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近年来,生命意义逐渐被研究者所重视,探求生命意义,探求生命意义与自尊的关系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以及与其相关的因素。在这些研究中,生命意义高的人,其自尊水平比较高,生命意义低的人,其自尊水平也比较低。
【关键词】:生命意义 自尊 关系
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生命意义感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源,生命意义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生命意义感对个体的心理功能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保持较高生命意义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它与希望相关,是抑郁的缓冲剂。生命意义感也与工作满意度和激情、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正相关。近年来,生命意义感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资源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生命意义感对个体的心理功能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生命意义感的个体往往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更高的工作愉悦度。此外,生命意义感对个体也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抑郁和绝望感,是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资源。
自尊是心理学广泛研究的对象之一,自尊也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基石之一,通常指一个人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对于个体而言,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源,还与许多其他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个体而言,自尊与许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低自尊往往与许多的心理问题有关,包括酗酒、物质滥用、进食障碍、焦虑和抑郁等。低自尊的个体更可能采用一些自我损害或者对他人有害的方式来获取自尊,例如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成就,或用欺骗来赢得他人的肯定。高自尊往往与积极的个人特质相关,包括主动性、应对能力、面对挑战的坚持性及幸福长寿。高自尊能够稳定地预测个体的社会支持质量及社交广度,往往与积极的特质相关,包括主动性、应对能力、长寿以及面对挑战时表现出来的韧性。总体来看,自尊的心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个体社会适应、行为的认知模式以及学业成绩等领域。此外,高自尊的个体还较少受焦虑的影响,低自尊的个体更容易受到焦虑的影响,也更容易产生与焦虑有关的行为。
事实上,有研究表明,自尊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密切,两者不仅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且自尊对于生命意义感还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心理控制源指人们对行为或事件结果的一般性看法,它存在内控和外控的差异。具有内控倾向的个体认为事件的发展由本人的行为和能力决定,而外控倾向的个体则相信事件的发展主要由外部力量决定,如际遇、运气等,已有研究表明,内控倾向与高自尊呈显著正相关; 内控倾向的个体比外控倾向的个体拥有更高的生命意义感和主观幸福感,外控倾向与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此外,积极情绪与自尊和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 积极情绪能够预测生命意义感,在实验室条件下启动积极情绪能够促进个体的生命意义感。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表明心理控制源与积极情绪和生命意义感及自尊关系密切,有研究表明自尊通过心理控制源和积极情绪来预测生命意义感,这一结果是对之前的研究关于自尊与意义感关系研究的一个补充。有研究表明,自尊与内控倾向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外控倾向呈负相关。同时,脑科学的研究也发现,自尊与内控倾向都与海马面积呈显著相关,皮质醇对压力的反应受到自尊和内控倾向的调节作用,低自尊和外控倾向的个体表现出对壓力的持续高皮质醇反应,这也提示自尊与心理控制源在压力应对方面的重要作用。自尊的差异表现在对于事件结果的认知上,高自尊能够预测个体的内控倾向,也即高自尊个体更倾向于认为事情的结果与自身相关,因而会更加努力,遇到挫折也能够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压力,这种对于事件结果的控制感也让他们感到自己生命意义和价值。同时,自尊的差异也表现在情绪上。研究结果表明,自尊能够正向预测积极情绪,进而预测个体的生命意义感。生命意义感对于个体来说是一项心理资源,在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人们的生命意义感对于促进个体身心健康、提高个体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自尊的提升通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过增加个体自尊而增加生命意义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了相对简单有效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积极情绪和心理控制源中介自尊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因此,通过增加人们的积极情绪、强化他们自身对于事件的控制感,也能够起到促进生命意义感的作用。
通常,高自尊的个体给人们的印象不止是自信,他们的生活似乎总是充满乐趣,也很容易在日常的小事中获得愉悦感,发现生活的意义。根据意义维持模型的假设,自尊通常被视为人们在生活中获得意义感的一个指标,人们获取自尊感是为了维持他们的生命意义感。实证研究也表明,自尊不仅与生命意义感显著正相关,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生命意义感。但是,在意义维持模型里,并没有具体讨论自尊通过什么机制达到维持生命意义感的目的,即不同水平自尊的个体通过什么来维持他们现有的生命意义感。以往的研究表明,认知性和情绪性加工是影响主观意义感的两个主要方面,它们同时且独立地影响个体对意义感的判断。
【参考文献】:
【1】Marshall S L, Parker P D, Ciarrochi J, et al. Is self-esteem a cause or consequence of social support? A 4-year longitudinal study. Child Development, 2014,85(3): 1275–1316.
Orth U, Robins R W, Roberts B W. Low self-esteemprospectively predicts depression in adolescence andyoung adulthoo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2008, 95(3): 695–708.
【2】Pruessner JC,Baldwin MK,Renwick R,et al. Self-esteem,locus of control,hippocampal volume,and cortisol regulation in young and old adulthood[J]. Neuroimage,2005,28(4) : 815-826.
【3】Singh T K, Choudhri N. Early adulthood: the role of locus of control, meaning of life and subjective
【关键词】:生命意义 自尊 关系
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生命意义感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源,生命意义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生命意义感对个体的心理功能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保持较高生命意义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它与希望相关,是抑郁的缓冲剂。生命意义感也与工作满意度和激情、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正相关。近年来,生命意义感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资源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生命意义感对个体的心理功能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生命意义感的个体往往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更高的工作愉悦度。此外,生命意义感对个体也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抑郁和绝望感,是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资源。
自尊是心理学广泛研究的对象之一,自尊也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基石之一,通常指一个人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对于个体而言,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源,还与许多其他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个体而言,自尊与许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低自尊往往与许多的心理问题有关,包括酗酒、物质滥用、进食障碍、焦虑和抑郁等。低自尊的个体更可能采用一些自我损害或者对他人有害的方式来获取自尊,例如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成就,或用欺骗来赢得他人的肯定。高自尊往往与积极的个人特质相关,包括主动性、应对能力、面对挑战的坚持性及幸福长寿。高自尊能够稳定地预测个体的社会支持质量及社交广度,往往与积极的特质相关,包括主动性、应对能力、长寿以及面对挑战时表现出来的韧性。总体来看,自尊的心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个体社会适应、行为的认知模式以及学业成绩等领域。此外,高自尊的个体还较少受焦虑的影响,低自尊的个体更容易受到焦虑的影响,也更容易产生与焦虑有关的行为。
事实上,有研究表明,自尊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密切,两者不仅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且自尊对于生命意义感还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心理控制源指人们对行为或事件结果的一般性看法,它存在内控和外控的差异。具有内控倾向的个体认为事件的发展由本人的行为和能力决定,而外控倾向的个体则相信事件的发展主要由外部力量决定,如际遇、运气等,已有研究表明,内控倾向与高自尊呈显著正相关; 内控倾向的个体比外控倾向的个体拥有更高的生命意义感和主观幸福感,外控倾向与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此外,积极情绪与自尊和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 积极情绪能够预测生命意义感,在实验室条件下启动积极情绪能够促进个体的生命意义感。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表明心理控制源与积极情绪和生命意义感及自尊关系密切,有研究表明自尊通过心理控制源和积极情绪来预测生命意义感,这一结果是对之前的研究关于自尊与意义感关系研究的一个补充。有研究表明,自尊与内控倾向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外控倾向呈负相关。同时,脑科学的研究也发现,自尊与内控倾向都与海马面积呈显著相关,皮质醇对压力的反应受到自尊和内控倾向的调节作用,低自尊和外控倾向的个体表现出对壓力的持续高皮质醇反应,这也提示自尊与心理控制源在压力应对方面的重要作用。自尊的差异表现在对于事件结果的认知上,高自尊能够预测个体的内控倾向,也即高自尊个体更倾向于认为事情的结果与自身相关,因而会更加努力,遇到挫折也能够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压力,这种对于事件结果的控制感也让他们感到自己生命意义和价值。同时,自尊的差异也表现在情绪上。研究结果表明,自尊能够正向预测积极情绪,进而预测个体的生命意义感。生命意义感对于个体来说是一项心理资源,在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人们的生命意义感对于促进个体身心健康、提高个体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自尊的提升通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过增加个体自尊而增加生命意义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了相对简单有效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积极情绪和心理控制源中介自尊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因此,通过增加人们的积极情绪、强化他们自身对于事件的控制感,也能够起到促进生命意义感的作用。
通常,高自尊的个体给人们的印象不止是自信,他们的生活似乎总是充满乐趣,也很容易在日常的小事中获得愉悦感,发现生活的意义。根据意义维持模型的假设,自尊通常被视为人们在生活中获得意义感的一个指标,人们获取自尊感是为了维持他们的生命意义感。实证研究也表明,自尊不仅与生命意义感显著正相关,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生命意义感。但是,在意义维持模型里,并没有具体讨论自尊通过什么机制达到维持生命意义感的目的,即不同水平自尊的个体通过什么来维持他们现有的生命意义感。以往的研究表明,认知性和情绪性加工是影响主观意义感的两个主要方面,它们同时且独立地影响个体对意义感的判断。
【参考文献】:
【1】Marshall S L, Parker P D, Ciarrochi J, et al. Is self-esteem a cause or consequence of social support? A 4-year longitudinal study. Child Development, 2014,85(3): 1275–1316.
Orth U, Robins R W, Roberts B W. Low self-esteemprospectively predicts depression in adolescence andyoung adulthoo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2008, 95(3): 695–708.
【2】Pruessner JC,Baldwin MK,Renwick R,et al. Self-esteem,locus of control,hippocampal volume,and cortisol regulation in young and old adulthood[J]. Neuroimage,2005,28(4) : 815-826.
【3】Singh T K, Choudhri N. Early adulthood: the role of locus of control, meaning of life and subj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