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探讨寻求更为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肛裂的手术方式,采用不切断括约肌治疗慢性肛裂,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症状缓解率达98.3%,是符合肛门直肠生理的治疗肛裂的微创技术。
【关键词】肛裂,疼痛,括约肌
【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129-02
肛裂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不论男女老幼均有可能患病,当前在我国的患病率高,且不分地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肛裂发病率为2.0%左右,占肛肠疾病的12.0%左右。为减轻慢性肛裂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根据肛裂的发病原理,最大限度的还原肛门生理状态,保护肛门功能。近年临床术式不断发展,本术式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便于临床推广运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共纳入病例122例,其中男46例,女7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3-52个月,平均病程27.5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肛裂相关诊断标准,均排除其他心、肝、肾等重大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61例,二组为实验组61例;对照组常规行内括约肌側切术,观察组切除溃疡组织 缓慢指力扩肛,不切断内括约肌.观察术后第1、2、3天的疼痛痛情况、排便情况、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将结果进行记录、统计、分析、处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1.2手术方法手术在切除原有溃疡和增生物的基础上,用持续缓慢增加的力量行指力扩肛,使肛管在麻醉状态下可容纳四指,只需将括约肌痉挛及纤维化解除、使肛门松弛即能达到治愈,没有必要切断内括约肌所导致的过渡损失和愈合缓慢。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换药、坐浴、理疗。保持粪便松软、排便顺畅。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患者总体疗效、术后疼痛情况、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费用情况。1.31总体疗效: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肛裂创面完全愈合,排便疼痛及便血缓解。显效:症状改善明显,创面完全愈合,便血缓解,排便疼痛症状减轻。无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或手术创面未愈合。1.32术后疼痛:对术后1、2、3天排便时疼痛进行评分。0分:无痛。2分:轻度疼痛,可以忍受;4分:明显疼痛,用药缓解;6分:剧烈疼痛,难以忍受。1.34出血情况:对术后1、2、3天出血总量进行评分。0分:无便血;2分:大便带血;4分:滴血,自行缓解;6分:流血,需采取压迫或电凝或缝扎止血。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症状缓解率达98.3%,手术操作简便、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微、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手术安全、有效,是符合舡门直肠生理的治疗肛裂的微剑技术。
3 讨论
肛门内括约肌是由直肠壁的内环肌下降至肛管处变厚而成。它的外围被联合纵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深、浅两层肌纤维包绕。痉挛是肛门内扩约肌常见的状态,其主要表现为一种持续的收缩的状态,如从其所形成的原因而言,它极容易受到炎症的影响,使肛门受到刺激时产生痉挛,导致肛门狭窄和排便方面的影响。并且肛门痉挛还会引发患部的疼痛,尤其是当大便干燥时会使肛管部位的皮肤破裂,如若不进行及时的实施治疗,长此以往会导致肛裂等严重症状。从临床而言,一般采取括约肌皮下或浅层的切断手术,此手术后一般不会对排便产生影响,但如若对括约肌的深层进行切断,便会影响耻骨直肠肌和内括约肌,导致肛门的松弛,破坏其控制神经及组织,造成对肛门的无法控制,严重的会导致大小便失禁或脱肛等不利后果。传统方法有:后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开放式肛门内括约肌后位部分切断术和闭合式内括约肌后位部分切断术,还有侧切缝合术。因疗效肯定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原理是挑断内括约肌、解除肛管挛缩使肛管静息压下降,从而恢复裂口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舡裂愈合。我们将术中切除的肛裂基底部组织送病理后进行资料的统计与观察,发现肛裂基底部纤维化组织为肌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是肛管粘膜下增生的病理组织。纤维化组织导致肛管挛缩,加之外伤、便秘等反复刺激致使肛管括约肌张力不足而血供不佳,形成缺血性溃疡,从而出现肛裂久不愈合和反复发作性疼痛。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指诊时触及的肛门狭窄环实际上是裂口基底反复增生的纤维化组织导致的,而非内括约肌痉挛导致的。因此手术需要切除肛裂溃疡创造新鲜创面并保证引流通畅,同时在5点或7点位松解纤维化组织即可。
术中在切除肛裂溃疡面的同时松解纤维化组织,满意效果,较肛裂侧切术比较,具有以下优势:①损伤小,保护了内括约肌,解决肛裂手术核心问题;②痛苦轻,疗程明显缩短;③疗效稳定,复发率低;④术式简单,可操作性强,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微、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消除患者对肛裂手术的恐惧和忧虑,增强了患者的手术依从性和治疗主动性,有利于术后康复且便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临床诊疗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
[2]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关键词】肛裂,疼痛,括约肌
【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129-02
肛裂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不论男女老幼均有可能患病,当前在我国的患病率高,且不分地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肛裂发病率为2.0%左右,占肛肠疾病的12.0%左右。为减轻慢性肛裂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根据肛裂的发病原理,最大限度的还原肛门生理状态,保护肛门功能。近年临床术式不断发展,本术式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便于临床推广运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共纳入病例122例,其中男46例,女7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3-52个月,平均病程27.5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肛裂相关诊断标准,均排除其他心、肝、肾等重大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61例,二组为实验组61例;对照组常规行内括约肌側切术,观察组切除溃疡组织 缓慢指力扩肛,不切断内括约肌.观察术后第1、2、3天的疼痛痛情况、排便情况、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将结果进行记录、统计、分析、处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1.2手术方法手术在切除原有溃疡和增生物的基础上,用持续缓慢增加的力量行指力扩肛,使肛管在麻醉状态下可容纳四指,只需将括约肌痉挛及纤维化解除、使肛门松弛即能达到治愈,没有必要切断内括约肌所导致的过渡损失和愈合缓慢。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换药、坐浴、理疗。保持粪便松软、排便顺畅。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患者总体疗效、术后疼痛情况、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费用情况。1.31总体疗效: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肛裂创面完全愈合,排便疼痛及便血缓解。显效:症状改善明显,创面完全愈合,便血缓解,排便疼痛症状减轻。无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或手术创面未愈合。1.32术后疼痛:对术后1、2、3天排便时疼痛进行评分。0分:无痛。2分:轻度疼痛,可以忍受;4分:明显疼痛,用药缓解;6分:剧烈疼痛,难以忍受。1.34出血情况:对术后1、2、3天出血总量进行评分。0分:无便血;2分:大便带血;4分:滴血,自行缓解;6分:流血,需采取压迫或电凝或缝扎止血。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症状缓解率达98.3%,手术操作简便、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微、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手术安全、有效,是符合舡门直肠生理的治疗肛裂的微剑技术。
3 讨论
肛门内括约肌是由直肠壁的内环肌下降至肛管处变厚而成。它的外围被联合纵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深、浅两层肌纤维包绕。痉挛是肛门内扩约肌常见的状态,其主要表现为一种持续的收缩的状态,如从其所形成的原因而言,它极容易受到炎症的影响,使肛门受到刺激时产生痉挛,导致肛门狭窄和排便方面的影响。并且肛门痉挛还会引发患部的疼痛,尤其是当大便干燥时会使肛管部位的皮肤破裂,如若不进行及时的实施治疗,长此以往会导致肛裂等严重症状。从临床而言,一般采取括约肌皮下或浅层的切断手术,此手术后一般不会对排便产生影响,但如若对括约肌的深层进行切断,便会影响耻骨直肠肌和内括约肌,导致肛门的松弛,破坏其控制神经及组织,造成对肛门的无法控制,严重的会导致大小便失禁或脱肛等不利后果。传统方法有:后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开放式肛门内括约肌后位部分切断术和闭合式内括约肌后位部分切断术,还有侧切缝合术。因疗效肯定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原理是挑断内括约肌、解除肛管挛缩使肛管静息压下降,从而恢复裂口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舡裂愈合。我们将术中切除的肛裂基底部组织送病理后进行资料的统计与观察,发现肛裂基底部纤维化组织为肌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是肛管粘膜下增生的病理组织。纤维化组织导致肛管挛缩,加之外伤、便秘等反复刺激致使肛管括约肌张力不足而血供不佳,形成缺血性溃疡,从而出现肛裂久不愈合和反复发作性疼痛。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指诊时触及的肛门狭窄环实际上是裂口基底反复增生的纤维化组织导致的,而非内括约肌痉挛导致的。因此手术需要切除肛裂溃疡创造新鲜创面并保证引流通畅,同时在5点或7点位松解纤维化组织即可。
术中在切除肛裂溃疡面的同时松解纤维化组织,满意效果,较肛裂侧切术比较,具有以下优势:①损伤小,保护了内括约肌,解决肛裂手术核心问题;②痛苦轻,疗程明显缩短;③疗效稳定,复发率低;④术式简单,可操作性强,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微、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消除患者对肛裂手术的恐惧和忧虑,增强了患者的手术依从性和治疗主动性,有利于术后康复且便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临床诊疗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
[2]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