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对我不再重要了。每次我走出电影院,感觉都很轻松,就像到老朋友家去串了个门。
1938年复活节,马泰教授决定回家乡去自杀。他带着一个装有毒药的蓝色信封,走出火车站。天突然下起雨来,过马路的时候,教授被雷击中了。
学生时代,马泰因为天资超群而引人注目,本来打算写一本关于语言起源的巨著,却蹉跎一生,一事无成。教授们觉得他虽然聪明,但自视太高,兴趣太广泛,以为自己什么都干得了,其实博而不专;因为整天埋首书堆,未婚妻离开了他。这本来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但是马泰没有因此检讨自己的生活态度。韶光易逝,一转眼他进入了孤独的晚年。夜里开始下雪,他下定决心,第二天乘火车回到故乡,向少年时代常常逗留的小酒馆走去,准备在那里了结一切,没想到几乎被雷电烧焦。更没想到的是,雷击让他返老还童。他长出了黑发和新牙,从此青春永驻,不用担心衰老的侵袭。他还获得了神奇的学习能力,可以在一瞬间学到大量的知识。
5岁的宗介和母亲住在海边的悬崖上,童年过得十分孤独。父亲是船员,只有当他的船经过远处海面的时候,一家人才能用灯语互相问候。有一天,宗介在海边捡到一条人面小金鱼,他为她取名叫波妞,把她带在自己的身边。
老人院的老人告诉宗介,人面金鱼不能离开大海,否则就会引起海啸。波妞是海底的金鱼公主,她的父亲是魔法师,偷偷把她从宗介身边带走了。因为海水被人类污染,魔法师正在积聚生命之水,准备再造世界。波妞決心回到宗介的身边。她打翻生命之水,逃出牢笼。海洋里掀起了无边的浪涛。
一直在等他们的新电影。这就是了:科波拉的《没有青春的青春》和宫崎骏的动画片《悬崖上的金鱼公主》。
宫崎骏的动画片一直在暗示少年人在成长中的懵懂情感,这一次更加出位,宗介只有5岁,但小美人鱼波妞痴恋他。电影主角的年龄越来越小,但宫崎骏越来越老了。新片开拍之前,他倦怠地说,自己老得想象力都枯竭了,不知道要拍什么好。但是他自己的公司吉卜力需要他,观众也需要——像我,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宫崎骏的世界。虽然他塑造的是一个纯属想象的世界,但在幻想的衬托下,现实好像也美好了很多。等待他的新片,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心事。看到月圆月缺,四季更替,小孩子日长夜大,这心事就浮上心头。但人总是会老的。科波拉也是。他不会像宫崎骏那样直说,而幻想能够返老还童。这真让人伤心。
我放DVD的箱子里,电影被分成四类:12岁前、18岁前、30岁前和30岁后。这不是给儿子规定的分级制度,也不是指我看这些电影时的年纪,而是说这些电影的理想观众的年纪。过了12岁再看宫崎骏和《魔戒》,也很好,但乐趣要打不少折扣。18岁是美国限制级电影的上限,从此电影无禁区,但看了不等于看得懂。电影虽然只是一种消遣,但有些比较曲折的乐趣,像希区柯克,往往到30岁以后才体会得到。
大多数经典电影——像科波拉和西科塞斯的全部作品——应该在18岁到30岁之间看完。我就是这样,但情况和隔壁的美国小伙略有不同。18岁之前,电影总的来说很少见,连常见的“奇袭”、“智取”、“决战”之类,我也没有太多机会看到;30岁之后,可以看到的电影产品极大丰富,可惜不是他们头脑空空,就是我头脑空空。坐在电影院里,身未动,心已远,味同嚼蜡。10年前我每周要看6部电影,虽然大多数都是垃圾,但我怀念那个时候,庆幸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
我很少购买新碟,几年前就只跟踪少数能让我心有戚戚的导演和演员的新片。他们和我一样,大多过了对电影最有激情的年纪,现今的表现起起伏伏。但是不管怎么样,我对他们的表现都可以一笑了之。电影对我不再重要了。每次我走出电影院,感觉都很轻松,就像到老朋友家去串了个门。
1938年复活节,马泰教授决定回家乡去自杀。他带着一个装有毒药的蓝色信封,走出火车站。天突然下起雨来,过马路的时候,教授被雷击中了。
学生时代,马泰因为天资超群而引人注目,本来打算写一本关于语言起源的巨著,却蹉跎一生,一事无成。教授们觉得他虽然聪明,但自视太高,兴趣太广泛,以为自己什么都干得了,其实博而不专;因为整天埋首书堆,未婚妻离开了他。这本来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但是马泰没有因此检讨自己的生活态度。韶光易逝,一转眼他进入了孤独的晚年。夜里开始下雪,他下定决心,第二天乘火车回到故乡,向少年时代常常逗留的小酒馆走去,准备在那里了结一切,没想到几乎被雷电烧焦。更没想到的是,雷击让他返老还童。他长出了黑发和新牙,从此青春永驻,不用担心衰老的侵袭。他还获得了神奇的学习能力,可以在一瞬间学到大量的知识。
5岁的宗介和母亲住在海边的悬崖上,童年过得十分孤独。父亲是船员,只有当他的船经过远处海面的时候,一家人才能用灯语互相问候。有一天,宗介在海边捡到一条人面小金鱼,他为她取名叫波妞,把她带在自己的身边。
老人院的老人告诉宗介,人面金鱼不能离开大海,否则就会引起海啸。波妞是海底的金鱼公主,她的父亲是魔法师,偷偷把她从宗介身边带走了。因为海水被人类污染,魔法师正在积聚生命之水,准备再造世界。波妞決心回到宗介的身边。她打翻生命之水,逃出牢笼。海洋里掀起了无边的浪涛。
一直在等他们的新电影。这就是了:科波拉的《没有青春的青春》和宫崎骏的动画片《悬崖上的金鱼公主》。
宫崎骏的动画片一直在暗示少年人在成长中的懵懂情感,这一次更加出位,宗介只有5岁,但小美人鱼波妞痴恋他。电影主角的年龄越来越小,但宫崎骏越来越老了。新片开拍之前,他倦怠地说,自己老得想象力都枯竭了,不知道要拍什么好。但是他自己的公司吉卜力需要他,观众也需要——像我,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宫崎骏的世界。虽然他塑造的是一个纯属想象的世界,但在幻想的衬托下,现实好像也美好了很多。等待他的新片,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心事。看到月圆月缺,四季更替,小孩子日长夜大,这心事就浮上心头。但人总是会老的。科波拉也是。他不会像宫崎骏那样直说,而幻想能够返老还童。这真让人伤心。
我放DVD的箱子里,电影被分成四类:12岁前、18岁前、30岁前和30岁后。这不是给儿子规定的分级制度,也不是指我看这些电影时的年纪,而是说这些电影的理想观众的年纪。过了12岁再看宫崎骏和《魔戒》,也很好,但乐趣要打不少折扣。18岁是美国限制级电影的上限,从此电影无禁区,但看了不等于看得懂。电影虽然只是一种消遣,但有些比较曲折的乐趣,像希区柯克,往往到30岁以后才体会得到。
大多数经典电影——像科波拉和西科塞斯的全部作品——应该在18岁到30岁之间看完。我就是这样,但情况和隔壁的美国小伙略有不同。18岁之前,电影总的来说很少见,连常见的“奇袭”、“智取”、“决战”之类,我也没有太多机会看到;30岁之后,可以看到的电影产品极大丰富,可惜不是他们头脑空空,就是我头脑空空。坐在电影院里,身未动,心已远,味同嚼蜡。10年前我每周要看6部电影,虽然大多数都是垃圾,但我怀念那个时候,庆幸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
我很少购买新碟,几年前就只跟踪少数能让我心有戚戚的导演和演员的新片。他们和我一样,大多过了对电影最有激情的年纪,现今的表现起起伏伏。但是不管怎么样,我对他们的表现都可以一笑了之。电影对我不再重要了。每次我走出电影院,感觉都很轻松,就像到老朋友家去串了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