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对待未成年或刚成年的学生的独立人格、自由成长,无法简单用学习成绩“抵账”。
BBC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原本应该没打算给中国观众看的,却在中国吸引了意料之外的大量关注。这可能得益于该片在一开始,就是“在汉普郡的一个宁静村庄里,一场战役正要打响”。慷慨激昂的军乐奏响,一个低沉浑厚的女声旁白开始介绍纪录片内容:5个中国教师来到这里,挑战英国教育系统。
西方人终究不懂得百年乱局给中国人精神世界留下的影响。看起来,不少国人,不仅相信中国教师对英国赢得了一场战役,甚而错觉这是一场完胜的战争——第一次中英教育战争。
假如中英教育确实存在一个对垒战场,中方的胜利堪称逆袭,毕竟,中国现代教育的部分内容来自西方。逆袭比倚强凌弱的胜利,能提供更丰沛的满足感。
但这种满足感的根基并不牢靠。BBC的这部纪录片具有鲜明的游说意图,在内容设计上,毫无学术严谨。这根本算不上一场战役,不过是真人秀游戏。
当然啦,要是真刀真枪,用考试成绩说话,看所谓“中式教育”与“西式教育”哪家强,我多半还是毫不犹豫地押注中方。
可是,即便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教育的目的也不会局限于小学或者中学毕业考试成绩,而是有更长远的考量,比如更好的工作、更高的社会阶层。大多数国外研究都表明,考试成绩和未来发展有一定相关性,但并没那么强,也不足以说明好前途就是从小的好成绩带来的。只不过,在中国,通过考试成绩划线,在教育资源上予以差异甚大的分配,其时间点是大大提前了。如果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还没等他有机会逆转,学习环境已经把他往差生的路上推了。但这只是中国国情,类似的机制在英国并不存在。
就算单从学习成绩来看,也有充分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式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孩子,越到后期,传统的优势科目优势越小,而创造性欠缺等短板却在加大。
但不一定据此唱衰中式教育。严格来说,简单比较中式教育与西式教育,并不科学。中国教育模式,与西方国家中德国、俄罗斯等的教育模式,是有相通之处的。同时,后者也传承了儒家文化圈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一些特点,比如重视纪律、突出集体。而德国、日本的经验表明,这种教育模式,有可能显示出很强的竞争力。
如果单考虑培养出人才的竞争力,所谓中式或西式教育模式,都不具有必然优势。甚至和经济发展类似,在一定的阶段,强调纪律、服从、集体教育的社会,会显示出更强的追赶、反超能力。
可是,设想在伦敦开设中式教育班,尽管毕业生可能会取得好成绩,但其未必能招到学生。为什么?
因为没有多少人愿意以学习成绩,或成绩可能代表的未来社会地位、收入,作为对孩子教育的全部衡量依据。教育不仅要有绩效考核,更要有价值考核。对待未成年或刚成年的学生的独立人格、自由成长,无法简单用学习成绩“抵账”。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只有理解了这句话,才明白为什么“虎妈教育”未曾将“猫妈教育”淘汰。如果连这个前提都不能接受,那么无论学生取得多好的考试成绩,这种教育都先已一败涂地了。(支点杂志2015年11月刊)
BBC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原本应该没打算给中国观众看的,却在中国吸引了意料之外的大量关注。这可能得益于该片在一开始,就是“在汉普郡的一个宁静村庄里,一场战役正要打响”。慷慨激昂的军乐奏响,一个低沉浑厚的女声旁白开始介绍纪录片内容:5个中国教师来到这里,挑战英国教育系统。
西方人终究不懂得百年乱局给中国人精神世界留下的影响。看起来,不少国人,不仅相信中国教师对英国赢得了一场战役,甚而错觉这是一场完胜的战争——第一次中英教育战争。
假如中英教育确实存在一个对垒战场,中方的胜利堪称逆袭,毕竟,中国现代教育的部分内容来自西方。逆袭比倚强凌弱的胜利,能提供更丰沛的满足感。
但这种满足感的根基并不牢靠。BBC的这部纪录片具有鲜明的游说意图,在内容设计上,毫无学术严谨。这根本算不上一场战役,不过是真人秀游戏。
当然啦,要是真刀真枪,用考试成绩说话,看所谓“中式教育”与“西式教育”哪家强,我多半还是毫不犹豫地押注中方。
可是,即便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教育的目的也不会局限于小学或者中学毕业考试成绩,而是有更长远的考量,比如更好的工作、更高的社会阶层。大多数国外研究都表明,考试成绩和未来发展有一定相关性,但并没那么强,也不足以说明好前途就是从小的好成绩带来的。只不过,在中国,通过考试成绩划线,在教育资源上予以差异甚大的分配,其时间点是大大提前了。如果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还没等他有机会逆转,学习环境已经把他往差生的路上推了。但这只是中国国情,类似的机制在英国并不存在。
就算单从学习成绩来看,也有充分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式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孩子,越到后期,传统的优势科目优势越小,而创造性欠缺等短板却在加大。
但不一定据此唱衰中式教育。严格来说,简单比较中式教育与西式教育,并不科学。中国教育模式,与西方国家中德国、俄罗斯等的教育模式,是有相通之处的。同时,后者也传承了儒家文化圈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一些特点,比如重视纪律、突出集体。而德国、日本的经验表明,这种教育模式,有可能显示出很强的竞争力。
如果单考虑培养出人才的竞争力,所谓中式或西式教育模式,都不具有必然优势。甚至和经济发展类似,在一定的阶段,强调纪律、服从、集体教育的社会,会显示出更强的追赶、反超能力。
可是,设想在伦敦开设中式教育班,尽管毕业生可能会取得好成绩,但其未必能招到学生。为什么?
因为没有多少人愿意以学习成绩,或成绩可能代表的未来社会地位、收入,作为对孩子教育的全部衡量依据。教育不仅要有绩效考核,更要有价值考核。对待未成年或刚成年的学生的独立人格、自由成长,无法简单用学习成绩“抵账”。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只有理解了这句话,才明白为什么“虎妈教育”未曾将“猫妈教育”淘汰。如果连这个前提都不能接受,那么无论学生取得多好的考试成绩,这种教育都先已一败涂地了。(支点杂志2015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