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代人的关系一定不能是对立的,教育是个合作项目。
——卢勤
当前,不少70后、80后的父母忙于在事业上打拼,或是生活经验不足,将自己的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照管,使隔代教育成为当前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情况有其积极的一面,即老人们对隔代的孙子辈付出了关爱与呵护,为子女解除了后顾之忧:但是也出现了不少现实的问题,使原本和谐的三代人的大家庭纠纷频发。
今年5月份,深圳市就发生了两起命案:51岁的廖婆婆在婆媳争吵后,怀抱仅有11个月大的孙子从高处楼上跳下,祖孙两人当场死亡;74岁的古大爷在管教7岁孙子的过程中将孩子打得头破血流,老人觉得愧对儿子儿媳,跳楼身亡。这些社会问题是怎么导致的?老人的过度爱护为什么惯出孩子的不少毛病?辛苦的付出为什么换来了子女的埋怨?本期,我们请来了“知心姐姐”卢勤,让她来给隔代家庭教育支支招。
记者:听说您去年“晋升”为奶奶了。对这个新身份。您有什么不同以往的感觉?
卢勤:有了孙子后,我经常兴致勃勃地观察他,观察他在各阶段敏感期的不同表现,更加领会到这些对孩子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我当年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是边工作边带孩子,根本没时间去观察,去思考。现在感觉比以前更在乎了,更上心了。通过这次补课,我对于教育这件事有了更深的感触,那就是:成长有规律,长大不容易。
记者:有了孙子之后。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您是怎么考虑的?您认为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哪些方面?
卢勤:我们一直说“教育”孩子,现在我对这个说法产生了疑义。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了解孩子、认识孩子,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而不需要刻意的教育。比如说,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行为习惯,这不是能教得出来的。我从小孙子身上发现,孩子通常是用眼睛学习的,大人的行为举止、说话动作、待人接物、对时间和金钱的态度,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言传身教,比什么高深的教育都重要。
孩子的成长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比如孩子有时候会扔东西、拆东西,有类似搞破坏的行为,实际上他们是在发现其中的内在特点。这时家长与其白以为是地教育他们,不如客观地认识他们。还有的时候,孩子正在做一件看上去无足重轻的事,家长可能会在此时发出一些指令——“过来吃饭”、“你该学习了”……这种不合时宜的打断会干扰孩子正在进行的“工作”和“研究”。当我们抱怨孩子的专注力不够时,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枚苦果是自己在无意中种下的。
记者: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知识的不断更新,老人和子女的教子理念会有些不同。在现实中也会或多或少有些摩擦。在您家里,是否也有这些问题?遇到意见不同时听谁的?
卢勤:我们家基本没有因为教育问题发生过摩擦,但也不可能说观点能完全达成一致。比如说有时孩子感冒了,他妈妈会很紧张,马上就要带孩子去医院。其实我凭经验判断不会是太大的问题,没必要大费周章,但既然去趟医院能缓解他妈妈的焦虑,那就去一趟,没什么大不了。也就是说,在一些关于孩子的生活问题上,祖父母和父母要学会尊重对方的想法,不要一意孤行。对于我家小孙子的教育,我不会过多地参与意见,指手划脚,因为这是他妈妈爸爸的责任,但是我会提些建议,也会推荐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给他们看。
记者:您怎么看待隔代教育?您当年遇到过隔代教育的困扰吗?做为过来人,是否可以给年轻的爸爸妈妈一些建议?
卢勤:首先我主张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因为这是一种不容推卸的人生责任,也是一种必要的人生体验,孩子的教养是不能推给长辈的。当年我工作也很忙,在孩子没上幼儿园之前,是我妈妈帮忙。但是我妈妈态度很明确,她说。白天孩子放我这儿,晚上下班你们接走自己带。这里边就存在一个问题,隔代教育是帮忙还是义务。我认为,隔代人可以帮忙,但一定不是义务。成了义务之后,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亲子关系。我接触过一个孩子,他把姥姥家当“我们家”,把爸爸妈妈家当“你们家”。一听门铃响,会不耐烦地说,“他们怎么又来了!”试想,这样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亲子关系是何等疏远。这是典型的父母太松心的体现。我还接触过一个苦恼的妈妈,她说:“我的孩子被老人夺走了,根本不肯撒手,当作他们的孩子在养。干脆我也不要了,再生一个算了。”这明显反映了老人的问题。这样的家庭关系从本质上来说已经错位了,而且纠正起来难度非常大。
记者:如果家庭的确需要隔代老人参与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
卢勤:隔代教育中要强调老人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总的原则就是六个字:放手、放心、舒心。
放手指的是对孙辈,不替孩子做事,比如不帮他拿书包、不帮他整理文具,力所能及的事放手让他自己做,别怕出事。
放心指的是对子女,他们身为父母就要尽到责任,别担心他们做不好。在家庭教育结构上,老人可以帮忙,但不是主力。
舒心指的是态度。老人自己首先要快乐,并要用快乐的情绪感染孙辈。因为现在年轻父母的工作忙,压力大,常常在孩子面前板着脸,说话也硬梆梆。老人应该用开朗、快乐的心境和行为表现对孙辈进行情绪弥补,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记者:家庭的隔代教育虽然是个普遍问题,但是表现出的差异性很大,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良方?
卢勤: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家表现的问题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把握一个根本原则:两代人的关系一定不能是对立的,教育是个合作项目。两代人的出发点都是爱,爱同一个孩子,所以一定要沟通,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双方有意见不要当着孩子理论,也不要背后数落对方的不是,否则这样的家庭培养出的一定是“两面派”。
记者:最后能不能请您作为隔代人。送给儿女辈的人一句话。也送给与您一样同为爷爷奶奶的人一句话?
卢勤:我有一句话送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爱孩子、用孩子、夸孩子。
我有一句话送给爸爸妈妈们:学习孩子、发现孩子、使用孩子。
采编:肖云
——卢勤
当前,不少70后、80后的父母忙于在事业上打拼,或是生活经验不足,将自己的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照管,使隔代教育成为当前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情况有其积极的一面,即老人们对隔代的孙子辈付出了关爱与呵护,为子女解除了后顾之忧:但是也出现了不少现实的问题,使原本和谐的三代人的大家庭纠纷频发。
今年5月份,深圳市就发生了两起命案:51岁的廖婆婆在婆媳争吵后,怀抱仅有11个月大的孙子从高处楼上跳下,祖孙两人当场死亡;74岁的古大爷在管教7岁孙子的过程中将孩子打得头破血流,老人觉得愧对儿子儿媳,跳楼身亡。这些社会问题是怎么导致的?老人的过度爱护为什么惯出孩子的不少毛病?辛苦的付出为什么换来了子女的埋怨?本期,我们请来了“知心姐姐”卢勤,让她来给隔代家庭教育支支招。
记者:听说您去年“晋升”为奶奶了。对这个新身份。您有什么不同以往的感觉?
卢勤:有了孙子后,我经常兴致勃勃地观察他,观察他在各阶段敏感期的不同表现,更加领会到这些对孩子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我当年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是边工作边带孩子,根本没时间去观察,去思考。现在感觉比以前更在乎了,更上心了。通过这次补课,我对于教育这件事有了更深的感触,那就是:成长有规律,长大不容易。
记者:有了孙子之后。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您是怎么考虑的?您认为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哪些方面?
卢勤:我们一直说“教育”孩子,现在我对这个说法产生了疑义。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了解孩子、认识孩子,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而不需要刻意的教育。比如说,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行为习惯,这不是能教得出来的。我从小孙子身上发现,孩子通常是用眼睛学习的,大人的行为举止、说话动作、待人接物、对时间和金钱的态度,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言传身教,比什么高深的教育都重要。
孩子的成长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比如孩子有时候会扔东西、拆东西,有类似搞破坏的行为,实际上他们是在发现其中的内在特点。这时家长与其白以为是地教育他们,不如客观地认识他们。还有的时候,孩子正在做一件看上去无足重轻的事,家长可能会在此时发出一些指令——“过来吃饭”、“你该学习了”……这种不合时宜的打断会干扰孩子正在进行的“工作”和“研究”。当我们抱怨孩子的专注力不够时,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枚苦果是自己在无意中种下的。
记者: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知识的不断更新,老人和子女的教子理念会有些不同。在现实中也会或多或少有些摩擦。在您家里,是否也有这些问题?遇到意见不同时听谁的?
卢勤:我们家基本没有因为教育问题发生过摩擦,但也不可能说观点能完全达成一致。比如说有时孩子感冒了,他妈妈会很紧张,马上就要带孩子去医院。其实我凭经验判断不会是太大的问题,没必要大费周章,但既然去趟医院能缓解他妈妈的焦虑,那就去一趟,没什么大不了。也就是说,在一些关于孩子的生活问题上,祖父母和父母要学会尊重对方的想法,不要一意孤行。对于我家小孙子的教育,我不会过多地参与意见,指手划脚,因为这是他妈妈爸爸的责任,但是我会提些建议,也会推荐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给他们看。
记者:您怎么看待隔代教育?您当年遇到过隔代教育的困扰吗?做为过来人,是否可以给年轻的爸爸妈妈一些建议?
卢勤:首先我主张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因为这是一种不容推卸的人生责任,也是一种必要的人生体验,孩子的教养是不能推给长辈的。当年我工作也很忙,在孩子没上幼儿园之前,是我妈妈帮忙。但是我妈妈态度很明确,她说。白天孩子放我这儿,晚上下班你们接走自己带。这里边就存在一个问题,隔代教育是帮忙还是义务。我认为,隔代人可以帮忙,但一定不是义务。成了义务之后,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亲子关系。我接触过一个孩子,他把姥姥家当“我们家”,把爸爸妈妈家当“你们家”。一听门铃响,会不耐烦地说,“他们怎么又来了!”试想,这样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亲子关系是何等疏远。这是典型的父母太松心的体现。我还接触过一个苦恼的妈妈,她说:“我的孩子被老人夺走了,根本不肯撒手,当作他们的孩子在养。干脆我也不要了,再生一个算了。”这明显反映了老人的问题。这样的家庭关系从本质上来说已经错位了,而且纠正起来难度非常大。
记者:如果家庭的确需要隔代老人参与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
卢勤:隔代教育中要强调老人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总的原则就是六个字:放手、放心、舒心。
放手指的是对孙辈,不替孩子做事,比如不帮他拿书包、不帮他整理文具,力所能及的事放手让他自己做,别怕出事。
放心指的是对子女,他们身为父母就要尽到责任,别担心他们做不好。在家庭教育结构上,老人可以帮忙,但不是主力。
舒心指的是态度。老人自己首先要快乐,并要用快乐的情绪感染孙辈。因为现在年轻父母的工作忙,压力大,常常在孩子面前板着脸,说话也硬梆梆。老人应该用开朗、快乐的心境和行为表现对孙辈进行情绪弥补,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记者:家庭的隔代教育虽然是个普遍问题,但是表现出的差异性很大,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良方?
卢勤: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家表现的问题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把握一个根本原则:两代人的关系一定不能是对立的,教育是个合作项目。两代人的出发点都是爱,爱同一个孩子,所以一定要沟通,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双方有意见不要当着孩子理论,也不要背后数落对方的不是,否则这样的家庭培养出的一定是“两面派”。
记者:最后能不能请您作为隔代人。送给儿女辈的人一句话。也送给与您一样同为爷爷奶奶的人一句话?
卢勤:我有一句话送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爱孩子、用孩子、夸孩子。
我有一句话送给爸爸妈妈们:学习孩子、发现孩子、使用孩子。
采编: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