白话文运动自傲,强调个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对自己和其他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大贡献,甚至夸张地称吴虞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他反对视经济为第一位原因的看法,认为如果不是自己和陈独秀的主观努力,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至少要推迟二三十年。这与陈独秀有根本不同。陈独秀认为,白话文运动由自己和胡适等人闹出来的观点,是对历史人物的不虞之誉。近代经济发展,产业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顺应这个需求而发生而存在。
  1927年后,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共早期领导人或退或逝,党在一段时间内对五四运动的阐释并不在意。直到毛泽东到了延安,陆续写了多篇文章,才延续陈李重新建构了一整套话语体系。这套话语体系中,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分水岭,之前是旧民主主义,领导者是中国的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革命党,文化上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之间的斗争;之后是新民主主义,领导者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
  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尤其是在俄国革命影响之下发生的。正所谓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新武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五四运动也被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下面的浮雕之一,成为革命话语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思政教科书上,五四运动从属于三大高潮八大事件的论说模式,《新青年》被当成新文化运动的开端。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和其他学者的相关著述,是这套话语体系的学理性成果。

自由主义者说——


  自由主义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艺复兴运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类似于西方的文艺复兴。《新潮》编辑选用的英文刊名即“The Renaissance”,宣示中国所进行的这场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某种相似之处,同样是以理性反对传统,以自由反对权威,以人的基本价值反对压抑人性。
  这一派主要人物包括胡适等自由主义分子。胡适明确讲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中国版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中国走向新生的必要途径。这种观点更强调运动的启蒙性,重视人的精神解放,注重自由主义的引入、传播、培养和完善,排斥暴风骤雨式的革命,希望借由个人价值的来实现整个国家的独立富强。
  自由主义者经常引用西方经典来诠释个人见解,重在挖掘个性独立、人格平等和思想自由,这一点既表现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也表现在思想和文化領域。传统文言体系体现着中国古代正统的政教伦理观念,是一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体现。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表面上看是一种文体的单纯改变,实质则是思想观念的变革,这种变革带动了思想革新和个性独立。
  新文化运动所宣传的思想固然大部分来自西方,但中国自身的独特性不容忽视。西方思想如何植根中国,不是几篇文章、几本刊物、几种思潮传播所能改变。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观念,如何成为中国人的价值信仰,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后在器物、制度、思想上学习西方,却无法让自由主义在中国生根。新文化运动追赶世界潮流,顺应世界潮流,清理阻碍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体系。自由主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本质上也是自由主义者,只是在后期出现了思想转变,以阶级解放代替个人解放,抛弃了以前信奉的自由主义,转而对自由主义展开批判。在救亡压倒启蒙的历史时期,自由主义艰难中残存发展,并不具备主导地位。
  胡适作为自由主义的一面旗帜,始终不渝地宣传自由主义,带动了一批后来者,被后来的很多人尊崇。这一点在殷海光、周策纵、余英时等人的著作中有明显的呈现。

文化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者说——


  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等文化保守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过激的文化运动,负面远远大于正面,是一场文化灾难。自由主义者追求自由民主,反对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这当然激起了部分中国政治人物和文化人物的反感。
  孙中山生前基于政治原因,对学生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保持一定同情,但是出于民族主义和民主宪政原则,并未完全赞成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思想。孙中山的这种矛盾态度,给国民党内部人士解读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模糊空间。
  蒋介石作为北伐军总司令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实际领导人,早年也曾对《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有过好感。但是随着地位的上升和思想的定型,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感越来越深,仅仅承认五四运动是以民族主义反对军阀和列强,对传统文化的破坏远远大于建设。他认为自由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对传统文化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盲目地推崇外国思想,中国人因此丧失了民族自信心和内在气质。
  蒋介石以军人自诩,以民族领袖自欺,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虽然其领导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大陆从来没有真正地贯彻领袖意志。他认为新思潮腐蚀了青年的思想,让他们在激进的革命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他把民主精神阐释为纪律,将科学的意义阐释为组织,认为只有纪律和组织才可以挽救青年、挽救社会、挽救时局,这完全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
  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等文化保守主义基于极强的民族主义,对传统文化保持足够的尊敬,认为只有反本才能开新。梁漱溟接受北大的应聘,直言要为孔子和释迦牟尼打抱不平,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同等地位、同等价值、同等重要,不能借由此否定彼。
  熊十力则以唯识宗改造儒学,倡导体用不二,斩断内圣与外王之间的旧有联系,在自己的书斋中培养了一株绚丽而空幻的智慧之花。
  至于学衡派诸人和王国维、陈寅恪等人学术人物,对新文化运动并无多少好感,他们更多的是对五四诸位先贤所引进的具体思想有疑义,未曾否认引进本身。他们更强调中西互通,否定厚此薄彼的价值评判,甚至强调中西文化在中国的命运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中学兴则西学有望,西学兴则中学再生。
  彼此之间的分歧不但表现在学术层面,也表现政治层面,几乎在各个论题上都对立。问题与主义之争是突出表现,究竟是一劳永逸地运用一种理论解决所有问题,还是一个个、一点点、一步步地逐渐解决问题,根本无法调和。这是本体论上的分差异,也是方法论上的不同。思想分歧无法弥平,诸位先贤分道扬镳,追步他们的学生一辈,即所谓的五四青年也随之分流。
  (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儿童教育为立国之本,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向。伴随着新中国的崛起,各种艺术形式均强调儿童承載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必须“经历锻炼成长”且“即将承担国家重任”,将其“直接推向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与国家的生产和建设空间”,积极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其积极的责任意识与审美意识。艺术家们在
如何在PowerPoint中使用视频文件的指定片段是在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时常遇到的问题。在没有找到有效控制视频播放起止位置的方法之前,通常有三种“权宜之计”:1.使用超级解霸等视频编辑或分割工具将指定的视频片段提取出来,将其直接插入到幻灯片中。2.如果是AVI类型的视频文件,可将其作为“由文件创建”的“对象”插入到幻灯片中,执行“视频剪辑对象”中的“编辑”命令,通过工具栏中的“开始选
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段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受生理素质、环境、教育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的影响,同一年龄段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表现出特殊性和差异性。“差异教学”正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的个性,为满足学生个别学习需要而采用的教学方式。本文试从自身实践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对“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作一些探讨、总结和反思。    一、差异分析    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识基础、学习态
对我来说,最高的成就就是把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而且我相信实力应该是达到合乎道义的目标的手段。  ——布热津斯基  《出类拔萃之辈》是美国记者戴维·哈尔伯斯坦于1969年出版的著作,嘲讽那些所谓最聪明最精英的人把美国拖入了越战,并且一陷再陷,造成一个时代的伤痛。虽然颇具讽刺意味,但另一方面,美国这种精英型政府的模式确也有其独到之处,它大部分时候确保美国这艘大船行驶在它所认为的正确的航道上。  冷战是
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大学,南开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具有深厚底蕴,群英荟萃,在国内外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值此百年校庆之际,南开大学出版社为回顾百年南开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成就,弘扬南开学术精神,整理出版了一批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著名学者的代表著作,收入“津沽名家文库(第一辑)”中。这些学者均为所在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其著作或集大成,或开先河,或启新篇,至今仍葆有强大
一、教材内容    1.学生使用北师大版先锋英语2B。基于学生经过了一年半的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学习效率较高、进度较快,为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在课时充足的基础上,教师自行补充了本单元《Which season do you like?》,需要四课时完成,本课时为第四课时。  2.前几课时,学生初步接触了几个月份、季节的读法,并知道了不同季节包含的几个月份。  3.本课时中,将新课标的要求与教师搜集
“委员谈性善,思考用功深。”《孟子》是全国政协“国学读书群”第二阶段研读的经典之一。陈来、梁涛两位老师进行导读。在学习中,孟子的“性善说”引起了委员们的热议。人性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儒家人性论对塑造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影响至深。委员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不仅有浓厚的学理兴趣,更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本期所推出的几篇文章,既有最前沿的学术探索,又在中外文明比较视野下探讨了儒家人性论的文化特色和当代价值
近日,陈启智先生的《怎样学写启功行书》一书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本书既是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行书的入门教材,也是一部正宗翔实、科学规范的启功行书书法宝典,既有扎实敦厚的理论意义,又有形象直观的实践价值。  启功先生是一百年来在中国文化艺術界影响巨大的人物。启功先生生前担任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后为名誉主席)和西泠印社社长等四职。他是社会公认的当代教育
[本刊讯] 2006年7月20~25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2006年年会在贵阳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8家期刊社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贵州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任平就贵州省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相关工作做了报告。期刊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常务副主编曾祥翊同志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他介绍了期刊专业委员会关于2006年度现代远程教育优秀论文征文活动的组织情况,并公布了
这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时代的大潮正在奔腾向前。  1949年11月11日深夜十点半,著名文学家胡风饱含深情地创作了一组题为《时间开始了》的长诗,其中写道:  时间  奔腾在肃穆的呼吸里面  跨过了这肃穆的一刹那  时间!时间!  你一跃地站了起来!  毛泽东,他向世界发出了声音  毛泽东,他向时间发出了命令  “进军!”  翻阅文献,这是70年前文化界最有代表性的心情表达。  “时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