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概述了环境磁学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原理和应用,并提出了环境磁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概述了环境磁学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原理和应用,并提出了环境磁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其他文献
半湿润地区的区域性风沙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环境因子之一。通过对豫北延津地区历史上黄河改道泛溢与沙物质沉积过程的分析、风沙问题历史与现状的对比表明,历史时期风沙问题以流沙大规模活动形成各种风蚀风积地貌为特征;而现代风沙问题以沙地在冬春季的片状风蚀和夏秋季的恢复逆转交替为特点,指出本区以季相性为特征的风沙活动及风沙地貌发育规模的有限性。风沙问题的整治关键已不是大规模治理流沙,而是建立有效的防护体系,防
本文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骆驼蓬属(PeganumL.)植物种子中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均以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缬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为主要组分。其中,苏氨酸含量最高。分别达28.63%和26.15%。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该分类群的同源性和遗传稳定性。多裂骆驼蓬在精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上与骆驼蓬有较显著差异,为该种的独立提供了又一佐证。不同生境下,多裂骆驼蓬种子中游离脯氨酸含
本文着重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盐土荒漠的形成演变,表明了盐土荒漠多形成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在盐土荒漠形成初期,盐分含量低,表聚性不明显;在中期阶段,盐分已有明显的表聚性,但盐壳厚度不大;到了高级阶段,它已形成坚硬的盐壳,盐分含量很高。在盐土荒漠与沙丘形成的复区内沙丘的含盐量较高,同时在盐土荒漠的演变中,坚硬的盐壳减缓了地表侵蚀和沙丘的形成。
本文结合太湖沉积物的磁性研究,简要地阐述了湖泊沉积物磁性测量的方法与磁信息的环境应用,通过分析太湖沉积样芯的磁参数曲线所内含的环境信息,揭示了磁测方法在古湖沼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MD-2型磁变仪数据采集系统通过鉴定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于1994年11月22日在北京地磁中心台(十三陵)召开了MD-2型磁变仪数据采集系统鉴定会。出席鉴定会的评委由来自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北京大学、地矿部地质仪器厂、中科院空间中心和中科院地球...
热流-生热率线性关系的发现被视为理论地热学上的一次重大突破,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定义了数十个热流省。但是,这一线性关系至今仍缺乏可信的理论基础。本文概述了热流-生热率线性关系的发展历史,综合介绍了20多年来在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方面为正确理解这一经验线性关系的内在涵义而展开的研究,并对现有大陆热流省的资料进行了分析。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布莱克负向极性幕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报导了许家窑旧石器遗址上更新统湖相剖面布容正向极性时(带)中负向极性段的位置、时间及剩磁特征。根据剖面上铀子系法测定的年代值和该负向的转换性质,笔者确认该负向极性段时间上对应于布莱克负向极性幕。
对地幔中地震波间断面的传统解释是由在单一矿物种类(在很大程度上包括固溶体)中所观测到的相变引起.但最近的观测研究表明,单独用相变来解释这些地震波间断面存在很大困难。并指出,地幔中部分地震波间断面确定是由于单一矿物中的相变,但也有一部分是由于矿物间的相互作用,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构成成分的改变引起的。
本文简要概述了利用古代日月食观测记载研究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意义、原理和方法,以及研究的历史、现状和今后的发展。
地震层析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全球及区域地幔横向不均匀的有力工具。本文使用S12-WM13[1]层析模型,假设地震波速度异常与密度异常之间呈线性关系[2],以PREM模型[3]为基础,计算了全球和部分区域的球谐展开12×12阶地幔密度异常分布;分析了一系列的结果,特别分析了大陆下部地幔密度异常的基本格局;讨论了其对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意义。应用于中国大陆发现,整个中国大陆下部70km-150km深部范围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