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式庭院里闲庭信步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林之于苏州,就好像是故宫之于北京、外滩之于上海一样,不一样的是,作为一张城市的名片,苏州的园林,是实实在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的,偶尔的闲庭信步,代表了千余年来苏州人散淡的性格。
  苏州人造园,造了几千年,古有香山蒯祥,把步伐迈进了宏伟的故宫,今有画家叶放,把姑苏的亭亭院院造进了西方的水城威尼斯。
  苏州人的造园情怀,更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也许在不经意间,你一抬头,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人家,小小的一方天地里,却是大有乾坤,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也许都是主人们精心挑选别有深意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于造园,苏州人并不把它当成一项工程来做,它是一种生活,一种慢调的生活方式,也许是一年,也许是两年,也许是十年,心境不同,园子也焕发出不一样的面貌来,在这个年复一年中,生活如流水般淌过……
  
  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
  在儿时印象中的苏州,没有这么多的车水马龙,没有东园西区的高楼大厦,有的就只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一个纯粹的苏州。
  苏州人的日子,从早上的一杯碧螺春开始,伴随着依依呀呀的评弹声,“会过日脚”(会过日子)的苏州人,永远迈着那不徐不慢的步子,过着不咸不淡的的日子。
  江南的水乡,在一抹小桥,一丝涟漪,一尾乌舟,一垛黛瓦和一句吴侬软语中去柔柔地咂摸它的滋味,便也是“秀色可餐”的了。
  提起苏州的“慢日子”,不能不提苏州的园林,这个汇集了苏州数千能工巧匠智慧的园林,已经成了苏州生活的典范。
  白居易在《草堂记》中曾以“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来形容文人园林的典范。仔细一揣摩,这说的,不正是苏州园林么,叠山理水,栽植花木,或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又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
  在这样精致的园子里过日子,恐怕是神仙也不愿意出来了吧。
  很多人知道苏州园林,或许是因为蒯祥,这个从苏州香山走出来的工匠,一直走到了京城,成了北京故宫的总设计师。这个成为“蒯鲁班”的香山匠人,把苏州园林的机巧,带到了京城,在皇帝老儿面前,“班门弄斧”了一下。
  皇帝老儿自然是没见过江南园林的这番精巧与细致的,赞不绝口、龙颜大悦,他哪里知道,苏州人造园子,已经造了数千年了。
  从春秋时, 吴国始建姑苏台、馆娃宫开始,到东晋时顾辟疆所筑辟疆园是江南最早的私家园林。从五代,钱元轩在苏州“好治园林”,南园(已废)及现在的沧浪亭即始建于此时,到北宋末年,宋徽宗好奇花异石,在苏州广为采运,造成了著名的“花石纲”。
  苏州的文人墨客,老早就把日子过进了园林里。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苏州的大小园林,大概有270多处,这些园林模拟自然景色, 利用水面、奇石和花木,吸收了文学、国画、书法、雕刻、工艺美术等技巧手法,创造的是“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的“城市山林”意境。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延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所以说,古时候的人,才是真正懂生活的人,那些“隐士们”没有世事的牵绊,没有柴米油盐的打扰,过得自然是清高却又滋润的。
  
  一半是生命一半是石头
  秋日的午后阳光下,最适合的是找一所私家庭院,泡上一杯清茶,躺在阳光下,耳畔萦绕的是评弹中的二胡声。
  狮子林无疑是合适的。
  小而精巧,景致错落。
  不过,应该是100年前的狮子林,那个时候,它还是贝家的一所私家园林。
  时间久了,记忆也就依稀了,只记得孩提时代,每年总会和父母来上一次的,玲珑的假山,登高爬下,在那些假山洞里钻进钻出,倒比边上的拙政园更能吸引起我的兴趣来,更重要的是,狮子林里有一艘特别的船,那艘如今被称为石舫的“船”,有着五彩缤纷瑰丽的彩色玻璃,这在其他地方是看不见的,而登上船头,更是能一览狮子林的后花园。
  比起如今的游人如织的狮子林来,那个时候,更像是一个私家园林的后花园,更适合在深秋午后的阳光里喝一杯清茶的。
  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就是在这个中西合璧的私家园林里长大的。
  贝聿铭曾经回忆起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狮子林以前是我们贝家的,贝家有了这个花园是100年了。所以我小的时候,夏天我回苏州总是到狮子林里面玩。那时候没有多少人,很少人进去,是私家的公园,我们家的庭院以石头闻名,这些石头形状很奇特,有很多洞有很多斑迹凹凸有致,似乎一半是生命一半是石头。”
  现在,人们赞誉说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是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它成为了巴黎和法国新的标志。所有的人都为贝的卓越的建筑设计能力折服。但是,谁又能想到,也许,就是早在几十年前的童年时代,贝聿铭就已经在狮子林里,接受了这中西结合、古典与现代相交融的美学浸润。
  要知道当年卢浮宫门前的那个硕大的玻璃金字塔,和狮子林中那座石舫一样,曾经招来多少口水之争,更被多少所谓的美学大家所诟病,只不过,时间真的可以冲刷一切,更会改变人们的看法,如今,却愈发显得别具一格来。
  在贝聿铭80多岁高龄,本已经封刀的时候,他给苏州建了一个看似古典却又现代感十足的博物馆,离开他小时候从小住过、玩过的狮子林,不过一站路的距离。
  
  在一方蓝天下,过上一辈子
  在老苏州人的记忆里,家的概念,大体上是包括了一个天井的,就是头顶上这一方蓝天,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
  如今,苏州人又把“老法头”的这项造园的技巧,用到了现代生活中。
  中国明代造园家计成的《园冶》中曾提到“三匠七主”,意思是园子最终的样子三分靠匠人,七分靠主人。主人的意趣决定着园子的气质。园林如艺术品,本身就是一种即兴的创作。
  于是,隐匿在苏州的大街小巷里,一个个别致的院子隐在一笼翠绿当中,打开门,便是仿佛与世隔绝的另一个世外桃源。
  画家叶放,就守着他那座“南石皮记”,过起了世外高人般的慢生活。小桥流水,丝竹于耳,这座由叶放自己一手设计修建的私家园林,与其说是画家的优雅志趣,不如说是代表了中国文人生活方式的哲学思考。
  冬日的午后,伴着暖洋洋的阳光,是最好的“瞌睡时光”。
  在网师园后的那条幽静的南石皮弄,很多游客从这里走过。很难想象,在一排粉墙黛瓦后面藏着一个如此精致的园子,他的主人,正是苏州著名画家叶放。
  2002年,叶放和几位朋友共五户人家,商量着一起买下了苏州十全街南石皮弄里的一排联体别墅。房子价格不算高,每家最初买房大概花了100万元,都有一个独立的小花园,被开发商稍微收拾了一下居然有模有样。潜藏在叶放心中的私家园林梦蠢蠢欲动,他说服其他几位朋友,打掉隔墙,连在一起成为一个独立的大空间,算下来光院子内部就有500平方米左右,成为园林最原始的胚子。
  从画设计稿开始,叶放都是亲力亲为,整整三年,一座现代意义上的苏州园林,最终诞生,引来的,是人们的一声惊艳。
  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精致小园林。这里有山有水,有花有树,有鸟有鱼,有台有桥,一切苏州园林该有的内容,这里都有。
  虽然是一个古朴的园子,但选材上则完全是现代材质,体现的是现代最简洁的概念。园子里玻璃屋檐上的书法,作为装饰也记载着主人的哲学思想,三面分别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怀素的《自叙帖》、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刚好是儒释道三家思想的集成。
  园子造好了,自然要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行,叶放在园子中搭了一个戏台子,是供堂会用的,越过池塘的水面,遥相呼应的是一个供客人看戏用的平台。在这里举行过多次有名的“雅集”,上演过昆剧《牡丹亭》。
  对叶放来说,他的园林生活才刚刚开始,一辈子,也许很短,但守在这个园子里,过着苏州人的日子,却是充实的,舍去都市繁华的喧嚣,留下的,却是精神上的极大满足。
  
  tips
  苏州园林各有各的看点:
  狮子林 假山奇石最为出名。
  网师园 唯一开通夜游花园的苏式园林。
  拙政园 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一个,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藕园 被苏州人称为爱情之园,清代同治年间流传着一对情侣的佳话。
  留园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精湛建筑艺术享誉世界,园内的冠云峰是宋代花石纲遗物。
其他文献
有一种说法,一个城市茶馆的数量和它的节奏成反比,茶馆多,说明这个城市的人们愿意把一部分时间拿出来,品茶聊天消磨时光。游走苏州,大大小小的茶馆遍布大街小巷,自成一景。泡茶馆,苏州人谓之“孵”。单从字面上就可以意会,“孵茶”是一个需要花点时间才能办到的事。或许正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喜爱喝茶,上苍才眷顾地把绿茶中的精品碧螺春洒在苏州。    苏州话中有句俚语,“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清晨起来孵茶馆,喝
乘车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规,同学们外出时也经常要乘车,但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如何保证乘车安全呢?  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后座不得乘坐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  乘坐公共车辆,须在站台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待车停稳后,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争抢。
巴东多奇峰峻岭,有大河长川,更多岁月风雨……   大约三千年前,廪君西迁,拓疆巴国,烽火相接,波伏浪涌。时光转到公元第一个千年中叶,巴东始有建县历史。然自南朝开端至隋唐五代的五百年间,江上峰青,时空落寞。古人曾照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那五百年,谁是第一任县令?哪位巴东人进过中华朝堂,书写过人生诗篇?多少过客,几无可考。再向前推,大风之歌没有及时地飘进三峡,魏武之鞭挥不过长江以南——巴东,远离中原
5月初,四川雅安已经浸泡在浓郁的绿色里了。此刻我坐在汽车里,在被春雨湿润又被车轮碾压得泥泞的山路上盘旋上升。车子缓缓地停下了,一株孤零零的二三十米高的树阻止了我们前进的脚步,它伫立在因道路施工而拓开的路旁,失落中透着优雅的美丽。“看,这就是珙桐了。”印开蒲先生说道。这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的资深研究员对植物有着狂热的喜爱,并时时感染着我们。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珙桐,尤其是在这样一种情境下。形单影只
“数学创新知识”竞赛获奖名单  由《初中生之友》编辑部举办的第二届“数学创新知识”竞赛圆满结束,非常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本次竞赛活动的大力支持。奖品和证书将于近期寄出,请各位获奖者注意查收。现公布部分获奖同学名单。  谢小龙(南昌市昌南学校八(2)班),王 珊(南昌市迎宾中学初二(2)班),蔡万欢(南昌市冶建学校八(1)班),王 智(安福县城关中学初二(4)班),朱 强(赣县韩坊中学八(2)班),董
第一次看见西湖群山是20年前,当时只闻西湖盛名,至于围绕西湖的群山只觉得是些点缀。  今年过完年,工作变动,竟可以常驻杭州,难道是注定与这湖山相映的城市有一段妙缘?我不仅可以重走苏堤看山,更要登山瞰湖。  明代的钟禧有诗云: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无事时便摊开地图规划行程,或上网取些经验,找了个和风的日子,便挎包登山了。  西湖群山面积颇广,若在宋朝,整个临
“香成阵。欢声点破梅梢粉。”梅花开了。  宫粉、红梅、绿萼、紫梅、朱砂、玉蝶…… 光听这曼妙的名字就引人心向往之了。  非常羡慕那些会侍弄花草的朋友。这个时节,朔寒侵窗。如果室内梅梢弄晴幽香漫沁,实在是一份“芳华自相接”的惬意。园林山野踏涉赏梅自不必说了,到花卉市场买来梅枝养在清水瓶里,也是一隅雅逸闲适的心思。周末我曾从花市扛回整捆十枝的长条腊梅,贮好喷水,第二天一早,满室馥郁醉人。当时恰是阳光煌
编者按:人才是事业之基,也是兴农之本。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农业农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面对农民培训的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开展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本期互动平台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赵智奎教授,从教学的角度来谈农民职业培训,以飨读者。  当下的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
01:00 小巷中再无人迹,门口的灯笼也睡眼朦胧了,温馨的灯火中,小巷做了一个柔情似水的梦。  02:00 夜最浓的时候,新近建成的私家园林——翠园依然是灯火通明,可是在为迎接明日的访客而忙碌着?  03:00 忙碌的新区也沉静了下来,闪烁的彩灯像散落在沙滩上的珍珠,点缀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精致。  04:00 天是浓浓的墨蓝,水畔楼阁里一只依然亮着的灯,幽幽地照着流水,照着雕花栏杆。在这一刻,这些
人物档案  李凤玉:男,58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黑龙江省克山县河南乡仁发村人,村党支部书记,克山县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9年与本村6名农民自筹资金850万元,组建了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民由原来的7户发展到现在的2638户,经营土地面积达到5.4万亩,入社农民亩均收益922元。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等荣誉称号。  说起克山县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