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教育界,有一个问题——班主任的教育言语问题,始终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注意,导致班主任对教育言语的性质与特点、失范的教育言语的危害性、如何正确地设计与表述教育言语等缺乏清晰认识,致使班主任“随心所欲”、“胡言乱语”的教育言语现象随处可见,由此引发的教育事件或事故越来越频繁和严重 。思考、研究、探讨班主任的教育言语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班主任的教育言语,有别于班主任平时的生活、学习等交际言语,是班主任从事学生教育工作的专用言语,同时也是受国家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科学以及社会和家长的评判标准制约的一种特殊的教育职业言语。所以,它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科学性特征。班主任的教育言语不是班主任的“个人财产”,它的设计与表述权归属于社会和科学等,班主任不能避开上述制约因素凭个人喜好任意处置教育言语。
作为班主任,在教育活动中,除了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人格濡染等工作方法外,就是使用言语“晓之以理”进行说服教育工作。班主任的教育言语的设计与表述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科学以及社会与家长的评判标准等,关乎班主任工作成败和学生能否身心健康发展,也关乎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协调效果,影响家校共育工作成败。可见,班主任的教育言语对班主任的工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多么重要。
“汪老师您说得很对,我做什么都没资格,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当坐台小姐都没有资格。您放心,我不会再给您惹事,因为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我这个人,我对您的承诺说到做到。” 据南方日报官方微博消息,银川某中学初一学生康某,因被老师韩某长期羞辱、体罚,最终跳楼自杀。 在校园里,因为班主任失范的教育言语引发学生过激行为,酿成命案的事件屡见不鲜,令人惋惜和心痛,值得深思。
班主任教育言语的大门上理应挂着多把“锁”,如“国家法规‘锁’”、“职业道德‘锁’”、“教育科学‘锁’”、“社会与家长对班主任教育言语的评判标准‘锁’”等,班主任要想打开教育言语的大门,必须同时备齐这些“锁”的“钥匙”,一把一把地逐一打开,然后才能进行教育言语。可是,在教育现实中,班主任教育言语的大门经常 “不上锁”,甚至一把“锁”也没有。不少班主任常常将未经国家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等“校验”与“核准”的神圣而严肃的教育言语擅自“催生”、“私了”与“表述”了,班主任教育言语的“随心所欲”与“胡言乱语”现象异常普遍,由此引发了诸多悲剧。班主任“随心所欲”和“胡言乱语”的教育言语,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明知不能那样设计或表述,但却要么为了个人利益,要么为了发泄个人的愤懑与不满情绪而那样设计与表述了。二是没入脑入心,随意设计,脱口而出。作为班主任的教育言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但听者——学生并不会考虑这些,而把它都当成是“有意”的。因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不撒谎的上帝、天使。无论班主任的教育言语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引发了严重后果,如学生命案等,班主任都难逃法律的严惩。即使没有引发命案,但如果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伤害,导致学生失去生活或学习兴趣,引发逃学、辍学事件等,无论是从法律法规,还是职业道德,以及人的良心等方面考虑,班主任都难逃干系。
在教育现实中,因为班主任失范的教育言语引发学生的过激行为,从而导致命案的事件经常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班主任的教育言语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是班主任对教育言语的性质与特点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当下的不少班主任,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出现偏差:将自己的国家公职人员角色混同于一般的商贾与农夫,尤其是将自己特殊的职业——教育职业混同于一般职业。因此,教育言语被庸俗化、随意化。
二是班主任自我意识缺失,失去对自己嘴巴的控制能力。
三是班主任对教育言语的风险缺乏清晰的认识与足够的了解,在使用教育言语时抱有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
四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班主任没有深入思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育人工作特点,亦即教师工作的长期性与复杂性特点。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缺乏耐心与恒心,企望立竿见影,一劳永逸。由于心浮气躁,无法使班主任的教育言语既开出绚丽的花朵,又结出喜人的果实。
五是班主任缺乏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说“(青春期的个体)前额叶发育不足使得情绪控制能力较弱,……脑发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多变而敏感,情绪常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边玉芳教授关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行为模式的论述,为班主任的教育言语设计与表述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南。下面试举一例因为班主任失范的教育言语引发的值得思考的教育事件。
例:某初中学校的某班,有几位学生谈恋爱,班主任对其进行了反反复复的教育,但就是不见效果。在一次班级训话中,班主任说了这么几句欠专业、不理智的话:“……凡是不想读书,想谈恋爱结婚的同学,只要写份申请书,从明天开始就可以不来学校上课,回家结婚。”第二天,一个正在谈恋爱的男生真的没去上学,走进了网吧。这位学生既没写申请,又没告诉家长。班主任打电话给家长时,家长才知道孩子没去学校,之前从没发生这事。
事后,这位男生跟他父母说的几句话更是令人震惊和耐人寻味:“我们班主任说那些话,就是针对我们几个谈恋爱的。他狠,我们就要跟他对着干,看他拿我们怎么样?”
假如这位班主任懂青少年心理发展科学,清楚青少年期学生“敏感”“多疑”“冲动”“叛逆”等心理发展特点,就可以避免那些容易使青少年学生“对号入座”的话题(言语),以免处于“敏感”“多疑”期的学生产生误会,引发过激行为,如抵触、对抗或自杀等行为,就不会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误会与麻烦。
因为班主任失范的教育言语而引发学生离家出走、逃学、沉迷网吧、自杀等事件屡见不鲜,令人深思和心情沉重。这些事件向班主任的教育言语敲响了警钟,亮起了红灯。班主任到了好好认识教育言语的特点与性质、明白失范的教育言语的危害性、认真仔细地研究教育言语的时候了,请不要再让失范的教育言语祸害不懂事的孩子们。
本栏责任编辑 邱 丽
班主任的教育言语,有别于班主任平时的生活、学习等交际言语,是班主任从事学生教育工作的专用言语,同时也是受国家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科学以及社会和家长的评判标准制约的一种特殊的教育职业言语。所以,它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科学性特征。班主任的教育言语不是班主任的“个人财产”,它的设计与表述权归属于社会和科学等,班主任不能避开上述制约因素凭个人喜好任意处置教育言语。
作为班主任,在教育活动中,除了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人格濡染等工作方法外,就是使用言语“晓之以理”进行说服教育工作。班主任的教育言语的设计与表述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科学以及社会与家长的评判标准等,关乎班主任工作成败和学生能否身心健康发展,也关乎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协调效果,影响家校共育工作成败。可见,班主任的教育言语对班主任的工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多么重要。
“汪老师您说得很对,我做什么都没资格,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当坐台小姐都没有资格。您放心,我不会再给您惹事,因为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我这个人,我对您的承诺说到做到。” 据南方日报官方微博消息,银川某中学初一学生康某,因被老师韩某长期羞辱、体罚,最终跳楼自杀。 在校园里,因为班主任失范的教育言语引发学生过激行为,酿成命案的事件屡见不鲜,令人惋惜和心痛,值得深思。
班主任教育言语的大门上理应挂着多把“锁”,如“国家法规‘锁’”、“职业道德‘锁’”、“教育科学‘锁’”、“社会与家长对班主任教育言语的评判标准‘锁’”等,班主任要想打开教育言语的大门,必须同时备齐这些“锁”的“钥匙”,一把一把地逐一打开,然后才能进行教育言语。可是,在教育现实中,班主任教育言语的大门经常 “不上锁”,甚至一把“锁”也没有。不少班主任常常将未经国家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等“校验”与“核准”的神圣而严肃的教育言语擅自“催生”、“私了”与“表述”了,班主任教育言语的“随心所欲”与“胡言乱语”现象异常普遍,由此引发了诸多悲剧。班主任“随心所欲”和“胡言乱语”的教育言语,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明知不能那样设计或表述,但却要么为了个人利益,要么为了发泄个人的愤懑与不满情绪而那样设计与表述了。二是没入脑入心,随意设计,脱口而出。作为班主任的教育言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但听者——学生并不会考虑这些,而把它都当成是“有意”的。因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不撒谎的上帝、天使。无论班主任的教育言语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引发了严重后果,如学生命案等,班主任都难逃法律的严惩。即使没有引发命案,但如果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伤害,导致学生失去生活或学习兴趣,引发逃学、辍学事件等,无论是从法律法规,还是职业道德,以及人的良心等方面考虑,班主任都难逃干系。
在教育现实中,因为班主任失范的教育言语引发学生的过激行为,从而导致命案的事件经常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班主任的教育言语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是班主任对教育言语的性质与特点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当下的不少班主任,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出现偏差:将自己的国家公职人员角色混同于一般的商贾与农夫,尤其是将自己特殊的职业——教育职业混同于一般职业。因此,教育言语被庸俗化、随意化。
二是班主任自我意识缺失,失去对自己嘴巴的控制能力。
三是班主任对教育言语的风险缺乏清晰的认识与足够的了解,在使用教育言语时抱有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
四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班主任没有深入思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育人工作特点,亦即教师工作的长期性与复杂性特点。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缺乏耐心与恒心,企望立竿见影,一劳永逸。由于心浮气躁,无法使班主任的教育言语既开出绚丽的花朵,又结出喜人的果实。
五是班主任缺乏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说“(青春期的个体)前额叶发育不足使得情绪控制能力较弱,……脑发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多变而敏感,情绪常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边玉芳教授关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行为模式的论述,为班主任的教育言语设计与表述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南。下面试举一例因为班主任失范的教育言语引发的值得思考的教育事件。
例:某初中学校的某班,有几位学生谈恋爱,班主任对其进行了反反复复的教育,但就是不见效果。在一次班级训话中,班主任说了这么几句欠专业、不理智的话:“……凡是不想读书,想谈恋爱结婚的同学,只要写份申请书,从明天开始就可以不来学校上课,回家结婚。”第二天,一个正在谈恋爱的男生真的没去上学,走进了网吧。这位学生既没写申请,又没告诉家长。班主任打电话给家长时,家长才知道孩子没去学校,之前从没发生这事。
事后,这位男生跟他父母说的几句话更是令人震惊和耐人寻味:“我们班主任说那些话,就是针对我们几个谈恋爱的。他狠,我们就要跟他对着干,看他拿我们怎么样?”
假如这位班主任懂青少年心理发展科学,清楚青少年期学生“敏感”“多疑”“冲动”“叛逆”等心理发展特点,就可以避免那些容易使青少年学生“对号入座”的话题(言语),以免处于“敏感”“多疑”期的学生产生误会,引发过激行为,如抵触、对抗或自杀等行为,就不会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误会与麻烦。
因为班主任失范的教育言语而引发学生离家出走、逃学、沉迷网吧、自杀等事件屡见不鲜,令人深思和心情沉重。这些事件向班主任的教育言语敲响了警钟,亮起了红灯。班主任到了好好认识教育言语的特点与性质、明白失范的教育言语的危害性、认真仔细地研究教育言语的时候了,请不要再让失范的教育言语祸害不懂事的孩子们。
本栏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