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高校学生主要活动场所空气的微生物污染状况,评价学生主要活动场所的空气质量。 方法 采用自然沉降法,于春夏兩季早中晚分别检测淄博职业学院北校区22个不同环境空气中的细菌。 结果 北校区不同环境空气中平均细菌数均达到国家非污染空气的标准。 结论 淄博职业学院北校区,学生主要活动场所的空气清洁。
关键词: 空气;卫生;质量调查;评价
空气是多种微生物的传播媒介。空气中微生物浓度及其变化反应了空气的污染程度,是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加大,高校校园已是人群非常密集的场所。为了解淄博职业学院新校区的空气质量状况,笔者选择人员最为密集的北校区,对北校区不同环境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
1.2 采样地点
选取淄博职业学院北校区校园内具有标志性的七个室外区域作为采样地点(见表1)。
1.3 采样与培养室外采样于春季(3—5月),夏季(5—7月),室内采样于6月。在上述采样地点分别于早晨6:00—8:00、中午11:00—13:00、晚18:00—20:00三个时间段进行样品采集,记录天气状况。采用自然沉降法[2]采集样品,采样区域内将两个平行样本尽量分散并于1.2~1.5m的高度下打开无菌平皿,使之暴露于空气中10min,盖好培养皿。采集细菌后的平板置于(36±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4],观察并记录。
分别计数平板上生长的细菌数,求出各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cfu/皿),按奥梅梁斯基公式[3]计算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数,见公式:
C=50 000N/AT
式中:C —细菌总数,cfu /m3;A—平皿面积,cm2;T—沉降时间,min;N—平皿菌落数(3个平行操作的平均数),cfu。
2 结果
2.1 春季室外空气中细菌数
2.1.1 春季大风天气室外空气中细菌数 北校区不同环境中细菌的检测结果见图1。
根据图1可知在春季大风天气下,晚上空气中的细菌数量最多,早上空气中细菌数最少,这是由于大风天气土壤中的细菌被刮到空中,空气中的细菌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急剧上升。参照中科院生态中心推荐使用的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建议值[5],在大风干燥天气下,早晨的空气质量处于清洁程度,而中午和晚上空气中的细菌数量虽然上升较快,但是总空气质量仍处于较清洁程度。
2.1.2 春季晴朗无风天气室外空气中细菌数 北校区不同环境中细菌的检测结果见图2。
中午空气中细菌数量最少,而早晨与晚上空气中细菌数量相对较多。参照空气细菌卫生标准建议值,在晴朗无风天气下早晨的空气状况最差,处于较清洁程度。而中午与晚上则处于清洁程度。
2.1.3 春季雨后天气室外空气中细菌数 北校区不同环境中细菌的检测结果见图3。
在雨后天气相比较晴朗与大风天气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下降较多,特别是早晨和晚上,与图2相比较,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下降了近5×103cfu/m3。参照空气细菌卫生标准建议值,在雨后天气下,三个时间段的采样地点空气质量大多数处于清洁程度,只有少数地点处于较清洁程度。
2.2 夏季室外空气中细菌数
2.2.1 夏季晴朗天气室外空气中细菌数 北校区不同环境中细菌的检测结果见图4。
在夏季晴朗天气下室外细菌总数达到最大值。早晨的七个地点中有两个地点的细菌数量达到微污染的标准,有三个地点的细菌数量达到了轻度污染的标准。相比较春季,夏季晴朗天气空气中的细菌数量大大增加,原因可能是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变大、人员活动密集,为细菌的生存和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2 夏季雨后天气室外空气中细菌数 北校区不同环境中细菌的检测结果见图5。
在夏季雨后天气细菌数量变化与春季雨后细菌数量变化类似,但是细菌数量却减少了2.0~5.0×103cfu/m3,空气质量也由原来的污染变为较清洁,甚至达到了清洁的标准。总体上看,在雨后空气质量变得非常好,而这一点人们在感官上也有着具体的体验。
3 讨论
3.1 夏季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急剧上升,夏季温度高湿度大,人员活动密集。
3.2 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受天气影响大。雨后晴朗静风天气,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
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检测结果显示,淄博职业学院北校区室外空气中夏季晴朗天气为微污染,春夏大部分为清洁。表明淄博职业学院北校区内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空气较清洁。
参考文献
[1]赵斌,何绍江. 微生物学实验[M]. 1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5-86.
[2]GB/T 18204.1—2000,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S].
[3]徐丙荣,司东霞 . 聊城市空气微生物污染的检测及评价[J] . 微生物学杂志, 2008(4):107-109.
[4]张荣先,孙群,高锦航,等. 四川大学新校区空气卫生质量调查与评价[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41-342
[5]谢淑敏. 京津地区大气微生物本底研究[J] . 环境科学,1986(5):57-62.
[6]张进. 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与卫生标准建议值[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18(4):247-249.
作者简介: 苏艳(1971.04-),女,汉族,山东淄博人,九三社员,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微生物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 空气;卫生;质量调查;评价
空气是多种微生物的传播媒介。空气中微生物浓度及其变化反应了空气的污染程度,是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加大,高校校园已是人群非常密集的场所。为了解淄博职业学院新校区的空气质量状况,笔者选择人员最为密集的北校区,对北校区不同环境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
1.2 采样地点
选取淄博职业学院北校区校园内具有标志性的七个室外区域作为采样地点(见表1)。
1.3 采样与培养室外采样于春季(3—5月),夏季(5—7月),室内采样于6月。在上述采样地点分别于早晨6:00—8:00、中午11:00—13:00、晚18:00—20:00三个时间段进行样品采集,记录天气状况。采用自然沉降法[2]采集样品,采样区域内将两个平行样本尽量分散并于1.2~1.5m的高度下打开无菌平皿,使之暴露于空气中10min,盖好培养皿。采集细菌后的平板置于(36±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4],观察并记录。
分别计数平板上生长的细菌数,求出各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cfu/皿),按奥梅梁斯基公式[3]计算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数,见公式:
C=50 000N/AT
式中:C —细菌总数,cfu /m3;A—平皿面积,cm2;T—沉降时间,min;N—平皿菌落数(3个平行操作的平均数),cfu。
2 结果
2.1 春季室外空气中细菌数
2.1.1 春季大风天气室外空气中细菌数 北校区不同环境中细菌的检测结果见图1。
根据图1可知在春季大风天气下,晚上空气中的细菌数量最多,早上空气中细菌数最少,这是由于大风天气土壤中的细菌被刮到空中,空气中的细菌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急剧上升。参照中科院生态中心推荐使用的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建议值[5],在大风干燥天气下,早晨的空气质量处于清洁程度,而中午和晚上空气中的细菌数量虽然上升较快,但是总空气质量仍处于较清洁程度。
2.1.2 春季晴朗无风天气室外空气中细菌数 北校区不同环境中细菌的检测结果见图2。
中午空气中细菌数量最少,而早晨与晚上空气中细菌数量相对较多。参照空气细菌卫生标准建议值,在晴朗无风天气下早晨的空气状况最差,处于较清洁程度。而中午与晚上则处于清洁程度。
2.1.3 春季雨后天气室外空气中细菌数 北校区不同环境中细菌的检测结果见图3。
在雨后天气相比较晴朗与大风天气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下降较多,特别是早晨和晚上,与图2相比较,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下降了近5×103cfu/m3。参照空气细菌卫生标准建议值,在雨后天气下,三个时间段的采样地点空气质量大多数处于清洁程度,只有少数地点处于较清洁程度。
2.2 夏季室外空气中细菌数
2.2.1 夏季晴朗天气室外空气中细菌数 北校区不同环境中细菌的检测结果见图4。
在夏季晴朗天气下室外细菌总数达到最大值。早晨的七个地点中有两个地点的细菌数量达到微污染的标准,有三个地点的细菌数量达到了轻度污染的标准。相比较春季,夏季晴朗天气空气中的细菌数量大大增加,原因可能是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变大、人员活动密集,为细菌的生存和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2 夏季雨后天气室外空气中细菌数 北校区不同环境中细菌的检测结果见图5。
在夏季雨后天气细菌数量变化与春季雨后细菌数量变化类似,但是细菌数量却减少了2.0~5.0×103cfu/m3,空气质量也由原来的污染变为较清洁,甚至达到了清洁的标准。总体上看,在雨后空气质量变得非常好,而这一点人们在感官上也有着具体的体验。
3 讨论
3.1 夏季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急剧上升,夏季温度高湿度大,人员活动密集。
3.2 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受天气影响大。雨后晴朗静风天气,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
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检测结果显示,淄博职业学院北校区室外空气中夏季晴朗天气为微污染,春夏大部分为清洁。表明淄博职业学院北校区内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空气较清洁。
参考文献
[1]赵斌,何绍江. 微生物学实验[M]. 1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5-86.
[2]GB/T 18204.1—2000,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S].
[3]徐丙荣,司东霞 . 聊城市空气微生物污染的检测及评价[J] . 微生物学杂志, 2008(4):107-109.
[4]张荣先,孙群,高锦航,等. 四川大学新校区空气卫生质量调查与评价[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41-342
[5]谢淑敏. 京津地区大气微生物本底研究[J] . 环境科学,1986(5):57-62.
[6]张进. 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与卫生标准建议值[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18(4):247-249.
作者简介: 苏艳(1971.04-),女,汉族,山东淄博人,九三社员,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微生物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