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围/身高(WHtR)是一个评判中心性肥胖的新指标,近年来研究逐渐增多,因其避免了性别、身高的影响,是一个有可能取代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WC)体表测量指数,描述腹型肥胖,对普通人群的糖尿病和冠心病风险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1 3]。内皮细胞是一个功能介面,当代谢性的物质增加时会影响到内皮功能,其功能系乱导致早期内皮功能损害,即早期动脉硬化。本文就4种体表指数对内皮功能预测作用进行初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取自参加健康检查的社区居民入选条件:①年龄35~55岁;②各项临床与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无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及其他疾病;③研究对象均为汉族人口,彼此间无血缘关系;④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共入选642人,按腰围/身高比值(waist height ration,WHtR)数值不同。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及血生化检查 研究对象均按统一方法测定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腰围/身高。并于禁食12 h后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及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的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 ment)计算胰岛素抵抗(IR)指数(HOMA IR),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 β=20×FINS/(FBG 3.5)[4]。
1.2.2 统计分组 将所有人群分为两组,以肱动脉内径扩张10%作为血管内皮功能正常(≥10%)和异常(<10%)的分割点[4]。
1.2.3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 采用NAS 1000HE彩超诊断系统和7.0 MHz线阵探头。按照Celermajer等[5]的方法进行。患者仰卧位,探头置于右侧肘上2~15 cm处,二维清楚显示肱动脉内径,于心电图R波测量其内径。然后于前臂血压计袖带加压300 mm Hg(1 mm Hg=0.113 kPa),持续4 min后放气,60~90 s内测反应性充血时内径。再休息10~15 min,待血管恢复至基础状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4 min后再次测量肱动脉内径。反应性充血(血流介导)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的变化,分别表示内皮依赖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用相对于血管内径基础值变化的百分率表示。
1.2.4 统计分析 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全部数据均经正态性检验,HOMA IR呈偏态分布取自然对数后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其余呈偏态分布者经自然对数转换后再分析,组间比较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相关分析用Pearson相关检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ROC curve)采用SPSS软件自动计算。
2 结果
2.1 将所有数据分为两组,进行均数间的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内皮功能正常组在4种测量体表体表指数WC、BMI、WHR、WHtR均明显高于内皮功能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皮功能异常组在收缩压、舒张压、空腹、餐后2 h血糖、TG、TC、高于内皮功能正常组,内皮素 2高于内皮功能正常组,而NO、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细胞功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OMA IR高于内皮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4种体表指数的ROC工作曲线 ①WHtR与评判内皮功能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ROC curve),曲线下面积为0.683(95%CI:0.629~0.736),最佳切点为0.5082(WHtR:敏感性为86.7%,特异为77.8%);②WC与ROC曲线,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637(95%CI:0.567~0.707),最佳切点为88.5(W:敏感性为87.0%,特异为33.8%);女性为0.708(95%CI:0.621~0.795),最佳切点为83.5(W:敏感性为75.8%,特异为60.4%);③BMIROC曲线,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637(95%CI:0.568~0.706),最佳切点为28.1(BMI:敏感性为50.4%,特异为67.6%);女性为0.686(95%CI:0.595~0.777),最佳切点为26.5(BMI:敏感性为71.1%,特异为56.6%);④WHRROC曲线,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623(95%CI:0.548~0.699),最佳切点为0.86(WC:敏感性为96.6S%,特异为13.5%);女性为0.712%CI:0.628~0.797),最佳切点为0.87(WC:敏感性为46.9%,特异为81.1%)。
表1
不同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比较(x±s)
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BMIWC(cm)臀围(cm)
内皮功能异常n=127
45.11±6.49169.59±6.9580.71±10.8528.00±2.85
94.59±9.33101.24±5.81
内皮功能正常n=515
44.95±5.90167.87±7.2373.48±11.9826.00±3.3687.54±10.8298.55±6.26
p0.8050.0130000.001
WHRWHtR高压低压空腹血糖服糖2 h后血糖
内皮功能异常n=127
0.93±0.070.56±0.05126.55±17.4686.66±11.805.23±1.116.72±2.36
内皮功能正常n=515
0.89±0.080.52±0.06121.07±14.3882.72±10.454.90±0.896.26±2.04
p000.0010.0010.0020.049
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甘油三脂胆固醇血肌酐血尿酸
内皮功能异常n=1279.31±5.6238.25±15.271.53±0.72
5.29±0.9277.10±19.49306.50±84.63
内皮功能正常n=5158.53±3.2336.32±12.911.35±0.66
4.97±0.7675.11±15.76283.74±92.88
p0.1340.1980.00800.2950.009
内皮素 2一氧化氮EDD1EDD2LnBLnIR
内皮功能异常n=12751.34±11.1375.35±20.290.05±0.03
0.08±0.044.74±0.610.71±0.39
内皮功能正常n=51548.76±9.6575.83±20.250.13±0.03
0.16±0.074.83±0.550.58±0.35
p0.020.873000.120.001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加,肥胖,特别是与肥胖有关的疾病不仅成为医学上一个研究热点,也将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肥胖的干预介入点有着许多的标准,比如WHO、OPIII、美国糖尿病协会等,这是因为人种的不同肥胖特点也是不同的,我国也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况的标准,腰围/身高比是一个近几年研究较多的一个人体体表测量指数,可以不同程度地消除性别、身高的影响,或成为新的体表测量指数。
本文的结果可以看出,当内皮功能异常时,4种体表测量指数在一些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如血脂、血压等均较内皮功能正常组有明显高,可作为内皮功能异常预测指标,但经过ROC曲线后发现,WHtR作为预测指标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最佳切点为0.5082,与文献报道多为相似。WC作为肥胖的一个指标,因未考虑到身高的影响,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内皮功能紊乱预测敏感性可,但特异性较差,与文献报道相似,腰围多用于测量来辨别高危的腹型肥胖患者及评价腹型肥胖的治疗反应,不能作为预测心血管风险性的一个指标[5]。BMI对内皮功能紊乱的预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处于低水平,男女之间差异不大。WHR有性别差异,对男性的敏感性较大,而对女性特异性较大。
人体血管内皮细胞是一个有功能的界面,许多因素可以影响其功能,其功能的紊乱,是早期动脉硬化的最始表现。当EDD1、EDD2功能异常时,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水平,及胰岛功能均无明显差别,而此时胰岛素抵抗明显增强,从而引起空腹及餐后血糖的明显升高。纠其原因,尤其是腹型肥胖,代谢因素的紊乱,从而引起内皮功能的不正常,从而引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所以肥胖的干预治疗特别重要。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腰围/身高比值:预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有效的腹型肥胖指标.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3(20):272 275.
[2] 朱旅云,刘坤申.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超重和肥胖人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2(31):118 121.
[3] W Aekplakorn,V Kosulwat,P Suriyawongpaisal.Obesity indice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Thai adul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2006,30:1782 1790.
[4] Matthews OR,Hosker JP,Rudenski AS,et al.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and betacell function from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insulin concentrations in man.Diabetologia,1985,28:412 419.
[5] Janiszewski P M,Janssen I,Ross R.Does waist circumference predict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eyond commonly evauated cardionetabolic risk factors.Diabetes Care,2007,30(12):3105 3109.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取自参加健康检查的社区居民入选条件:①年龄35~55岁;②各项临床与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无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及其他疾病;③研究对象均为汉族人口,彼此间无血缘关系;④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共入选642人,按腰围/身高比值(waist height ration,WHtR)数值不同。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及血生化检查 研究对象均按统一方法测定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腰围/身高。并于禁食12 h后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及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的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 ment)计算胰岛素抵抗(IR)指数(HOMA IR),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 β=20×FINS/(FBG 3.5)[4]。
1.2.2 统计分组 将所有人群分为两组,以肱动脉内径扩张10%作为血管内皮功能正常(≥10%)和异常(<10%)的分割点[4]。
1.2.3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 采用NAS 1000HE彩超诊断系统和7.0 MHz线阵探头。按照Celermajer等[5]的方法进行。患者仰卧位,探头置于右侧肘上2~15 cm处,二维清楚显示肱动脉内径,于心电图R波测量其内径。然后于前臂血压计袖带加压300 mm Hg(1 mm Hg=0.113 kPa),持续4 min后放气,60~90 s内测反应性充血时内径。再休息10~15 min,待血管恢复至基础状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4 min后再次测量肱动脉内径。反应性充血(血流介导)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的变化,分别表示内皮依赖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用相对于血管内径基础值变化的百分率表示。
1.2.4 统计分析 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全部数据均经正态性检验,HOMA IR呈偏态分布取自然对数后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其余呈偏态分布者经自然对数转换后再分析,组间比较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相关分析用Pearson相关检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ROC curve)采用SPSS软件自动计算。
2 结果
2.1 将所有数据分为两组,进行均数间的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内皮功能正常组在4种测量体表体表指数WC、BMI、WHR、WHtR均明显高于内皮功能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皮功能异常组在收缩压、舒张压、空腹、餐后2 h血糖、TG、TC、高于内皮功能正常组,内皮素 2高于内皮功能正常组,而NO、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细胞功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OMA IR高于内皮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4种体表指数的ROC工作曲线 ①WHtR与评判内皮功能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ROC curve),曲线下面积为0.683(95%CI:0.629~0.736),最佳切点为0.5082(WHtR:敏感性为86.7%,特异为77.8%);②WC与ROC曲线,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637(95%CI:0.567~0.707),最佳切点为88.5(W:敏感性为87.0%,特异为33.8%);女性为0.708(95%CI:0.621~0.795),最佳切点为83.5(W:敏感性为75.8%,特异为60.4%);③BMIROC曲线,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637(95%CI:0.568~0.706),最佳切点为28.1(BMI:敏感性为50.4%,特异为67.6%);女性为0.686(95%CI:0.595~0.777),最佳切点为26.5(BMI:敏感性为71.1%,特异为56.6%);④WHRROC曲线,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623(95%CI:0.548~0.699),最佳切点为0.86(WC:敏感性为96.6S%,特异为13.5%);女性为0.712%CI:0.628~0.797),最佳切点为0.87(WC:敏感性为46.9%,特异为81.1%)。
表1
不同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比较(x±s)
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BMIWC(cm)臀围(cm)
内皮功能异常n=127
45.11±6.49169.59±6.9580.71±10.8528.00±2.85
94.59±9.33101.24±5.81
内皮功能正常n=515
44.95±5.90167.87±7.2373.48±11.9826.00±3.3687.54±10.8298.55±6.26
p0.8050.0130000.001
WHRWHtR高压低压空腹血糖服糖2 h后血糖
内皮功能异常n=127
0.93±0.070.56±0.05126.55±17.4686.66±11.805.23±1.116.72±2.36
内皮功能正常n=515
0.89±0.080.52±0.06121.07±14.3882.72±10.454.90±0.896.26±2.04
p000.0010.0010.0020.049
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甘油三脂胆固醇血肌酐血尿酸
内皮功能异常n=1279.31±5.6238.25±15.271.53±0.72
5.29±0.9277.10±19.49306.50±84.63
内皮功能正常n=5158.53±3.2336.32±12.911.35±0.66
4.97±0.7675.11±15.76283.74±92.88
p0.1340.1980.00800.2950.009
内皮素 2一氧化氮EDD1EDD2LnBLnIR
内皮功能异常n=12751.34±11.1375.35±20.290.05±0.03
0.08±0.044.74±0.610.71±0.39
内皮功能正常n=51548.76±9.6575.83±20.250.13±0.03
0.16±0.074.83±0.550.58±0.35
p0.020.873000.120.001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加,肥胖,特别是与肥胖有关的疾病不仅成为医学上一个研究热点,也将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肥胖的干预介入点有着许多的标准,比如WHO、OPIII、美国糖尿病协会等,这是因为人种的不同肥胖特点也是不同的,我国也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况的标准,腰围/身高比是一个近几年研究较多的一个人体体表测量指数,可以不同程度地消除性别、身高的影响,或成为新的体表测量指数。
本文的结果可以看出,当内皮功能异常时,4种体表测量指数在一些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如血脂、血压等均较内皮功能正常组有明显高,可作为内皮功能异常预测指标,但经过ROC曲线后发现,WHtR作为预测指标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最佳切点为0.5082,与文献报道多为相似。WC作为肥胖的一个指标,因未考虑到身高的影响,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内皮功能紊乱预测敏感性可,但特异性较差,与文献报道相似,腰围多用于测量来辨别高危的腹型肥胖患者及评价腹型肥胖的治疗反应,不能作为预测心血管风险性的一个指标[5]。BMI对内皮功能紊乱的预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处于低水平,男女之间差异不大。WHR有性别差异,对男性的敏感性较大,而对女性特异性较大。
人体血管内皮细胞是一个有功能的界面,许多因素可以影响其功能,其功能的紊乱,是早期动脉硬化的最始表现。当EDD1、EDD2功能异常时,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水平,及胰岛功能均无明显差别,而此时胰岛素抵抗明显增强,从而引起空腹及餐后血糖的明显升高。纠其原因,尤其是腹型肥胖,代谢因素的紊乱,从而引起内皮功能的不正常,从而引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所以肥胖的干预治疗特别重要。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腰围/身高比值:预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有效的腹型肥胖指标.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3(20):272 275.
[2] 朱旅云,刘坤申.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超重和肥胖人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2(31):118 121.
[3] W Aekplakorn,V Kosulwat,P Suriyawongpaisal.Obesity indice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Thai adul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2006,30:1782 1790.
[4] Matthews OR,Hosker JP,Rudenski AS,et al.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and betacell function from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insulin concentrations in man.Diabetologia,1985,28:412 419.
[5] Janiszewski P M,Janssen I,Ross R.Does waist circumference predict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eyond commonly evauated cardionetabolic risk factors.Diabetes Care,2007,30(12):3105 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