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开展“单元备课”活动,从宏观、中观到微观进行教学深度设计,以主题课例研讨为载体不断改进完善,为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单元备课;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课时教学
“课堂”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更是生命成长的场所。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做法,我们认为,发挥学科组集体智慧,充分发掘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实施以单元为主的备课和上课模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这一途径能否贯通的关键是单元备课的实效性,基于此,金昌市第一中学围绕“单元备课”探索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路径,助推课堂教学改革。本文以高中数学为例,就实施“主题备课”的策略和认识做一梳理。
一、整体规划单元教学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的素养落实目标
1.整合教学内容,使主题教学学科素养的指向性更集中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构成了高中数学的六大核心素养。六大核心素养渗透到了高中数学课程的全部章节,是不可分割的。但由于数学内容的丰富性,各章节所蕴含的核心素养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整体把握数学课堂可以凸显数学知识的脉络的基础上,依据六大核心素养的体现特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次序,确定主题教学内容,更好的彰显各素养的内涵特征和本质。如空间图形与平面几何中的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等内容虽然关联性不大,但都能聚焦于直观想象这一核心素养之下,如若安排在相邻时间段进行教学会相得益彰。
2.制定单元教学目标,使落实核心素养的任务更明确具体
以单元教学作为基本教学思考对象,其最大优势是可以在较充裕的时间段内更好的突出某一核心素养。单元教学可以以“章”作为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在目标的制定上,不仅要体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更要关注学科本质特征,关注学科内在的思想方法,体现数学的大概念,强调教学目标的统整性和精准性,突出对学生起长久作用的核心素养的核心地位。
3.理清各课时教学的划分及逻辑关系,使学科素养落地的路径更清晰
单元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后,还要进一步理清“总”和“分”的关系,明确这一单元需要的总课时数,明确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与总目标的逻辑关联,明确主题教学实施的思维导向性、路线图、时间表,实现学习内容的结构化,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记忆、对知识内容形成过程的探索理解、对体现的思想方法的思考和领悟更加深刻、有条理、系统化。
二、细化课时教学内容,设计基于素养落实的课时教学案
1.分解目标,细化学习任务
课时教学的学习目标是将单元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而成的,虽然直接由课时授课内容确定、独立成一体系,但仍然应是单元教学目标统领下的子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课时的教学目标应更加具体、明了,且有较强的操作性。仍以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为例,在空间图形授课的起始阶段,可以设计学生由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实物进而想象如何用图形表示,再由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联立联想实物的真实情形,进而理解三视图的概念和内涵,直至对三视图有深刻的理解。再如立体几何中学生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互译转化开始阶段是有困难的,只有在充分理解每种语言的本质属性且在不断的探索后,才能真正实现快速的直观想象。
2.创设情境,呈现真实问题
课时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情境”可以是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等,但情境的创设要关注学生已有的数学水平,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要满足真实性、现实性、相关性等基本要求。教学中的数学知识根植于情境中,将更有利于让学生找到知识学习的意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而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3.设计教学活动,外显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每一个教学目标的达成都应该有相应的教学活动来支撑。在课时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深度设计能真实发生且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构建知识体系。比如数学的对称问题可以设计折纸的操作实验,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形状特点与离心率的联系可以用几何画板来演示,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探索内在的规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公式等可让学生提出猜想并进行推理论证等。这样设计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到数学思想,切实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规范流程,把握“单元备课”实施的关键策略
1.实施主备人说课的集体备课模式
遵循“主备人说课——集体研讨——形成初案——上课人二次备课——形成最终教学案”的备课流程。学校实施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主备人一次安排2-3人,由组内教师轮流承担,其中一名教师完成单元教学的总体设计,另外1-2名教师完成具体课时教学的初步设计。承担主备任务的教师,要从教学目标的设定、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素材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作业的布置等方面阐述上课的基本思路和应遵循的原则,对一些关键环节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提供较详细的方案。在主备人完成说课之后,组内教师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建议,完善设计,在此基础上上课人结合本班学情完成最后的备课。
2.研讨课例的反思重建提升“单元备课”质量
备课的效果如何只有通过上课实践才能检验。学校要求每位上课教师就备课的执行情况进行反思。为了加强反思的深度,学校实施课例研讨制度,即由1-2位教师承担的研讨课,邀请学科专家和备课组全体成员听课、评课,依据备课组确定的单元(课时)教学策略和研讨主题,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策略和建议。备课组建立教与学两方面的问题清单,依据问题清单逐一研讨整改。
3.捆绑式评价促进“单元备课”有效实施
加强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督查评价,是保证“单元备课”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为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学校及时对专题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主题课例研讨实施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捆绑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研组全体教师业务积分的一项内容,计入教师业务积分。
“单元备课”的探索,激发了学校集体备课的活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創新了学科素养的真实落地途径,为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单元备课;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课时教学
“课堂”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更是生命成长的场所。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做法,我们认为,发挥学科组集体智慧,充分发掘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实施以单元为主的备课和上课模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这一途径能否贯通的关键是单元备课的实效性,基于此,金昌市第一中学围绕“单元备课”探索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路径,助推课堂教学改革。本文以高中数学为例,就实施“主题备课”的策略和认识做一梳理。
一、整体规划单元教学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的素养落实目标
1.整合教学内容,使主题教学学科素养的指向性更集中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构成了高中数学的六大核心素养。六大核心素养渗透到了高中数学课程的全部章节,是不可分割的。但由于数学内容的丰富性,各章节所蕴含的核心素养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整体把握数学课堂可以凸显数学知识的脉络的基础上,依据六大核心素养的体现特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次序,确定主题教学内容,更好的彰显各素养的内涵特征和本质。如空间图形与平面几何中的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等内容虽然关联性不大,但都能聚焦于直观想象这一核心素养之下,如若安排在相邻时间段进行教学会相得益彰。
2.制定单元教学目标,使落实核心素养的任务更明确具体
以单元教学作为基本教学思考对象,其最大优势是可以在较充裕的时间段内更好的突出某一核心素养。单元教学可以以“章”作为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在目标的制定上,不仅要体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更要关注学科本质特征,关注学科内在的思想方法,体现数学的大概念,强调教学目标的统整性和精准性,突出对学生起长久作用的核心素养的核心地位。
3.理清各课时教学的划分及逻辑关系,使学科素养落地的路径更清晰
单元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后,还要进一步理清“总”和“分”的关系,明确这一单元需要的总课时数,明确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与总目标的逻辑关联,明确主题教学实施的思维导向性、路线图、时间表,实现学习内容的结构化,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记忆、对知识内容形成过程的探索理解、对体现的思想方法的思考和领悟更加深刻、有条理、系统化。
二、细化课时教学内容,设计基于素养落实的课时教学案
1.分解目标,细化学习任务
课时教学的学习目标是将单元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而成的,虽然直接由课时授课内容确定、独立成一体系,但仍然应是单元教学目标统领下的子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课时的教学目标应更加具体、明了,且有较强的操作性。仍以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为例,在空间图形授课的起始阶段,可以设计学生由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实物进而想象如何用图形表示,再由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联立联想实物的真实情形,进而理解三视图的概念和内涵,直至对三视图有深刻的理解。再如立体几何中学生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互译转化开始阶段是有困难的,只有在充分理解每种语言的本质属性且在不断的探索后,才能真正实现快速的直观想象。
2.创设情境,呈现真实问题
课时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情境”可以是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等,但情境的创设要关注学生已有的数学水平,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要满足真实性、现实性、相关性等基本要求。教学中的数学知识根植于情境中,将更有利于让学生找到知识学习的意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而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3.设计教学活动,外显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每一个教学目标的达成都应该有相应的教学活动来支撑。在课时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深度设计能真实发生且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构建知识体系。比如数学的对称问题可以设计折纸的操作实验,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形状特点与离心率的联系可以用几何画板来演示,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探索内在的规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公式等可让学生提出猜想并进行推理论证等。这样设计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到数学思想,切实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规范流程,把握“单元备课”实施的关键策略
1.实施主备人说课的集体备课模式
遵循“主备人说课——集体研讨——形成初案——上课人二次备课——形成最终教学案”的备课流程。学校实施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主备人一次安排2-3人,由组内教师轮流承担,其中一名教师完成单元教学的总体设计,另外1-2名教师完成具体课时教学的初步设计。承担主备任务的教师,要从教学目标的设定、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素材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作业的布置等方面阐述上课的基本思路和应遵循的原则,对一些关键环节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提供较详细的方案。在主备人完成说课之后,组内教师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建议,完善设计,在此基础上上课人结合本班学情完成最后的备课。
2.研讨课例的反思重建提升“单元备课”质量
备课的效果如何只有通过上课实践才能检验。学校要求每位上课教师就备课的执行情况进行反思。为了加强反思的深度,学校实施课例研讨制度,即由1-2位教师承担的研讨课,邀请学科专家和备课组全体成员听课、评课,依据备课组确定的单元(课时)教学策略和研讨主题,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策略和建议。备课组建立教与学两方面的问题清单,依据问题清单逐一研讨整改。
3.捆绑式评价促进“单元备课”有效实施
加强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督查评价,是保证“单元备课”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为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学校及时对专题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主题课例研讨实施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捆绑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研组全体教师业务积分的一项内容,计入教师业务积分。
“单元备课”的探索,激发了学校集体备课的活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創新了学科素养的真实落地途径,为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