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对狼疮性肾炎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中药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观察组12例患者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6例患者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为74.5%,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不仅副作用小、出现并发症几率低,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
狼疮性肾炎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其发病与细胞因子、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复合物形成等免疫系统异常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临床上表现为间断发热、关节炎、血尿、蛋白尿、光过敏以及浆膜炎等症状,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占继发性肾炎的75.1%[1],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上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时,西医为主要治疗方式,虽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具有较大的副作用,比如带状孢疹、骨髓抑制、肝肾毒性、出血性膀胱炎以及消化道反应等,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西医结合对狼疮性肾炎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其中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中,10例患者为男性,15例患者为女性,年龄14-53岁,平均年龄为(26.1±8.1)岁,病程1个月-14年,平均病程为(32.7±17.3)个月;对照组的25例患者中,12例患者为男性,13例患者为女性,年龄15-51岁,平均年龄为(25.2±8.9)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病程为(34.4±19.7)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于对照组的2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上主要给予常规西药治疗:(1)强的松:1mg/kg/d,早晚各服一次,治疗8周后,逐渐减少服药剂量,每周约减少10%,为0.5mg/kg/d,每天早晨服用一次,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持续减少服药剂量;(2)环磷酰胺(CTX)冲击疗法:将100ml生理盐水加入8-10mg/kg环磷酰胺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1h以上,连续滴注2d,每2周进行一次滴注,通常情况下,冲击次数保持在6-18次,患者病情出现好转后,每3个月进行1次冲击;(3)其它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药的运用,比如阿司匹林、潘生丁以及肝素等。
1.2.2观察组
对于观察组的2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上在进行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中医汤药联合治疗。中医学上将狼疮性肾炎分为四类,所以治疗上也有所区别:(1)肝肾阴虚型。坚持解毒活血、清热养阴的治疗原则,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山茱萸10g、知母10g、赤芍药10g、女贞子15g、黄柏10g、玄参12g、旱莲草15g、茯苓15g、牛膝15g、泽泻10g、龟版15g、生地黄15g;(2)热毒炽盛型。坚持解毒、清热凉血的治疗原则,运用犀角地黄汤加减:黄芪10g、水牛角30g、鱼腥草30g、生地黄15g、知母10g、玄参12g、牡丹皮12g、石膏30g、金银花20g、赤芍药10g、紫草20g、蛇舌草30g;(3)气阴两虚型。坚持清热益气养阴的治疗原则,运用参芪地黄汤加减:山药10g、黄芪20g、枸杞子15g、茯苓15g、太子参30g、五味子10g、泽泻15g、熟地黄15g、麦冬15g、山茱萸10g;(4)脾肾阳虚型。坚持温补脾肾原则,运用真武汤加减:茯苓15g、熟附子10g、益母草30g、白术10g、陈皮10g、猪苓30g、桂枝12g、山药10g、泽泻30g、白芍药10g、车前子15g、川牛膝15g。以上药方,用水煎服,分早中晚各一次,每日1剂。
1.3疗效判定标准
在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时,主要按照以下四个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通过实验室检查,一切指标正常且持续3个月稳定;(2)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者消失,尿蛋白下降,血清指标恢复正常;(3)有效。临床症状缓解,尿蛋白下降<50%,血清指标明显改善;(4)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出现任何变化,甚至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2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12例痊愈,10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1%;而对照组的2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6例痊愈,12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4.5%,同时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几率为25.9%,而对照组为65.4%,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不良反应(%)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5 12 10 2 1 25.9 97.1
对照组 25 6 12 3 4 65.4 74.5
3.讨论
狼疮性肾炎作为一种比较常见和多发的疾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虽然西医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副作用大,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中医上认为,湿热毒邪壅盛的导致狼疮性肾炎的主要原因,清热解毒法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中医将狼疮性肾炎分为肝肾阴虚型、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以及气阴两虚型四种,在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以中医汤药为主,将患者的实际病情作为基本出发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加减药方中的芍药可以和营泄热;水牛角,具有清热解毒、清营凉血之功效[2];牡丹皮可以凉血散瘀、泄血中之伏热;生地黄具有滋养阴液、清热解毒、清热凉血之功效;丹皮具有改善凝血、增强免疫、消炎抗菌的作用[3]。运用白术、黄芪益气,可以显著改善蛋白质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胃粘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并且出现并发症几率小,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由此可见,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不仅副作用小、出现并发症几率低,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彩虹.10594例肾活检病理资料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9(6):5.
[2]范广平.犀角与水牛角药理作用研究[J].中成药,2003,23(7):34.
[3]黄艺.丹皮酚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6(3):188.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
狼疮性肾炎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其发病与细胞因子、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复合物形成等免疫系统异常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临床上表现为间断发热、关节炎、血尿、蛋白尿、光过敏以及浆膜炎等症状,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占继发性肾炎的75.1%[1],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上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时,西医为主要治疗方式,虽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具有较大的副作用,比如带状孢疹、骨髓抑制、肝肾毒性、出血性膀胱炎以及消化道反应等,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西医结合对狼疮性肾炎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其中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中,10例患者为男性,15例患者为女性,年龄14-53岁,平均年龄为(26.1±8.1)岁,病程1个月-14年,平均病程为(32.7±17.3)个月;对照组的25例患者中,12例患者为男性,13例患者为女性,年龄15-51岁,平均年龄为(25.2±8.9)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病程为(34.4±19.7)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于对照组的2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上主要给予常规西药治疗:(1)强的松:1mg/kg/d,早晚各服一次,治疗8周后,逐渐减少服药剂量,每周约减少10%,为0.5mg/kg/d,每天早晨服用一次,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持续减少服药剂量;(2)环磷酰胺(CTX)冲击疗法:将100ml生理盐水加入8-10mg/kg环磷酰胺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1h以上,连续滴注2d,每2周进行一次滴注,通常情况下,冲击次数保持在6-18次,患者病情出现好转后,每3个月进行1次冲击;(3)其它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药的运用,比如阿司匹林、潘生丁以及肝素等。
1.2.2观察组
对于观察组的2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上在进行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中医汤药联合治疗。中医学上将狼疮性肾炎分为四类,所以治疗上也有所区别:(1)肝肾阴虚型。坚持解毒活血、清热养阴的治疗原则,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山茱萸10g、知母10g、赤芍药10g、女贞子15g、黄柏10g、玄参12g、旱莲草15g、茯苓15g、牛膝15g、泽泻10g、龟版15g、生地黄15g;(2)热毒炽盛型。坚持解毒、清热凉血的治疗原则,运用犀角地黄汤加减:黄芪10g、水牛角30g、鱼腥草30g、生地黄15g、知母10g、玄参12g、牡丹皮12g、石膏30g、金银花20g、赤芍药10g、紫草20g、蛇舌草30g;(3)气阴两虚型。坚持清热益气养阴的治疗原则,运用参芪地黄汤加减:山药10g、黄芪20g、枸杞子15g、茯苓15g、太子参30g、五味子10g、泽泻15g、熟地黄15g、麦冬15g、山茱萸10g;(4)脾肾阳虚型。坚持温补脾肾原则,运用真武汤加减:茯苓15g、熟附子10g、益母草30g、白术10g、陈皮10g、猪苓30g、桂枝12g、山药10g、泽泻30g、白芍药10g、车前子15g、川牛膝15g。以上药方,用水煎服,分早中晚各一次,每日1剂。
1.3疗效判定标准
在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时,主要按照以下四个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通过实验室检查,一切指标正常且持续3个月稳定;(2)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者消失,尿蛋白下降,血清指标恢复正常;(3)有效。临床症状缓解,尿蛋白下降<50%,血清指标明显改善;(4)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出现任何变化,甚至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2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12例痊愈,10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1%;而对照组的2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6例痊愈,12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4.5%,同时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几率为25.9%,而对照组为65.4%,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不良反应(%)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5 12 10 2 1 25.9 97.1
对照组 25 6 12 3 4 65.4 74.5
3.讨论
狼疮性肾炎作为一种比较常见和多发的疾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虽然西医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副作用大,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中医上认为,湿热毒邪壅盛的导致狼疮性肾炎的主要原因,清热解毒法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中医将狼疮性肾炎分为肝肾阴虚型、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以及气阴两虚型四种,在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以中医汤药为主,将患者的实际病情作为基本出发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加减药方中的芍药可以和营泄热;水牛角,具有清热解毒、清营凉血之功效[2];牡丹皮可以凉血散瘀、泄血中之伏热;生地黄具有滋养阴液、清热解毒、清热凉血之功效;丹皮具有改善凝血、增强免疫、消炎抗菌的作用[3]。运用白术、黄芪益气,可以显著改善蛋白质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胃粘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并且出现并发症几率小,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由此可见,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不仅副作用小、出现并发症几率低,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彩虹.10594例肾活检病理资料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9(6):5.
[2]范广平.犀角与水牛角药理作用研究[J].中成药,2003,23(7):34.
[3]黄艺.丹皮酚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6(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