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件手信都有归宿
近年来生活愈发简单,外出旅行时手信也买得愈发少。我告诉自己,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太多,见过就好,不必每一件自己喜欢、恰好又买得起的东西,都要山长水远地背回来。
唯一例外是给亲友带吃的。
这是最直白也最滋味丰富的手信。有人说旅行的意义其实就是去不同的地方吃吃吃,按这个说法,没有任何其他物品比食物更能让人活色生香地感受远方之美了。
近两年,每次去香港,回程之前,都会去一间City Super超市买一盒香草焗鸭胸肉或者卤水鸭胸肉,老公爱吃。超市里有很多物品是家庭必需品,全家都能用到吃到,这些我觉得不算手信。唯独鸭肉,我自己不喜禽类肉食,但老公爱吃,买回去一般我都看着他吃,所以我把它算作一份手信。
另外,虽然香港近在咫尺,但毕竟是出了一趟门。
老公也很感恩,每次收到这份手信,都用大吃来手动点赞。
我有一位朋友也爱赠我食物。有一次她从长沙打电话给我,说她刚刚给我买了一只香酥板鸭——这一只,指定给我。她说,每次买手信的时候,心里会想好这件给谁、那件又给谁,给每一件手信都找好了归宿,她才会踏踏实实地打包装箱,踏上归途。
听着电话,我仿佛看到了她的箱子,鼓鼓囊囊,塞了一件又一件手信,直到塞不下更多为止。又仿佛看到她口中念念叨叨地给每一件手信的包装袋都贴上标签,“给老张的”、“给林姐的”、“给Chris的”……我的朋友就这样拖着满箱子的情意,咣当咣当地从长沙,从更远的地方,载着收件人馋涎欲滴的期待,归来。
气味强劲的杀伤性武器
如果有人问我,在去过的所有城市里,论起买食物做手信,哪个城市选择最多、收获最大,请允许我套用奥黛丽·赫本在《罗马假日》里的金句,毫不犹豫地大声宣告:“成都,当然是成都!”
成都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去到那里的人,不买得盆满钵满简直是罪过。
不过,一个真正了解成都的人,会自动忽略大街上高挂着“土特产”招牌的旅游商店。那是外地游客干的事,熟门熟路的人一般不参与。至于我,一个在成都短暂居住过的外地人,现在就告诉你:去街头随处可见的熟食铺子,买现切现拌的凉菜(店员可帮你密封打包),那是成都手信的代表性支流。
或者你去本地人常去的超市,那里有更多的手信精华。
比如成都某间有名的大型连锁商场,里面的食品超市就深受市民欢迎。我在成都短居那一年里,特别喜欢去这间超市买吃的。这里的食物品种丰富又新鲜好味,以至于我因为它们,都原谅了楼上化妆品区的店姐们总是把“欢迎光临”说成“欢迎光拎”——你欢迎倒是欢迎了,但也没允许我真的“光拎”不付钱啊。
超市里那些桃片糕牛肉干怪味胡豆之类的经典手信就不说了,我感兴趣的是现做现卖、保质期最多一两天的品种。
白米发糕。玉米粑粑。红油兔丁。麻辣卤牛肉。
泡儿菜。泡青菜杆。泡红皮红心的心里美萝卜。
有一年夏天,我从成都回深圳,临行前去那间超市买了两大袋东西,包括两盒玉米粑粑和三盒泡萝卜,喜滋滋地带回酒店去。出得超市,周末的步行街人山人海,打不到车,我就生拉硬拽地扛着两大袋战利品,一肩一袋,尽量气宇轩昂地走回酒店去。
回到酒店才发现,虽然裹了五六层密实袋,泡萝卜的气味还是穿透束缚,弥漫了整个开着空调的房间。诸位,你们知道的,那气味。说真的,如果要选一样好吃不好闻的食物来跟榴莲匹敌,我会撇下油炸臭豆腐和大蒜,直接选泡萝卜当第一名。
为了家人能吃上美味的泡萝卜,唯有忍辱负重了。那一晚,我伴着泡萝卜的气味入眠,梦也是美的。
可能是因为梦太美,第二天早晨,我竟然差点误机。那时成都还没开通地铁,我出发时恰遇早高峰,拖着箱子走了整整两站路才打到车,到机场后一路小跑,谢天谢地,在最后一分钟成功入闸。
泡萝卜埋伏在我的箱子里,气味混迹于大小汽车和自行车的滚滚洪流,消散在成都街头的尾气和微风中,并没有惹人注意。
到深圳后,领到行李,拖着箱子离开机场,一路上被压抑的泡萝卜气味开始反弹,愈来愈强烈。尴尬中唯有在心里深深感恩自己的英明决定:泡萝卜是放在箱子里托运的,没有张扬着杀伤性武器的身份秘密进入机舱。
不过,等到进了家门,一路上的尴尬狼狈统统烟消云散。从箱子里取出泡萝卜的一刻,是欢呼胜利的一刻。拆开五六层密实袋,取出一条条红红白白的萝卜条,洗净、切粒、浇红油……我们为什么心甘情愿去经历一段尴尬的旅程?一碟红油泡萝卜就是答案。
我带回十只芽菜包
前年冬天,又到成都做短暂停留。回深圳前,我打电话问老公想要什么手信。他想了想,试探地说:“如果有时间和体力……就请给我带几只芽菜包子吧。”
我感觉,如果把这句话变成一个动作,里面是有一个90度鞠躬的。
我决定不要辜负鞠躬者这张卑微的心愿清单。
老公说的芽菜包子,是我们原先在成都居住时,小区附近一家早点铺卖的包子。
我和老公对包子其实并无执念,无奈在深圳,周围能买到的包子实在乏善可陈。酒楼的早茶倒是有不错的叉烧包和流沙包,可你也没那闲工夫天天去喝早茶啊。
有时候不免会想,还是小时候的包子好吃。小时候的包子通常只有两种:糖包子和肉包子。糖包子很大,白糖馅,加了猪油,油亮亮的一大包,咬下去满口甜。肉包子也很大,皮比糖包子更薄,里面满满的都是馅,馅是半肥瘦的肉丁加切得细细的笋丁和豆腐干丁,喷香。
有一年跟着父母坐绿皮火车,我那时总晕车,旅途漫长,车站附近正好有一个早点铺子,妈妈怕我饿,就给我买了一个肉包。那只包子就是肉丁笋丁豆腐干丁馅的,香透了那一整段绿皮火车的旅程。
记忆中的美好包子到后来慢慢不见了,小吃铺的包子花样越来越多,做得却越来越敷衍。直到在成都的小区附近遇到这家“钱包子”,我才重拾对包子的信心。
回程航班是下午的,那天我早早起来,打车过去。小区在府南河边上,我们以前租住的房子在30楼,透过客厅的落地窗可以看到河水在夕照下金光万点地缓慢流动。
到包子铺要经过小区围墙外面的菜店。
五年过去了,小区楼下的菜店还在。我站在店门口观赏了一会店内的青菜,萝卜白菜儿菜折耳根红油菜苔,根根新鲜支支水灵,加起来就是成都安宁又沸腾的生活。老板娘在理菜的间隙抬头看见我,笑着喊了一嗓子,“回来啦?”
我笑着回她:“回来啦。”
然后互相挥挥手,我往前走,去买包子。
钱包子大概只有两三平的面積,芽菜肉末包是经典款,包子个大,松软,白暄暄,热腾腾,芽菜肉末的油气在包子皮上透出油油的绿色,但并没有破壁而出,被险险地封存在包子里,只等着牙齿的轻轻一碰。
我要了十只包子。包子出笼的时候,听我说要带它们坐飞机去深圳,老板宠辱不惊地在腾腾白汽中又多扯了两个袋子给我,“装扎实点。”
那十只包裹着一段时光和成都安宁又沸腾的生活的芽菜包,我们很爱惜地吃,吃了一周才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