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课程游戏化已经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借助游戏形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们进行知识学习、情感表达、习惯养成。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对众多的游戏方法和游戏形式进行合理的筛选,并加以创新改造,真正打造出幼儿喜爱、利与实践、有益教学的合理游戏模式,不断促进有教育的课程建设。
游戏是幼儿教育中最为常见教学形式,相对于课堂教学,游戏教学更加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真正投入到活动中去。游戏教学中,游戏的创设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着幼儿参与的积极程度,同时也决定着教学的效果。优质的游戏课程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对客观规律的认知以及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幼儿游戏的创设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大胆创新,实现幼儿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合理选择游戏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幼儿教学中,游戏种类十分丰富,可利用的游戏方式也非常多样。而在教学过程中,游戏内容的选择决定了学生对于游戏的态度。常见的游戏或者幼儿经常玩的游戏,可能会使幼儿失去参与的兴趣,难度较大的游戏会使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不知所措,丧失游戏积极性,而难度较小的游戏,可能在短时间能够发挥教学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们的游戏热情会有明显的下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把握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孩子心理,选取难度、方式不同的游戏引导学生参与,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进行施教。
例如,在幼儿园中,大班的孩子通常比较活跃,拥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富有冒险精神。对于大班的孩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难度较大、运动量较大,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游戏,如“萝卜蹲”,通过让班级内的孩子扮演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而相对于大班的幼儿,中班的孩子则要明显安静许多,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差,该阶段的孩子更适合一些慢节奏的游戏,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能力。如“会变的小手”,孩子们根据教师的引导,用双手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既能培养幼儿们的想象能力,也能锻炼手脑的配合。小班的幼儿年龄更小,对很多事物都没有明确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慢节奏的简单游戏,增强幼儿对自身身体部位的认识和掌控。如“小手拍拍”“手指谣”等,小班的游戏可以配合一些音乐或者歌谣,便于幼儿记忆游戏规律。
这样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和不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能够有激发幼儿们的游戏热情,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这也为接下来的游戏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游戏方式,利用游戏进行教学
游戏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虽然在幼儿教育中强调使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但是最为主要的目的仍然是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游戏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合理改变游戏方式,使游戏更加适合教学现状。
例如,幼儿阶段,幼儿需要增加体育运动来提升身体灵活性、增强身体素质,这时,教室就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创新游戏方式,在游戏过程中提升幼儿们的运动量。如在“一二三木头人”这个游戏,学生运动量的大小与划线到墙壁的距离有关,划线距离墙壁越长,幼儿们的运动量就会越大。因此,当需要提升幼儿运动量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划线与墙壁的距离。
画画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幼儿阶段孩子需要具备的能力。很多时候,教师为了锻炼幼儿们的协调能力,会要求幼儿脚尖不离地,去摸自己影子的头部。为了提升幼儿的画画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可以改变游戏规则,让两个小朋友一组,用粉笔画出对方的影子。
游戏教学最主要的就是灵活的设计和变通,教师要善于创新,根据教学的任务和目的,灵活设计游戏方法,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三、打造优质游戏环境,促进课堂质量提升
游戏环境的创设是游戏教学成功实施的基础,在游戏教学中一个合适的游戏环境会使游戏课堂更加具有氛围,同时也能使游戏教学更加有效。游戏环境的创设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游戏活动范围的创建,幼儿的年龄通常较小,没有明确的安全意识,因此,教师创建游戏环境的过程中,要将安全因素放在首位。创建游戏环境时,应该首先避开有尖锐物品、不稳定结构的地方,尽量选择空间较大、开阔无遮挡的地方作为游戏场地
二是游戏氛围的创设。游戏氛围对与游戏体验来说极为重要,就像在影院中的观影感受要比在电视上强得多,游戏氛围也是如此,良好的游戏氛围会使幼儿不自觉地融入其中,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去,相反缺乏游戏氛围会使幼儿想要回避。所以,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创建出良好的游戏氛围,同时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大屏幕等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或者视频,营造出更加热烈的游戏氛围。
三是游戏道具的应用。游戏道是游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我们提到森林,那么必然会想到花草树木,游戏道具也是组成游戏环境的主要因素。例如,在玩绳类游戏,有各种各样的绳,可以让幼儿们有更多的游戏选择,有的会选择跳绳,有的会选择绕绳,有的则会钻绳,通过体验不同的绳类玩法,幼儿们能够体验更多的玩绳乐趣。道具的丰富等够让游戏教学更加流畅地进行。
四、精心选择游戏方式,提升游戏课堂实效
游戏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幼儿能力、增长幼儿的知识储备,而游戏和知识化的教学并不冲突,事实上,在很多中小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都是利用游戏来实现学生知识增长的。幼儿的教育也不例外,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也可以通过游戏增长知识、学习文化。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精心选择游戏方式,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增长。
例如在幼儿教学中,需要让幼儿了解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文化典故,而直接的教学是很难使幼儿接受这些知识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依托游戏实现教学。如,在幼儿园中常见的“分苹果”游戏就可以用来进行一些数学常识的教学。每次开展游戏时,教师可以为幼儿们分发苹果,随后组织学生们进行“数一数”“算一算”等活动,幼儿们通过数苹果、计算苹果数量等游戏能很好地培养出数学的数感,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而文化故事在幼儿园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故事大讲堂”的游戏活动,组织幼儿们上台讲故事,既能有效提升幼儿们的文化知识,也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潜心研究游戏方法,塑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习惯的养成一直是幼儿园教学中比较困难的问题,而如果将这些好的习惯蕴含在游戏之中,那么幼儿们通过游戏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教师在创设游戏的过程中应该考虑教育的真实需求,研究合适的游戏方法,让幼儿们在游戏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过家家”是幼儿园中最为常见的游戏,幼兒们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够体验到大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甚至一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也会模仿做饭、洗衣服等常见的家务活动。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该游戏的特点,丰富游戏的玩法让幼儿们在游戏过程中体验生活中的规则,让幼儿们知道哪些行为可行,哪些不可行,这样在不断的游戏中,能培养出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如在游戏中,“下班回家”的过程中学生们要靠右行走,过马路时要注意“红绿灯”,“做饭”和“吃饭”前要洗手等等,幼儿们在游戏中接受了这些知识,那么在现实的生活中也就能很好地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习惯。
六、结论
随着幼儿教学游戏化理念及影响日渐深刻,幼儿课程已经呈现出更加多样、更加开放的特性。而游戏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根据幼儿的期望和诉求合理设计游戏,使游戏更加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创新游戏方式,真正实现幼儿教学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游戏环境,使游戏课堂实现教学目标。建设出这样的游戏课堂才是合理的、成功的。
【作者单位:杭州市滨江区浦沿幼儿园
游戏是幼儿教育中最为常见教学形式,相对于课堂教学,游戏教学更加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真正投入到活动中去。游戏教学中,游戏的创设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着幼儿参与的积极程度,同时也决定着教学的效果。优质的游戏课程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对客观规律的认知以及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幼儿游戏的创设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大胆创新,实现幼儿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合理选择游戏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幼儿教学中,游戏种类十分丰富,可利用的游戏方式也非常多样。而在教学过程中,游戏内容的选择决定了学生对于游戏的态度。常见的游戏或者幼儿经常玩的游戏,可能会使幼儿失去参与的兴趣,难度较大的游戏会使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不知所措,丧失游戏积极性,而难度较小的游戏,可能在短时间能够发挥教学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们的游戏热情会有明显的下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把握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孩子心理,选取难度、方式不同的游戏引导学生参与,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进行施教。
例如,在幼儿园中,大班的孩子通常比较活跃,拥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富有冒险精神。对于大班的孩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难度较大、运动量较大,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游戏,如“萝卜蹲”,通过让班级内的孩子扮演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而相对于大班的幼儿,中班的孩子则要明显安静许多,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差,该阶段的孩子更适合一些慢节奏的游戏,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能力。如“会变的小手”,孩子们根据教师的引导,用双手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既能培养幼儿们的想象能力,也能锻炼手脑的配合。小班的幼儿年龄更小,对很多事物都没有明确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慢节奏的简单游戏,增强幼儿对自身身体部位的认识和掌控。如“小手拍拍”“手指谣”等,小班的游戏可以配合一些音乐或者歌谣,便于幼儿记忆游戏规律。
这样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和不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能够有激发幼儿们的游戏热情,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这也为接下来的游戏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游戏方式,利用游戏进行教学
游戏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虽然在幼儿教育中强调使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但是最为主要的目的仍然是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游戏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合理改变游戏方式,使游戏更加适合教学现状。
例如,幼儿阶段,幼儿需要增加体育运动来提升身体灵活性、增强身体素质,这时,教室就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创新游戏方式,在游戏过程中提升幼儿们的运动量。如在“一二三木头人”这个游戏,学生运动量的大小与划线到墙壁的距离有关,划线距离墙壁越长,幼儿们的运动量就会越大。因此,当需要提升幼儿运动量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划线与墙壁的距离。
画画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幼儿阶段孩子需要具备的能力。很多时候,教师为了锻炼幼儿们的协调能力,会要求幼儿脚尖不离地,去摸自己影子的头部。为了提升幼儿的画画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可以改变游戏规则,让两个小朋友一组,用粉笔画出对方的影子。
游戏教学最主要的就是灵活的设计和变通,教师要善于创新,根据教学的任务和目的,灵活设计游戏方法,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三、打造优质游戏环境,促进课堂质量提升
游戏环境的创设是游戏教学成功实施的基础,在游戏教学中一个合适的游戏环境会使游戏课堂更加具有氛围,同时也能使游戏教学更加有效。游戏环境的创设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游戏活动范围的创建,幼儿的年龄通常较小,没有明确的安全意识,因此,教师创建游戏环境的过程中,要将安全因素放在首位。创建游戏环境时,应该首先避开有尖锐物品、不稳定结构的地方,尽量选择空间较大、开阔无遮挡的地方作为游戏场地
二是游戏氛围的创设。游戏氛围对与游戏体验来说极为重要,就像在影院中的观影感受要比在电视上强得多,游戏氛围也是如此,良好的游戏氛围会使幼儿不自觉地融入其中,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去,相反缺乏游戏氛围会使幼儿想要回避。所以,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创建出良好的游戏氛围,同时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大屏幕等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或者视频,营造出更加热烈的游戏氛围。
三是游戏道具的应用。游戏道是游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我们提到森林,那么必然会想到花草树木,游戏道具也是组成游戏环境的主要因素。例如,在玩绳类游戏,有各种各样的绳,可以让幼儿们有更多的游戏选择,有的会选择跳绳,有的会选择绕绳,有的则会钻绳,通过体验不同的绳类玩法,幼儿们能够体验更多的玩绳乐趣。道具的丰富等够让游戏教学更加流畅地进行。
四、精心选择游戏方式,提升游戏课堂实效
游戏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幼儿能力、增长幼儿的知识储备,而游戏和知识化的教学并不冲突,事实上,在很多中小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都是利用游戏来实现学生知识增长的。幼儿的教育也不例外,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也可以通过游戏增长知识、学习文化。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精心选择游戏方式,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增长。
例如在幼儿教学中,需要让幼儿了解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文化典故,而直接的教学是很难使幼儿接受这些知识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依托游戏实现教学。如,在幼儿园中常见的“分苹果”游戏就可以用来进行一些数学常识的教学。每次开展游戏时,教师可以为幼儿们分发苹果,随后组织学生们进行“数一数”“算一算”等活动,幼儿们通过数苹果、计算苹果数量等游戏能很好地培养出数学的数感,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而文化故事在幼儿园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故事大讲堂”的游戏活动,组织幼儿们上台讲故事,既能有效提升幼儿们的文化知识,也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潜心研究游戏方法,塑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习惯的养成一直是幼儿园教学中比较困难的问题,而如果将这些好的习惯蕴含在游戏之中,那么幼儿们通过游戏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教师在创设游戏的过程中应该考虑教育的真实需求,研究合适的游戏方法,让幼儿们在游戏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过家家”是幼儿园中最为常见的游戏,幼兒们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够体验到大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甚至一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也会模仿做饭、洗衣服等常见的家务活动。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该游戏的特点,丰富游戏的玩法让幼儿们在游戏过程中体验生活中的规则,让幼儿们知道哪些行为可行,哪些不可行,这样在不断的游戏中,能培养出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如在游戏中,“下班回家”的过程中学生们要靠右行走,过马路时要注意“红绿灯”,“做饭”和“吃饭”前要洗手等等,幼儿们在游戏中接受了这些知识,那么在现实的生活中也就能很好地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习惯。
六、结论
随着幼儿教学游戏化理念及影响日渐深刻,幼儿课程已经呈现出更加多样、更加开放的特性。而游戏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根据幼儿的期望和诉求合理设计游戏,使游戏更加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创新游戏方式,真正实现幼儿教学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游戏环境,使游戏课堂实现教学目标。建设出这样的游戏课堂才是合理的、成功的。
【作者单位:杭州市滨江区浦沿幼儿园