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族企业是最古老的企业形式之一,其能够长期存在与发展有其自身的先天优势,而这一先天优势在家族企业的创业期及发展初期有积极的影响。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巨大的外部利润吸引着家族企业进行制度变迁;另一方面,家族企业内部存在的缺陷,阻碍了其发展,从而推动着家族企业必须进行制度变迁。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展开论述并主要阐述内部产权制度安排的不合理及家族文化等的非制度因素对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制约,针对此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家族企业 制度变迁 产权界定 家族文化
家族企业是一种最古老的企业形式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已经过时。相反,它仍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广泛存在。美国学者克林·盖尔西克认为"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到80%之间。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由家庭所有或经营"。①家族企业这种既古老又极具生命力的企业组织形式,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而且也是我国私营企业的主体形式。据统计,2006年,广义民营经济就业人数达37409万人,占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为85.3%。②但家族企业也是一种"短暂"的企业组织形态,因为从其发展至今,家族企业在生命周期上有着 "富不过三代"的延续规律。
一、家族企业的含义及特性
家族企业是指由家族成员创业,该家族成员对企业财产所有权拥有主导作用,对经营决策拥有重要影响的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在本质上与其他企业是相同的,但家族企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对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方面有浓厚的家族控制特色。
从家族企业的含义上看出家族企业的顽强生命力说明它具有其他形式的企业组织所不具有的优越性,而这一优越性也是它区别于其他企业组织的显著特征。首先,家族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两权合一,家族成员既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又参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所以家族式企业中的家族成员有动力经营好企业。其次,家族企业的家族成员之间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团体,团体内部由于经常在一起沟通交流,使得内部成员的信息不对称性以及成员间的协调成本大为降低。再次,由于血缘关系的维系,家族成员对家族高度的认同感和一体感,使其对家族产生了一种神圣的责任,这使得家族成员为家族企业工作都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从而使企业成员间的交易费用大大降低。最后,家族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念,企业主对员工的监督成本很低。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的降低,使得家族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的环境下能体现出相对其它组织形式的优势。
凡事具有两面性,与这些先天优势相伴随的是家族企业的特殊性也导致了诸多内在缺陷。这些内在缺陷是由家族企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家族企业依附于这种特殊性而生。当家族企业需要做大做强时,这些缺陷便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禁锢,进而推动企业进行制度变迁。
二、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内部推动与制约因素
D·诺斯认为,制度创新的诱致性因素在于创新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正是获利能力无法在现存的安排结构内实现,才导致了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或变更旧的制度安排)的形成。"③"潜在利润"就是所谓的"外部利润",即在新制度安排中存在的,而在现有制度安排中无法实现的利润。随着家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所无法实现的外部利润也愈来愈大,进行产权制度变迁的需求也愈发强烈。
1、规模经济收益的内在要求推动了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
所谓的规模经济效益是指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时相应的成本降低。实现规模经济,一方面需要增加投入,采用高科技生产方式,从而产生高收益率;另一方面,采用大规模生产也会使固定成本分摊在更大量产品中,从而降低成本,获得收益。但家族企业的规模扩张要受到现有制度安排的影响,家族企业由于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制度安排,其资金来源单一,获得资金的成本较高,很难突破规模经济。
2、产权界定不清,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在所有者手中,股权一元化与封闭化,严重制约了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
首先,在家族企业内部,原始产权主体界定不清。家族企业创立之初,企业发展急需资金和人力,吸收家族成员进入企业是大多家庭企业的共同做法,但很少有企业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产权进行界定,这就埋下了日后企业在家庭成员自然人间产权不清的隐患。其次,在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序列中,从所有权到法人财产权再到经营管理权,其间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环节的纵向产权链,并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在大多数家族制度中出资者和经营管理者在自然人身上是统一为一体的,家族不仅是资本投入者,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产权高度集中,基本上不存在或很少存在委托-代理关系。④最后,我国家族企业的股权大多是一元化、封闭化的,而一元化、封闭化的股权结构直接导致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重合。在企业组织简单时,这种集权领导能对外部环境变化作出灵敏地反应,使企业迅速制定和贯彻各项决策。但随着企业管理链条的拉长,业主的知识折旧速度加快,单纯依靠感性经验作出的决策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作出错误决策的风险很大;更严重的是,由于"业主权威"及一元化的股权结构,缺乏有效的内外监督、反馈和制约机制,企业难以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使得企业在当今资本社会化、利益多元化的时代,难以建立公众的價值认同,外界也难以有效监督和约束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企业的资信等级,限制了企业的融资及其资本运营。
3、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制约了家族企业规模的扩大与持续发展
一种文化传统背景下的制度变迁,会因这种文化传统与新制度相一致的观念而降低变迁的成本,也会因文化传统中与新制度相背的理念,而增加制度变迁的成本。在中国经济处于转轨期的背景下,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家族企业的家本位文化或家长制文化必然对中国家族企业制度的变迁和管理的创新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文化传统较为重视家庭、亲情、友情,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注重关系网络,而较少按法律、契约办事。为此费孝通提出了"差序格局"理论。差序理论认为,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构成的。这个网络像一个蜘蛛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己为中心,和别人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⑤这种"差序格局"反映在家族企业中便是:企业主是这个企业的核心,环绕着这个核心的是与企业主有血缘关系的管理层,再向外推进,则是更低级的管理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这样一个组织结构的运转靠的不是一般的业务关系,而是特殊的人际关系,亦即依据家族的系谱建构的亲属关系。同时,在中国,家族企业在继承方面较普遍的采取是"诸子均分"。而"诸子均分"的财产继承制度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家族企业的规模减小,而过小的规模使企业缺乏制度化的动力。
三、我国家族企业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实现企业制度变迁的可行性建议
在前文的阐述中,我们看到家族企业作为最古老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能够长久持续至今,有其自身的先天优势。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家族企业在以前机械化科学水平较低时、在当代当企业处于创业期或规模较小时,其先天优势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随着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其自身的优势便会成为一种劣势,阻碍企业制度的变迁。下面就针对前文提到的制约家族企业进行制度变迁的因素提出可行性建议。
在产权上,首先要明晰内部产权,避免产生内部风险。清晰的产权关系可以形成人们之间稳定的预期,减少由于产权界定不清导致的交易成本增加。而明晰内部产权,就是在创业之初就明文规定应根据家族成员贡献大小、根据家族成员给企业带来的效率高低分配股份及实现公平原则,控制股权差距。其次,適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突破家族制度,逐步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聘请族外的高层管理人员担任总经理和和其他高层管理职务。两权分离可以采取渐进的方式,比如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有家族成员担任,或者有一位或者有两位家族成员担任或分别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其他高层管理工作有族外职业经理担任,然后在逐步扩大层次和范围在解决股权多元化以后,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进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最后,要稀释股权,优化股权结构,实现产权多元。股权稀释一是股权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乃至更大范围开放,采用技术入股、绩效奖励投资入股、经营管理者股权期权入股等多种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二是股权向同行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开放,经过整合重组成为更有效率的多元化企业;三是股权向市场公开及诸如风险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控股公司等金融机构开放,实现融资的多元化,扩大企业规模。
在家族文化等非制度因素上,应突破"家"的狭隘观念,树立企业长远发展的理念。家族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要求家族企业主做出观念上的转变。首先,要树立企业社会化的观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家族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社会上专业水平高的人才投入到企业的管理及生产上,实行专业化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其次,突破子承父业及"诸子均分"的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再家族企业中子承父业及"诸子均分"的观念,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一方面,家族企业主的后代自己父辈的企业并不敢兴趣,无意进入家族企业;另一方面,"诸子均分"容易产生摩擦与纠纷,最后导致企业四分五裂,缩小企业规模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时,一方面家族企业主可以给予自己的后辈一定的股份,另一方面,聘请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管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注释:
①克林·盖克西尔.家族企业的繁衍--家庭企业的生命周期[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②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6一2007)[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9
③戴维斯,诺斯.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1:296
④贾彩霞.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变迁及其绩效[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3
⑤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5:25.
参考文献:
[1]克林·盖克西尔.家族企业的繁衍--家庭企业的生命周期[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2]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6一2007)[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 戴维斯,诺斯.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1
[4]贾彩霞.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变迁及其绩效[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3
[5]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5
[6]何圣东.当前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可行性目标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2(08)
[7] 周翼翔,王学渊. 我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03)
[8] 白岱恩.我国家族企业产权关系的缺陷及完善[J].经济纵横,2007(08)
作者简介:陈春燕(1986-),女,汉族,江西人,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09 级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家族企业 制度变迁 产权界定 家族文化
家族企业是一种最古老的企业形式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已经过时。相反,它仍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广泛存在。美国学者克林·盖尔西克认为"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到80%之间。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由家庭所有或经营"。①家族企业这种既古老又极具生命力的企业组织形式,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而且也是我国私营企业的主体形式。据统计,2006年,广义民营经济就业人数达37409万人,占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为85.3%。②但家族企业也是一种"短暂"的企业组织形态,因为从其发展至今,家族企业在生命周期上有着 "富不过三代"的延续规律。
一、家族企业的含义及特性
家族企业是指由家族成员创业,该家族成员对企业财产所有权拥有主导作用,对经营决策拥有重要影响的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在本质上与其他企业是相同的,但家族企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对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方面有浓厚的家族控制特色。
从家族企业的含义上看出家族企业的顽强生命力说明它具有其他形式的企业组织所不具有的优越性,而这一优越性也是它区别于其他企业组织的显著特征。首先,家族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两权合一,家族成员既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又参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所以家族式企业中的家族成员有动力经营好企业。其次,家族企业的家族成员之间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团体,团体内部由于经常在一起沟通交流,使得内部成员的信息不对称性以及成员间的协调成本大为降低。再次,由于血缘关系的维系,家族成员对家族高度的认同感和一体感,使其对家族产生了一种神圣的责任,这使得家族成员为家族企业工作都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从而使企业成员间的交易费用大大降低。最后,家族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念,企业主对员工的监督成本很低。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的降低,使得家族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的环境下能体现出相对其它组织形式的优势。
凡事具有两面性,与这些先天优势相伴随的是家族企业的特殊性也导致了诸多内在缺陷。这些内在缺陷是由家族企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家族企业依附于这种特殊性而生。当家族企业需要做大做强时,这些缺陷便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禁锢,进而推动企业进行制度变迁。
二、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内部推动与制约因素
D·诺斯认为,制度创新的诱致性因素在于创新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正是获利能力无法在现存的安排结构内实现,才导致了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或变更旧的制度安排)的形成。"③"潜在利润"就是所谓的"外部利润",即在新制度安排中存在的,而在现有制度安排中无法实现的利润。随着家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所无法实现的外部利润也愈来愈大,进行产权制度变迁的需求也愈发强烈。
1、规模经济收益的内在要求推动了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
所谓的规模经济效益是指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时相应的成本降低。实现规模经济,一方面需要增加投入,采用高科技生产方式,从而产生高收益率;另一方面,采用大规模生产也会使固定成本分摊在更大量产品中,从而降低成本,获得收益。但家族企业的规模扩张要受到现有制度安排的影响,家族企业由于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制度安排,其资金来源单一,获得资金的成本较高,很难突破规模经济。
2、产权界定不清,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在所有者手中,股权一元化与封闭化,严重制约了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
首先,在家族企业内部,原始产权主体界定不清。家族企业创立之初,企业发展急需资金和人力,吸收家族成员进入企业是大多家庭企业的共同做法,但很少有企业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产权进行界定,这就埋下了日后企业在家庭成员自然人间产权不清的隐患。其次,在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序列中,从所有权到法人财产权再到经营管理权,其间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环节的纵向产权链,并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在大多数家族制度中出资者和经营管理者在自然人身上是统一为一体的,家族不仅是资本投入者,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产权高度集中,基本上不存在或很少存在委托-代理关系。④最后,我国家族企业的股权大多是一元化、封闭化的,而一元化、封闭化的股权结构直接导致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重合。在企业组织简单时,这种集权领导能对外部环境变化作出灵敏地反应,使企业迅速制定和贯彻各项决策。但随着企业管理链条的拉长,业主的知识折旧速度加快,单纯依靠感性经验作出的决策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作出错误决策的风险很大;更严重的是,由于"业主权威"及一元化的股权结构,缺乏有效的内外监督、反馈和制约机制,企业难以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使得企业在当今资本社会化、利益多元化的时代,难以建立公众的價值认同,外界也难以有效监督和约束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企业的资信等级,限制了企业的融资及其资本运营。
3、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制约了家族企业规模的扩大与持续发展
一种文化传统背景下的制度变迁,会因这种文化传统与新制度相一致的观念而降低变迁的成本,也会因文化传统中与新制度相背的理念,而增加制度变迁的成本。在中国经济处于转轨期的背景下,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家族企业的家本位文化或家长制文化必然对中国家族企业制度的变迁和管理的创新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文化传统较为重视家庭、亲情、友情,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注重关系网络,而较少按法律、契约办事。为此费孝通提出了"差序格局"理论。差序理论认为,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构成的。这个网络像一个蜘蛛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己为中心,和别人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⑤这种"差序格局"反映在家族企业中便是:企业主是这个企业的核心,环绕着这个核心的是与企业主有血缘关系的管理层,再向外推进,则是更低级的管理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这样一个组织结构的运转靠的不是一般的业务关系,而是特殊的人际关系,亦即依据家族的系谱建构的亲属关系。同时,在中国,家族企业在继承方面较普遍的采取是"诸子均分"。而"诸子均分"的财产继承制度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家族企业的规模减小,而过小的规模使企业缺乏制度化的动力。
三、我国家族企业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实现企业制度变迁的可行性建议
在前文的阐述中,我们看到家族企业作为最古老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能够长久持续至今,有其自身的先天优势。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家族企业在以前机械化科学水平较低时、在当代当企业处于创业期或规模较小时,其先天优势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随着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其自身的优势便会成为一种劣势,阻碍企业制度的变迁。下面就针对前文提到的制约家族企业进行制度变迁的因素提出可行性建议。
在产权上,首先要明晰内部产权,避免产生内部风险。清晰的产权关系可以形成人们之间稳定的预期,减少由于产权界定不清导致的交易成本增加。而明晰内部产权,就是在创业之初就明文规定应根据家族成员贡献大小、根据家族成员给企业带来的效率高低分配股份及实现公平原则,控制股权差距。其次,適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突破家族制度,逐步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聘请族外的高层管理人员担任总经理和和其他高层管理职务。两权分离可以采取渐进的方式,比如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有家族成员担任,或者有一位或者有两位家族成员担任或分别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其他高层管理工作有族外职业经理担任,然后在逐步扩大层次和范围在解决股权多元化以后,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进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最后,要稀释股权,优化股权结构,实现产权多元。股权稀释一是股权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乃至更大范围开放,采用技术入股、绩效奖励投资入股、经营管理者股权期权入股等多种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二是股权向同行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开放,经过整合重组成为更有效率的多元化企业;三是股权向市场公开及诸如风险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控股公司等金融机构开放,实现融资的多元化,扩大企业规模。
在家族文化等非制度因素上,应突破"家"的狭隘观念,树立企业长远发展的理念。家族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要求家族企业主做出观念上的转变。首先,要树立企业社会化的观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家族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社会上专业水平高的人才投入到企业的管理及生产上,实行专业化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其次,突破子承父业及"诸子均分"的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再家族企业中子承父业及"诸子均分"的观念,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一方面,家族企业主的后代自己父辈的企业并不敢兴趣,无意进入家族企业;另一方面,"诸子均分"容易产生摩擦与纠纷,最后导致企业四分五裂,缩小企业规模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时,一方面家族企业主可以给予自己的后辈一定的股份,另一方面,聘请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管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注释:
①克林·盖克西尔.家族企业的繁衍--家庭企业的生命周期[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②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6一2007)[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9
③戴维斯,诺斯.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1:296
④贾彩霞.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变迁及其绩效[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3
⑤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5:25.
参考文献:
[1]克林·盖克西尔.家族企业的繁衍--家庭企业的生命周期[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2]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6一2007)[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 戴维斯,诺斯.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1
[4]贾彩霞.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变迁及其绩效[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3
[5]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5
[6]何圣东.当前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可行性目标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2(08)
[7] 周翼翔,王学渊. 我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03)
[8] 白岱恩.我国家族企业产权关系的缺陷及完善[J].经济纵横,2007(08)
作者简介:陈春燕(1986-),女,汉族,江西人,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09 级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