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复习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桂花雨》。
  2. 桂花雨多香,多美啊!(再读课题)你们读得真好!
  3.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映示)——“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4. 小时候,我为什么最喜欢桂花呢?谁来说说?还有别的原因吗?(板书:香、乐)
  二、 精读感悟
  1. 感悟“桂花香”。
  (1) 桂花的香味真有那么迷人吗?
  (2)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看看哪句话写出了桂花很香?
  (3) 指名说。(映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a. 指名读。
  b. 老师读的时候也觉得这句话写出了桂花很香,其中有一个字最能体现桂花的香?你们发现了吗?
  ——浸。
  ——我们来看这个“浸”字,它是三点水旁,本来是指把一种东西泡在像水一样的液体里,在这里是把什么泡在什么里面呢?
  ——这里写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泡”在花香里。那它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桂花的香气很浓,把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包围起来了。
  ——写出了桂花的香气很持久,全村都浸泡在花香里了。
  c. 同学们,一个“浸”字用得多好啊!它写出了桂花的香味是那么濃郁,那么持久。把无形的东西写得真切可感,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啊!
  d. 同学们能把这么迷人的香味读出来吗? 指名读。(有点香,香味更浓了,真香。读得我们满屋飘香。)
  e.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生读)
  2. 感悟“摇花乐”。
  (1) 我最喜欢桂花,不仅因为桂花很香,还因为摇桂花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快乐。(点红板书“乐”字)
  (2) (映示)——学习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摇花前、摇花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摇花前“我”的心情很急切。摇花时“我”很快乐,很激动,很兴奋。
  (3) 让我们先来感受摇花前小琦君那种急切的心情。(映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指名读)
  ——老师有个疑问:明明是问母亲的,作者却用了一个感叹号,难道是作者用错了吗?
  ——不是。感叹号表达了作者迫不及待地想摇桂花的心情。
  ——你真不简单!能从一个标点符号上感受到小作者那种急切的心情。
  ——老师再考考你们,有没有哪个词语也能看出我很急切呢?
  ——缠。
  ——谁想来缠一缠母亲?指名读。(感觉出来了,这就叫“缠”。急切的程度还不够,再急切点儿。你们看,小琦君都等不及了。)
  (4)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当母亲在厨房里做饭的时候,小琦君会缠着母亲问——
  当母亲在院子里洗衣服的时候,小琦君又缠着母亲问——
  当母亲在农田里干活的时候,小琦君还会缠着母亲问——
  可母亲总是说……此时的小琦君会怎样?
  (5) 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读读这句话,为什么要提前摇呢?(要刮大风下大雨了)着什么急呀?等下过雨以后再摇,不行吗?(指名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文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的。(映示)——如果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你还能联系前文,真会读书!读书就要这样,读前想后,读后想前,前后连贯起来读。
  (6) 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这下我可乐了!(映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指名读)
  ——小琦君乐滋滋地在干什么呀?师重点强调两个“帮着”。师引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帮着——
  ——小琦君呀,你又是帮着铺竹席,又是帮着使劲摇,就不觉得累吗?
  ——因为这是我盼望已久的大事,终于盼来了,我开心得不得了……
  ——因为我心里是快乐的呀!所以,做什么事都不会觉得累。
  ——小琦君内心的快乐都从这两个“帮着”中体现出来了。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7) (映示)师配乐朗诵——同学们,你们看,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多像下雨啊!这就是桂花雨啊!(点红课题)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小琦君,你就站在桂花树下,桂花纷纷地落下来,落在你的头发上、身上、衣领里,甚至落到你的嘴里,你会有什么感觉呢?(指名说)
  ——想一想,如果你就是小琦君,这时你会怎么喊?(大声、激动、兴高采烈)
  ——作者为了表达这种兴奋激动的心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尽情地喊一喊——(生读)
  (8) 沐浴着纷纷扬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香,感受这份快乐的只有作者一个人吗?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他随口吟诵出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映示)——
  谁来吟一吟?(生吟诗)
  我听出来了,原来这首诗描绘的就是摇桂花的情景,同学们,请你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边听边想。
  ——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这场缤纷的桂花雨不仅落在小琦君的头上、身上,更落进了她的梦里。
  ——她梦见了什么?
  ——梦见在桂花树下摇桂花。
  ——梦见在桂花雨中很甜蜜,很快乐。   (9) 你们都走进小琦君的心里去了。(生配乐齐声吟诵)
  (10) 梦是甜蜜的,现实生活更甜蜜。(映示)——桂花摇落以后——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指名读)
  ——收下来的桂花可以做什么用呢?指名说。
  ——你们看,这些都是用桂花做成的美食。(映示)所以呀,也是快乐的摇花后幸福地品尝。
  (11) 同学们,桂花只在秋天开放,为什么课文中却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谁来说一说?其他季节的香味是从哪里来的呢?
  ——因为人们把桂花做成了茶,茶里有香气;做成了年糕,做成了桂花卤,唇齿留香。难怪作者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里。
  (12) 琦君家的一棵桂花树,让大家都沉浸在这桂花香中,都沉浸在这丰收的喜悦之中,摇桂花给童年时代的小琦君带来了多少欢乐啊!(点红板书:乐)
  3. 感悟“思乡情”。
  (1) 后来,琦君一家离开了故乡,去了外地,童年的“摇花乐”没有了,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
  (2) (映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外地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香吗?
  ——不是。
  ——那母亲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因为故乡旧宅院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因为家乡旧宅院里的桂花也给孩子们带来了童年的快乐。
  ——她想表达的不是香气,是什么?
  ——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板书:思乡情)
  ——母亲不是诗人,她没有吟诗,但她却用最朴实的语言,把这种思乡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家乡的一切在母亲的眼里总是那么亲切。后来,琦君去了外地,每次她在电话里告诉母亲(映示)
  ——“这里的水真甜。”母亲会说——
  ——“这里的花真香。”母亲会说——
  ——“這里的人真好。”母亲会说——
  ——是呀!再甜不如家乡水,再好不如家乡人,再浓不如家乡情。
  ——每年丹桂飘香,身处异乡的母亲就会说——
  ——当85岁高龄的琦君回到故乡,站在自家的旧宅院子里,她仿佛又听到母亲说——
  (3) 其实何止是母亲,作家琦君何尝不是在表白自己对故乡的一份眷恋之情。
  (映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生齐读)
  (4)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桂花雨仅仅是指当年那落得我满头满身的桂花吗?
  不是。其实,这阵阵桂花雨还是——
  琦君对故乡那种暖暖的,如雨丝般绵绵不断的,永远挥之不去的怀念。
  三、 布置作业
  (映示)一生漂泊的琦君,这辈子最喜欢写的就是故乡的人和事。她在另一部作品《烟愁》中这样写道:“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其实,琦君像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课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她的另外两篇作品——《水是故乡甜》《往事恍如昨》。我相信你们读后一定会有新的感受,也一定会在语文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作者单位:淮安市新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但是,迄今为止,不仅学术研究转化为现场应用的比例较低,而且实践中工程质量提高的成效并不显著。目前工程领域研究与运用最多的是全
研究目的:在中药国际化的进程中,最大的挑战和难点之一就是如何证明产品的质量一致性和治疗一致性,质量标准如何获得国际药政管理部门的认可。当前全球在中药有效性质量一致性评
期刊
小兔子做了一张桌子.这是张圆桌,为的是能让大家围着坐.把这张桌子放到哪儿呢?rn因为是给大家用的桌子,就应该放在大家经常去的地方.于是,小兔子把桌子放在车子上,要运到那里
期刊
期刊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转移是以企业为代表的组织获取竞争性资源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此过程中,默会知识的转移既是难点,也是重点.但受限于默会知识理论的困乏与研究方法的单一,默会
现代企业是国家的命脉,决定举国上下经济之良窳,间接影响国际化及全球化,企业之兴衰背负着国民生活的好坏。世界各国无不卯足全劲,全力发展企业,以厚殖民生、加强国力,而现代
西宁市总寨镇逸夫小学位于总寨镇总北村,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遵循“文化立校、规范治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以“校园有文化、教师有思想、学生有特长、学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