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重新理解媒介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zl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问世的媒介延伸理论专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不仅奠定了媒介在理论上的全新定位,还极其富有预见性地以超现代化的视野重构了媒介的属性和类型。在新媒体时代,麦克卢汉理论的重要性尤为凸显,转变媒介认识、重新理解媒介是做好传媒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理解媒介》;人的延伸;新媒体时代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4-0078-03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是我们所熟知的加拿大媒介理论家,他在1964年出版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是一部关于媒介文化研究的经典著作,首创了“媒介”这个新名词,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麦克卢汉热”。1964年,当这本书正式出版时,当时的大多数学者都觉得其研究理论似乎颇为新鲜,但又有些不合理。这本著作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論篇,展开论述了麦克卢汉有关媒介理论的研究,一些新颖的提法,如:“地球村”“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冷媒介和热媒介”等让人颇为注目;第二部分是应用篇,以第一部分阐述的理论为基础,以诗句或者故事为题分析了从古到今的二十六种媒介。在数字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今天,麦克卢汉被誉为信息社会的“圣人”“先驱”和“先知”,但在20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麦克卢汉热”时,其评价却毁誉参半。本文意在厘清《理解媒介》一书的基本脉络,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重新理解媒介,找到麦克卢汉的伟大思想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中的新的意义和生命力。
  一、媒介蕴含信息的本质
  麦克卢汉在其著作《理解媒体》的序言部分中是这样说的:西方世界借力于机械的、分解切割的技术,实现了近三千年的迅猛式的增长,当下阶段正处于内爆之中。机械时代之时,西方世界实现了空间意义上的身体延伸。而现在,在电力技术历经一个世纪的大规模发展应用后,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已经扩展到世界各地,实现了拥抱全球的梦想。对于我们这个特殊的星球来说,时空差异可以算是不复存在。当下,我们人类已经急速迫近着人类探索的终极阶段——意识的技术模拟阶段。这一阶段是创造性的认知过程拓展延伸到群体和总体,并囊括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过程,就正如我们的感官和神经系统之前通过各种媒介得到扩展一样。尽管麦克鲁汉的预言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但当下读来仍能让人惊叹不已。
  麦克卢汉在他的书中提出的第一个观点是媒介就是信息。最重要的观点则是一切媒介(即人类感觉的延伸)对个体和人类社会可以造成不小影响的原因在于创造了新的尺度。人类实现任何扩展时都应该引入一个新的尺度来评判我们的事物。那这种新的尺度到底是什么?放在媒介发展的大环境中,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新的技术(不一定是媒介技术),在新的技术影响之下媒介原有的形态和发展会有所革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技术的发展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无论机器所生产出的是普通的玉米片还是高级的凯迪拉克轿车,从机器改变人际关系和人类与自身的关系角度看,都显得无关紧要。”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内容并非关键所在,核心的要素乃是媒介所产生的变迁。“媒介塑造和控制着人类交流和行为的限度和形式”,“在更大程度上,社会的形成总是取决于人们用来相互交流的媒介的性质,而不是交流的内容”,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的内容远远没有媒介的影响重要。
  但麦克卢汉的观点过于绝对化。现代社会,媒介的内容并不是无关紧要。大众媒介的受众千千万,大众媒介所传递的内容在无形地影响着受众的思想和行为,媒介内容对大众的影响是无法衡量的。“麦克卢汉看到了不同媒介间的新旧更替,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认为媒介决定着社会的形成”,这一观点无疑显得过于绝对。换个角度来思考,影响媒介新旧更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肯定不是媒介技术,更多的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欲望和需求。
  二、媒介属于人类的延伸
  “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是延伸人类器官的所有工具、技术、活动的总称。这是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的另一个概念: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向空间的延伸或扩展,人类的视觉凭借着印刷媒介实现了延伸、听觉凭借广播实现了延伸、视听觉通过电视实现了综合延伸……这其实是形象化的阐述,麦克卢汉所述的媒介属于宽泛意义上的媒介(如交通工具),其所认为的媒介是人们感知能力的加强或延展。从这种理解层面上来看,“交通工具(车、船、飞机)是腿的延伸,电视、电脑等电子媒体则实现了人类神经中枢系统的总体延伸”,所以,“媒介是人的延伸”,有其一定的时代背景和深刻寓意。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不是一种冷外化的存在,而是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延伸。媒介转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重建了人类对世界的情感和态度。因此,他把媒介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并提出了能够区分开两种媒介的基本原理。
  麦克卢汉提出,新型的电子媒介属于对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所有其他媒体(如文字、广播、电视等)都是对人体的部分器官的延伸;但不一样的是,中枢神经系统所实现的延伸则使得人类的各种感觉融入一个统一的身体里。因此对应地,电子媒体使被分割、残缺的人类实现了整合。电子媒体实现了人类的重新部落化,也就是将人类重新归于原始部落所处的整合统一状态中。
  三、冷媒介和热媒介
  笔者分析书中提到的将“电力媒介”中各种媒介的划分细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的时候会产生些许疑惑,为什么电视是“冷媒介”而电影是“热媒介”?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在麦克卢汉所处的时代,电视并没有实现大规模的普及,当时的电视技术也远远不能与当下相比。但在今天看来,电视、广播技术实现了跨时代的迅猛发展,不一定将其算作“冷媒体”。正如在部落化的原始形态没有文字及印刷的前后,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实现由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跨越,及至声画合一的电视媒体迅速发展,“冷媒体”和“热媒体”应该有了新的诠释。   四、万物皆为媒介
  麦克卢汉在本书中对诸多媒介形态(共26个)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各种媒介形态的描述各有其精妙之处。媒介俯拾皆是、不胜枚举。麦克卢汉认为,任何使人、人和事物或事物和事物具有联系或关系的东西都可以称为媒介。
  书中还提出了与我们常规理解上不同的媒介,例如:服装、住宅、时间等。
  从麦克卢汉的角度来看,衣服和住宅作为个人或集体温度控制机制的延伸,它们能够塑造并重新安排人的组合模式和社区模式,所以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传播媒介。这也可以为我们理解他将时钟、货币、武器、自动化等称之为媒介,并作出详细描述提供了一种可能。对媒体而言,他们分别又是不同人体器官的延伸。报纸刊登有价值的事件、评论以及蕴含思想的文章,是人类言语和视觉呈现出的延伸;广播和电视则通过更为整合的效应实现了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
  五、结语
  时至今日,人们对麦克卢汉提到的“地球村”“全球化”等名词早已不再陌生,其已成为现实,“媒介即是讯息”得到了认可与接受,我们不了解媒介就不能完全了解信息,媒介正日益深远地影响着社会,会改变整个社会思考的方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更是会影响人们对感官的依賴,广播倚重视听,电视注重视觉,尤其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举步维艰的纸媒纷纷开通了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官方平台,向融媒体转型,新旧媒介的相互影响可见一斑。麦克卢汉于1964年出版发表的文字宛如预言,而今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其论点的一一兑现,再次证明了其50多年前观点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胡翼青.智媒时代我们如何理解媒介——与麦克卢汉的断片式对话[J].新闻界,2019(9):11-16.
  [2]昝亚青.麦克卢汉的媒介观——重新理解媒介[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2):105.
  [3]张慧.浅析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J].新闻窗,2016(4):43-44.
  [4]韩明莲.从“文本分析”到“理解媒介”——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发展[J].东岳论丛,2010,31(11):99-101.
  [5]胡泳.理解麦克卢汉[J].国际新闻界,2019,41(1):81-98.
  [责任编辑:艾涓]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互联网环境改善和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的背景下,网络短视频平台发展迅速,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以注意力模式观照,注意力资源具有货币特征,因而资源成为各媒体平台争夺的对象。以抖音APP为例可以看出短视频媒体平台的以注意力导向为中心的运营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吸引和维持用户的,但是对注意力的过度强调也导致了对信息质量、观众反馈及社会效益的忽略。  关键词:注意力模式;网络短视频平台;抖音App;运营策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更加重要。人们的社交方式不再局限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往来,信息的快速流通促使人们不得不适应更加快捷的社交方式。全民网络化,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QQ、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方式逐渐占据人们的社交重心位置,乃至抖音短视频的出现,迅速席卷了国内市场,而后海外版抖音TIK TOK借助东风,一路燎原。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在这里发布自己的原创短视
期刊
摘要:广播是进行危机传播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宣传中,基层广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本文从客观条件、传播特征、功能优势三个角度对基层广播在此次危机事件中获得成功的原因进行探析,发现基层广播具有传播内容地域化、传播策略共情化、传播范围扩大化等特征。相较于其他媒介,在危机传播中,基层广播在心灵抚慰、社会动员、舆论引导功能上更具有针对性。在发展上,建议基层广播尽快融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期刊
摘要:人类健康与传播自古以来就密不可分,健康传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时间短,但研究议题的涉猎范围却十分广泛。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健康传播中的代际问题表现得十分明显,亲代与子代之间对于疫情传播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其中所反映的健康传播中的文化反哺现象值得我们思考。本文意在通过分析疫情背景下文化反哺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探索出解决健康传播中代际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健康传播;文化反哺;
期刊
摘要:近年来,短视频以其丰富多元的内容和迅速的传播方式获得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展了个人和媒体的话语空间,改善和强化了现代人的互联网意识,进而深刻有力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往形态。但与此同时,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亟待优化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社会各方面造成了影响,制约了短视频的长远发展。因此,分析短视频的传播效果并进一步提出引导策略,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短视频;传播效果
期刊
摘要:《烈火英雄》和《勇往直前》都是消防题材类的灾难电影,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在题材选择和内涵体现上都具有深刻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同时两部影片在灾难场景的设置与呈现以及英雄形象的塑造与表达上,均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本文即从视听手段和英雄人物塑造两方面出发,分析对比这两部影片的类型实现与创新之处。  关键词:灾难电影;英雄主义;消防题材  中图分类号: 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要:社会舆论是目前中国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关注的重点领域,而社会情绪是社会舆论的内在驱动力。想要掌控社会舆论的主导性,就必须先疏解和引导社会情绪的正向表达和传播。社会情绪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表现在舆论形成的各个阶段,本文从舆论的生成过程切入,以“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舆论实践为例,重点分析在舆论的不同阶段社会情绪的不同特性对舆论的影响作用,进而从中得出一些关于社会情绪合理引导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与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选秀节目历经了萌芽、盛放、凋零、复苏、新盛的颠簸起伏,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和争议性。在选秀节目发展中当节目所使用的传播手段违背了传播的基本伦理,则可以说该类节目出现了伦理失范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国选秀节目伦理失范问题的演进过程进行研究,探究其伦理失范现象的表现变化,分析其原因并寻求应对措施。  关键词:选秀节目;伦理失范;娱乐化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改编自同名小说的48集历史连续剧《长安十二时辰》在网络播出后便成为暑期档的热播剧,它体现着美国编写的反恐类型叙事与中国主体文化诉求的冲突,在既定的“反恐”故事范式下,制作者力图“还原”大唐生活风貌,而观众也通过对“盛唐气象”的想象与认同来寻找身份——此后支撑的是全球化意识下中国主体面对美国的复杂心态。《长安十二时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将民族文化诉求与美国建立的既有娱乐范式相结合,融合了全球化意
期刊
摘要:面对重大纪念年份,媒体推出重大主题报道展示区域社会发展的成就。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媒体的职责使命,地方电视台面对重大主题报道,不断实践创新。本文以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为研究样本,以地方发展变化、普通人物报道、贴近民众生活这三个创新点作为切入,深入分析地方电视台在重大主题报道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重大主题报道;地方电视台;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