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专门训练才能获得。也就是说,提高学生说的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单独开设口语课,全面系统地开展口语教学,使口语教学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但是,由于受教学环境、师资水平、学生质量(词汇量、句型的掌握,语法知识的运用,语音、语调的准确度,跨文化交际的常识等)、心理因素、教材、教学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出现了不平衡的状况。
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传统教学环境的影响
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教学活动仅以教材、教师、教室为重心,教师习惯套用旧的教学模式——封闭式教学,而忽略了学校和社区相互依托、相互开放资源的紧密联系。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担负起扮演社区型、开放型角色的职责,从而使教学的重心偏重于书本知识,而与社区的“真实”活动相脱离。这种封闭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失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因为缺乏练习口语的“真实”语境,他们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教师因素的影响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其主要任务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作用,重在一个“导”字,也就是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启发、鼓励作用,而这些,都必须以教师的自身素养和努力程度为前提条件。但是当前在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 传统教学理念(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的影响渗透英语学习的每个阶段,特别是中学英语学习阶段。中招、高考以及平时的各种考试,英语皆为笔头表达,而往往忽略了口头表达,甚至不要求口头表达。学生应付各类水平或能力测试“只动手,不动口”,以致于学生的笔头“功夫”甚为了得,能顺利通过各类考试,但口语表达却相对薄弱,甚至出现了“哑巴英语”的不良现象。学生一旦置身于具体的社会语境,往往想说又说不出口,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由此可见,在应试教育中,笔试“超重”,口试“失重”,教师大大忽略了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一现象在那些经济欠发达、对外交流不活跃地区尤为突出。
2 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侧重于做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和做笔记。然后死记硬背各项知识点,是教学活动中的被动体。这种传授、讲解封闭型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甚至根本没有机会进行口语训练。
3 教师个人知识素质及能力不均衡性
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知识素质以及个人能力的高低,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但是,当前在某些地区,由于师资力量匮乏,有些英语教师甚至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而是临时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而且有许多教师不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口语测试问题
在目前多数情况下,口语教学以完成课本上的内容为目标。口语考试内容与课本上的相似或相同,方式比较呆板。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说出来的英语基本上是造作的。这种考试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生因素的影响
作为学习中的主体,学生对英语口语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英语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虽然中学生已或多或少地学习了几年英语,但他们几乎没有受过任何口语训练,基础较差。再加上他们的词汇量有限,许多学生抛不开心理包袱,担心出错而三缄其口,导致“越怕出错,越不敢讲,口语越差”的恶性循环,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口头表达。
综上所述,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依然令人担忧,并且某些状况已经成了中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障碍。因此,我国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就准遵循的原则
在改革进程中,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几项英语口语教学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训练过程。这种训练本身就是一种双边活动,训练成效既离不开教师的组织与指导,又取决于练习者的主观努力。师与生、教与学,正是在一个设计合理的交互式训练过程中取得和谐的共振效应。
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践中,“努力奋斗”、“持之以恒”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的作用是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随时帮助和鼓励学生。除了必要的启发、提示、归纳、总结外,教师应该学会保持沉默,减少自己“说”的时间,增加学生“说”的分量,摒弃习惯上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从根本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以理论为指导,以训练为主线
依照能力养成的理论和口语训练的特点,要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就必须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口语训练,而且这种训练不能不讲理论,绝不能仅仅依靠经验操作。 英语口语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不光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的新要求,研究教材中的新变化,还要认真研究教学对象的特点,包括其语言基础、学习语言的能力、学习动力、心理障碍等。只有坚持这方面的理论学习,教师才能为自己指导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石,才能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
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丰富课内
众所周知,要真正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全靠课内学习是不行的,还需要坚持课外训练。课外活动的丰富性、实践领域的广泛性,能有效地弥补课内训练数量上的不足、范围内的局限、教学形式的单调,使课外活动成为课堂口语教学的补充和发展。
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妥善处理好课下训练任务和督促检查的关系,同时要注意遵循课外活动多样性的原则,以求经过课内课外的磨练和管理与督促的熔炼,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训练检测与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课堂效果的评价、学生实际口语运用能力的高低,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水平检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反馈,是教学的一面镜子。它反映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如何改进教学的可靠依据,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口语学习状况,也可以激励、督促他们提高训练效果。要想取得积极、可靠的反馈效果,必须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微格教学,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当然,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为教学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思路,而在坚持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但是,由于受教学环境、师资水平、学生质量(词汇量、句型的掌握,语法知识的运用,语音、语调的准确度,跨文化交际的常识等)、心理因素、教材、教学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出现了不平衡的状况。
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传统教学环境的影响
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教学活动仅以教材、教师、教室为重心,教师习惯套用旧的教学模式——封闭式教学,而忽略了学校和社区相互依托、相互开放资源的紧密联系。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担负起扮演社区型、开放型角色的职责,从而使教学的重心偏重于书本知识,而与社区的“真实”活动相脱离。这种封闭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失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因为缺乏练习口语的“真实”语境,他们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教师因素的影响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其主要任务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作用,重在一个“导”字,也就是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启发、鼓励作用,而这些,都必须以教师的自身素养和努力程度为前提条件。但是当前在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 传统教学理念(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的影响渗透英语学习的每个阶段,特别是中学英语学习阶段。中招、高考以及平时的各种考试,英语皆为笔头表达,而往往忽略了口头表达,甚至不要求口头表达。学生应付各类水平或能力测试“只动手,不动口”,以致于学生的笔头“功夫”甚为了得,能顺利通过各类考试,但口语表达却相对薄弱,甚至出现了“哑巴英语”的不良现象。学生一旦置身于具体的社会语境,往往想说又说不出口,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由此可见,在应试教育中,笔试“超重”,口试“失重”,教师大大忽略了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一现象在那些经济欠发达、对外交流不活跃地区尤为突出。
2 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侧重于做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和做笔记。然后死记硬背各项知识点,是教学活动中的被动体。这种传授、讲解封闭型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甚至根本没有机会进行口语训练。
3 教师个人知识素质及能力不均衡性
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知识素质以及个人能力的高低,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但是,当前在某些地区,由于师资力量匮乏,有些英语教师甚至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而是临时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而且有许多教师不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口语测试问题
在目前多数情况下,口语教学以完成课本上的内容为目标。口语考试内容与课本上的相似或相同,方式比较呆板。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说出来的英语基本上是造作的。这种考试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生因素的影响
作为学习中的主体,学生对英语口语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英语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虽然中学生已或多或少地学习了几年英语,但他们几乎没有受过任何口语训练,基础较差。再加上他们的词汇量有限,许多学生抛不开心理包袱,担心出错而三缄其口,导致“越怕出错,越不敢讲,口语越差”的恶性循环,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口头表达。
综上所述,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依然令人担忧,并且某些状况已经成了中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障碍。因此,我国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就准遵循的原则
在改革进程中,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几项英语口语教学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训练过程。这种训练本身就是一种双边活动,训练成效既离不开教师的组织与指导,又取决于练习者的主观努力。师与生、教与学,正是在一个设计合理的交互式训练过程中取得和谐的共振效应。
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践中,“努力奋斗”、“持之以恒”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的作用是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随时帮助和鼓励学生。除了必要的启发、提示、归纳、总结外,教师应该学会保持沉默,减少自己“说”的时间,增加学生“说”的分量,摒弃习惯上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从根本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以理论为指导,以训练为主线
依照能力养成的理论和口语训练的特点,要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就必须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口语训练,而且这种训练不能不讲理论,绝不能仅仅依靠经验操作。 英语口语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不光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的新要求,研究教材中的新变化,还要认真研究教学对象的特点,包括其语言基础、学习语言的能力、学习动力、心理障碍等。只有坚持这方面的理论学习,教师才能为自己指导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石,才能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
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丰富课内
众所周知,要真正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全靠课内学习是不行的,还需要坚持课外训练。课外活动的丰富性、实践领域的广泛性,能有效地弥补课内训练数量上的不足、范围内的局限、教学形式的单调,使课外活动成为课堂口语教学的补充和发展。
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妥善处理好课下训练任务和督促检查的关系,同时要注意遵循课外活动多样性的原则,以求经过课内课外的磨练和管理与督促的熔炼,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训练检测与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课堂效果的评价、学生实际口语运用能力的高低,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水平检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反馈,是教学的一面镜子。它反映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如何改进教学的可靠依据,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口语学习状况,也可以激励、督促他们提高训练效果。要想取得积极、可靠的反馈效果,必须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微格教学,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当然,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为教学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思路,而在坚持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